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0张PPT)
第15课
通过图片我们发现最先与中国建立外交关系的国家有什么特点?
在建国第一年同中国建交的17个国家中,主要是社会主义国家,新中国不仅同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国家发展友好关系,还同意识形态不同的邻国、新兴民族国家发展友好外交关系。
新中国成立后奉行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建国初期美国对华军事包围示意图
中国领导人怎样才能摆脱这种不利的局面?为此我们提出了怎样的原则?
思考讨论:
请同学们阅读教材82页第一段回答:
1、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由谁在什么时候
提出的?
1953年,中国与印度进行西藏问题谈判时,周恩来最先提出的。
在国际上产生深远的影响,成为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
2、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产生了什么
影响?
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
——基础、核心
互不侵犯——保证
互不干涉内政——保证
平等互利——实现共处的条件
和平共处——出发点
阅读上述观点谈谈:
为什么和平共处五项原则能受到国际社会的广泛认同和欢迎?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反映了当代新型国际关系最本质的特征。几个世纪以来,国际社会一直存在着以大欺小、恃强凌弱、以富压贫的不平等现象,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正是与这种现象相对立而出现在世界舞台上。它不仅适用于社会制度不同的国家之间,也适用于社会制度相同的国家之间.
万隆会议
思考讨论:
请同学们认真观看视频,找出以下问题的答案:
1、万隆会议的时间、地点。
2、万隆会议的性质、讨论的中心问题。
性质:第一次没有殖民国家参加的亚非会议;
讨论的问题:亚非国家共同关心的独立和发
展问题。
1955年 印度尼西亚的万隆
万隆会议
3、视频提到,会议中出现了分歧,这里的分歧具体指什么?分歧出现后周恩来是怎样应对的?
周恩来提出了“求同存异”的方针
4、结合课本内容思考“求同存异”中的“同”和“异”各指什么?
5、万隆会议有什么意义?
① 周恩来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促进会议
取得圆满成功;
② 加强了中国同亚非各国的团结与合作。
它就像一个万众瞩目的舞台,他就像一位耀眼的明星,受到世人的追捧与尊敬,它就像一首经典的老歌,超越国界和时空被人们传唱。
万隆会议 周恩来 “求同存异”方针(或万隆精神)
“他”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促使会议圆满结束。
2、一个美国记者说:“他并不打算改变任何一个坚持反共立场的领导人的态度,但他改变了会议的航向。”你认为周恩来为什么能改变会议的航向?
思考讨论:
1、材料中第一个“它”指什么?材料中“他”指谁?材料中第二个“它”指什么?
《南京条约》签订
《马关条约》签订
旧中国的外交
中国政府代表团在日内瓦会议上
周恩来总理在万隆会议闭幕式上发言
新中国的外交
结合上面两组材料你能说说新中国外交与旧中国外交有什么本质的不同?
新中国外交事业能取得辉煌成就的原因是什么?
历史反思
国际地位不同;外交方针不同;外交成果不同等等。
新中国结束了旧中国的耻辱外交,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中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等等。
明确一项政策——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坚持一个原则——
牢记一位伟人——
知道一次会议——
领悟一种精神——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周恩来总理
万隆会议
万隆精神
以史为鉴 看我今朝
2001年7月,江泽民访问俄罗斯
以史为鉴 看我今朝
2001年11月,中国加入世贸组织(WTO)
以史为鉴 看我今朝
2002年5月,美国总统布什会见时任国家副主席胡锦涛。
以史为鉴 看我今朝
亚太经合组织(APEC)上海峰会
以史为鉴 看我今朝
2005年4月24日,参加亚非峰会的各国领导人在万隆。
以史为鉴 看我今朝
2008年北京奥运会
以史为鉴 看我今朝
2010年上海世博会
以史为鉴 看我今朝
习近平访问土耳其,会见总统居尔
习近平参观爱尔兰农场及运动协会
习近平会见美国总统奥巴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