《守株待兔》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能读准字音,读好句子“因释其耒而守株”,背诵课文。?
2.能借助注释、联系上下文等方法读懂课文,说说农夫为什么被宋国人笑话,明白故事蕴含的道理。?
3.能由此及彼,引发阅读寓言的热情。
教学重难点:
能借助注释、联系上下文等方法读懂课文,说说农夫为什么被宋国人笑话,明白故事蕴含的道理。??????
教学流程:?
一、回顾旧知,激趣揭题?
1.?著名儿童文学家严文井说:“寓言是一个魔袋,袋子很小,却能从里面取出很多东西来。”我们已经读过一些寓言故事了,说说看,你最喜欢哪一个???
2.?是啊!寓言故事生动的内容吸引着我们,如果像你们一样,把这一个个大道理为我所用,那才是发挥了魔袋真正的价值呀。?
3.?这节课,我们来学习一篇寓言故事——《守株待兔》。(板书课题)?
4.?指导书写。??
二、初读正音,变式素读?
1.初读,读准字音。?
自由朗读《守株待兔》,读准字音,每句话多读几遍。?
2.指名读,正音?
3.?理解“为”的读音?
①“而身为宋国笑”?
当“为”在古文中解释为“被”的时候,就读第二声“wéi”。跟我读:“而/身为/宋国笑”。?
②“竟为秦所灭”?
③“不为酒困”?
强调巩固:当“它”在古文中解释为“被”的时候,就读(第二声)
4.师生接读,两遍??
三、理解课文。?
1.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读文还要识意,那么学文言文要弄懂它的意思,你有什么好的办法???
2.交流汇报?
我们按照课文顺序一句一句来,谁读懂了第一句。?
所以耕地的人就叫作“耕者”,那么打鱼的人叫做“渔者”,做学问的人?“学者”,奉命出使外地办事的人?“使者”。?
(2)读出节奏。?
理解了这句话,来,读出它的节奏。?(再指名1人)字字都好听。第二句?
3.“田中有株”:“株”就是(树桩)?
4.?“兔走触株,折颈而死”.?
?“走”在古代常常解释为跑,在今天的意思是“走路、行走”。是的,在文言文中经常会出现古今同一个字,意义用法却不同。?
①?夸父与日逐走?
②?儿童急走追黄蝶?
③?黄猫奋起逐之,白猫走入室
5.“因释其耒而守株”?
诶,可真巧了,这农夫刚耕完地在那树桩旁休息呢,你猜他看到“兔走触株,折颈而死”这一幕,想什么呢??
想象引出?“释其耒而守株”
?①?解释“因”、“释”、“耒”?
通过注释知道:“因”就是“于是”,“释”地意思是“放下”,你能给释组个词吗??
引出“爱不释手、手不释卷、如释重负”。这些“释”都解释为“放下”。
?②?指导书写“释”:平撇下面一个米,右上一个又,右下两横加一竖。?
③?那农夫放下的耒,你见过吗?这种耒是我国古代最早的用来松土的一种工具,?也可以看作现在的犁的前身。?
农夫拿着耒,种一块块的田,所以出现了“耕”这个会意字。
?农夫“因释其耒而守株,冀复得兔”,“冀”的意思是(希望)。农夫啊,你?在希望、期待些什么呢?(生自由答)相机指导停顿。?
7.引读:?
只因为侥幸捡到了一只兔子,第二天农夫就来到树桩旁,?“因/释其耒/而守株,冀/复得兔”。第三天、第四天,他还是(因/释其耒/而守株,冀/复得兔)。半个月、一个月过去了,他只干一件事,就是“因释其耒而守株”——冀复得兔。?
8.你觉得耕者的希望能实现吗?(等待的过程中还可能发生什么事?)?
(生交流)?
9.一天天就这样过去了,这时候他的庄稼大概已经(枯死了),农夫落得一个什么下场??
?(指名说或读)“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文中的句子)接引理解意思:
“兔子,不可能再得到了,而自己被宋国人嘲笑”(边说边出示停顿)?
现在你知道,宋国人为什么会嘲笑他吗??(追问:那他应该怎么做呢?)?
相机板书?
10.小结:寓言果然是个魔袋,同学们居然从这个小小的魔袋里,掏出了这么多
大道理。厉害??
四、熟读成诵,学以致用?
1.这么有魔力的寓言故事,你可以把它分享给你身边的朋友吗??
师述:故事的主人公是谁?(用文中的句子回答,注意停顿)?
生诵:宋人/有耕者?
诗述:他的田里有什么??
生诵:田中/有株?
师述:有一天,发生了什么事??
生诵:兔走/触株,折颈/而死?
师述:从此,这个农民怎么做??
生诵:因/释其耒/而守株,冀/复得兔。?
师述:?他的愿望实现了吗??
生诵:兔/不可复得?
师述:反而落个什么结果??
生诵:而/身为/宋国笑。?
2.创设情境背诵?
A.农夫指望靠好运气不劳而获,有位渔者也如此,他在桥下掉到过一条大鱼,于是每天就蹲守在原地,也不认真钓鱼,天天幻想大鱼自己会上钩,说能用《守株待兔》这个故事劝劝他。(指名两位)你再来劝劝他。?
B.在我们的身边这样的人也有,有些同学上课不认真听讲,课后拿着游戏不放,却一味妄想好成绩找上门来,有些大人不努力工作,整天想着靠买彩票致富,让我们一起用这个故事来劝劝他们吧!(齐背)?
?小结:嗯,你们在讲故事的时候注意到了节奏,有声有色,相信老师们都听得津津有味呢。??
3.小结:中国传统文化就像一个大宝藏,像《守株待兔》这样有趣的寓言故事还有很多。向你们推荐一本《中国古代寓言选》,(是吗?那更好了)课后和同学们一起去到寓言这个大魔袋学到更多的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