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课 宋代经济的发展 课件(48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第9课 宋代经济的发展 课件(48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5.3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0-03-05 09:03:2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48张PPT)
历史人教部编版

七年级
第9课 宋代经济的发展
金太祖采取巩固统治的措施。
金太祖模仿中原王朝制度,
①改革女真部落军政体制,
②颁行女真文字,
③发展生产,女真势力迅速壮大
1115年金太祖阿骨打正式建立女真政权,国号大金
复习巩固
金灭辽及北宋
背景:辽和北宋的统治却是危机重重,统治者腐败无能,人民不断起义。
北宋出兵伐辽,被辽军打得大败。而金军却势如破竹,相继攻占辽的都城和许多地区。1125年,辽被金灭亡。
面对金军的强大攻势,宋徽宗、宋钦宗无心抵抗,只想着妥协求和。1127年, 金军攻破开封,北宋灭亡。
北宋灭亡后,(1127年)宋钦宗的弟弟赵构登上皇位,赵构就是宋高宗,后来定都临安,史称南宋。
三.南宋的偏安
①从金军手中收复许多失地。
②岳飞统率的“ 岳家军”在郾城大败金军主力,并乘胜追击,迫使金军后撤。
岳飞抗金的成果
以“莫须有”的罪名杀害了岳飞。
后来,金迁都燕京,改名为中都。
南宋统治者满足于现状,偏安江南一隅。
宋金达成和议内容:
南宋向金称臣,并给金岁币,双方以淮水至大散关一线划定分界线,
宋金议和标志着:宋金对峙局面形成。
宋金议和的最终结果
第9课 宋代经济的发展
概况:南方农业发展速度加快,逐渐超过北方。自宋代开始,经济的发展进一步向湘江以西的西南方向拓展,江西、福建和两广地区得到很大开发
自东汉后期开始,江南社会经济逐步得到发展。
从唐朝中晚期至两宋时期,农业发展的原因:
①南方的战乱较少,
一.农业的发展
②北方人口大批南迁,带去了先进生产技术,
④农业上引进了新品种;
③南方自然条件优越,
▲粮食作物
①耕作技术提高,垦田面积扩大;
②越南传入的占城稻(成熟早,抗旱性强)北宋时推广到东南地区;
③南方农民还培育出许多优良品种,从而大大提高了水稻的产量。
④由于朝廷的大力提倡,南方的水稻在北方也得到较大推广。
⑤水稻产量跃居粮食作物首位。长江下游和太湖流域成为粮仓(“苏湖熟,天下足”;“苏常熟,天下足”)。
▲经济作物
①南方普遍种植茶树;
②北宋至南宋初,植棉地区尚限于广东和福建;到南宋后期,棉花种植区向北推进到江淮和川蜀一带。
在宋代,复种技术也得到推广,江南种稻普遍分“早禾”和“晚禾”两种,种植和收获的时间不同。南宋时冬麦和晚稻两熟制也得到大面积推广。复种是农业史上的重大变革,使耕地的利用率提高,大大增加了粮食产量。
相关史事
宋朝时的南北气温普遍变低,南方变幅小于北方,雨量充沛,较适宜农作物的生长。唐宋时期,北方湖泊减少。中原地区的森林因长期砍伐遭到严重破坏,而南方受到的破坏较小,相对完好的森林植被可以发挥调节气候、蓄保水分和抗御灾害的作用。
相关史事
二.手工业的兴盛
1.纺织业
两宋时期,南方的手工业非常繁荣,纺织业、制瓷业、造船业的成就尤为突出。
北宋时,南方的丝织业胜过北方。四川、江浙地区的丝织生产发达。南宋后期,棉织业兴起,海南岛已有比较先进的棉纺织工具,棉纺织品种类较多。
蜀锦
浙江出土的南宋棉毯
棉布成为衣着原料
北宋时
丝织业
蜀锦
宋罗衣
宋锦袍
2.制瓷业
宋朝是中国瓷器史上的辉煌时代。
北宋兴起的江西景德镇,后来发展成著名的瓷都。
南宋时,江南地区已成为我国制瓷业中心。
浙江哥窑,河北定窑、河南汝窑、钧窑等地烧制的瓷器,给人以别致的美感。

定窑
汝窑
钧窑
哥窑
官窑
宋代五大名窑
哥窑瓷器
哥窑鱼耳瓷炉
china
冰裂纹瓷器
官窑

定窑
汝窑
莹润如堆脂

景 德 镇 瓷 器

石榴(景德镇瓷器)
童趣(景德镇瓷器)
“瓷都”景德镇
广州、泉州、明州的造船业,都有很高的水平,在当时世界上居于领先地位。北宋东京郊外,建有世界上最早的船坞。南宋沿海地区制造的海船,不仅规模宏大,设计科学,还配备了先进的指南针。
3.造船业
宋代海船最大载重量可达万石,设置水密隔舱、配备有指南针。
规模大、设计科学、技术先进
1974年8月从福建泉州湾出土了一艘海船,长24.20米,宽9.15米,深1.92米。全船有13个船舱。该船载重量有200吨,工艺高超。该船共出土香料木4700多斤和宋代铜钱,这是一艘航行于南洋的胡椒香料货船。
“凡市,以日中击鼓三百声而众以会,日入前七刻,击钲三百声而众以散。”
——《唐六典》
坊市分离

感受:唐朝商业发展的特点
?官府对市场进行严格的监控;?市场活动的范围和时间受到限制
唐长安城平面图
三.商业贸易的繁荣
宋代商业的繁荣超过了前代,那时候,黄河、长江及运河沿岸兴起了很多商业城市。最大的是东京(开封)和临安(杭州),人口多达百万。随着城市人口的增长,商业日益繁荣,城市中的店铺不断增加,街道以及宅巷之内到处可以开设店铺;经商的时间也不再受限制,出现了早市和夜市。
1.国内商业异常繁荣
《清明上河图》—东京汴梁
都市的商贸活动也辐射到乡镇,形成了新的商业区,叫做草市;在城市与乡村之间的市镇也发展成为重要的商业贸易区。当时市场上各类商品琳琅满目,客商往来不绝,呈现出一派繁忙景象。
P44想一想;商业贸易的兴盛对社会生产和人们的生活有什么好处?
社会生产方面:商业贸易是商品交换的表现形式,是联系工业和农业、城市和乡村、生产和消费的桥梁。它的兴盛将有利于农产品和手工业产品的交换,推动国内市场和海外贸易的发展,从而激活社会经济的发展。
社会生活方面:商业贸易使社会上的产品种类更多,生活方式也更加丰富,经济收入得到提高,从而改善人们的生活质量。
宋朝的海外贸易也超过了前代,成为当时世界上从事海外贸易的重要国家。广州、泉州是闻名世界的大商港。中国商船的踪迹,近至朝鲜、日本,远达阿拉伯半岛和非洲东岸。
朝廷鼓励海外贸易,在主要港口设立市舶司,加以管理。南宋的外贸所得,在财政收入中占有重要地位。
2.海外贸易超过了前代
明州
泉州
广州
宋朝朝廷采取鼓励通商的政策,给予外国商人优惠待遇。当时的泉州、广州等地都设有“蕃坊”,专供外国商人居住。蕃坊的管理者由外商中最有德望的人充任,由朝廷任命。外国商人聚居的地方,还设立外商子弟学校,称作“蕃学”。泉州的外商,有不少是信仰伊斯兰教的阿拉伯人,朝廷允许他们在那里修建清真寺和公共墓地。
相关史事
泉州伊斯兰教清真寺这是中国现存最古老的伊斯兰教寺庙之一始建于1009年。
北宋纸币
铜版拓[tà]片
南宋纸币“会子”
铜版拓片
3.纸币——交子的出现
商贸的繁荣也促进了货币交易量的增长,但长期以来市场上流通的是金属货币,携带很不方便。
北宋前期,四川地区出现“交子”,这是世界上最早的纸币。
南宋时,纸币发展成与铜钱并行的货币。
从唐朝中期开始的经济重心南移,到南宋时最后完成。
中央的财政收入,主要来自南方,特别是东南地区。
知识拓展
世界上最早的商标广告
宋朝的商业空前发达。由于商业竞争激烈,有的商铺为招揽生意,开始以广告的方式宣传自己的商品。这件“济南刘家功夫针铺”铜版,不仅标明铺号,而且以白兔为商品标识,注明“认门前白兔儿为记”,还特别说明是“收买上等钢条,造功夫细针”,如果要批发购买,还可以优惠。这件文物,是目前已知世界上最早的
一、农业的发展
1.原因:南方的战乱较少,北方人口大批南迁,带去了先进生产技术。南方自然条件优越,农业上引进了新品种
2.区域拓展:宋代开始,经济发展进一步向湘江以西拓展,江西、福建和两广地区也得到很大开发。
3.表现:人口增加,垦田面积扩大,耕作技术提高,农业获得前所未有的发展。
(1)水稻:由越南传入的占城稻,北宋时推广到东南地区。宋朝时,水稻产量跃居粮食作物首位。当时,出现了“苏湖熟,天下足”或“苏常熟,天下足”的谚语。
(2)经济作物:南方各地普遍种植茶树;南宋后期,棉花
种植区已推进到江淮和川蜀一带。
本节知识归纳
二、手工业的兴盛
1.纺织业:北宋时,南方的丝织业胜过北方,四川、江浙地区的丝织生产发达。南宋后期,棉纺织业兴起,海南岛已有比较先进的棉纺织工具,棉纺织品种类较多。
2.制瓷业:北宋兴起的江西景德镇,后来发展成著名的瓷都。南宋时,江南地区已成为我国制瓷业中心。浙江哥窑河北定窑、河南汝窑等地烧制的瓷器,给人以别致的美感。
3.造船业:广州、泉州、明州的造船业有很高的水平,当时居于世界领先地位。北宋东京郊外建有世界上最早的船坞。南宋沿海地区制造的海船,配备了先进的指南针。
三、商业贸易的繁荣
1.商业(1)城市:黄河、长江及运河沿岸出现很多商业城市,最大的城市是开封和杭州,人口多达百万。出现了早市和夜市。
(2)乡镇:形成了新的商业区,叫作草市;城乡之间的市镇发展成为重要的商业贸易区。
(3)纸币:北宋前期,四川地区出现“交子”,这是世界上最早的纸币。南宋时,纸币发展成与铜钱并行的货币。
2.海外贸易(1)港口:广州、泉州是闻名世界的大商港。
(2)范围:中国商船的踪迹,近至朝鲜、日本,远达阿拉伯半岛和非洲东岸。
(3)管理:朝廷鼓励海外贸易,在主要港口设立市舶司加以管理。
3.经济重心南移
(1)时间:从唐朝中期开始的经济重心南移,到南宋时最后完成。
(2)表现:中央的财政收入,主要来自南方,特别是东南地区。
P46阅读史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东京梦华录》卷二记载北宋首都开封店铺林立,“屋宇雄壮,门面广阔,望之森然,每一交易,动即千万,骇人闻见”。 材料二:《梦梁录》卷十三记载南宋首都临安“万物所聚,诸行百市”,“自大街及诸坊巷,大小铺席,连门俱是,即无虚空之屋”。 根据材料,说一说宋朝大都市商业繁荣的景象。
材料一反映出北宋都城开封店铺林立,商家实力雄厚,交易量大。
材料二反映出南宋都城临安商业范围广,店铺遍及大街小巷,有一定的规模,商品种类繁多。
课后活动
P46探讨宋朝出现纸币的原因及它的作用。
原因:商品经济的发展,纸币便于携带。
作用:有利于商品的流通。
1.宋代南方农业超过北方农业的原因是(  )
①南方战乱较少,社会环境安定 ②中原人口南迁,带去了先进的技术和劳动力 ③引进了日本的优良稻种,提高了粮食产量 ④统治者重视农业生产,兴修水利等
A.①②③④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2.宋朝流传“苏湖熟,天下足”的谚语,表明当时全国最重要的粮仓在(  )
A.洞庭湖流域 B.太湖流域
C.鄱阳湖流域 D.洪湖流域
3.一个北宋人要了解当时丝织业最高水平的情况,他应去的地区是(  )
A.河北和河南 B.江浙和广东
C.福建和广东 D.江浙和四川
B
C
D
4.某影视剧组请你当历史顾问,参加审核剧组提交的南宋临安城场景布置计划,你会指出下列哪一项计划是不可行的(  )
A.城内客商往来不绝
B.城市中的店铺不断增加
C.城内店铺林立,买卖持续昼夜
D.商业区和住宅区分开建立
5.当你去购买商品的时候,你一定会体会到人民币(纸币)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便利。世界上最早的纸币出现在中国古代的北宋时期。它是(  )
A.“会子” B.“瓦子” C.“关子” D.“交子”
6.宋朝时期,海外贸易范围很广,东到朝鲜、日本,西至阿拉伯半岛和非洲东海岸。那时阿拉伯等十几个国家的商人经常来华从事贸易。当时政府管理海外贸易的机构是(  )
A.市舶司 B.澎湖巡检司 C.行省 D.宣政院
D
D
A
7.有学者指出,经济重心的南移是我国历史发展的一个重大事件,也是经济地理格局中的一次巨大变迁。我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完成
于(  )
A.南北朝时期 B.随唐时期
C.两宋时期 D.明清时期
8.我国经济重心的南移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下边的示意图对这一过程的完成作了形象的描述。图中①对应的朝代应该是(  )
A.隋朝 B.唐朝
C.宋朝 D.元朝

9.进口的大米因口感好、味道香而受到很多人的欢迎。其实,我国在宋朝时就引进了外国的优良品种占城稻。它引进于( )
A.泰国 B.朝鲜 C.越南 D.印度
C
C
C
10.“吸引我的是它的绚丽,它来自一个新的天地,从未见过如此优美的艺术。多么诱人,精致超俗,来自中华,它的故土(景德镇)。”这是18世纪法国流传的一首诗歌,它称赞的是中国的(  )
A.瓷器 B.丝绸 C.茶叶 D.青铜器
11.两宋时期,社会经济高度发展。下列关于宋代经济现象的描述,符合史实的是(  )
①北宋前期,四川地区出现纸币“交子” 
②宋代海外贸易范围很广,东到朝鲜、日本,西到阿拉伯半岛和非洲东海岸 
③南宋时期“苏湖熟,天下足”表明太湖流域已成为全国最大的粮仓 
④都市的商贸活动辐射到乡镇,形成草市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②③④ D.①③④


A
C
12.(2016·娄底)法国人谢和耐在《南宋社会生活史》中说:“(宋代中国)现代化的程度令人吃惊,货币经济、纸钞、流通票据、高度发展的茶盐企业非常独特…”对此材料解读正确的是(  )
A.中国早在宋代已经进入现代化行列
B.宋代社会商品经济活跃
C.宋代茶盐企业已采取现代管理制度
D.银企之间票据流通频繁

B
13.我国古代经济重心经历了从北方向南方逐渐转移的过程。从唐朝中晚期到五代、宋朝,江南地区的农业生产水平逐渐超过北方。下列对其原因表述正确的是(  )
A.北方劳动人民不够勤劳
B.北方各政权不重视发展生产
C.南方开发的时间比北方要早
D.中原人南迁带去了先进的生产技术和劳动力
D
谢谢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中小学教育资源网站
有大把高质量资料?一线教师?一线教研员?
欢迎加入21世纪教育网教师合作团队!!月薪过万不是梦!!
详情请看:
https://www.21cnjy.com/help/help_extract.ph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