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测试题(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测试题(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6.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0-03-04 21:50:4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四单元测试卷
一、积累与运用(31分)
1.下列各组词语的字形及加点字的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诡谲(jué)  拾级(shè) 瞭望(liáo) 重峦迭嶂(zhànɡ)
B.涟漪(yī) 汲取(xī) 譬喻(pì) 首当其充(chōnɡ) 
C.襁褓(qiǎnɡ) 拘泥(nì) 亘古(ɡèn) 气冲斗牛(dǒu)
D.贮藏(chú) 褴褛(lǚ) 宽宥(yòu) 贪脏枉法(zānɡ)
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如期打赢脱贫攻坚战,是当前最紧要的民生工作,也是目前在中部地区崛起中实现湖南高质量发展的当务之急。
B.在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大会上,习总书记提出,我们要主动走近青年、倾听青年,做青年朋友的知心人。
C.教育部在做出这项战略部署时,特别强调职业院校要加强对此项工作的引导,避免不再出现片面的“考证热”。
D.好的演讲材料不是抄来的,而是演讲者对事实、数据等进行认真研究、整理、搜集的结果。
3.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3分)
A.只要我们做到光明正大,心底无私,就不怕别人说三道四。
B.他搬弄是非、挑拨离间的卑劣行为,很快在班内引起了公愤。
C.他珍惜难得的读书机会,如饥似渴地阅读了大量科技书籍。
D.八年级开展了“我为母校做奉献”活动,同学们那些可歌可泣的事迹感动了老师。
4.选出依次填入横线上最恰当的一组词语(  )
我们读所有的书,最终的目的都是读自己。读有益的书,你会发现________的心平息下来了,有种________的感觉,你会发现你百思不得其解的________,千百年来被无数的人思考过,并且提供了各种各样的答案。每一本在你心目中值得阅读和记住的书,都是因为其中________着未来你更期待的那个自己。
A.焦躁  豁然开朗  困惑  蕴藏
B.焦虑 豁然开朗 疑惑 蕴含
C.焦躁 茅塞顿开 困惑 蕴含
D.焦虑 茅塞顿开 疑惑 蕴藏
5.将下面的句子组成一段连贯的话,排序合理的一项是(  )(3分)
①用事实作论据时,对所运用的事实必须调查核实,每个情节、每个数字都不允许浮夸不实。
②所以,还要充分考虑事实的代表性,对众多的事实进行精心选择。
③用事实作论据,事实必须确凿,有代表性。
④有些事情虽然属实,但只是个别现象,不能反映事物的本质,引用这样的事实作论据,会得出错误的结论。
⑤事实不确凿,论点就站不住脚;事实没有代表性,论点就缺乏说服力。
A.⑤①③④② B.③⑤①④② C.③①④②⑤ D.①②④⑤③
6.阅读下面的名著选段,根据要求填空。(4分)
阿基姆明白,这个直到不久前还生龙活虎的年轻人,此刻内心激荡着怎样的情感。他了解保尔的悲剧……
“阿基姆,难道你真的认为生活能把我逼进死角,把我压成一张薄饼吗?只要我的心脏还在跳动,”他突然使劲抓住阿基姆的手紧压着他的胸脯,“只要它还在跳动,就别想叫我离开党。只有死,才能让我离开战斗行列。老兄,请你千万记住这一点。”
阿基姆沉默不语。他知道这绝不是漂亮话,而是一个身负重伤的战士的呐喊。他明白,像保尔这样的人不可能说出另外的话,表达出另外的情感。
(1)以上文段选自《__________________》,作者是______________。
(2)请结合原著回答:文段中“悲剧”指什么?“呐喊”表达了保尔怎样的心声?


7.综合性学习。(12分)
(1)为纪念“五四”运动一百周年,学校拟组织一次以“激扬青春”为主题的远足活动。
①学校拟邀请校外辅导员王老师参加本次活动,下面是××同学预约王老师的电话内容,其中有两处用语不得体,请找出并修改。(4分)
王老师,您好!我是×学校学生××,为纪念“五四”运动一百周年,学校准备组织一次以“激扬青春”为主题的远足活动,邀请您务必参加。学校安排我和您联系,我将到寒舍拜访,请您对我们的工作进行指导,您看什么时间方便。
②请为本次活动拟写一句宣传口号。要求:使用对偶修辞,不超过20字。(3分)


(2)习近平主席重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善于向古人借智慧,常用中国经典讲“中国经验”,以中国道理说“中国道路”。在他的文章、讲话、著作中,常常引用古代典籍中的经典名句,寓意深邃、生动传神,既具有启迪的意义,也彰显了中国的文化自信。2018年5月2号,习近平主席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发表重要讲话,其中引用了辛弃疾的词句:“乘风好去,长空万里,直下看山河。”他说:“中国梦是历史的、现实的,也是未来的;是我们这一代的,更是青年一代的。”
①请同学们谈谈习近平主席引用辛弃疾词句对北京大学学生提出了怎么样的希望?(3分)


“国势之强由于人,人材之成出于学。”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是我们党的教育方针,是我国各级各类学校的共同使命。
②这段话阐述了国家_____、_____、_____三者之间的关系。(2分)
二、阅读探究(39分)
(一)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问题。(6分)
春 寒①
梅尧臣
春昼自阴阴,云容薄更深。蝶寒方敛翅,花冷不开心。
亚树青帘②动,依山片雨临。未尝辜景物,多病不能寻。


【注】①这首诗写于庆历六年初春。当时作者支持的范仲淹革新政治活动(庆历新政)正处于低潮;个人生活中,梅尧臣妻子谢世后次子又病逝。②青帘:指酒旗。
8.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请做简要分析。(3分)


9.梅尧臣在艺术上注重诗歌的形象性,请结合颔联和颈联,分析作者是如何表现抽象的“春寒”的。(3分)


(二)阅读下文,回答问题。(17分)
谈谦虚
朱光潜
①谦虚并非故意自贬身价,做客套应酬,像虚伪者所常表现的假面孔;它是起于自知之明,知道自己所已知的比起世间所可知的非常渺小,未知世界随着已知世界扩大,愈前走发现天边愈远。他发现宇宙的无边无底,对之不能不起崇高雄伟之感,反观自己渺小,就不能不起谦虚之感。谦虚必起于自我渺小的意识,谦虚者的心目中必有一种为自己所不知不能的高不可攀的东西,老是要抬着头去望它。这东西可以是全体宇宙,可以是圣贤豪杰,也可以是一个崇高的理想。一个人必须见地高远,知道天高地厚才能真正地谦虚,不知道天高地厚的人就老是觉得自己伟大,海若未曾望洋,就以为“天下之美尽在己”。谦虚有它消极的方面,就是自我渺小的意识;也有它积极的方面,就是高远的瞻瞩与恢阔的胸襟。
②看浅一点,谦虚是一种处世哲学。“人道恶盈而喜谦”,人本来没有可盈的时候,自以为盈,就无法再有所容纳,有所进益。谦虚是知不足,“知不足然后能自强”。一切自然节奏都是一起一伏。引弓欲张先弛,升高欲跳先蹲,谦虚是进取向上的准备。老子譬道,常用谷和水。“谷神不死”“旷兮其若谷”“上善若水”“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谷虚所以有容,水柔所以不毁。人的谦虚可以说是取法于谷和水,它的外表虽是空旷柔弱,而它的内在力量却极刚健。这道理好比打太极拳,极力求绵软柔缓,可是“四两拨千斤”,可以让极强悍的力士在这轻推慢挽之间望风披靡。
③看深一点,谦虚是一种宗教情绪。宗教都有一个被崇拜的崇高的对象,我们向外所呈献给被崇拜对象的是虔敬,向内所对待自己的是谦虚。虔敬和谦虚是宗教情绪的两方面,内外相应相成。这种情绪和美感经验中的“崇高意识”以及一般人的英雄崇拜心理是相同的。我们突然间发现对象无限伟大,无形中自觉此身渺小,于是栗然生畏,肃然起敬。但是惊心动魄之余,就继以心领神会,物我交融,不知不觉中把自己也提升到那同样伟大的境界。对自然界的壮观如此,对伟大的英雄如此,对理想中所悬的全知全能的神或尽善尽美的境界也是如此。在这种心境中,我们同时感到自我的渺小和人性的尊严,自卑和自尊打成一片。
(选自《给青年的十二封信》,有删改)
10.请简述第①段的论证思路。(3分)




11.第②段画线句子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论证了什么观点?(4分)



12.依据选文内容简要概括“谦虚”的作用。(6分)



13.结合选文和下面的材料,说说你对“谦虚”的看法。(4分)
【链接材料】在一次科研实验的关键环节中,导师要求一位同学独立去完成,可是这位同学却说自己不会做。在导师的坚持下,他无法推脱,结果实验完成得很成功,导师就问:“你为什么说不会做呢?”他说:“谦虚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导师听了哈哈大笑:“会就会,不会就不会,为什么要如此谦虚呢?”








(三)阅读下文,回答问题。(16分)
黄河一掬
余光中
厢型车终于在大坝上停定,大家陆续跳下车来。还未及看清河水的流势,脸上忽感微微刺麻,风沙早已刷过来了。没遮没拦的长风挟着细沙,像一阵小规模的沙尘暴,在华北大平原上卷地刮来,不冷,但是挺欺负人,使胸臆发紧。我存和幼珊都把自己裹得密密实实,我也戴着扁呢帽,把绒袄的拉链直拉到喉核。一行八九人,跟着永波、建辉、周晖,向大坝下面的河岸走去。
这是临别济南的前一天上午,山东大学安排带我们来看黄河。车沿着二环东路一直驶来,做主人的见我神情热切,问题不绝,不愿扫客人的兴,也不想纵容我期待太奢,只平实地回答,最后补了一句:“水色有点浑,水势倒还不小。不过去年断流了一百多天,不会太壮观。”
这些话我也听说过,心里已有准备。现在当场便见分晓,再提警告,就像孩子回家,已到门口,却听邻人说,这些年你妈妈病了,瘦了,几乎要认不得了,总还是难受的。
天高地迥,河景完全敞开,触目空廓而寂寥,几乎什么也没有。河面不算很阔,最多五百米吧,可是两岸的沙地都很宽坦,平面就延伸得倍加夐远,似乎再也勾不到边。昊天和洪水的接缝处,一线苍苍像是麦田,后面像是新造的白杨树林。此外,除了漠漠的天穹,下面是无边无际无可奈何的低调土黄,河水是土黄里带一点赭,调得不很匀称,沙地是稻草黄带一点灰,泥多则暗,沙多则浅,上面是浅黄或发白的枯草。
“河面怎么不很规则?”我转问建辉。
“黄河从西边来,”建辉说,“到这里朝北一个大转弯。”
这才看出,黄浪滔滔,远来的这条浑龙一扭腰身,转出一个大锐角,对岸变成了一个半岛,岛尖正对着我们。回头再望此岸的堤坝,已经落在远处,像瓦灰色的一长段堡墙。又回头对建辉说:“这里离河水还是太远,再走近些好吗?我想摸一下河水。”
于是永波和建辉领路,沿着一大片麦苗田,带着众人在泥泞的窄埂上,一脚高一脚低,向最低的近水处走去。终于够低了,也够近了。但沙泥也更湿软,我虚踩在浮土和枯草上,就探身要去摸水,大家在背后叫小心。岌岌加上翼翼,我的手终于半伸进黄河。
一刹那,我的热血触到了黄河的体温,凉凉地,令人兴奋。古老的黄河,从史前的洪荒里已经失踪的星宿海里四千六百里,绕河套、撞龙门、过英雄进进出出的潼关一路朝山东奔来,从斛律金的牧歌李白的乐府里日夜流来,你饮过多少英雄的血,难民的泪,改过多少次道啊发过多少次泛涝,二十四史,哪一页没有你浊浪的回声?几曾见天下太平啊让河水终于澄清?流到我手边你已经奔波了几亿年了,那么长的生命我不过触到你一息的脉搏。无论我握得有多紧你都会从我的拳里挣脱。就算如此吧,这一瞬我已经等了七十几年了绝对值得。不到黄河心不死,到了黄河又如何?又如何呢,至少我指隙曾流过黄河,至少我已经拜过了黄河,黄河也终于亲认过我。在诗里文里我高呼低唤他不知多少遍,在山大演讲时我朗诵那首《民歌》,等到第二遍五百听众就齐声来和我:传说北方有一首民歌/只有黄河的肺活量能歌唱/从青海到黄海/风/也听见/沙/也听见。我高呼一声“风”,五百张口的肺活量忽然爆发,合力应一声“也听见”。我再呼“沙”,五百管喉再合应一声“也听见”。全场就在热血的呼应中结束。
华夏子孙对黄河的感情,正如胎记一般地不可磨灭。流沙河写信告诉我,他坐火车过黄河读我的《黄河》一诗,十分感动,奇怪我没见过黄河怎么写得出来。其实这是胎里带来的,从《诗经》到刘鹗,哪一句不是黄河奶出来的?黄河断流,就等于中国断奶。山大副校长徐显明在席间痛陈国情,说他每次过黄河大桥都不禁要流泪。这话简直有《世说新语》的慷慨,我完全懂得。
想到这里,我从衣袋里掏出一张自己的名片,对着滚滚东去的黄河低头默祷了一阵,右手一扬,雪白的名片一番飘舞,就被起伏的浪头接去了。大家齐望着我,似乎不觉得这僭妄的一投有何不妥,反而纵容地赞许笑呼。我存和幼珊也相继来水边探求黄河的浸礼。看到女儿认真地伸手入河,想起她那么大了做爸爸的才有机会带她来认河,想当年做爸爸的告别这一片后土只有她今日一半的年纪,我的眼睛就湿了。
回到车上,大家忙着拭去鞋底的湿泥。我默默,只觉得不忍。翌晨山大的友人去机场送别,我就穿着泥鞋登机。回到高雄,我才把干土刮尽,珍藏在一只名片盒里。从此每到深夜,书房里就传出隐隐的水声。
(有删改)
14.文章围绕“看黄河”写景叙事。请在下面方框内填写文字,概括“我”触摸
河水前所见之景及触摸河水后所想之事。(8分)
触摸河水前所见之景:长风挟着细沙卷地刮来——————堤坝像瓦灰色堡墙
触摸河水后所想之事:黄河悠久的历史和中华民族遭受的磨难——————徐显明过黄河感慨流泪
15.文章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请结合文中一处细节描写具体分析。(4分)



16.分析文中画线语句的语言特点。(4分)



三、写作(50分)
17.学习了本单元的四篇演讲词,你肯定对演讲有了较大的兴趣,那么请拿起你的笔,以《自信,成功的秘诀》为题写一篇演讲词。
要求:①观点要明确,主题要鲜明,不少于600字;②有理有据,适当地运用一些修辞手法,使你的演讲词更有气势、更有感染力;③写作过程中要注意条理性,不要出现真实的人名、地名。



答案
一、1.C 2.B 3.D 4.A 5.B
6.(1)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奥斯特洛夫斯基
(2)保尔渴望继续投身革命工作,但又知道自己病情严重,已经无法治愈。 忠于党,忠于革命,要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到生命的最后一刻。
7.(1)①“邀请您务必参加”应改为:诚邀您的参加。
“我将到寒舍拜访”应改为:我将亲自去贵府拜访。
②示例一:激扬青春,放飞梦想!
示例二:亲近自然,拥抱青春!
(2)①希望新时代青年要乘新时代春风,在祖国的万里长空放飞青春梦想,以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使命担当,让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在奋斗中梦想成真!
②学校 人才
二、(一)8.诗歌表达了作者内心感情的凄苦、心情的悲凉。诗人借景抒情,首联点明春阴的季节特征,薄云密布,是诗人心境的流露;颔联“不开心”三个字一语双关,写景写人,移情手法,别有意味;尾联“病”字既写了身体状况,也流露出诗人此时的悲凉心情。
9.颔联写因寒气袭来,蝴蝶收敛双翅,花蕾无力舒展,这是选取春天最有代表性的蝶和花写天气之寒。颈联写压挂在树枝上的酒旗翻动,足见风很猛;依傍山丘的阴云挟带着阵雨压来,表明雨势之急。中间两联,通过具体物象,从不同视角形容春寒,这一派峭寒,使天地间充满着凄冷寥落的气氛,这就把抽象的“春寒”真切地刻画出来。
(二)10.先分析谦虚的内涵,再分析谦虚的内因,然后和“不知天高地厚者”对比,点出谦虚消极和积极的意义。为下文的进一步论述做铺垫。
11.运用了比喻论证。 通过通俗的比喻,论证了“人的谦虚可以是取法于谷和水,它的外表虽是空旷柔弱,而它的内在力量却极刚健”的观点。
12.谦虚必见地高远,知道天高地厚;谦虚使人“知不足然后能自强”;谦虚是对崇高意识的虔诚和向往。
13.谦虚是一种优良品质,它让你面对成就不张扬,面对不足能自强。在生活、工作中我们应该保有这种精神品质。但我们也要恰当地发扬它,过分的谦虚会让我们丧失自信和斗志,实事求是地面对自己的学习、工作才是正确的选择。
(三)14.①黄河及两岸空廓而寂寥
②浑龙似的黄河一扭腰身转出一个大锐角
③在山大与听众共诵《民歌》
④流沙河告诉“我”他读《黄河》的感慨
15.情感:表达了作者对黄河的热爱,对祖国的眷恋之情。
细节分析:示例一:“我虚踩在浮土和枯草上,就探身要去摸水,大家在背后叫小心。岌岌加上翼翼,我的手终于半伸进黄河。”这个细节表现了“我”触摸黄河水时紧张、激动又谨慎的心理,表达了作者对黄河的热爱之情。
示例二:“想到这里,我从衣袋里掏出一张自己的名片,对着滚滚东去的黄河低头默祷了一阵,右手一扬,雪白的名片一番飘舞,就被起伏的浪头接去了。”这个细节中“我”投名片的一系列动作,写出了“我”投入祖国怀抱的虔诚,表达了作者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示例三:“看到女儿认真地伸手入河,想起她那么大了做爸爸的才有机会带她来认河,想当年做爸爸的告别这一片后土只有她今日一半的年纪,我的眼睛就湿了。”这句话描写了女儿认河后“我”流泪的细节,写出了“我”愿望实现后,既伤感又欣慰的复杂心情,表达了作者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示例四:“回到高雄,我才把干土刮尽,珍藏在一只名片盒里。”这句话描写了“我”刮泥土、珍藏泥土的细节,表达了作者对祖国的眷恋之情。
16.文中画线语句长短句相结合,句式富于变化,节奏感强;运用反问句式,增强语言的气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