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学年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七章《从粒子到宇宙》单元检测与简答
一.选择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
1.如图所示是电著显微镜下的一些金原子。下列有关金原子的说法正确的是
A.人们也可以用肉眼和光学显微镜分辨出它们
B.金是否处于固态可以从其原子的排列方式上进行推断
C.这些金原子是保持静止不动的
D.金原子之间有间隙,说明金原子间只有斥力
2.在研究静电现象的实验中,发现两个轻小物体相互吸引,则下列判断中最合理的是
A.两个物体一定带有异种的电荷
B.两个物体一定带有同种的电荷
C.肯定一个物体带电,另一个物体不带电
D.可能一个物体带电,另一个物体不带电
3.如图所示,将与毛衣摩擦过的气球靠近细小的水流,水流被吸引发生弯曲的原因是
A.气球带电吸引细小水流 B.气球和水流带同种电荷
C.气球和水流带异种电荷 D.气球和水流分子间存在引力
4.下列有关微观粒子说法中正确的是
A.分子是微观世界中最小的粒子
B.电子带负电,中子不带电,质子带正电
C.电子绕着不带电的原子核做高速运动
D.固体分子间只存在引力,气体分子间只存在斥力
5.为了揭示微观世界的奥秘,无数科学家进行了不懈的探索。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汤姆孙发现了电子,表明原子不是物质的不可再分的最小单元
B.卢瑟福建立了原子结构的行星模型,带负电的电子绕带正电的原子核高速运动
C.科学家发现原子核由带正电的质子和不带电的中子组成
D.质子、中子、电子就是组成物质世界的最小微粒,不可再分
6.在固态、液态和气态的物质中,没有确定形状,但有确定体积的是
A.气体 B.液体 C.气体和液体 D.液体和固体
7.用素描笔在纸上画一条线,再用放大镜仔细观察,发现这条线是“断裂”,将的酒精和的水混合后,发现总体积小于。基于上述现象所设想的物质微观结构模型较为合理的是
A.物质是由微粒组成的,微粒之间有空隙
B.固体是由微粒组成的,液体是连成一片的
C.液体是由微粒组成的,固体是连成一片的
D.物质由微粒组成的,各个微粒在一起,形成我们看到的连续体
8.下列描述不属于人们用来解释热现象的分子动理论的初步知识的是
A.常见的物质是由大量的分子、原子构成的
B.物质内的分子在不停地做热运动
C.分子之间存在引力和斥力
D.分子是由原子组成的
9.校园生活丰富多彩,下列现象能用分子动理论解释的是
A.三月鲜花怒放 B.六月歌声飞扬
C.九月丹桂飘香 D.十二月瑞雪飘飘
10.在下列叙述的内容中:
①物体是由大量的分子组成 ②组成物体的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③分子间存在着引力和斥力 ④做功和热传递都能改变物体的内能
以上属于分子动理论基本内容的是
A.①②③④都是 B.只有①②③ C.只有①② D.只有③④
11.夏天,清晨树叶上的露珠看起来呈球状,对此解释合理的是
A.分子之间存在引力 B.分子之间存在斥力
C.分子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D.分子之间存在间隙
12.下列现象能说明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的是
A.擦黑板时,粉笔灰在空中飞舞 B.建筑工地上尘土飞扬
C.打开一瓶香水,很快就会闻到香味 D.冬天,雪花漫天飞舞
13.一群蜜蜂突然飞入我市一处民宅,民警在救援时将装有蜂蜜的木桶置于宅门外,蜜蜂陆续飞入桶中,如图所示,这种做法利用的原理是
A.物质是由分子构成的 B.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C.分子间有引力 D.分子间有斥力
14.在太阳系中,地球属于
A.恒星 B.卫星 C.行星 D.彗星
15.按照物体尺度由大到小的顺序,下列排列正确的是
A.原子原子核中子 B.生物体电子原子原子核
C.宇宙太阳系银河系地月系 D.生物体地球太阳系银河系
二.填空题(共6小题,每空1分,共20分)
16.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原子是由 和原子核构成的,其
中 带负电。原子核是由 和 构成,其中 带正电, 不带电。通常情况下,原子对外 (选填“不显”或“显” 电性。
17.水是由大量分子组成的,水分子的直径约为 ;我们可以通过用鼻子闻的办法来区分颜色一样的醋和酱油,这是因为组成物质的分子都在作 。
18.带电体能够吸引 ,同种电荷互相 ,异种电荷互相 。有、、、四个带电体,若排斥,吸引,排斥,已知带正电,则带 电荷。
19.1897年美国科学家汤姆逊研究真空管的阴极发出的射线,发现这种射线是从 内部发出的一种带负电的微粒组成的,这种微粒叫做 ,这种微粒的质量约为氢原子质量的倍,1932年美国物理学家查德威克从实验中发现原子核中还有一种不带电的粒子,它的质量跟质子差不多,这种粒子叫 。
20.如图是同种物质的三种不同状态下的分子结构,其中甲图表示物质处于 状态(选填“固体”、“液体”或“气体” ,物质从丙图变化到乙图时內能 (选填“增大”、“不变”或“减小” 。
21.宇宙是一个有层次的天体结构系统,太阳是太阳系中的一颗 星。科学家通过
对星系光谱的研究发现,所有的星系都在远离我们而去,宇宙中星系间的距离在不断扩大,这一现象对 理论提供了有力的佐证。
三.实验探究题(共3小题,满分35分)
22.卢瑟福用粒子粒子是带两个单位正电荷的氦原子核)轰击金箔的实验,推翻了汤姆生在1903年提出的原子结构模型,为建立现代原子理论打下了基础,但通过该实验的下述三种现象(如图),不能获得核外电子带有负电荷的结论。
现象1:大多数粒子能穿透金箔而不改变原来运动方向。
现象2:一小部分粒子改变原来的运动方向。
现象3:极少数粒子被弹了回来。
(1)请你根据原子结构知识分析以上现象产生的原因。
①现象1的原因:
②现象2的原因:
(2)1919年,卢瑟福用加速了的高能粒子轰击氮原子,结果有种微粒从氮原子被打出,而粒子留在了氮原子中,使氮原子变成了氧原子,从现代观点看,被打出的微粒一定是 。
23.在物理实验活动中,小明和小云合作进行了如下探究。
(1)如图甲所示的是小云同学在电子显微镜下观察到的物质在三种状态下的内部结构,可以说明物质是由大量的 、原子构成的,观察到的、、三幅图中所处的状态为液态的是图 (填序号)。
(2)如图乙所示的装置中,一个瓶子装有密度比空气大的红粽色二氧化氮气体,另一个瓶子装有空气,小明在探究扩散现象时应该把装有二氧化氮气体的瓶子放在 (选填上“或“下” 方,当把中间的玻璃板拿走后,发现两个瓶中气体逐渐变为均匀的浅棕色,这个实验可以说明: 。
24.如图是一组实验,观察实验完成填空:
(1)如图甲所示,将水和酒精充分混合后,观察液面的位置发现总体积 ,说明分子间有 ;
(2)图乙是 现象,把墨水滴入冷水和热水的情况如图乙,此实验还说明温度越 ,分子无规则运动越剧烈;
(3)如图丙所示,把一块玻璃板用弹簧测力计拉出水面,在离开水面时,观察到弹簧测力计示数变 ,说明了 。
2019—2020学年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七章《从粒子到宇宙》单元检测参考简答
一.选择题(共15小题)
1.如图所示是电著显微镜下的一些金原子。下列有关金原子的说法正确的是
A.人们也可以用肉眼和光学显微镜分辨出它们
B.金是否处于固态可以从其原子的排列方式上进行推断
C.这些金原子是保持静止不动的
D.金原子之间有间隙,说明金原子间只有斥力
【解】:。
2.在研究静电现象的实验中,发现两个轻小物体相互吸引,则下列判断中最合理的是
A.两个物体一定带有异种的电荷
B.两个物体一定带有同种的电荷
C.肯定一个物体带电,另一个物体不带电
D.可能一个物体带电,另一个物体不带电
【解】:。
3.如图所示,将与毛衣摩擦过的气球靠近细小的水流,水流被吸引发生弯曲的原因是
A.气球带电吸引细小水流 B.气球和水流带同种电荷
C.气球和水流带异种电荷 D.气球和水流分子间存在引力
【解】:。
4.下列有关微观粒子说法中正确的是
A.分子是微观世界中最小的粒子
B.电子带负电,中子不带电,质子带正电
C.电子绕着不带电的原子核做高速运动
D.固体分子间只存在引力,气体分子间只存在斥力
【解】:。
5.为了揭示微观世界的奥秘,无数科学家进行了不懈的探索。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汤姆孙发现了电子,表明原子不是物质的不可再分的最小单元
B.卢瑟福建立了原子结构的行星模型,带负电的电子绕带正电的原子核高速运动
C.科学家发现原子核由带正电的质子和不带电的中子组成
D.质子、中子、电子就是组成物质世界的最小微粒,不可再分
【解】:。
6.在固态、液态和气态的物质中,没有确定形状,但有确定体积的是
A.气体 B.液体 C.气体和液体 D.液体和固体
【解】:。
7.用素描笔在纸上画一条线,再用放大镜仔细观察,发现这条线是“断裂”,将的酒精和的水混合后,发现总体积小于。基于上述现象所设想的物质微观结构模型较为合理的是
A.物质是由微粒组成的,微粒之间有空隙
B.固体是由微粒组成的,液体是连成一片的
C.液体是由微粒组成的,固体是连成一片的
D.物质由微粒组成的,各个微粒在一起,形成我们看到的连续体
【解】:。
8.下列描述不属于人们用来解释热现象的分子动理论的初步知识的是
A.常见的物质是由大量的分子、原子构成的
B.物质内的分子在不停地做热运动
C.分子之间存在引力和斥力
D.分子是由原子组成的
【解】:。
9.校园生活丰富多彩,下列现象能用分子动理论解释的是
A.三月鲜花怒放 B.六月歌声飞扬
C.九月丹桂飘香 D.十二月瑞雪飘飘
【解】:。
10.在下列叙述的内容中:
①物体是由大量的分子组成 ②组成物体的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③分子间存在着引力和斥力 ④做功和热传递都能改变物体的内能
以上属于分子动理论基本内容的是
A.①②③④都是 B.只有①②③ C.只有①② D.只有③④
【解】:。
11.夏天,清晨树叶上的露珠看起来呈球状,对此解释合理的是
A.分子之间存在引力 B.分子之间存在斥力
C.分子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D.分子之间存在间隙
【解】:。
12.下列现象能说明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的是
A.擦黑板时,粉笔灰在空中飞舞 B.建筑工地上尘土飞扬
C.打开一瓶香水,很快就会闻到香味 D.冬天,雪花漫天飞舞
【解】:。
13.一群蜜蜂突然飞入我市一处民宅,民警在救援时将装有蜂蜜的木桶置于宅门外,蜜蜂陆续飞入桶中,如图所示,这种做法利用的原理是
A.物质是由分子构成的 B.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C.分子间有引力 D.分子间有斥力
【解】:。
14.在太阳系中,地球属于
A.恒星 B.卫星 C.行星 D.彗星
【解】:。
15.按照物体尺度由大到小的顺序,下列排列正确的是
A.原子原子核中子 B.生物体电子原子原子核
C.宇宙太阳系银河系地月系 D.生物体地球太阳系银河系
【解】:。
二.填空题(共6小题)
16.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原子是由 和原子核构成的,其
中 带负电。原子核是由 和 构成,其中 带正电, 不带电。通常情况下,原子对外 (选填“不显”或“显” 电性。
【解】:电子;电子;质子;中子;质子;中子;不显。
17.水是由大量分子组成的,水分子的直径约为 ;我们可以通过用鼻子闻的办法来区分颜色一样的醋和酱油,这是因为组成物质的分子都在作 。
【解】:;无规则运动。
18.带电体能够吸引 ,同种电荷互相 ,异种电荷互相 。有、、、四个带电体,若排斥,吸引,排斥,已知带正电,则带 电荷。
【解】:轻小物体;排斥;吸引;负。
19.1897年美国科学家汤姆逊研究真空管的阴极发出的射线,发现这种射线是从 内部发出的一种带负电的微粒组成的,这种微粒叫做 ,这种微粒的质量约为氢原子质量的倍,1932年美国物理学家查德威克从实验中发现原子核中还有一种不带电的粒子,它的质量跟质子差不多,这种粒子叫 。
【解】:原子;电子;中子。
20.如图是同种物质的三种不同状态下的分子结构,其中甲图表示物质处于 状态(选填“固体”、“液体”或“气体” ,物质从丙图变化到乙图时內能 (选填“增大”、“不变”或“减小” 。
【解】:固体;减小。
21.宇宙是一个有层次的天体结构系统,太阳是太阳系中的一颗 星。科学家通过对星系光谱的研究发现,所有的星系都在远离我们而去,宇宙中星系间的距离在不断扩大,这一现象对 理论提供了有力的佐证。
【解】:恒;宇宙大爆炸。
三.实验探究题(共3小题)
22.卢瑟福用粒子粒子是带两个单位正电荷的氦原子核)轰击金箔的实验,推翻了汤姆生在1903年提出的原子结构模型,为建立现代原子理论打下了基础,但通过该实验的下述三种现象(如图),不能获得核外电子带有负电荷的结论。
现象1:大多数粒子能穿透金箔而不改变原来运动方向。
现象2:一小部分粒子改变原来的运动方向。
现象3:极少数粒子被弹了回来。
(1)请你根据原子结构知识分析以上现象产生的原因。
①现象1的原因:
②现象2的原因:
(2)1919年,卢瑟福用加速了的高能粒子轰击氮原子,结果有种微粒从氮原子被打出,而粒子留在了氮原子中,使氮原子变成了氧原子,从现代观点看,被打出的微粒一定是 。
【解】:(1)①大多数粒子不改变方向就可以顺利穿过,是因为原子内部有较大的空间,原子核体积很小;
②有少部分粒子发生偏转,是因为原子内部有带正电荷的微粒;
(2)1919年,卢瑟福从氮原子中打出了1个质子和1个电子,最终发现原子是由位于原子中心的原子核及在核外运动的电子组成,所以打出了一个质子。
故答案为:
(1)①原子内部有较大的空间原子核体积很小;②原子内部有带正电荷的微粒;
(2)质子。
23.在物理实验活动中,小明和小云合作进行了如下探究。
(1)如图甲所示的是小云同学在电子显微镜下观察到的物质在三种状态下的内部结构,可以说明物质是由大量的 、原子构成的,观察到的、、三幅图中所处的状态为液态的是图 (填序号)。
(2)如图乙所示的装置中,一个瓶子装有密度比空气大的红粽色二氧化氮气体,另一个瓶子装有空气,小明在探究扩散现象时应该把装有二氧化氮气体的瓶子放在 (选填上“或“下” 方,当把中间的玻璃板拿走后,发现两个瓶中气体逐渐变为均匀的浅棕色,这个实验可以说明: 。
【解】:(1)甲图中,在电子显微镜下观察到的物质在三种状态下的内部结构,可以说明物质是由大量的分子、原子构成的,图中的分子排列有一定的体积,没有一定的形状,所以是液体的排列情况;有一定的体积和形状,是固体;没有一定的形状和体积,是气体;
(2)为了排除气体的密度的影响,密度大的二氧化氮瓶子应在下面;抽掉玻璃板后,可看到两种气体逐渐混合在一起,颜色变得均匀,这是分子运动的结果,是扩散现象,扩散现象说明了分子在不停的做无规则运动;若将下面的瓶子加热,发现会缩短实验的时间,这又可以说明分子的热运动与温度有关,温度越高,分子的热运动越剧烈;
故答案为:(1)分子;;(2)下;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24.如图是一组实验,观察实验完成填空:
(1)如图甲所示,将水和酒精充分混合后,观察液面的位置发现总体
积 ,说明分子间有 ;
(2)图乙是 现象,把墨水滴入冷水和热水的情况如图乙,此实验还说明温度越 ,分子无规则运动越剧烈;
(3)如图丙所示,把一块玻璃板用弹簧测力计拉出水面,在离开水面时,观察到弹簧测力计示数变 ,说明了 。
【解】:(1)因为分子间存在着空隙,水和酒精充分混合后,酒精分子和水分子分别进入了对方分子的空隙中,使得水和酒精混合后的总体积小于;
(2)图乙中,是发生了扩散现象,说明分子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
由于热水的温度高,分子运动剧烈,在冷水杯和热水杯中滴入两滴墨水,会看到热水中的墨水扩散的快,这表明分子的无规则运动与温度有关,温度越高,分子的无规则运动越剧烈;
(3)因为玻璃和水接触在一起,并且玻璃分子和水分子间的距离在引力作用的范围内,故水分子和玻璃分子之间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故向上拉玻璃板时,弹簧测力计的读数将变大。
故答案为:(1)小于;间隙;(2)扩散;高;(3)大;分子间有引力。
第3题图
第1题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