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测试卷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测试卷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3.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0-03-04 21:42:4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一单元 测试卷
一、积累与运用(30分)
1.下列加点字词注音全对的一项是(  )(3分)
A.哄骗(hǒng)  闹哄哄(hōnɡ) 起哄(hōng) 叉港(chà)
B.潺潺(chán) 怠慢(dài) 不惮(dàn) 船橹(lǔ)
C.撺掇(cuān duó) 凫水(fú) 桕树(jiòu) 旺相(xiànɡ)
D.皎洁(jǎo) 归省(xǐnɡ) 絮叨(xù) 舟楫(jí)
2.下列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好歹 皎洁 诚肯 弄潮 
B.踊跃 驳回 希奇 偏僻
C.家眷 礼数 聚拢 怠慢 
D.乌蓬 吩咐 屹立 欺侮
3.下列词语的释义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归省:从外地回到家乡探亲。 行辈:辈分。
B.弥散:向四外扩散。     委实:实在。
C.自失:丢失了自己。     依稀:模模糊糊。
D.絮叨:仔仔细细地说。    旺相:茂盛。
4.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3分)
A.继承和发扬艰苦朴素的优良传统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
B.2019年夏天,《哪吒之魔童降世》火热来袭,不仅叫好却叫座,其火热背
后的深层原因值得我们深思。
C.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使我们周围出现了大量的“低头族”。
D.学习是否努力是决定我们成绩提升的因素之一。
5.将下列句子组成语段,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3分)
①每年腊月二十五到次年的元宵,古黑的铜锣架就会在族人聚居的一座古老
而宽大的四合院儿里支起来。
②因此,那时的我特别喜欢撞铜锣,能把祖上传下来的几种旋律敲得滚瓜烂
熟。
③浙江老家过年时有撞铜锣的习俗。
④也敲去了我们许多清冷的时光。
⑤那热闹的铜锣声,敲出了节日的气氛。
⑥铜锣由一面一米余高的落地鼓和两大一小的三片铜质锣组成。
A.③⑥①⑤④② B.⑥①④⑤②③
C.③①⑥④⑤② D.⑥⑤④②③①
6.参照例句,补写句子。(4分)
例句:春天来了,到处是一片生机盎然的景象,你看,这里的水多清啊,水底的砂石粒粒可见,荡舟湖上,心旷神怡,真有“人在画中游”的感受。
春天来了,到处是一片生机盎然的景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你看,这里的+古诗”格式造一个
句子)
7.名著阅读(5分)
(1)《傅雷家书》中,傅雷素来主张的教育原则即父母应该给孩子的人生信条是:先为____________,次为____________,再为音乐家,终为钢琴家。(2分)
(2)经典名著阅读,让我们获益匪浅,回顾你的阅读经历,请你将《傅雷家书》的内容简要介绍给你的朋友,让你的朋友也像你一样爱上阅读。(3分)
8.综合性学习(6分)
为了让同学们进一步了解重庆,激发大家对重庆的热爱之情,某中学准备开展“美丽重庆”系列活动,请你帮助策划并完成以下任务。
【策划板块】
(1)本次活动共有四个板块,两个板块内容已确定,请再策划两个。(2分)
板块一:重庆人物赞     板块二:美丽乡村行
板块三:________________  板块四:________________
【发出邀请】
(2)策划组计划邀请“最美重庆人”2018年度人物李老师来校参加3月28日上午九时“和最美重庆人面对面”活动。学校准备派你给李老师写一份邀请书,你将怎么写?(2分)
【推荐诗句】
(3)在“美丽乡村行”活动中,策划组征集到以下诗句,准备写在出行队伍的旗帜上。请在下面备选项中选择你认为最合适的一项推荐给策划组,并从诗歌鉴赏的角度写出推荐理由。(2分)
A.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
B.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C.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D.雨里鸡鸣一两家,竹溪村路板桥斜。
我选择(   ),理由:
二、古诗文积累与阅读(25分)
(一)古诗文积累
9.默写填空(10分,每空1分)
(1)________________,白露未晞。所谓伊人,在水之湄。(《蒹葭》)
(2)城阙辅三秦,________________。(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3)________________,胡为乎泥中?(《式微》)
(4)气蒸云梦泽,__________________。(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5)青树翠蔓,蒙络摇缀,________________。(柳宗元《小石潭记》)
(6)________________,琴瑟友之。(《关雎》)
(7)《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既表现作者广阔胸襟,又表现友情不为地域所隔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蒹葭》一诗,通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的重唱复沓,描写了追求爱情之路的艰辛与漫长。
(二)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问题。(15分)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节选自陶渊明《桃花源记》)
10.解释下面加点的词语。(4分)
(1)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____________________
(2)悉如外人____________________
(3)便要还家____________________
(4)余人各复延至其家____________________
11.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
(1)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2)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


12.下列对选文内容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误入桃花源的渔人惊异地看到,这里景色优美,土地肥沃,物产丰富,
民风淳朴,生活和乐,没有压迫,没有战乱,人们自食其力,幸福快乐,
这是人们迫切希望出现的理想社会。
B.在听了渔人对外界的介绍后,桃花源人叹惋不已,从上下文可以推知,
他们感叹的是“山中方一日,世上已千年”的韶光易逝和自己逃脱了外
界的纷争与祸乱的幸运。
C.作者既描绘了桃花源里的一幅鲜活的人间生活图景,又极力表现了它的
似有似无,寻觅而不可得,暗示这是一个虚构的无法实现的理想世界,
反映了作者的理想与现实之间的矛盾。
D.这篇文章故事曲折回环,悬念迭起,记叙层次清楚,环环相扣,结构严
谨,语言简洁平易,朴实自然。
13.桃花源人和【链接材料】中的泰山妇人为什么都不愿意离开他们各自生活的地方?(用自己的话回答)(4分)
【链接材料】孔子过泰山侧,有妇人哭于墓者而哀。夫子式①而听之,使子贡问之曰:“子之哭也,一②似重有忧者。”而曰:“然。昔者吾舅③死于虎,吾夫又死焉,今吾子又死焉。”夫子曰:“何为不去也?”曰:“无苛政。”夫子曰:“小子④识之:苛政猛于虎也!”
(节选自《礼记·檀弓》)
【注】①式:同“轼”,车前的扶手横木,这里用作动词。②一:真是,实在。③舅:公公。古代以舅姑称呼公婆。④小子:古时长辈对晚辈或老师对学生的称呼。
三、现代文阅读(40分)
(一)阅读下文,完成问题。(20分)
米粽之忆
雷抒雁
①一想到端午节就要到了,心里就不免浸出一些温馨的情绪来,一整夜一整夜都会沉进回忆里,想的都是家乡和儿时的那些事情。
②想得最多的,自然是妈妈。端午之前几天,妈妈就趁夜给我做红布肚兜,又一针针用五彩丝线在那红布上刺绣一些蛤蟆、蜈蚣、蜘蛛以及蛇蝎之类的小动物。那时,我并不知绣这些东西有什么用,只是觉得五颜六色,绣得好看;妈妈那时年轻,手巧眼也明亮,一边绣着一边还低声唱着歌儿,我只是趴在一旁,不眨眼地看着,一声不吱地听着。
③接着是包粽子。早一个月,妈妈就到远处的苇塘里打下一把把宽宽的苇叶,阴干在屋里,又从路旁的马兰草上剪下一根根长长的草叶。红枣大米红红白白,泡在瓷盆里;包粽时,便一张张捋平苇叶,包上糯米和红枣,菱形的粽子包好之后,再抽出泡在水里的马兰草叶,一头用牙咬住,另一头去捆那米粽。那时,妈妈年轻,手脚灵活,干什么活儿都利索。
④端午的头天晚上,开始煮粽子。只一阵时间,满屋里都是米的清香,枣的清香,以及苇叶、马兰草甜丝丝的青草香。从米粽一下锅,我就像只小苍蝇,总围着锅台转,怎么也轰不走。妈妈说:“睡觉去吧,粽子得煮一夜,明早吃才香哩!”我说:“不睡,我不困嘛!”
⑤咕嘟咕嘟,粽子在锅里快乐唱歌;经不住这歌声和香味的催促,我的眼皮开始打架。不知道什么时候被妈妈抱到炕上,一睁眼,都天亮了。枕头边是妈妈放在碗里的一只粽子,香喷喷的味道直往鼻子里钻,我也不管没有洗手洗脸,端起碗就吃。我想我这一生再也没有吃过那么香的粽子,妈妈包的粽子。
⑥这时,爸爸已站在门前,手里握着一把镰刀,要到野外割艾草去。我便三下五除二,穿衣蹬鞋,要跟爸爸“蹚露水”去。
⑦端午时节,已是仲夏,草木茂盛,到处是浓密的树叶,高高的青草。鸟儿藏在树林深处,不管有没有人走过,依旧长一声短一声地鸣叫。麦子已一片一片黄熟,心急的人家已开始开镰割麦了。在阡陌上行走,不一会儿露水就打湿了鞋袜,打湿了裤脚。不管!那时,爸爸在前边割艾草,闻着那带有苦味的草香,我便想起了妈妈给爷爷熬药的味道。
⑧一大捆艾草,爸爸选了一些插在门楣上;剩余的,爷爷会把它拧成草绳。夏天蚊子多,点燃草绳,闻到苦艾燃烧的味道,蚊子就不敢飞过来了。
⑨哎,一说到这些事,我就忍不住想掉眼泪。全是60年以前的事了。我的爷爷,那个默默劳作一生的人1962年就去世了;我的爸爸去世25年了,而妈妈离开我也已近10年了。端午节其实也是个祭祀的日子,写这篇小文,想想那些逝去的亲人,也算是一个纪念吧。
⑩我面前现在正放着几个米粽,是从超市购来的。我不想急急忙忙打开它,那形状使我想起既往的端午节,想起永远不会再有的妈妈给我煮的红枣米粽,香喷喷的,让人止不住要落泪……
(选自《今晚报》,有删改)
14.文题《米粽之忆》在文中有什么作用?(4分)




15.文中作者围绕“米粽”回忆了哪几件往事?(4分)



16.本文的语言富有表现力,请你联系上下文,品析文中第⑤段画线的句子。(4分)



17.读完全文,说说文章第⑩段画线句“让人止不住要落泪”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4分)



18.请结合全文的语句分析妈妈的性格特点。(4分)




(二)阅读下面的文本,完成问题。(20分)
材料一:清明节又叫踏青节,在仲春与暮春之交,是中国传统节日之一,也是重要的祭祀节日之一,是祭祖和扫墓的日子。中国汉族传统的清明节大约始于周代,距今已有2 500多年的历史。受汉族文化的影响,中国的满族、赫哲族、壮族、鄂伦春族、侗族、土家族、苗族、瑶族、黎族、水族、京族、羌族等24个少数民族,也有过清明节的习俗。虽然各地习俗不尽相同,但扫墓祭祖、踏青郊游是基本主题。清明节原指春分后第15天,1935年中华民国政府把4月5日定为国定假日清明节。2006年5月20日,国务院批准将清明节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材料二:相传春秋时,晋公子重耳为逃避迫害而流亡国外。流亡途中,饥饿难忍,臣子介子推割下自己大腿上的肉为他熬了一碗肉汤。重耳得知真相后,感动得流下了眼泪。十几年后,重耳做了国君成为晋文公,但论功行赏时却忘了介子推。很多人为介子推鸣不平,介子推却打点好行装,同老母亲悄悄到绵山隐居去了。
晋文公听说后,羞愧不已,亲自带人去请介子推,然而介子推已离家去了绵山。绵山山高路险,树木茂密,找寻谈何容易。有人献计,从三面火烧绵山,逼出介子推。大火烧遍绵山,却没见介子推的身影,火熄后,人们才发现背着老母亲的介子推已坐在一棵老柳树下死了。晋文公见状,恸哭不止。装殓时,有人从树洞里发现一片衣襟,上面写道:“割肉奉君尽丹心,但愿主公常清明。”为了纪念介子推,晋文公下令将这一天定为寒食节。第二年晋文公率众臣登山祭奠,发现老柳树死而复活,便封老柳树为“清明柳”,并晓谕天下,把寒食节的后一天定为清明节。
材料三:清明节的所有文化内涵,可以浓缩成一个字:孝。它的生命力之所以非常顽强,就在于它诠释了一种理念:孝道。这是一种社会秩序的需要,即长幼有序的生命逻辑,如果没有这种约定,社会就乱套了。也正因为一代又一代尊长的言传身教——子孙后代要守住“孝”这个中华民族的根本,所以,孝道一代又一代传承下来,而清明节也经久不衰,成为中国四大传统节日之一,成为非物质文化遗产。
清明节来临,要有怀念之情,有铭记之意,有敬畏之心,比如用文明的方式表达敬意,包括对先人、先烈的祭拜。这既是践行孝道的需要,也是以言传身教说服后人的必然,是传承文化的必须之举。这也是中华民族的文化基因、文化血脉,不可缺失。君不见,海外华人自始至终铭记着它。而我们吮吸着中华传统文化的养分,更不能忘本,否则就会愧对祖先。
19.阅读材料一,简要概括清明节有哪些主要特点。(4分)




20.阅读材料二,请用一句话简要概括清明节的由来。(4分)




21.阅读材料三,说说“孝”作为清明节的文化内涵,有哪些文化价值。(6分)





22.清明节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我们应该怎样继承和弘扬它呢?请结合现实谈谈你的看法。(6分)
四、写作(55分)
23.以下两题,选做一题。
要求:①内容具体,有真情实感;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③不少于600字;④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⑤不得抄袭。
(1)你也许去过很多地方,也许很少外出,但你一定接触过不少你感兴趣的东西,并为此去探索,或者游学,或者实验,或者比赛,或者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或者查找资料……总之,你肯定亲身体验过、实践过某事,并留下了深刻印象,获得了一些启示。
请你以《体验__________》为题,写一篇作文。
(2)阅读材料,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不要对材料进行扩写、改写)
一群蛤蟆在进行竞赛,看谁先到达一座高塔的顶端。周围有一大群围观的蛤蟆在看热闹。竞赛开始了,只听到围观者一片嘘声:“你们无法到达塔顶的!”
其他的蛤蟆都被说服停下来了,只有一只蛤蟆一如既往继续向上,并且更加努力。比赛结束,其他蛤蟆都半途而废,只有那只蛤蟆以令人不解的毅力,一直坚持了下来,竭尽全力到达了塔顶。其他蛤蟆都很好奇,纷纷向它讨教成功的秘诀,结果大家这才发现——它是一只聋蛤蟆!


第一单元达标测试卷
一、1.B 2.C 3.B 4.A 5.A 
6.示例:你看,这里的树木一片葱茏,漫步在乡村小道上,真有“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感受
7.(1)人 艺术家
(2)示例:这本书的内容是一个父亲通过书信的方式,对儿子的生活和艺术修养进行悉心指导。
8.(1)示例:重庆风光展 民风民俗谈
(2)邀请书
尊敬的李老师:
您的事迹深深地感动了大家,我们诚挚地邀请您于3月28日上午九时来我校参加“和最美重庆人面对面”活动,敬请光临指导。
某中学“美丽重庆”活动策划组
2019年3月14日
(3)示例一:A “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表现了随意行走,不刻意探幽寻胜
的闲适心境,符合“美丽乡村行”的情境。
示例二:D “雨里鸡鸣一两家,竹溪村路板桥斜”传递出浓郁的乡土气息,“鸡鸣一两家”能让人感受到居民分散、人口不多的特殊乡村风味,而设在竹溪村路间的一座板桥与大自然又是那么浑然一体,表现了乡村的宁静美丽。
二、(一)9.(1)蒹葭萋萋 (2)风烟望五津
(3)微君之躬 (4)波撼岳阳城
(5)参差披拂 (6)窈窕淑女
(7)海内存知己 天涯若比邻
(8)溯洄从之 道阻且长
(二)10.(1)类。 (2)全,都。
(3)同“邀”,邀请。 (4)邀请。
11.(1)(他们)竟然不知道有过汉朝,更不必说魏晋了。
(2)带着妻子儿女和乡邻来到这个与人世隔绝的地方,不再出去。
12.B 点拨:“‘山中方一日,世上已千年’的韶光易逝”错误。
13.桃花源与世隔绝,远离战乱,没有繁重的赋税和无尽的徭役;环境优美,民风淳朴,人们安居乐业,祥和幸福。虽然一家祖孙三代死于虎口,但是泰山妇人深知山下世间苛政带来的灾难远比山中的虎患更为惨烈,更令人不堪忍受。(意思对即可)
三、(一)14.概括了文章所叙之事,标明文章行文线索。
15.包粽子、吃粽子、割艾草、插艾草。
16.运用拟人手法,形象生动地写出了米粽在锅里煮时的情形;表达了作者对米粽的热切期盼之情。 点拨:赏析句子题通常的解题思路是:先写出句子的特点,然后结合具体语境进行分析,最后写出表达效果。从修辞手法角度赏析句子,具体解答时可表述为:运用了……修辞手法,生动传神(或具体准确、形象生动等)地表现了(写出了)人或事物……的情感(心理、性格、特点等)。
17.表达了作者对端午节和妈妈的怀念之情。
18.妈妈是一个勤劳能干、心灵手巧、乐观爱子的人。比如:“妈妈就趁夜给我做红布肚兜”表现了妈妈的勤劳和浓浓的母爱;“绣得好看”“手巧眼也明亮”“手脚灵活,干什么活儿都利索”表现了妈妈的能干、心灵手巧;“一边绣着一边还低声唱着歌儿”表现了妈妈乐观的性格。
(二)19.①主题鲜明;②历史悠久;③影响深远;④意义重大。
20.春秋时晋文公将臣子介子推死难日的后一天定为清明节以示纪念。
21.①是中华民族的文化基因;②突出了长幼有序的生命逻辑;③有利于维护社会秩序;④言传身教,说服后人遵从孝道。
22.示例:我们要有怀念之情、铭记之意和敬畏之心,通过继承和弘扬这一节日,传承中华民族的“孝道”文化。在现实生活中,通过实际行动,比如回乡祭祖,弘扬清明节独有的传统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