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生物上册第三单元导学案

文档属性

名称 七年级生物上册第三单元导学案
格式 rar
文件大小 125.9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11-02-19 18:54:00

文档简介

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课 题 种子的萌发
课 型 新授课 姓 名 班 级
主备人 李 强 复核人 魏东歌 审核人 刘守利
【学习目标】
1、阐明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和自身条件
2、描述种子萌发的过程
3、运用实验法完成“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的探究,尝试用抽样检测的方法测定种子的发芽率
4、参与种植、管理植物的实践活动,培养爱护植物的情感。
【重点难点】
重点:独立完成“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的探究过程。学会用抽样调查法测定种子的发芽率。
难点:设置对照实验的训练及现象分析。
【学习过程】
一、学案自学
二、小组合作
学习任务一:探究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
1、阅读教材P90—P92《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分组完成探究实验:
2、思考:
(1)种子萌发是否还需要其他环境条件?
(2)有人说光也是影响种子萌发的外界条件,你如何探究?
学习任务二:阐明种子萌发的自身条件
1、阅读教材P92最后一文字,总结出种子萌发的自条件。
2、阅读P93—P94《测定种子的发芽率》,各小组根据课本思考讨论5个问题,并制定出你认为可行的方案。然后完成P94的“讨论1和2”。
3、小组展示交流成果,代表描述如何测定种子的发芽率。
4、思考交流
取三粒完整且具有生命力的玉米种子,甲切去了胚乳(只留下胚),乙切去了胚,丙不作处理,然后,将三粒种子种在适宜条件的土壤中,三粒种子的萌发状况将会怎样?
学习任务三:描述种子萌发的过程
1、观看课件,种子萌发的过程,
2、展示自学成果,小组代表描述种子萌发的过程。
三、班级展示
四、质疑探究
1、某良种站想把一袋优质玉米种子邮寄给远方的农民朋友,为保证邮寄的种子质量,应注意哪些问题?
2、如果你到种子公司购买当年作物播种所需要的种子,你应当怎样挑选种子呢?
五、自悟自得
学习本节内容你有哪些收获?
六、测评反馈
1.种子萌发时必要的外界条件包括( )
①适宜的温度 ②水 ③光 ④土壤 ⑤空气 ⑥肥料
A.①②④ B.①②⑤ C.①②⑤⑥ D.①②③④⑤⑥
2.种子萌发除了必要的外界条件外,还需要种子的( )
A.结构完整 B.胚是活的 C.胚芽是完整的 D.子叶完整
3.早春播种后铺盖地膜,其主要目的是( )
A. 避免日光照射 B.防止风沙影响种子发芽
C. 防止鸟兽掘食种子 D.提高地温,减少土壤水分蒸发,促进种子萌发,植珠生长
4.种子萌发后,将来发育成地上部位的是( )
A.胚芽 B.胚根 C.胚轴 D.子叶
5.某同学设计了一个研究阳光对大豆发芽影响的实验:在①、②两个花盆中种了大豆,并对阳光、温度、水加以控制(如右表所示)。其他同学看了设计后提出下列意见,其中正确的是( )
花盆 阳光 温度 水
① 向阳处 20℃ 充足
② 暗室 28℃ 充足
A.两个花盆都应放在向阳处 B.两个花盆的温度都应维持在20 ℃
C.①花盆应在28 ℃,②花盆应在20 ℃ D.两个花盆都应放在暗室中
6.在适宜的条件下,下列种子能够萌发的是( )
A.去掉胚乳的玉米种子 B.虫蛀空了的水稻
C.切去胚的小麦种子 D.籽粒饱满的菜豆种子
7.将籽粒饱满的种子分为甲、乙两组,在25 ℃~30 ℃下播种,甲组种在潮湿贫瘠的土壤里,乙组种在潮湿肥沃的土壤里,这两组种子的发芽情况是( )
A.甲先发芽 B.乙先发芽 C.同时发芽 D.都不发芽
8.将大米播到地里,长不出幼苗,原因是( )
A.胚被破坏 B.除掉了种皮 C.胚乳被损伤 D.除去了谷壳
9.为了尽快得到某种植物的幼苗,在选种时一般选 ( )
A.刚采下的幼嫩种子 B.已经度过休眠期的种子
C.正在进行休眠的种子 D.刚采下的即将成熟的种子
七、课后反思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课 题 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
课 型 新授课 姓 名 班 级
主备人 刘守利 复核人 李 强 审核人 刘守利
【学习目标】
1、概述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的形态特征与生活环境。
2、了解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对生物圈的作用及与人类的关系。
【重点难点】
重点: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的形态特征与生活环境。
难点: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对生物圈的作用及与人类的关系
【器材准备】(仅限于有实验的学科)
【学习过程】
一、学案自学
1.自学P78-79,结合彩图及课件,思考教材P79的讨论题
2.教材P80-81,结合彩图及课件,思考教材P81讨论题。
3.教材P81-82,归纳蕨类植物基本特征
二、小组合作
学习任务一:掌握藻类植物生存环境及基本特征
小组讨论,交流“观察与思考”中讨论题。归纳藻类植物主要特征。
学习任务二:掌握苔藓植物生存环境及基本特征
小组讨论,交流“观察与思考”中讨论题。归纳苔藓植物主要特征。
为何根据苔藓植物分辨方向和当作监测空气污染程度的指示植物?
学习任务三:掌握蕨类植物生存环境及基本特征
展示自学成果小组代表复述蕨类植物基本特征
肾蕨为何放在阳光充足的地方长势越来越差?
三、班级展示
四、质疑探究
恐龙生活的年代。恐龙时代的森林中的树木与现在森林中的树木基本一样吗?它们现在还存在吗?
五、自悟自得
学习本节内容你有哪些收获?
六、测评反馈
1.“西湖春色归,春水绿于染。”描写的景色主要是因为水中大量繁殖了 ( )A.藻类植物 B.苔藓植物 C.蕨类植物 D.绿色水生小昆虫
2.下列植物中属于藻类植物的是 ( )
A.小麦 B.大豆 C.海带 D.玉米
3.水绵和衣藻同属藻类的主要原因是 ( )
A.都有细胞壁和细胞核 B.是生活在水中的植物
C.无根、茎、叶分化的植物 D.都有细胞膜和细胞核
4.苔藓植物的主要特征是 ( )
A.细胞含有叶绿体 B.有假根
C.有茎叶分化,能够产生孢子 D.有花和果实的绿色植物
5.蕨类植物比苔藓植物高大的原因是 ( )
A.有输导组织和机械组织 B.有根、茎、叶的变化
C.有营养组织和保护组织 D.生活在潮湿肥沃的土壤中
6.下列各项中,容易有苔藓植物生适的地方是 ( )
A.释放浓烟工业区 B.干旱沙漠地带 C.江南水多 D.针叶林地
7.下列植物中有真正根的是( )
 A.海带 B.苔藓 C.紫菜 D.蕨
8.藻类植物用途广泛,下列不是藻类植物用途的是( )
 A.能为鱼类提供饵料 B.海带、紫菜可食用
C.琼脂可药用 D.藻类呼吸会消耗大量氧气使大气中氧气含量
七、课后反思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课 题 绿色植物参与生物圈的水循环
课 型 新授课 姓 名 班 级
主备人 刘守利 复核人 李 强 审核人 李 强
【学习目标】
1.尝试用徒手切片的方法制作临时装片,认识绿色植物叶片的基本结构。
2.解释气孔控制水蒸气和二氧化碳等气体进出植物叶片的机制。
3.认同绿色植物通过蒸腾作用促进生物圈水循环的意义,初步形成保护森林的意识。
【重点难点】
重点:解释气孔控制水蒸气和二氧化碳等气体进出植物叶片的机制。
难点:探讨绿色植物如何通过蒸腾作用促进生物圈的水循环,形成保护森林、保护环境的情感意识。
【学习过程】
一、学案自学
一株玉米旺盛时,一天要吸收几千克水,比人一天喝的水还多,有的植物还不止这么多,那么多的水分都用来组成植物体了吗?
二、小组合作
学习任务一、认识叶片的基本结构
1、自学教材第113页学习徒手切片的制法。
2、观察图《叶片结构示意图》或模型自学叶片的基本结构。
讨论问题:“菠菜叶片的正面与背面的绿色一深吗?为什么?”归纳叶片的基本结构。
讨论交流:如何区分上、下表皮以及其结构特点。
学习任务二:描述气孔控制水蒸气和二氧化碳等气体进出叶片的机制
1.探究叶片气孔情况:
将一片刚摘下的叶片浸在盛有70 ℃以上热水的烧杯中。
观察并讨论问题:“叶片表面是否产生气泡?如果有,比较叶片正面和背面,那一面气泡数目较多?为什么?”相互交流,得出结论。 。
2.探究气孔开闭机制:
思考问题“气孔是怎样构成的?为什么气孔可以张开和闭合?是谁来调节的?是否与叶片所含水分的多少有关?”。
讨论总结:气孔的结构、保卫细胞含水量与气孔开闭有关。
自己猜想“气孔开闭的机制”。
“保卫细胞的形状是怎样的?细胞壁的厚度是否均匀?受到拉力时伸展情况是否一样?”
讨论得出结论.
学习任务三、认同绿色植物通过蒸腾作用促进生物圈水循环的意义
1、蒸腾作用对植物自身的意义。 
⑴观察图Ⅲ—25生物圈的水循环。
⑵四人小组根据问题思考:“俗话说:‘水往低处流’为什么植物体内水却是往高处流的?动力是什么?为什么在炎热的夏季,树林里的空气凉爽湿润,而操场或马路上的空气就显得燥热呢?”
讨论、交流、总结:蒸腾作用对植物自身的意义。
2.绿色植物在生物圈水循环中的作用
观察图Ⅲ—25生物圈的水循环,描述地球上的水循环过程。讨论总结绿色植物在水循环中的作用。
讨论回答:P116《观察与思考》的讨论题。
三、班级展示
四、质疑探究
谈一谈绿色植物如果被大量破坏,对生物圈会产生什么样的影响,说一说自己应该怎样做。
五、自悟自得
学习本节课你的收获是 ,疑惑是
六、测评反馈
1、植物由根从土壤中吸收的水分,大部分用于( )
A自身构成 B呼吸作用 C光和作用 D蒸腾作用
2、植物进行蒸腾作用的主要部位是( )
A茎 B叶 C根 D花
3、植物体能把根部吸收的水分不断地运输到顶端,其动力主要是来自( )
A根的吸收作用 B茎的疏导作用 C叶的蒸腾作用 D叶的光合作用
4、植物由根系吸收来的水分,大部分用于( )
A.光合作用 B.呼吸作用 C.蒸腾作用 D.合成有机物
5、森林地区往往降雨较多,主要原因是( )
A.呼吸作用旺盛,产生的水分多 B.根系保持水土,蓄水过多
C.蒸腾作用使大气湿度增大 D.光合作用旺盛,释放水气多
6、植物体内促进水分和无机盐向上运输的动力是( )
A.运输作用 B.光合作用 C.呼吸作用 D.蒸腾作用
7、下列现象中,与植物出现萎蔫现象有关的是( )
A.温度过高,蒸腾作用过强 B.根部受损,吸收水分减少
C.光合作用过强,水分消耗太多 D.植物茎被折断,水分运输受阻
8、气孔关闭时,下列生理过程不受直接影响的是( )
A.蒸腾作用 B.叶的呼吸作用 C.吸收无机盐 D.光合作用
9、下列哪一种情况下,植物的气孔会关闭( )
A.雨天过后 B.浇水以后 C.叶面喷水后 D.夏季晴天午后
七、课后反思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课 题 绿色植物对有机物的利用
课 型 新授课 姓 名 班 级
主备人 刘守利 复核人 李 强 审核人 刘守利
【学习目标】
1、描述呼吸作用过程
2、阐明有机物对生物体的重要作用
3、认同绿色植物在制造有机物方面对于生物圈的重要意义
【重点难点】
重点:1、呼吸作用过程
2、呼吸作用是生物的共同特征
难点:有机物为植物生命活动提供能量
【学习过程】
一、学案自学
1.复习光合作用概念
2.大家都知道,人和动物进行呼吸,那么植物是否也要进行呼吸呢?
植物吸进去和呼出来的气体和我们是否一样?我们每天从外界摄取食物是为了补充我们生长发育及各项生命活动所需要的营养和能量,而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除了供给我们外,对于它自己来说,还有哪些用处呢?
二、小组合作
学习任务一:了解有机物是如何构建植物体的。
学生举例说明:植物本身的组成成分离不开有机物。
(如小麦含淀粉,桃含糖分,菠菜含维生素和纤维素等)
自学教材讨论后回答:从细胞水平上分析植物体主要是由 构成的。比如: 。从器官水平上看,植物是由 构成的。
教师总结;植物体的组成成分除了水、无机盐外,主要成分还有各种有机物,有机物是构建植物的基础,那么有机物对于植物的生命活动有什么作用呢?
学习任务二:探究有机物是如何为植物的生命活动提供能量的。
阅读教材P123演示实验1,回答下列问题:
1、猜测:有机物分解时释放能量吗?
2、观察演示实验,根据实验现象回答问题:种子在萌发的过程中发生了能量变化吗?
演示实验2、有机物分解时产生二氧化碳
演示实验过程,展示实验现象,观察后提出问题:为什么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了?二氧化碳是从哪里来的?分析归纳,得出结论。
演示实验3、有机物分解时需要氧参与
提出问题分析讨论:甲乙两瓶的种子有何不同,分别放入燃烧的蜡烛现象将会如何?分组演示实验过程,4人小组观察并讨论,分析原因,得出结论。
观察课件:模拟物质的分子结构,展示物质和能量的变化,并以活的植物为背景,具体演示细胞是进行呼吸作用的部位,学生质疑讨论。
阅读P125第二段,总结呼吸作用概念、场所并写出呼吸作用的反应式
学习任务三:认同呼吸作用是生物的共同特征
小组讨论:绿色植物制造的有机物对于生物圈的重要意义?
师生总结:通过实验,我们知道了植物和我们一样,也要进行呼吸,而且也是吸入氧,呼出二氧化碳,由此,我们可以得出,所有的生物都要呼吸,说明:呼吸作用是生物的共同特征。
三、班级展示
四、质疑探究
如何贮藏粮食、水果可延长其寿命?
五、自悟自得
学习本节内容你有哪些收获?
六、测评反馈
1、植物进行呼吸作用的时间是( )
A、只在白天 B、白天和黑夜 C、只在光下 D、只在黑夜
2、下列哪种农业措施能改善根系的呼吸作用
A、施肥 B、浇水 C、中耕松土 D、锄草
3、农田淹水后必须及时排涝,是为了让植物的根得到足够的( )
A、能量 B、氧气 C、二氧化碳 D、阳光
4、植物的任何部位都进行( )
A、 光合作用 B、呼吸作用 C、蒸腾作用 D、吸收作用
5、呼吸作用产生了( )
A.水和无机盐 B.水和二氧化碳 C.淀粉和氧 D.水和叶绿素
6、植物体在白天 ( )
A.只进行光合作用 B. 同时进行光合作用、呼吸作用和蒸腾作用
C.进行光合作用和蒸腾作用 D.只进行呼吸作用
7、澄清的石灰水,遇到哪种物质会变浑浊( )
A.二氧化碳 B.水蒸气 C.空气 D.氧气
七、课后反思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课 题 绿色植物与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
课 型 新授课 姓 名 班 级
主备人 刘守利 复核人 李 强 审核人 刘守利
【学习目标】
1、归纳光合作用的概念,举例说明光合作用在农业生产上的作用。
2、认识绿色植物在维持碳氧平衡方面的作用。
【重点难点】
重点: 1、进一步探究光合作用的实质。
2、绿色植物在碳氧平衡方面的作用。
难点:设计二氧化碳是否是光合作用的原料的实验。
【器材准备】
【学习过程】
一、学案自学
1、光合作用的概念、产物、条件?
2、生物呼吸,燃料燃烧都要消耗大量的氧气,排出大量的二氧化碳。为什么我们没感到缺氧呢?光合作用的产物是不是只有有机物?
二、小组合作
学习任务一:探究光合作用产生氧气
教师按演示实验操作,学生观察口答:
(1)实验装置里的金鱼藻在阳光下是否放出了气泡?
(2)将快要熄灭的卫生香伸进管口,看到有何现象发生?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小组讨论,得出结论)
学习任务二:探究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必需的原料吗?
阅读教材P128,普利斯特利的著名实验。
学生讨论:
(1)中蜡烛为什么会熄灭?小白鼠为什么会死去?
(2)中蜡烛为什么不熄灭?其燃烧时所需的氧气从哪里来?植物为什么也能很好地生长?
(3)中为什么二者放在一起时,却都能正常地活着,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普利斯特利的实验是否总能成功?此实验成功的条件是什么?师生共同归纳,通过分析普利斯特利的实验能得出什么结论?
学习任务三:理解光合作用与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的关系
学生阅读P129—P130光合作用与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部分,
讨论:(1)碳——氧平衡会打破吗?一旦打破会出现什么情况?如何预防?
(2)二氧化碳增多已经给环境带来了什么影响?如果继续增多,会给人类生活带来什么影响?
三、班级展示
四、质疑探究
1.为保护环境,我们应怎么做?
2.如何科学种田才能获得高产?
五、自悟自得
本节课的收获是什么?
六、测评反馈
1、进行光合作用时,植物不需要的外界条件是( )
A.二氧化碳 B.水 C.高温 D.光
2、要保证城市居民每天都能得到新鲜氧气,可以采取的措施是( )
A.多盖高楼,居住在高层 B.扩大居住面积
C.美化环境 D.多植草坪多种树
3、二氧化碳引起的温室效应可能造成全球气候变暖和海平面上升,从而给人类带来灾难。下列办法中与减轻或消灭温室效应无关的是( )
A.保护好现有森林,大力植树造林
B.积极治理大气污染,研究把二氧化碳转化为其它物质的措施
C.减少矿物能源消耗,尽量使用风能、太阳能、水能等
D.禁止使用氟利昂
4、合理密植能够提高“农作物单位面积的产量”,主要是因为这一措施能够让农作物()
A.充分利用化肥 B.充分利用空气中的氧气
C.充分利用太阳光能 D.充分利用空气中的二氧化碳
5、光合作用的实质是( )
A.制造有机物,释放氧气 B.制造有机物,释放能量
C.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 D.分解有机物,吸收氧气
6、大面积绿化有利于改善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这是因为( )
A.可稳定大气中氧的含量 B.可稳定大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
C.可稳定大气中氮的含量 D.可稳定大气中氧和二氧化碳的含量
7、我国北方有一种生态农业模式,是在温室里把种植农作物和养殖动物结合起来,实现优势互补,收到了良好的经济效益。下列关于这种生态模式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养殖为种植提供二氧化碳和水
B.冬季养殖可以提高室温,有利于植物生长
C.种植可以为养殖提供丰富的氧气
D.养殖可以为种植提供有机肥料和二氧化碳
8、列表比较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的区别与联系
七、课后反思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课 题 种子植物
课 型 新授课 姓 名 班 级
主备人 李 强 复核人 魏东歌 审核人 刘守利
【学习目标】
1、认识并说出种子的主要结构。描述菜豆种子和玉米种子的相同点与不同点。
2、识别当地常见的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
【重点难点】
重点:菜豆、玉米的种子结构和功能及区别;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的区别
难点:种子结构观察实验的组织实施
【学习过程】
一、学案自学
1、课前采集和收集的种子、果实,试着进行归类,即认为是“一家”的放在同一组。
2、一粒小小的种子为什么能够长成一株新的植物?
二、小组合作
学习任务一:观察菜豆和玉米种子结构,掌握它们的结构及区别
1、学生分组完成实验,观察种子结构,反思实验得失。
2、分组讨论,交流教材84页讨论题
3、展示讨论结果
4、拓展反思:为何胚被称为幼小的生命体
学习任务二:掌握裸子植物与被子植物的异同
1、自学教材P86-87,思考教材当中的讨论题
2、小组讨论,交流“观察与思考”当中的讨论
3、拓展反思:“种子植物的种子比孢子植物的孢子生命力强得多”,这种说法对吗 说明理由。
三、班级展示
四、质疑探究
对菜豆种子和玉米种子设计表格进行比较。
五、自悟自得
学习本节内容你有哪些收获?
六、测评反馈
1.有的同学将水稻、西瓜、松树归为一类,把海带、地钱和蕨归为另一类。它分类的依据是( )
A.有根或无根 B.有种子或无种子 C.水生或陆生 D.有果实或无果实
2.在解剖和观察种子的结构时,胚根连接在哪个部位上( )
A.胚轴 B.胚芽 C.子叶 D.胚根
3.在种子结构中最主要的部分是( )
A.子叶 B.胚根、胚轴、胚芽   C.胚 D.胚乳
4.小麦和花生的种子都具有的结构是( )
A.胚和胚乳 B.胚芽和胚乳 C.子叶和胚乳 D.种皮和胚
5.从种子的结构看,我们食用的面粉主要是由小麦种子的哪部分加工而成( )A.胚 B.子叶 C.果实和种皮 D.胚乳
6.豆油是从大豆种子的哪一部分榨出来的( )
A.胚 B子叶 C.胚乳 D.种皮
7.松树和桃树相比,最主要的区别在于( )
A.松树的种子外面有果皮包被着 B.松树没有果实,种子裸露着
 C.松树的球果包被着果实 D.松树雌球花由胚珠和子房壁组成
8.柏树、银杏属于裸子植物的主要原因是( )
A.茎高大,根系发达 B.有种子形成
C.都形成球状果实 D.种子外面无果皮包被
9.下列植物中,属于裸子植物的是( )
A.水杉 B.卷柏 C.金鱼藻 D.地钱
10.一粒种子能够萌发长成一棵参天大树在于种子的( )
A.胚根 B.胚芽 C.胚轴 D.胚
七、课后反思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课 题 植株的生长
课 型 新授课 姓 名 班 级
主备人 刘守利 复核人 李 强 审核人 李 强
【学习目标】
1.描述根的生长和枝条发育的过程
2.初步学会运用测量的方法探究根生长最快的部位
3.了解无机盐与植物生长的关系
4.增强珍爱生命、关爱环境的意识
【重点难点】
重点:①测量数据的方法,数据的分析和处理;②根尖临时装片的观察,根尖各部分细胞的特点;
难点:实验中测量数据的方法,数据分析及处理。
【学习过程】
一、学案自学
1、一粒小小的种子萌发成幼苗。又如何长成一棵参天大树呢?
2、列举说出植株生长的部位。
3、思考:农民为了促进植株生长,运用哪些方法?
二、小组合作
学习任务一:描述幼根的生长
1、探究幼根生长最快的部位
(1)自学教材P96—P97《根的什么部位生长最快?》,思考怎样选取幼根,怎样对不同根的部位做标记进行测量及4个讨论题
(2)小组合作讨论,交流讨论题,小组代表展示探究的结果,并进行分析讨论,各小组之间进行评议。
2、观察根尖的各段在生长中的变化差异
小组选择不同的方式,用显微镜观察根尖的永久装片或自制的临时装片,或观察挂图,讨论根尖四部分细胞特点,分析各部分的作用的不同,理解根尖的各段在生长中变化明显差异的原因。
3、结合课件--根尖各部分细胞的动态变化,感悟并归纳出根生长的原因。
学习任务二、描述枝条是由芽发育成的
1、结合课件,春天,树木发芽长成枝条的动态过程,思考枝条是怎样形成的。
2、自学教材P98,讨论芽是怎样发育成枝条的。
学习任务三、植物的生长需要营养物质
1、自学教材P98—P99思考植物的需要哪些无机盐,各有何作用。
2、学生观察预先准备好的甲、乙、丙、丁4瓶正常的、缺钾的、缺氮的和缺磷的幼苗)请大家描述一下它们的症状,感悟无机盐在植物生活中的作用。
3、小组讨论,交流“讨论”的两个问题以及如何合理施肥。
4、小组代表展示自学成果,汇报交流调查的方式和结果,进一步完善各组调查表。
三、班级展示
四、质疑探究
农谚说“有收无收在于水,收多收少在于肥”,又说 “粪大水勤,不用问人”这两种说法是否符合科学种田的道理。
五、自悟自得
学习本节内容你有哪些收获?
六、测评反馈
1.在显微镜下观察根尖的结构,由顶端依次向上是( )
A.根冠、分生区、成熟区、伸长区 B.分生区、根冠、成熟区、伸长区
C.根冠、分生区、伸长区、成熟区 D.分生区、根冠、伸长区、成熟区
2.一条根能够不断长长的原因是( )
A.根冠不断增加新细胞 B.分生区细胞数量增加和伸长区的细胞不断伸长
C.分生区不断增加新的细胞 D.伸长区的细胞不断伸长
3.一棵大树的枝条是由(  )发育成的.
A.茎 B.根 C.叶 D.芽
4.种庄稼需要施肥,肥料的作用是给植物的生长提供( )
A.有机物 B.水 C.无机盐 D.氧气
5.植物生长中需要量最多的无机盐是( )
A.含氮的、含磷的、含钾的无机盐 B.含氮的、含磷的、含铁的无机盐
C.含磷的、含钾的,含硼的无机盐 D.含氮的、含磷的、含锌的无机盐
6.无土栽培是指( )
A.把植物直接栽培在人、畜的粪尿中
B.直接将植物栽培在水中的栽培方式
C.不需要给植物施无机盐的栽培模式
D.把植物栽培在将植物需要无机盐按比例配制好的营养液中
7.发育成茎和叶的是种子的( )
A.胚轴 B.胚芽 C.子叶 D.胚根
8.根尖主要靠什么结构生长( )
A.根冠 B.分生区 C.伸长区 D.成熟区
9.“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其实,万条枝条及其绿叶,都是由哪一部分结构发育而来的?( )
A.芽 B.根 C.茎 D.叶
10.在澳大利亚生活着一种桉树,树高近百米,它的茎是由什么发育来的( )
A.芽轴和胚芽 B.叶原基和胚芽 C.芽轴和胚轴 D.芽原基和子叶
七、课后反思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课 题 绿色植物的生活需要水
课 型 新授课 姓 名 班 级
主备人 刘守利 复核人 李 强 审核人 刘守利
【学习目标】
1.理解植物的生活为什么需要水?
2.了解水对植物分布的影响?
3.通过对有关数据的解读,尝试和领悟解读数据的方法?
4.保护环境,保护水资源。
【重点难点】
重点:植物的生活为什么需要水
难点:尝试和领悟解读数据的方法
【学习过程】
一、学案自学
植物缺水时出现的现象及后果,感悟水在绿色植物生活中的重要作用。二、小组合作
学习任务一:理解植物的生活为什么需要水
1、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阅读和分析教材所列举的实例和数据,理解植物的生活为什么需要水?
2、学生交流,明确植物的生活需水的原因?
3、教师总结:绿色植物生活需要水的原因(三个方面)
学习任务二:了解水对植物分布的影响
1、生结合有关地理知识,对教材P108图片资料进行分析,思考教材中的讨论题。
2、小组讨论交流“资料分析”中的讨论题。
3、展示自学成果,复述水对植物分布产生的影响。
4、师生总结:
学习任务三:尝试和解读实验数据的方法
1、学生阅读分析P109“小麦各发育时期的天数和需水总量”,小组讨论分析;
2、展示自学成果,小组成员复述通过分析所获得的信息;
3、师生总结:解读数据时,先对获得的数据用表格或图的形式表示出来,然后形象直观的分析,便于正确的获取信息。
三、班级展示
四、质疑探究
取两株大小相似的新鲜香菜,用水轻轻地冲洗干净后,将其中的一株插入装有清水的大试管中,并在液面上滴几滴植物油;将另一株直接放在阳光下晾晒。一段时间后,将会发现:
1、大试管中的液面发生了什么变化?由此说明了什么问题?
2、放在阳光下晾晒的香菜与大试管中的相比,有什么不同?原因是什么?说明了什么问题?
五、自悟自得
学习本节课你的收获是 ,疑惑是
六、测评反馈
1.科学在判断一个星球上是否有生命时,其重要依据是这个星球上是否有( ) A.水 B.阳光照耀 C.风 D.二氧化碳
2.在用糖腌黄瓜时,一段时间过后,装黄瓜的碗里便生成许多水,这些水来自( )
A.糖化了变成了水 B.空气中的水分凝结到碗里
C.黄瓜里的水分被腌了出来 D.小猫偷偷地在里面拉了尿
3.太阳花总是在早晨或上午开放,到了中午,在炎热的阳光照耀下,花儿都蔫了这是因为( )
A.太阳花怕热 B.太阳晒干了太阳花中的水分
C.太阳花怕见到太阳 D.太阳花没有充足的营养
4.下列哪项不是水对绿色植物的影响( )
A.植物种子发芽 B.植物叶片呈绿色
C.植物叶片舒展 D.植物吸收无机盐
5.下面举出的例子中,哪一项是与绿色植物离不开水的观点不相符的( )
A.沙漠中的骆驼刺,根系在垂直方向可达15米
B.幼嫩的植物体中含水量约为70%
C.缺水的植物萎蔫,而浇水后变得硬挺
D.土壤干旱会使开的花颜色鲜艳
6.将干燥的种子放在试管内,在火上烘烤,试管的内壁上出现水珠,这个现象说明( )
A.种子内含有水分 B.加热的种子内含有水分
C.水分中植物体进行生理活动的溶剂 D.干燥的种子内含水量较少
7.植物在吸收水分的同时又吸收下列哪种物质( )
A.二氧化碳 B.无机盐 C.蛋白质 D.糖分
8.植物的生活之所以需要水,是因为[1]水是植物体的重要( );[2]水能维持植物体( )的状态;[3]水能促进植物体内的物质变化和运输,并且土壤中的( ),必须溶解在水中,才能被吸收和运输。
七、课后反思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课 题 爱护植被 绿化祖国
课 型 新授课 姓 名 班 级
主备人 刘守利 复核人 李 强 审核人 刘守利
【学习目标】
1.描述我国主要的植被类型,说出我国植被面临的主要问题。
2.阐明爱护植被,绿化祖国的重要意义。
3.帮助学生形成爱绿、护绿的意识,并积极得参加绿化祖国的活动。
【重点难点】
重点:懂得爱护植被、绿化祖国的意义,并能积极地参与美化祖国的活动。
难点:唤起学生的危机感,激发起学生爱绿、护绿的保护意识。
【器材准备】收集有关各种植被类型的录像、影片、资料、图片等。
【学习过程】
一、学案自学
插播课件:人类起源之处,森林覆盖率达60%以上;人类大规模砍伐森林、开垦农田、沙尘暴袭击等对自然界的破坏。
学生讨论:我国现在的植被如何?我国植被面临那些问题呢?
二、小组合作
学习任务一:了解我国植被的主要类型
1.结合平时的生活实际,举例说出一些不同地区、环境中生长的植物的特点?如在南方、北方、沙漠等地生长的植物有何特点?
分组讨论后由各小组代表发言。
2.播放几种主要植被类型的多媒体录像片。
学生观看录像片,分组讨论并初步得出几种主要植被的类型和特点,并列表比较,最后展示自己的成果。
3.学生分组讨论:根据我国主要的植被类型特点,推断出我们这里的植被属哪一类型?有何特点?(提示:我们这里属温带,以落叶阔叶林为主)
4.展示课前调查的当地或我国某地的植被情况,小组交流:展示资料,介绍调查情况。
学习任务二:概述我国植被面临的主要问题
1、讨论:通过数据分析,我国在植被资源方面存在什么问题?
2、尝试应用:举例说明人类的那些活动对植被造成了破坏?现在应怎样采取措施保护植被,保护环境?
学习任务三:认同爱护植被,绿化祖国
1、学生自己阅读回答:国家为保护植被,采取了那些有效措施?
2、学生讨论:当地近几年在绿化方面开展了哪些活动,并谈一谈自己的亲身经历和想法。
三、班级展示
四、质疑探究
1.以迎2008年奥运为主题,讨论在绿化活动中为奥运做点什么?
2.讨论“绿化校园”的设计活动,以小组为单位制定出方案并进行组间评比。
五、自悟自得
本节课学习了那些知识?
六、测评反馈
1.我国土地沙漠化的主要原因是( )
A.植被被破坏 B.气候的变化 C.降雨的减少 D.大风的侵蚀
2.下列哪组植物是我国的珍稀植物( )
A.水杉、珙桐 B.珙桐、松树 C.松树、梧桐 D.银杏、柏树
3.我国落叶针叶林主要地理分布是( )
A.云南南部、海南岛和台湾等 B.长江南北广大地区
C.华北和东北大部分地区 D.大兴安岭北部山区
4、我国森林覆盖率是______仅相当于世界人均水平的_____
5、我国于1984年和1985年相继颁布了_____和,_____对森林和草原实行依法治理和科学化管理。
6、我国开展了广泛而持久的全民义务植树、种树活动,并将每年的_____月_____日定为全国的植树节。
7、我国为了加快西部的经济建设,实施了西北大开发战略,但同时又提出西部开发要生态先行。结合本章内容,谈谈自己的看法。
七、课后反思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课 题 水分进入植物体内的途径
课 型 新授课 姓 名 班 级
主备人 刘守利 复核人 李 强 审核人 魏东歌
【学习目标】
1.说出大量根毛对植物吸水的意义。
2.说明水分在植物体内的运输途径。初步了解茎的结构和各部分的作用。
3.运用有关绿色植物吸收水和运输水的器官特点的知识,解释生活和生产中的相关现象。
【重点难点】
重点:水分在植物体内的运输途径,解释生活生产中的相关现象。
难点:从生物圈水循环的高度认识大量根毛吸水的意义。
【学习过程】
一、学案自学
(一)根适于吸水的特点
成熟区大量根毛,扩大了吸水面积
(二)水分的运输途径——导管,自下向上
二、小组合作
学习任务一:说明根适于吸水的特点
(一)预习与回顾
1.植物吸水的主要器官是
2.我们以前学过的根尖,其结构从下向上依次是 、   、 、 。
3.根吸水的主要部位是 。
(二)阅读P110[观察与思考],回答下列问题:
成熟区有什么特点?
大量的根毛对吸水有什么意义?
学习任务二:描述水分的运输途径
(一) 结合P111观察与思考,探究水分在茎内的运输途径是怎样的?
(二)活动与思考
1.将茎横切,观察茎的什么部位被染红了?
2.将茎纵切,观察茎的什么部位被染红了?
(三)返回实验
1.到底茎的哪部分被染红了?
2.木质部内有什么结构?
3.通过这个实验,你能得出什么结论
(四)拓展反思
1.导管是怎样形成的?
2.构成导管的细胞是死的,还是活的?
3.导管的运输方向如何?
4.导管运输水分的同时,也运输了什么物质?
三、班级展示
四、质疑探究
1.准备移栽的茄子秧、黄瓜秧,根部总是带着一个土坨,这是因
为 。
2.把幼嫩的植物茎掐断,从茎的断面上会渗出汁液,这汁液是从那里来的?
五、自悟自得
学习本节课你的收获是 ,疑惑是
六、测评反馈
1.在根尖形成大量根毛有利于( )
A根的吸收 B 根的稳定 C 根的固着 D 根的支持
2。根吸收水分和无机盐的主要部位是( )
A 根冠 B伸长区 C 分生区 D成熟区
3.移栽的黄瓜幼苗,根部总是带一个土坨,目的是( )
A 保护幼嫩的茎 B保护根毛 C 防止水分蒸发 D防止萎蔫
4.年生的木质茎能逐年加粗是由于( )
A韧皮部细胞不断分裂 B木质部细胞不断分裂 C形成层细胞不断分裂
5.带叶的杨树枝条下端插入红墨水中,待一些时候把枝条纵切,茎内被染成红色的部分是( )
A筛管 B茎全部 C形成层 D木质部
6.甘薯根长的肥大,其中所含的大量淀粉是由()
A叶制造后通过导管运输来的 B叶制造后通过筛管运输的
C叶制造后通过筛管运输来的 D 甘薯根身自身合成的
7.关于水分进入植物体并在植物体内输导的叙述正确的是()
A根毛区细胞→根毛区导管→茎导管→叶导管B根毛区导管→根毛细胞→根导管→茎导管C根毛细胞→根毛区导管→根导管→茎导管→叶导管D根导管→茎导管→叶导管
8.植物茎的结构中,具有输导功能的是()
A导管和筛管 B韧皮纤维 C形成层 D 木纤维
9.在橡胶树林里,经常看到工人们将树皮割破后在树皮的伤口下持一小桶,用来惧从树皮中流出的乳白色液体。流出这些液体的结构是()
A树皮 B导管 C木质部 D筛管
12。一段枝上面长有A、B两个大小相同的果实。若将枝条两个部位的树皮进行环剥,如图所示。那么,这两个果实是否都能继续长大?为什么?
七、课后反思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课 题 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
课 型 新授课 姓 名 班 级
主备人 刘守利 复核人 李 强 审核人 李 强
【学习目标】
1、掌握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
2、理解光是绿色植物制造有机物不可缺少的条件。
【重点难点】
重点:验证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淀粉,光是光合作用不可缺少的条件。
难点:光合作用还制造其他有机物吗?
【学习过程】
一、学案自学
1、人类每天都需消耗大量的有机物,这些有机物从哪儿来?
2、绿色植物制造有机物,如何制造?需要什么样的条件?
3、如果没有太阳,地球将是什么样?
二、小组合作
学习任务一:掌握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的实验
1、学生分组完成实验
按照步骤做实验,思考以下几个问题
(1)为何将天竺葵放在黑暗处一昼夜,目的是什么?
(2)酒精脱色为何要隔水加热
(3)酒精有何作用?滴加碘酒有何作用?
2、小组讨论,交流121页讨论题。
3、为什么一部分变蓝,另一部分没有变蓝?
学习任务二:理解光合作用的概念及形成条件
1、自学教材121页,找到光合作用的概念、场所及产物和条件
2、展示自学成果,小组代表复述上述问题
3、正常的韭菜是绿色的,可是“韭黄”却是黄色的,为什么?
三、班级展示
四、质疑探究
有同学认为,从植物体上取一片绿叶,按照教材上的实验步骤直接从酒精脱色开始做,也可以检验绿叶在光下制造的有机物是否为淀粉?你认为他的想法正确吗?为什么?
五、自悟自得
学习本节内容你有哪些收获?
六、测评反馈
1、光合作用的条件是( )
A、绿叶 B、叶片 C、叶绿体 D、叶肉细胞
2、把叶片放入酒精隔水加热的目的是( )
A、溶解淀粉 B、将淀粉煮熟 C、把叶绿素溶解到酒精中 D、使淀粉分解
3、光合作用进行的时间是( )
A、白光 B、白光和黑夜 C、有光时 D、黑夜
4、在做绿叶在光下制造淀粉的实验中,要将天竺葵放在黑暗中一昼夜,目的是( )
A、消耗叶片中的淀粉 B、储备养料,准备进行光合作用
C、停止光合作用,使淀粉到叶肉细胞 D、使叶肉中的淀粉到叶片上
5、蚕豆苗在阳光下进行光合作用的产物主要是( )
A.只有二氧化碳 B.氧气和淀粉 C.只有氧气 D.二氧化碳和淀粉
6、把新鲜水草放在鱼缸里,主要目的是( )
A.清洁鱼缸里的水 B.使鱼缸更富生气
C.供给鱼新鲜食料 D.增加水中氧的含量
7、番茄的果实发育长大所需的有机物主要来源于( )
A.根的吸收作用 B.叶的光合作用 C.叶的蒸腾作用 D.茎的输导作用
8、马铃薯露出地面的部分常会变成绿色,而地下部分则不会,这可以说明( )
A.叶绿体中含叶绿素 B.光合作用能制造淀粉
C.叶绿素只有在光下才能合成 D.叶绿素在光下才能进行光合作用
七、课后反思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