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课 社会主义的发展与挫折学案(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8课 社会主义的发展与挫折学案(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2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0-03-05 15:38:3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18课 社会主义的发展与挫折学案
一、重点:苏联的改革和解体及其原因。
二、基础感知。请按课文填写完整下列各题的空格。
(一)社会主义力量的社大 1.成立经互会: 年,苏联同保加利亚、匈牙利、波兰、罗马尼亚、捷克斯洛伐克等国家建立了经济互助委员会,简称“经互会”。苏联通过经互会,将各成员国的经济纳入苏联计划经济的轨道。 2.中苏结盟:1950年,中苏缔结友好同盟互助条约,加强了 阵营的力量。 (二)苏联的发展与改革 3. 改革(20世纪50年代):(1)内容:政治上,批判斯大林个人崇拜。经济上,发动 ;发展 料生产,广种玉米;取消农产品的义务交售制,改行 ;改革工业管理体制;等等。 (2)评价:没有从根本上解决苏联模式高度集中的经济体制弊端,并且存在严重偏差。 4. 改革(20世纪60年代):(1)内容:在经济上推行“新政策”,要求加速科技进步、完善 体制和加强经济刺激。 (2)评价:改革没有从根本上突破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同美国展开军备竞赛,导致国民经济呈现出 发展状态;高投入、 、低效率成为苏联经济的痼疾。 三、东欧剧变与苏联解体 5.戈尔巴乔夫改革(1)时间:从1985年 担任苏联领导人开始。 (2)内容:先实施加速经济改革的方案,总体效果不佳。后转向政治体制改革,取消苏共的领导地位,实行 倡导“公开性”和“ ”。 (3)后果:使人们的思想发生混乱,局势失控,各加盟共和国的分离趋势加剧。 6.东欧剧变:(1)原因:①20世纪60年代以后,东欧社会主义国家政治、经济上都出现严重问题,社会矛盾日益尖锐。②西方国家对苏联和东欧社会主义国家加紧推行“ ”战略。③20世纪80年代末,受戈尔巴乔夫改革的影响,东欧各国开始实行政治多元化。 (2)表现:东欧各国社会制度都发生了 变化。在政治上,实行议会民主制和多党制;经济上,实行私有化基础上的市场经济。 7.苏联解体:(1)八一九事件:1991年8月19日,8名苏共高级官员发动政变,试图挽救苏联,但不到3天,即宣告失败。这次事件后,戈尔巴乔夫辞职,叶利钦控制了全局,苏联的分裂进一步加快。(2)时间: 年底,苏联解体。 (3)影响:社会主义遭受严重挫折, 格局瓦解,世界格局向多极化方向发展。
三、问题导学。请学生带着下列问题去自主学习课本,并思考回答。
1、简述赫鲁晓夫改革的时间、内容和影响。
2、简述勃列日涅夫改革的时间、内容和影响。
3、分析东欧剧变的原因与影响和苏联解体的过程与影响。
四、探究学习
1、探究一 赫鲁晚夫和勃列日夫改革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苏联宣布1952年的谷物产量达到13000万吨。实际上,一年只生产了9000多万吨粮食,1953年又下降为8250万吨。苏联1953年的人食和肉类产量只有432千克和30千克,比十月革命前1913年的40千克和31.4千克还要低。
材料二 1981年,苏共“二十六大”召开,会上勃列日夫提到美国一年到1500亿美元,并说这是庞大的天文数字。然而,从1973年起,苏联的军费就超过了美国。1971年,苏联的军费支出为740亿美元,1973年增至860亿美元,1975年又增至1023亿美元。到20世纪80年代中期,美、苏两国的三开支都超过了2000气美元,但苏联的国民生声总值只相当于美国60%,而这种畸形的军事投入在苏联却是一种学员常态。
为了改变材料一中所说的这种困境,赫鲁晓夫主要从哪些方面进行了改革?其影响如何?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思考,勃列日涅夫在经济上和军事上进行了哪些改革?这些措施有何影响?
2、探究二 东欧剧变与苏联解体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这些事情(指东欧刷支)来得虽很突然,但都有长期形成的多方面的深刻原因。这些国家没有找到一条适合本国情况的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更多地照撤苏联的一奏做法。这些情况阻碍了这些国家的社会经济发展,伤害了这些国家人民的民族感情,使得社会主义在这些国家不仅没有发挥和显示出应有的优越性,而且声受到很大影响。从外部条件来说苏联“新思维”的改革之风,西方的“和平演变”的鼓励政策,都对东欧的变化有影响,起了推动作用。 ——钱其琛《世界知识》记者提间时的发言
材料二 伴随着政治体制的“根本改革”,政局失控的状况日趋严重,无政府状态在全国迅速发展,社会日益动荡。苏共党内的思想十分混乱,从全盘否定斯大林发展到彻底否定十月革命和苏联70年的历史,反对马列主义,反对共产党和社会主义制度。苏共内部进一步分化,400多万党员退党。1990年,波罗的海沿岸的立陶宛、爱沙尼亚和拉脱维亚三个加盟共和国首先宣布脱离苏联而独立。
(1)依据材料和所学知识,简析东欧剧变的原因。东欧剧变的实质是什么?
(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思考,苏联解体的主要因素有哪些?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对我们有哪些启示?
五、拓展提升
1、赫鲁晓夫改革失败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2、苏联解体的原因是什么?
六、巩固练习
1、执政于20世纪50-60年代,试图克服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的弊端而进行改革的苏联领导人是( )
A.列宁B.斯大林C.赫鲁晓夫D.戈尔巴乔夫
2、勃列日涅夫时期,苏联的经济增长率长期保持两位数,经济规模也保持世界第二位,但是许多百姓家里的电器陈旧不堪,电视机爆炸事件经常发生。有人Fシ玩笑说,苏联生产的电视机应当送给敌人。这从根本上说明( )
A.苏联的计划经济体制尚有活力B.斯大林时期的体制存在着严重的弊端
C.苏联忽视了生活消费品的生产D.苏联的科技和工业水平极端低下
3、二战后,东欧社会主义国家照搬苏联模式,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越来越不适应经济的发展要求,有些国家虽然进行了改革,但成效不大。经济困难人民生活水平下降,社会危机严重,最终导致东欧剧变。”上述材料说明( )
A.社会主义国家经济危机严重B.苏联不断加强对东欧国家的控制
C.改革对解决社会危机没有作用D.东欧国家照搬苏联模式是经济困难的主要原因
4、20多年前,一位老年妇女对记者说:“遗憾的是,列宁创建的国家没有了,我们引以为骄做的莫斯科已不再是各族人民的首都。”引发这位老年妇女感慨的事件是( )
A.十月革命B.东欧剧变C.华约建立D.苏联解体
5、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结合材料一中的图(a)和图(b)分析赫鲁晓夫改革主要是从哪些方面进行的。
(2)图(c)中赫鲁晓夫的墓碑由黑白两色的花岗石交叉在一起,“黑白相间的墓碑,毁誉参半的一生”是他最好的写照。从改革的角度谈谈你对他的评价。
材料二      材料三
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戈尔巴乔夫改革前,苏联面临怎样的形势?戈尔巴乔夫改革与材料三中的“某大国解体”有什么关系?
(4)20世纪七八十年代,中国和苏联都进行了改革。然而,中、苏的改革却导致了不同的结果。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
七、知识架构:
八、作业:P.86课后活动题。
第18课社会主义的发展与挫折学案答案
基础感知。
1.1949 2.社会主义 3.赫鲁晓夫 垦荒运动 收购制 4.勃列日涅夫 经济管理 畸形 高消耗 5.戈尔巴乔夫 多党制 政治多元化 6.和平演变 根本性 7.1991 两极
问题导学。
1、答:内容:赫鲁晓夫在批判斯大林个人崇拜的同时,在经济上进行了一些改革。如发动垦荒运动;发展饲料生产,广种玉米;取消农产品 的义务交售制,改行收购制;改革工业管理体制;等等。影响:改革没有从根本上解决苏联模式高度集中的经济体制弊端,且存在严重差别。
2、答:1964年,(1)内容:经济上,推行“新政策”,要求加速科技进步、完善经济管理体制和加强经济刺激。军事上,为了同美国展开军备竞赛,苏联把科技进步的重心放在军事方面。(2)影响:没有从根本上突破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国民经济呈现出畸形发展状态;轻工业产品和新兴产业明显落后;高投入、高消耗、低效率成为苏联经济的痼疾。
3、答:(1)东欧剧变的原因:①东欧社会主义国家政治、经济上都出现严重问题。②各国虽然进行了一些改革,但成效不大,社会矛盾日益尖锐。③西方国家对苏联和东欧社会主义国家加紧推行“和平演变”战略。④80年代末,受戈尔巴乔夫改革的影响,东欧各国开始实行政治多元化。影响:社会制度发生了根本性变化,政治上实行议会民主制和多党制,经济上实行私有化基础上的市场经济。(2)苏联解体的过程:1991年8月19日,8名苏共高级官员发动政变, 试图挽救苏联,但不到3天,即宣告失败。这次事 件后,戈尔巴乔夫辞去苏共中央总书记职务。俄罗 斯领导人叶利钦控制了全局,苏联的分裂进一步加 快。1991年底,苏联解体。影响:社会主义遭受严重挫折,两极格局瓦解,世界格局向多极化方向发展。
四、探究学习
1、答:(1)政治上,批判斯大林个人崇拜;经济上,发动垦荒运动;发展饲料生产,广种玉米;取消农产品的义务交售制,改行收购制;改革工业管理体制;等等。没有从根本上突破斯大林时期形成的政治经济体制。(2)经济上,推行“新政策”,要求加速科技进步,完善经济管理体制;军事上,同美国展开军备竞赛,把科技进步的重心放在军事方面。仍然没有根本突破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高投入、高消耗、低效率成为苏联经济的疾。
2、答:(1)原因:东欧社会主义国家在政治、经济上都出现严重问题,虽进行了改革,但改革成效不大,社会矛盾日益尖锐;受戈尔巴乔夫改革的影响;西方推行“和平演变”的战略等。实质:社会制度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2)主要因素:政治体制的“根本改革”影响;政治思想改革错误,反对马列主义和共产党的执政领导,否定社会主义制度。启示:①坚持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持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②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提高人民生活水平。③建立健全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实行依法治国。④加强执政党建设,维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等。
五、拓展提升
1、答:(1)改革没有提出新的科学理论,缺乏正确的指导思想和路线。(2)改革只是对斯大林模式的小修小补,没有从根本上打破斯大林模式,没有从根本上解决与苏联人民的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农业和轻工业发展的问题,从而决定了这场改革必然是不彻底的。(3)改革急躁冒进,缺乏实事求是的精神,提出了一些不切实际的口号和目标,许多政措范未经论证和试验就急于推行,结果遗成混乱,导致革败。
2、答:其根源在于僵化的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苏联模式);直接原因在于戈尔巴乔夫改革推行错误的路线。具体表现为对马克思主义理论认识的偏差;共产党自身的原因;经济建设方面的错误;民族方面的因素;西方的“和平演变”战略等。
六、巩固练习
1—4 CBDD
5、答:(1)经济、政治方面。(2)赫鲁晓夫改革在一定程度上冲击了苏联模式,但改革没有从根本上突破斯大林时期形成的政治经济体制。(3)形势经济发展面临停滞经济增长速度和人民生生活水平进一步下降。关系戈尔巴乔夫改革是导致苏联解体的直接原因。(4)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中国进行了改革在改革中找到了适合中国国情的、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苏联尔巴乔夫上台后的改革激化了社会予盾引发了社会的动荡和分裂直接导致了苏联的解体。
知识架构
八、作业:P.86课后活动题: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