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单元-2 《雷雨》-2019-2020学年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4教学课件(共47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第一单元-2 《雷雨》-2019-2020学年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4教学课件(共47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79.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0-03-04 19:22:5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47张PPT)
学习目标
雷 雨
1. 了解《雷雨》全剧,把握人物关系和矛盾冲突,分析人物形象。
2. 品味人物语言表现出来的人物心理及思想感情,品味戏剧台词的丰富内涵。
3. 探究周朴园性格的复杂性,理解《雷雨》的主题。
一、扫除生字
① 郁(  )热 ② 汗涔(  )涔 ③ 窟窿(   )
④ 半晌(  ) ⑤ 弥(  )补 ⑥ 打量(   )
⑦ 谛(  )听 ⑧ 江堤(  ) ⑨ 昧(  )心财
⑩ 烦躁(  ) ? 无锡(  ) ? 纺绸(  )
课前预习

cén
kūlong
shǎng

liang


mèi
zào

chóu
? 委

(  )虚与委蛇
(  )委曲求全
wěi
wēi
?间

(  )离间 以疏间亲
(  )间不容发
jiān
jiàn
?骨

(  )骨鲠在喉
(  )花骨朵儿


?混

(  )混账 鱼目混珠
(  )混蛋 混水摸鱼
hún
hùn
曹禺(1910 —1996),原名万家宝,字小石。中国现代剧作家。祖籍湖北潜江,生于天津。1922 年入读南开中学,后加入“南开新剧团”。1928 年考入南开大学政治系,后转入清华大学西洋文学系。在此期间,曹禺广泛涉猎欧美文学作品,特别喜欢古希腊悲剧和莎士比亚、易卜生等人的作品,为其以后的戏剧创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1933 年写出《雷雨》,后经巴金推荐得以发表。其后,他又写了《日出》《原野》《蜕变》《北京人》等剧本,并改编了巴金的小说《家》,这些作品奠定了他在中国戏剧界的大师地位。
作者简介
曹禺擅长以现实主义的笔触,深入挖掘人物的内心世界,展示紧张、尖锐的矛盾冲突。戏剧氛围浓重,语言富有诗意。有些作品被译成多种文字,在国外上演。
主要作品有《雷雨》、《日出》、《原野》、《北京人》、《明朗的天》、《胆剑篇》(与人合写)、《王昭君》等。
作者在谈到写作意图时说:“《雷雨》是在‘没有太阳的日子里的产物’”,“那个时候,我是想反抗的。因陷于旧社会的昏暗、腐恶,我不甘模棱地活下去,所以我才拿起笔。《雷雨》是我的第一声呻吟,或许是一声呼喊。”(《曹禺选集·后记》)
曹禺创作《雷雨》的基础主要有:他自身曾经生活在没落的封建家庭里,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黑暗现实使曹禺的内心埋下了反抗的种子;挪威著名剧作家易卜生的许多揭露黑暗、追求人性解放的优秀话剧传入中国,对曹禺的思想影响很大;“九一八事变”后抗日战争拉开序幕,曹禺在投身抗日的活动中结识了一些有思想、有智慧的年轻工人,有了更加成熟的反抗思想。在此基础上,经过长时间的酝酿,曹禺于1933 年完成了这部经典力作。
写作背景
《雷雨》情节
某煤矿公司董事长周朴园出身于封建世家,曾留学德国。三十年前做少爷的时候,为迎娶一位富家小姐,遗弃了为他生下两个儿子的女仆梅侍萍。长子周萍留在周家,而侍萍怀抱次子大海投河,遇救后嫁给鲁贵,生下女儿四凤。周家后来从无锡迁居北方某大城市,周朴园又娶蘩漪为妻,生下儿子周冲。他们与鲁家共居一地。鲁贵与四凤在周家帮佣,大海在其生父周朴园的煤矿上当工人。但两家各不相知。
周朴园当年在包修哈尔滨江桥时,故意让江堤出险,淹死了两千二百个小工,从死者身上榨取钱财。后来又不断地破坏工人的罢工运动,并指使警察开枪打死矿工。他独断专行,压制蘩漪的个性。蘩漪苦闷抑郁,与周萍发生了乱伦关系。后来周萍遗弃蘩漪,又和四凤相爱。

资料链接
当蘩漪获悉周萍、四凤要相偕出走后,在绝望中当众宣布了她和周萍的乱伦关系,周朴园也公布了侍萍的真实身份。四凤无法承受这突如其来的打击,冒雨冲入花园,触电身亡。周冲为救四凤,也触电而死。周萍开枪自杀。侍萍、蘩漪在巨大的打击下也变得疯疯癫癫。周朴园孤苦伶仃。
戏剧常识
戏剧是一种综合性的舞台艺术。这里讲的戏剧实际上是剧本,它是文学体裁中的一种。
1. 戏剧的特点
① 空间和时间高度集中。戏剧演出有舞台条件和演出时间的限制,因此,剧本人物不能过多,时间跨度不能过长,场景变换不能过于频繁,戏剧情节必须在高度集中的空间和时间内展开。
② 戏剧冲突尖锐激烈。戏剧是通过表现矛盾冲突来展开情节、塑造人物、揭示生活本质的,“没有冲突,就没有戏剧”。戏剧冲突一定要尖锐激烈。
知识卡片
③ 戏剧语言准确精练,具有个性化和动作性。戏剧语言包括人物语言(台词)和舞台说明。台词是剧中人物所说的话,包括对白、独白、旁白等。其语言具有高度的个性化、动作性,潜台词丰富,朗朗上口,浅显易懂等特点。舞台说明是写在每一幕(场)的开端、结尾和对话中间的说明性文字,包括人物表、时间、地点、服装、道具及人物的表情、动作、上下场等,语言简练、扼要、准确。
2. 戏剧的分类
按剧情繁简和结构分

多幕剧(如《雷雨》)
独幕剧(如《压迫》)
按表现形式分

话剧(如《茶馆》)
歌剧(如《白毛女》)
舞剧(如《丝路花雨》)
戏曲(如《窦娥冤》)
按题材所反映的时代分

历史剧(如《屈原》《王昭君》)
现代剧(如《雷雨》)
按内容性质分

悲剧(如《哈姆莱特》)
喜剧(如《威尼斯商人》)
正剧(如《白毛女》)
1.“鲁侍萍 哦。——老爷没有事了?”这句台词反映了侍萍怎样的矛盾心理?
反映了侍萍既想离开这个令她伤心的地方,又想与曾经的恋人说话的矛盾心理。
课文探究
2.作者用“自然地”“慢慢地”来描绘侍萍的动作有什么目的?
“自然地”说明侍萍曾经对这里的环境很熟悉,以此暗示她的身份。“慢慢地”表现了她内心的痛苦、矛盾。这一动作,又自然地勾起了周朴园对“梅小姐”的回忆,推动了情节的发展。
3.“鲁侍萍 老爷是那个地方的人? 周朴园 嗯,(沉吟)无锡是个好地方。”台词中的“好地方”都有哪些意思?
“好地方”说明周朴园也时常记起昔日的生活,借此来填补内心的空虚和排遣内心的孤寂。侍萍口中的“好地方”是反语,无锡既是见证她昔日美好生活的地方,也是让她伤心绝望的地方。这句话表达了侍萍内心的痛苦和愤恨。

4.“鲁侍萍 也许记得,不知道老爷说的是哪一件”,这句台词反映了侍萍怎样的心理?
侍萍当然记得是哪一件事,她说“不知道”,只是为了让周朴园再叙往事,这也说明她对往事十分留恋。
5.周朴园说侍萍是“年轻小姐,很贤惠 ,也很规矩”怎么理解周朴园对侍萍身份的美化?
周朴园对侍萍身份的美化,表现了周朴园虚伪的一面,他怕有损于自己的名声,于是编了这样一个故事。
6.“可是她不是小姐,她也不贤惠,并且听说是不大规矩的。”这句台词有何深意?
侍萍听到周朴园的谎言,想起自己的遭遇,满怀悲愤,于是语带嘲讽地说了这句话。她表面上是否定自己,实际上是揭露周朴园的隐私,揭穿周朴园的谎言。
7.周朴园第三次问侍萍的身份,揭示了他怎样的心理?
“忽然立起”表明周朴园得知侍萍母子还活着时内心极度恐慌,也对眼前这个如此熟悉那段往事的人产生了怀疑。
8.周朴园一连串的反问流露出他怎样的心理?
“什么?”表明周朴园很吃惊,怀疑自己听错了。“她就在这儿?”表示难以置信。“此地?”说明他希望这不是真的。三个问句接连而出,写出周朴园的极度紧张。
9.“鲁侍萍 老爷,没有事了?”这句台词反映了侍萍怎样的心理?
此刻,侍萍的心理极其复杂,她想看看这个曾经与她相爱,又无情地将她抛弃,使她遭受了三十年人生屈辱的人是否还能认出她来,并且会怎样对待她。更何况,她多么想见见大儿子萍儿。因此,她绝不能就此与周朴园擦肩而过。所以当周朴园对她下逐客令时,她看似随口应答,其实是没话找话,不想离开。
10.“周朴园 哦,侍萍!(低声)是你?” “是你?”的潜台词是什么?
问句,表示难以置信。侍萍,怎么是你?你怎么会是侍萍?侍萍怎么会变成这样?表现了周朴园此时不敢想、不敢信、不敢认、不想认的复杂心理。
11. “你来干什么?”“谁指使你来的?”周朴园这两句话的潜台词是什么?对表现人物有何作用?
“你来干什么”,潜台词:你是来敲诈我的吧。“谁指使你来的”,潜台词:你幕后一定有不怀好意的人指使你。
对周朴园语言的描写,揭开了周朴园虚伪的面纱,表现出他冷酷的真面目。
12. “什么?鲁大海?他!我的儿子?”这四个短句本来可以怎样说?原文中的表述有何效果?
可以说成:鲁大海原来是我的儿子。这样是平实地叙述,无法传达出说话者此时应有的复杂感情。用四个短句,形成急促的语气,表现了周朴园极度的吃惊和恼怒,连续出现上升语调,又使他的吃惊、恼怒中带上了几分惶恐。
13. “周朴园 (忽然)好!痛痛快快的!你现在要多少钱吧!鲁侍萍 什么?”?周朴园的问话和侍萍的反问,分别表达了人物怎样的情感?
周朴园认为侍萍来到这里就是为了敲诈他,因此,他急于用钱把侍萍打发走,以保证从此周、鲁两家不再有什么关系,他的话暴露了他金钱至上的丑恶嘴脸。侍萍的反问,既有因人格受到侮辱而产生的愤怒,也有对周朴园的失望和蔑视。
14.“鲁大海 至少比你们只认识洋钱的结合要可靠得多”?这段对话体现了鲁大海怎样的性格?
鲁大海对这次罢工充满自信,斗争态度非常坚决。然而,将斗争的形式、目的等都抖出来,说明他缺乏斗争经验。
15.“鲁大海 你不用多说,我明白你这些话的用意。”鲁大海是否真的明白了周朴园这些话的用意?
没有明白。鲁大海以为周朴园的金钱是收买不了那几个代表的,这恰是鲁大海缺乏斗争经验、幼稚、不成熟之处。
16. “鲁侍萍 (大哭)这真是一群强盗!(走至周萍面前)你是萍,……凭——凭什么打我的儿子?”此处侍萍的话表达了她怎样复杂的感情?
第一句,侍萍看到周朴园对鲁大海的态度,特别是看到两个儿子不能相容反而大打出手,于是愤怒地喊道“这真是一群强盗”,表明她感情上受到了刺激。
第二句,侍萍利用同音词语硬生生地把话头转过来,表现了她受到刺激后,想要揭开母子关系、兄弟关系,却马上又意识到不能这样做的心理过程,让人感受到她痛苦、复杂的心情。
内容小结
节选部分主要通过描写周朴园和鲁侍萍之间、周朴园和鲁大海之间的矛盾冲突,揭露了封建资本家庭的腐朽、污浊,暴露了资产阶级的罪恶发家史,展现了资本家和工人之间的尖锐矛盾冲突,反映了工人阶级的觉醒和反抗,预示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必然灭亡的历史命运。
主题归纳
1.戏剧最讲究矛盾冲突,课文有几对矛盾冲突?这些矛盾冲突中最本质的冲突是什么?
① 周朴园和鲁侍萍的矛盾冲突,周朴园和鲁大海的矛盾冲突,鲁大海和周萍的矛盾冲突,鲁侍萍和周萍的矛盾冲突。
② 周朴园是封建资本家的代表, 鲁家母子是善良的下层劳动人民,他们在阶级地位和思想意识上存在着截然对立的矛盾,他们的对立冲突是必然的。这一戏剧深刻地反映了阶级剥削和压迫,暴露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罪恶。正是由于这一阶级根源,在错综复杂的矛盾冲突中,以周朴园为代表的资本家与以鲁侍萍为代表的下层劳动人民、以鲁大海为代表的工人阶级的冲突是最本质的冲突。
深入探究
2. 周朴园是一个怎样的人物形象?
周朴园:是一个冷酷、虚伪、自私、强硬、老谋深算的资本家。
①冷酷。当年,为了迎娶有钱有门第的小姐,在年三十晚上将侍萍和她刚生下三天的第二个孩子赶出家门,于此可见他的冷酷。从鲁大海所揭露的他的罪恶发家史来看,他冷酷无情,丧失人性,是一个为获取最大经济利益而不择手段的反动资本家。
②虚伪、自私。他一直留着当年侍萍用过的家具,摆着侍萍的旧照片,保留着侍萍关着窗子的习惯,据他自己说,是出于对侍萍的怀念。可是这种怀念是很有限度的,因为当他在和侍萍的谈话中得知侍萍还活着时,他并不想见她,而在得知眼前的人就是侍萍后,他的第一反应是他没有躲过去,侍萍要来敲诈他了。可见,他怀念的是当年温柔、聪慧且
早早已死去,不会对他有任何威胁的侍萍,并且这种怀念恐怕更多的是装模作样以及寻求自己良心上的安慰,由此可见他的虚伪、自私。
③ 强硬、老谋深算。在处理工人罢工事件时,他一方面进行血腥镇压,另一方面采取分化收买政策,并开除在罢工运动中闹得最凶的工人代表鲁大海。在和鲁大海的正面交锋中,他稳操胜券,不急不躁,对于鲁大海的责骂,他不轻易动怒,保持着冷静,说话简洁,打击性却很强。这些都表现了他的强硬和老谋深算。
3.鲁侍萍是一个怎样的人物形象?
鲁侍萍:是一个刚强、善良、自尊、清醒的下层妇女。
① 刚强。她年轻时和周朴园有过一段甜蜜的恋情,可是好景不长,她和她的第二个儿子后来被赶出周家,走投无路时,她投河自尽,却被人救活了。为了孩子,她嫁过两次,但都不如意。她什么事都做,坎坷不幸的遭遇没有消磨掉她的刚强品质,只是让她对现实有了更清醒的认识。
② 善良。她虽然恨当年周朴园的无情无义,但是由于部分责任在周朴园的母亲身上,因此,她对周朴园也残留着一些感情。比如,当她不想再隐瞒自己身份的时候追问:“老爷,您想见一见她么?”她希望能得到肯定的回答,因为这样就表明周朴园对“侍萍”怀着真诚的想念,这对她而言就是一种安慰。
但她的身份刚一点明,她就被周朴园的几句话深深刺痛了,她内心积聚的愤恨、痛苦顿时倾泻出来,可是在她稍微平静一些之后,周朴园用几句表白就让她基本相信了他的“真情”。可见,侍萍对周朴园恨得不够彻底,这是她善良的表现。
③ 自尊、清醒。她要马上带着四凤走,她将周朴园签好的支票随手撕掉,她肯定地说鲁大海不会认周朴园做父亲,这些突出表现了她性格中刚强、自尊的一面。她只想见她的大儿子周萍一面,却没想要认他;后来眼看着兄弟相斗,她情绪激动,心绪混乱,差点儿向周萍说明自己的身份,可还是立即控制住
了自己。从这些可以看出她的清醒。
4.鲁大海是一个怎样的人物形象?
鲁大海:是一个有思想、有行动的年轻工人的形象。
他直爽、质朴,有着无私、无畏的革命精神。他刚生下来就被母亲抱着投河,侥幸活下来,饱尝了人间的痛苦。后来他到周家矿上当工人,由于具有较高的觉悟,成了罢工工人的代表。他看透了周朴园为了赚钱什么都干得出来的阶级本性。当知道周朴园这次又用金钱收买了几个工人代表后,他无情地揭露了周朴园的种种罪恶,痛骂周家的人是一群强盗。由于斗争经验不足,罢工失败。但是和生父周朴园的坚决斗争,显示了他的阶级觉悟和反抗精神。
5.周朴园一直留着侍萍用过的旧家具,记着她的生日,甚至保留着她关着窗子的生活习惯。那么,我们应怎样看待周朴园对侍萍的怀念?
① 周朴园并非认识不到自己当年对侍萍所犯下的罪恶,比如在侍萍讲述往事的时候,他“苦痛”“汗涔涔地”,因此为了求得良心上的安宁,为了表示自己的赎罪之心,他有些刻意地表达自己对侍萍的怀念,从这个角度看,他的怀念是刻意的、虚伪的。
② 当年他和侍萍确实感情深厚,侍萍还为他生了两个孩子,他难免会留恋过去和侍萍的感情生活。这种留恋之情是真实的,也是如今他的感情中让人觉得最有“人性”的部分。不过,它是属于过去的,如今他的感情已经被严重扭曲了,因此,当他得知侍萍没有死,而且就是眼前的人时,现实的利害关系占了上风,他的温情一下子消失了,于是发出了冷酷无情、带有侮辱意味的质问。至于他向侍萍表白的他是如何“纪念”她的话,基本上是为了软化、安抚她。
6.课文节选部分是怎样把“现在的生活”和“过去的生活”交织在一起的?这样的结构安排有什么作用?
① 作者巧妙地运用了“回顾”和“穿插”的表现方法, 将“现在的生活”和“过去的生活”交织在一起。侍萍为找四凤来到周家,与周朴园不期而遇,这是“现在的生活”。侍萍关窗门的动作和无锡口音,使周朴园感到“很奇怪”,引出他的追问,于是有了侍萍的讲述和回忆,这是“过去的生活”。在这一节里,周朴园急于了解“梅小姐”的情况,步步追问;侍萍则强压悲愤,欲言又止,沉痛地诉说着自己三十年来的悲惨遭遇。周朴园由疑惑而慌张,由慌张而恐惧,最后惊讶地发现站在面前的正是自己反复述说的“梅小姐”。故事到此出现了一个小高潮,把“过去的生活”做了一
个简单的交代。当周朴园知道眼前站着的就是侍萍时,突然发出责问,然后有侍萍的控诉,有周朴园的劝解和曲意诉说,这是把“过去的生活”和“现在的生活”穿插在一起,最后以侍萍撕掉支票,提出见一见周萍完成这场戏的冲突。
② 这样巧妙的结构安排,让过去的矛盾推动现在的矛盾,使得剧本结构紧凑集中,矛盾冲突尖锐激烈,能够深深地吸引读者和观众。
7. 《雷雨》中人物的语言有什么特点?
(1)高度个性化。
所谓人物语言个性化,就是什么样的人说什么样的话,语言成为人物个性声音的外化。如:“周朴园 (忽然严厉地)你来干什么?鲁侍萍 不是我要来的。周朴园 谁指使你来的?鲁侍萍 (悲愤)命,不公平的命指使我来的!”周朴园之前还是一个温情脉脉、俨然沉浸在感情中不能自拔的性情中人,此时立即撕下了多情的面纱,露出了冷酷的本质。因为以周朴园之心度之,他感到他的名声和利益受到了威胁。这个转变完全是他的本性使然,语言无法掩饰。在这里,语言是灵魂的外露。人物语言不经过修饰,本质而又本能,具有高度个性化。
(2)丰富的潜台词。
潜台词即言中有言,意中有意,弦外有音。它实际上是语言的多义现象。通过潜台词可以窥见人物丰富的内心世界,其作用是使语言简练而有内涵。如:“周朴园 (抬起头来)你姓什么?鲁侍萍 我姓鲁,老爷。”这里的“你姓什么”言外之意就是:你怎么知道这么多?你怎么知道得这么清楚?
(3)富于动作性。
戏剧语言的动作性(或称动作语言、情节语言),是指人物语言间的交流和交锋起着推动或暗示故事情节发展的作用,它不是静止的。这种语言,有时是不经意、不露痕迹的,有时却是有意的。但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让情节发展下去。
请看下面鲁侍萍的语言:
① 周朴园 哦,很远的,提起来大家都忘了。鲁侍萍说不定,也许记得的。(推动情节发展:几乎要提醒周朴园。)
② 鲁侍萍 我倒认识一个年轻的姑娘姓梅的。(推动:几乎要明说了。)
③ 鲁侍萍 我前几天还见着她!(暗示周朴园,使情节继续发展。)
④ 鲁侍萍 老爷,您想见一见她么?(推动情节发展。)
⑤ 鲁侍萍 老爷,没有事了?(望着朴园,泪要涌出。)(强烈地暗示。)
鲁侍萍对周朴园还残留着一些感情,同时也很想见到自己的大儿子,因此带着幻想对周朴园不断地提醒、暗示,这些当然合情合理。但她这些每每在情节快要中断时候的语言,却不单是她的心思的合情合理的表露所能解释得了的,更重要的是恰好起到暗示和推动情节发展的作用。
1. 依次填入下列句子横线上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
① 这次质量检查,发现有的个体液化气经营者依靠残液________赚取钱财。
② 只是你从今别进这屋子了,横竖有人服侍你,再别来________我,我仍然还服侍老太太去。
③ 战斗力来自近似实战的训练,是经过长年累月的________和训练得来的,这没有什么捷径可走。
A. 违心 指使 摸索  B. 昧心 指使 探索
C. 违心 支使 探索  D. 昧心 支使 摸索
课堂训练



1.
D
2. 下列各句中,加色的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金主客户”幕后操控,“中介推手”推波助澜,“基层水军”翻云覆雨,一些网络平台唯利是图。
B. 10 号楼全楼113 户居民共300 人,公推出6位年高德劭的代表,组成楼门管理委员会。
C. 要通过改革,改变片面地将论文、专利、资金数量作为人才评价标准的做法,不能让繁文缛节把科学家的手脚捆死了。
D. 大国之间要做到相互尊重、平等相待,而不是高屋建瓴、单方胁迫。
答案:D
解析:从语境看,意思应该是傲视,瞧不起别人,不应该用“高屋建瓴”,可改为“居高临下”。
3.依据剧情发展,揣摩人物的心情与神态,判断填入下面一段文字中的“舞台说明”最准确的一项是 (  )
周朴园 (①)你来干什么?
鲁侍萍 不是我要来的。
周朴园 谁指使你来的?
鲁侍萍 (②)命,不公平的命指使我来的!
周朴园 ( ③)三十年的工夫你还是找到这儿来了。
鲁侍萍 ( ④)我没有找你,我没有找你,我以为你早死了……
A. 忽然严厉地 愤怒 冷冷地 悲愤 B. 忽然严厉地 悲愤 冷冷地 怨愤
C. 冷冷地 悲愤 忽然严厉地 怨愤 D. 冷冷地 愤怒 忽然严厉地 悲愤
B
4.对下面各项潜台词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
鲁侍萍 老爷问这些闲事干什么? ①
周朴园 这个人跟我们有点亲戚。
鲁侍萍 亲戚? ②
周朴园 嗯,——我们想把她的坟墓修一修。
鲁侍萍 哦,——那用不着了。③
周朴园 怎么?
鲁侍萍 这个人现在还活着。④
答案:B 
A. ① 你这样狠毒,哪管我们母子死活? ② 哪是什么亲戚,别骗人了。
③ 她还活着,就在你面前。④ 看你现在怎样对待她。
B. ① 她现在与你已经没有什么关系了。② 根本就不是什么亲戚。
③ 她没有死,现在就站在你面前。④ 那次他们母子被人救了。
C. ① 你只管剥削人的大事吧。② 你真的是她的亲戚吗?
③ 谁需要你给她修坟墓?④ 你现在打算怎样对待她?
D. ① 你哪有心思管我们的事! ② 你哪配做她的亲戚!
③ 人活着,就在你面前! ④ 你怎么不认识我?
5. 下列破折号的作用解说有误的一项是 (  )
A. 你——你贵姓?(表示声音延长)
B. 我——我——我只要见见我的萍儿。(表示语气断断续续)
C. 鲁大海,你现在没有资格跟我说话——矿上已经把你开除了。(表示解释说明)
D. 我是你的——你打的这个人的妈。(表示解释说明)
答案:D
解析:表示话题转移。
1.阅读下面的文字,分别写出“说话”一词的意思。
(1)王老师的眼睛会说话。
(2)生活再困难,我也不会向他说话的。
(3)
          雷雨(节选)
鲁大海 (如梦初醒)这三个没有骨头的东西!他们把矿上的工人们卖了。哼,你们这些不要脸的董事长,你们的钱这次又灵了。
周 萍 (怒)你混账!
周朴园 不许多说话。(回头向大海)鲁大海,你现在没有资格跟我说话
——矿上已经把你开除了。
课后作业
答案:(1)传情达意。 (2)求助。 (3)讲条件。 
解析:本题考查对词语语境意思的理解。“眼睛会说话”用的是比喻义,指眼睛像嘴巴一样可以传情达意;“再困难,也不说话”即不低头、不求助;“没资格说话”指鲁大海被开除了,没有谈判的条件。
2.下面是某班长在一次班会上的结束语,其中有五处用语不够规范、得体,请找出来并修改。
为了让我们班有一个良好的学风、班风,我们坐在一起献计献策。刚才同学们的抛砖引玉,体现了对班级的爱心和责任心,我对此给予高度评价!学习成绩优秀的同学表示要百尺竿头,再进一步;学习成绩差的同学也表示会遵守纪律,迎头赶上。我殷切期望大家携起手来,共同营造班级良好的学习氛围,使我们班的班风从此有一个彻底的改观!这是目前的当务之急,我们每个人都责无旁贷。
答案:①“抛砖引玉”改为“精彩的发言”;②“给予高度评价”改为“感到十分高兴”;③“学习成绩差”改为“学习成绩不太理想”;④“殷切期望”改为“希望”;⑤ 删去“目前的”。
3.下面一段文字是对独幕剧的诠释,“因为”后面的语句顺序合理的一项是 (  )
独幕剧,是一种仅有一幕的小型戏剧。因为__________。
① 它常常选取一个生活片段 ② 整个剧情要求在一幕之内完成 ③ 塑造几个人物形象的某方面的性格特征 ④ 所以独幕剧情节比较单纯 ⑤ 人物也比较集中
A.①④②③⑤    B.②①⑤④③
C.①④③②⑤    D.②④⑤①③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语言的连贯、准确。首先确定首句,承接上文“仅有一幕”,应选②,在B、D两项之间选,排除A、C两项。然后根据⑤中的“也”,可知⑤应该在④之后,排除项,故选D项。
4.共享经济是一种新的经济模式,右图为共享经济的简易说明图,请根据该图给共享经济下一个定义。
答案:共享经济是一个组织、机构或个人以获得一定报酬为目的将自己的闲置物品的使用权通过中间第三方平台转移给陌生人的一种新的经济模式。 
解析:根据题中的图给“共享经济”下定义,首先明确定义的主体为“共享经济是一种新的经济模式”,然后明确要素“报酬为目的”“闲置物品”“使用权转移”“中间第三方平台”“陌生人”,理清相互之间的关系,最后把这些合理地组织起来。注意要加上主语。
5.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按照要求改写。
秋 思
张 籍
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
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
  要求:① 借鉴曹禺的话剧《雷雨》的写法,把这首诗改写为剧本;② 以“离人思乡”为主题;③ 设计好人物的舞台动作和语言等,表现出人物的个性;④200 字左右。
答案示例: 第一幕
    秋风乍起,吹落黄叶。洛阳某客栈内。
游 子 ( 怅然望着窗外)呀,这秋风为何吹得我心绪凌乱?它勾起了我无限的伤感。
家乡的秋风是否也似这般撩人心弦?秋风萧瑟,爹娘啊,可要记得多加些衣裳;
妻儿啊,可要记得多吃些热汤饭……
游 子  万语千言,却是这般欲语泪先流。
游 子 ( 踱到书桌前,提笔欲书。迟疑了一会儿,又放下笔)先说什么呢?
游子独坐良久,一声长叹,摇头,复提笔疾书。
第二幕
     第二日清晨,驿站。就在送信人要上路的那一刻,游子又把信要过来打开看着。
送信人  快些,我还要赶路呢。
游 子  父母妻儿一定更加牵挂远离家乡的我,我得向他们报个平安啊!(提笔,又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