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章 人体内物质运输和能量供给
第一节 血液和血型(第1课时)
教学目标:
1、说出血液的组成和功能。
2、认识血常规检查对诊断疾病的意义。
3、运用所学知识尝试解读血常规化验数据,培养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重点、难点:
1、说出血液的组成和功能。
运用所学知识尝试解读血常规化验数据。
一、导入新课。
[引言]:现代社会离不开四通八达的公路网,知识经济的时代离不开信息高速公路。你可曾想到,在你的身体里也有一条条繁忙的运输线,它们为组织细胞运送着氧气和养料,并运走二氧化碳等废物。
[提问]:你知道这条运输线是什么?里面流动着什么吗?
二、检查预习。
三、血液的组成。
[讲述]:血液是一种流动的结缔组织,是人体内重要的组成物质。它在人体内不停的流动,把氧气和养料送到全身各处,把细胞产生的二氧化碳等废物运走。
[提问]:想知道血液到底含有哪些成分吗?
[讲述]:我们知道血液一流出血管就会发生凝固,那么怎样观察血液的成分呢?
说出在血液中放入少量的柠檬酸钠溶液,可以防止血液凝固。
观察:血液的分层现象
抽取鸡或猪等动物的新鲜血液10毫升,放入盛有少量抗凝剂(如柠檬酸钠)的试管里,静置一段时间。(观察动画)
看一看,血液出现了什么现象?
想一想,血液的成分由哪些物质组成?
血浆
血液组成 白细胞
血细胞 血小板
红细胞
提问:没有加抗凝剂的血液是怎样的呢?
出示图片,观察(通过比较了解血浆和血清的区别)
四、血液的成分和功能。
[图示]:血浆约占血液总量的55%,其中90%以上是水,其余为蛋白质、葡萄糖、无机盐等。
[提问]:请你推测血浆的功能。
[小结]:血浆起到了运载血细胞,运输氧气和养料的作用。
[出示]:显微镜下观察到的人血涂片。指导学生认识各种血细胞。
学生分小组讨论,填表,并展示成果。
细胞类型
形态
数量
大小
有无细胞核
功能
白细胞
血小板
红细胞
播放视频,理解三种血细胞的功能
提问:红细胞为什么呈红色?
讲解血红蛋白的构成,进一步阐述贫血的原因及症状。
四、解读:血常规化验数据。
[提问]:你做过血常规化验吗?注意过检查项目有哪些吗?为什么化验单上的数据能作为医生为你诊断疾病的辅助手段呢?
出示常春市人民医院血常规报告单
[讲述]:原来血细胞的数量和血红蛋白的含量是相对稳定的,如果这些指标发生异常变化,人体就可能患病。
教师带领学生了解各项指标的正常值及可能出现的变化。
检查项目
正常成年人参考值
临床应用
英文
缩写
中文
名称
RBC
红细胞
(3.5-5.5) ×1012个/升
过少:贫血
WBC
白细胞
(5.0-10.0) ×109个/升
过多:有炎症
PLT
血小板
(1.5-3.5) ×1011个/升
过少:血小板缺乏症
HB
血红蛋白
110-160 克/升
过少:缺铁性贫血
小组合作:解读血常规化验单,并说出诊断结果
五、巩固练习
六、拓展延伸
七、小结: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学生自由发言)
八、布置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