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51张PPT)
历史人教部编版
七年级
第10课
蒙古的兴起和元朝的建立
一、农业的发展
1.原因:南方的战乱较少,北方人口大批南迁,带去了先进生产技术。南方自然条件优越,农业上引进了新品种
2.区域拓展:宋代开始,经济发展进一步向湘江以西拓展,江西、福建和两广地区也得到很大开发。
3.表现:人口增加,垦田面积扩大,耕作技术提高,农业获得前所未有的发展。
(1)水稻:由越南传入的占城稻,北宋时推广到东南地区。宋朝时,水稻产量跃居粮食作物首位。当时,出现了“苏湖熟,天下足”或“苏常熟,天下足”的谚语。
(2)经济作物:南方各地普遍种植茶树;南宋后期,棉花
种植区已推进到江淮和川蜀一带。
本节知识归纳
二、手工业的兴盛
1.纺织业:北宋时,南方的丝织业胜过北方,四川、江浙地区的丝织生产发达。南宋后期,棉纺织业兴起,海南岛已有比较先进的棉纺织工具,棉纺织品种类较多。
2.制瓷业:北宋兴起的江西景德镇,后来发展成著名的瓷都。南宋时,江南地区已成为我国制瓷业中心。浙江哥窑河北定窑、河南汝窑等地烧制的瓷器,给人以别致的美感。
3.造船业:广州、泉州、明州的造船业有很高的水平,当时居于世界领先地位。北宋东京郊外建有世界上最早的船坞。南宋沿海地区制造的海船,配备了先进的指南针。
三、商业贸易的繁荣
1.商业(1)城市:黄河、长江及运河沿岸出现很多商业城市,最大的城市是开封和杭州,人口多达百万。出现了早市和夜市。
(2)乡镇:形成了新的商业区,叫作草市;城乡之间的市镇发展成为重要的商业贸易区。
(3)纸币:北宋前期,四川地区出现“交子”,这是世界上最早的纸币。南宋时,纸币发展成与铜钱并行的货币。
2.海外贸易(1)港口:广州、泉州是闻名世界的大商港。
(2)范围:中国商船的踪迹,近至朝鲜、日本,远达阿拉伯半岛和非洲东岸。
(3)管理:朝廷鼓励海外贸易,在主要港口设立市舶司加以管理。
3.经济重心南移
(1)时间:从唐朝中期开始的经济重心南移,到南宋时最后完成。
(2)表现:中央的财政收入,主要来自南方,特别是东南地区。
第10课
蒙古的兴起和元朝的建立
一、成吉思汗统一蒙古
1、成吉思汗统一蒙古的背景:
(1)蒙古族是中国北方一个古老的民族,善于骑射,逐水草而居,过着游牧的生活(马背上的民族)。
(2)12世纪时,蒙古草
原上分布着许多部落,
相互之间为争夺人口、
草场、水源、牲畜而
频繁发生战争,生灵
涂炭。人们盼望草原
统一起来,结束战争。
1206年铁木真完成了蒙古草原的统一,建立了蒙古政权。他被拥立为大汗,被尊称为成吉思汗。
成吉思汗像
铁木真,又尊称为成吉思汗,蒙古国建立者。他出生于蒙古部落领袖家庭,幼年时他父亲被仇家杀害,童年的铁木真历经磨难。不幸的遭遇,反而练就了他坚强的意志和出色的才华。他最终也通过自己的努力统一了蒙古,建立了国家。
蒙古帝国
无敌的蒙古骑兵
蒙古统一后,成吉思汗及其子孙们发动了大规模的对外战争,占领了除日本、东南亚、南印度和西欧以外的整个欧亚大陆,建立了世界上有史以来最大的帝国。
(1)军事方面:建立一支护卫部队。
(2)行政方面:建立了军事、行政和生产相结合的制度;建立司法机构。
(3)文化方面:创制蒙古文字。。
成吉思汗为了蒙古族的发展和壮大,采取了哪些巩固措施?
根据相关史事说一说:
成吉思汗率领蒙古军队首先进攻西夏,西夏向金朝求援。由于西夏曾和金交恶,所以金朝皇帝拒绝支援西夏。在蒙古军队的进攻下,1227年西夏.灭亡。
成吉思汗率军进攻西夏时,在六盘山去世。他临终前留下遗言,要借道宋境进攻金朝。此后,蒙古和南宋结盟,南北夹击金朝。1234年, 蒙古灭金。
(影响)金朝灭亡后,南宋和蒙古直接对峙的局面形成。蒙古军队南下进攻南宋,双方之间的战争前后持续了40多年。
二、蒙古灭西夏与金
相关史事.
蒙古军队在作战中,往往是凭借精锐骑兵打围歼战。南宋军队在野战中难以抵抗蒙古铁骑的进攻,因而加强长江防御体系,在守城战和水战中与蒙军较量。蒙军在攻打城市时经常遭到南宋军民的顽强抵抗,久攻不下,损兵折将。如成吉思汗之孙蒙哥率军攻打合州,5个月未能攻下。交战中蒙哥被宋军的矢石击中,伤重而死。
忽必烈是成吉思汗的孙子,1260年,他继承了汗位。
忽必烈接受了汉族儒臣提出的“行汉法”、“行仁政”、“不嗜杀”的建议,施行“治国安民”的方略,广开言路,整顿吏治,注重农桑。他依照中原王朝的统治方法,设立各种机构,建立年号。
忽必烈
1271年,改国号为元,次年定都于大都(今北京)。
三、元朝的建立与统一
P49想一想:忽必烈采纳汉族儒臣的建议,推行中原地区的各种制度与文化,这对他完成统一大业有什么作用和影响?
一方面取得了汉族地主阶级对元政权的认可支持,有利于蒙古政权封建化与民族交融;
另一方面有利于稳定社会秩序,促进社会经济的恢复发展,增强元朝军队实力,为元朝完成统一大业奠定坚实基础。
1276年,元军攻入南宋都城临安,南宋灭亡。
南宋大臣陆秀夫、文天祥(张世杰合称宋末三杰)等人拥立南逃的宋宗室成员,继续展开抗元斗争。
1279年,元军攻灭南宋残部。元灭南宋,完成了全国的统一。
(意义):元灭南宋,完成全国的统一,结束了我国历史上较长时期的分裂割据局面,为统一多民族国家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基础。弊:战争给百姓带来沉重的灾难。
文天祥——抗元英雄
过零丁洋
辛苦遭逢起一经,?
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风飘絮,?
身世沉浮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
零丁洋里叹零丁。?
人生自古谁无死,?
留取丹心照汗青。
动脑筋:
元朝的统一是人心所向,大势所趋,而文天祥组织了抗元斗争,却又受到后人的敬佩,这是为什么?
1、元统一的进步性是不争的事实。
2、但是元统一过程中对南宋发动的战争,使南宋
境内汉族人民遭受残酷的屠杀和压迫,导致民族矛
盾十分尖锐,这也是不可否认的事实。我们必须看
到事物的两个方面。
3、文天祥的抗元,反抗的是蒙古贵族的民族压迫,
与人民群众的愿望相一致,是正义行为。抗元失败
后,又表现出宁死不屈的精神和崇高气节,理应受
到后人的敬仰和纪念。
4、因此,我们肯定文天祥抗元,并不否定元统一
的进步性,只是二者的角度不同。
P50课后活动:这一描述反映了蒙古草原上的什么局面?这一局面后来是怎样改变的?
这一描述,反映了12世纪时蒙古草原上蒙古诸部互相征战、社会动荡不安的情景。这种战争给蒙古人民带来了深重的苦难,他们渴望摆脱战乱,结束分裂,过上和平安定的生活。铁木真即后来的成吉思汗,顺应人民的愿望和历史发展的要求,以非凡的智慧、卓越的组织才能和坚强的性格,组建起一支强大的军队,经过多年的战争,实现了蒙古的统一,并在1206年建立起蒙古政权,结束了蒙古诸部互相混战、社会动荡不安的局面,对蒙古社会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P50将下列事件按发生的先后顺序进行排列。
忽必烈继承汗位4 南宋灭亡6 蒙古灭金3
元朝建立5 铁木真统一蒙古各部1 西夏灭亡2
1.背景:蒙古族是中国北方一个古老的民族,过着游牧的生活。12世纪时,蒙古草原上的各部落,相互之间频繁发生战争,生灵涂炭。
2.概况:铁木真于1206年完成了蒙古草原的统一,建立了蒙古政权,被尊称为成吉思汗
二、蒙古灭西夏与金
l.蒙古灭西夏: 1227 年西夏灭亡。
2.蒙古灭金
(1)过程:蒙古和南宋结盟,南北夹击金朝。 1234年,蒙古灭金。
(2)影响:金朝灭亡后,南宋和蒙古直接对峙的局面形成。
一、成吉思汗统一蒙古
本节小结
三、元朝的建立与统一
1.元朝建立
(l)背景:1260年忽必烈继承汗位后,施行“治国安民”的方略,广开言路,整顿吏治,注重农桑。
(2)概况:1271年,忽必烈改国号为元,次年定都于大都
2.元朝统一
(1)元灭南宋:1276年,元军攻入南宋都城临安,南宋灭亡。南宋大臣陆秀夫、文天祥等人继续展开抗元斗争。
(2)元朝统一: 1279年,元朝完成了全国的统一。
(3)意义:结束了我国历史上较长时期的分裂割据局面,为统一多民族国家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基础。
谢谢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中小学教育资源网站
有大把高质量资料?一线教师?一线教研员?
欢迎加入21世纪教育网教师合作团队!!月薪过万不是梦!!
详情请看:
https://www.21cnjy.com/help/help_extract.ph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