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修2同步精练精析: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由来

文档属性

名称 必修2同步精练精析: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由来
格式 rar
文件大小 668.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11-02-24 13:00: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1节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由来
【典例导悟】
【典例1】下列叙述不符合拉马克观点的是
A.生活在地穴中的盲螈,因为长期不用眼睛而失去视觉
B.食蚁兽的长舌是因为长期舔食树缝中的蚂蚁不断伸长所致
C.鹿和狼在长期的生存斗争中相互选择,结果发展了自己的特征
D.由于缺少草而吃树叶的长颈鹿脖子会越来越长
【规范解答】选C。拉马克学说的核心是“用进废退”和“获得性遗传”。A、B、D三项所描述的生物进化是由于用进废退而造成的,故属于拉马克的进化学说观点;而C项中生物的进化是由于个体间的生存斗争引起的,属于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的内容。
【典例2】青霉素是一种抗菌素。几十年来,由于反复使用,致使某些细菌对青霉素的抗性越来越强。请回答:
(1)青霉素使用之前,细菌对青霉素的抗性存在着______。患者使用青霉素后,体内绝大多数细菌被杀死,这叫做____21世纪教育网
___;极少数抗药性强的细菌活了下来并繁殖后代,这叫做____________。青霉素的使用对细菌起了_____,这种作用是通过细菌与青霉素之间的________实现的。由于青霉素的反复使用,就会使抗药性状逐代_____并加强。从这个过程可以看出,虽然生物的______是不定向的,但_________在很大程度上是定向的。
(2)自然选择是把自然界中早已存在的________变异选择出来,并使之逐代积累、加强,最终形成生物新品种。
(3)上述过程表明自然选择是一个_____________的过程。
【规范解答】本题主要考查了达尔文进化论的相关内容,现分析如下:21世纪教育网

答案:(1)差异 不适者被淘汰 适者生存 选择作用
生存斗争 积累 变异 自然选择
(2)有利 (3)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
【变式训练1】如图所示以长颈鹿的进化为例说明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 )[来源:21世纪教育网

A.长颈鹿个体之间许多性状存在差异,如颈和前肢的长短不同
B.生物产生后代的数量往往超过生活环境所能承受的数量而引起生存斗争
C.颈和前肢长些的个体,在生存斗争中容易得到食物而生存并繁殖
D.自然选择是定向的,使适宜的长颈鹿个体朝着符合人类需要的方向发展
【解析】选D。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能科学地解释生物进化的原因:变异、自然选择、遗传(使微小的有利变异逐代积累)的综合作用。其中生物的变异是不定向的,而自然选择是定向的,是通过生存斗争来实现的。
【变式训练2】(2009·广东理基)由于蟹类的捕食,某种海洋蜗牛种群中具有较厚外壳的个体的比例逐渐增加。对这个现象的解释,正确的是( )
A.人工选择 B.适者生存
C.用进废退 D.定向变异
【解析】选B。该现象不可能是人工选择的结果,也不可能是用进废退,根据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观点,变异是不定向的,自然选择是定向的,适者生存,故B正确。
【学业达标训练】
1.拉马克进化学说的进步意义体现在( )21世纪教育网
A.科学地解释了生物进化的原因
B.提出了“用进废退”和“获得性遗传”的理论21世纪教育网
C.最先提出了比较完整的进化学说
D.使生物学第一次摆脱了神学的束缚,走上了科学的道路
【解析】选C。拉马克否定了神创论,但其学说的两大观点“用进废退”和“获得性遗传”是其致命的缺陷,进步之处是最先提出了比较完整的进化学说。
2.(2010·东阳高一检测)达尔文进化理论的核心是( )
A.获得性遗传
B.用进废退学说
C.自然选择学说
D.中性学说
【解析】选C。A、B选项所述内容为拉马克的观点,中性学说是在生物进化理论的发展过程中某学者提出的学说。
3.如图,理论值与实际生存个体数差别很大,可用来解释的是达尔文进化理论中的( )

A.过度繁殖 B.生存斗争
C.遗传变异 D.适者生存
【解析】选B。由于个体间有差异,通过生存斗争,能适应环境的个体得到保留,不能适应环境的个体被淘汰。
4.对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的正确评价是( )
A.它能正确解释生物界的多样性和适应性
B.它能正确解释遗传和变异的本质
C.它能正确解释生物界的多样性和适应性,但没有阐明遗传和变异的本质
D.它能解释自然选择的作用,但不能阐明生物界的多样性
【解析】选C。由于受当时科学发展水平的限制,达尔文对于遗传和变异的本质,还不能做出科学的解释。
5.(2010·温州高一检测)在一个气候环境多变的生态系统中,生存机会最多的种群是( )
A.个体最大的种群
B.个体最小的种群
C.个体差异最少的种群
D.个体差异最多的种群
【解析】选D。种群中的个体差异越多越能适应多变的气候;差异越少,越有可能被环境淘汰。
6.现代生物进化理论对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进行了修改,下列哪项不是修改的内容( )
A.进化的基本单位是种群,而不是生物个体
B.自然选择是由生物存在过度繁殖而导致生存斗争来实现的
C.生物进化的实质在于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
D.现代生物进化理论将自然选择学说与遗传变异的有关理论结合起来
【解析】选B。由于受当时科学发展水平的限制,达尔文对遗传和变异的本质还不能做出科学的解释,同时他对生物进化的解释也局限于个体水平。故对种群水平及基因水平的研究是对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的修改。
7.用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解释狼的凶狠、善跑、狡猾、贪婪的进化过程。
(1)狼的种群中存在着不同个体,如跑得慢一些、跑得快一些、狡猾机灵些、行动呆板迟钝些,这些变异是______的。
(2)随着环境的变化,食物的稀少,凶狠、善跑、贪婪的个体容易得到食物,能够生存和繁殖,这样,环境和食物对狼起了_______作用,而这种作用是_________的。
(3)狼的凶狠、善跑、狡猾、贪婪性的增强,是通过狼与种内、种间以及环境条件的__________来实现的,因而它能适应环境,这就是__________。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对自然选择学说的理解和应用。狼凶狠、善跑、狡猾、贪婪,而在整个物种中也存在一些跑得慢的、行动呆板迟钝的,这些个体会被淘汰,说明了生物的变异是不定向的,而通过定向的自然选择,即生物与环境的生存斗争,适应环境的个体保留下来并大量繁殖。21世纪教育网
答案:(1)不定向
(2)选择 定向
(3)生存斗争 适者生存
【素能综合检测】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6小题,每小题3分,共18分)
1.下列关于拉马克进化学说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拉马克认为,地球上的所有生物是由更古老的生物进化来的
B.生物的适应性特征的形成是由于用进废退和获得性遗传
C.器官废而不用,就会造成形态上的退化
D.用进废退获得的性状不可以遗传给后代
【解析】选D。选项D不是拉马克的观点,拉马克认为用进废退获得的性状可以遗传给后代,现代科学认为,仅由环境因素引起的变异是不能遗传给后代的。
2.(2010·淄博模拟)有关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与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比较中,错误的是( )
A.后者以种群为研究对象
B.两者都认为生物的变异是自然选择的基础
C.两者都认为突变和基因重组是变异的重要来源
D.前者认为遗传是获得性的
【解析】选C。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与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两个重要区别是:①研究单位不同:前者以个体为单位,后者以种群为单位。②遗传与变异的解释:前者继承了拉马克的观点,后者从基因的水平进行了解释。
3.如图表示长期使用一种农药后,害虫种群密度的变化情况,下列有关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a点种群中存在很多种变异类
型,这是变异不定向的原因
B.a→b的变化是生物与无机环境
斗争的结果
C.b→c是抗药性逐代积累的结果
D.农药对害虫的抗药性变异进行定向选择,使害虫产生了抗药性
【解析】选D。变异是不定向的,可产生多种变异类型。在与农药这种无机环境进行生存斗争时,只有少数个体保留下来,即a→b段,此后这些个体大量繁殖,即b→c段。
4.(2010·瑞安高一检测)18世纪在某山谷发现趾间有蹼和无蹼的两种老鼠,1900年由于筑坝,使此山谷成为沼泽。现在人们发现,山谷中绝大多数老鼠有蹼,偶尔才能找到一只没有蹼的老鼠。下列四种解释中正确的是( )
A.山谷环境的改变,使无蹼向有蹼方向变异
B.有蹼鼠对沼泽环境适应性强,成活率提高
C.老鼠的有蹼性状主要由环境控制
D.蹼有利于在沼泽中活动,使无蹼鼠长出了蹼
【解析】选B。有蹼性状是由遗传物质控制的,它们的出现是基因突变的结果,而不是由环境决定的,选项A、D均不正确,性状是被保留还是被淘汰是由环境决定的,适应环境的将被保留下来。
5.(2010·金华高一检测)某海岛上生活着一种昆虫,经调查翅的长度和个体数的关系如图中甲曲线(纵坐标为个体数量,横坐标为翅的长度),后来该小岛上经常刮大风,若干年后再进行调查,你认为最能代表此时情况的曲线是( )

A.乙 B.丙 C.丁 D.戊
【解析】选D。在无风时,有翅个体飞行活动范围大,得到的生存机会大;有风时有翅个体会被吹到海中,而只有翅长飞行能力强的得到了保留,无翅个体不能飞行,被吹到海里的可能性减少,生存机会增大。
6.(2009·广东高考)《物种起源》出版已有150年,但依然深深影响着现代科学研究,达尔文(多选)( )
A.提出了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的观点[来源:21世纪教育网]
B.提出了用进废退的理论
C.认为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
D.认识到变异广泛存在并能遗传给后代
【解析】选A、D。用进废退的理论是拉马克提出来的,“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是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基本内容,而达尔文是以个体为单位进行研究的;达尔文充分认识到变异的存在并可遗传,但没有明确遗传变异的本质。
二、非选择题(本题包括2小题,共32分)
7.(15分)(思维拓展题)用水蚤(一种水生小动物)进行如图所示的实验。请回答:

(1)实验结果表明,多数水蚤生活的最适温度为______。
(2)有些水蚤能在20℃环境中生活,还有些水蚤能在28℃环境中生活,这表明水蚤个体之间存在着________,从而体现了生物的变异一般是__________的。
(3)能在20℃环境中生存的个体都是_______的个体,而能在28℃环境中生存的个体都是________的个体。所以,温度的改变对水蚤起了_______作用,这种作用是________的。
(4)把20℃环境中生活的水蚤移入28℃环境中,将导致水蚤死亡;同理,把28℃环境中生活的水蚤移入20℃环境中也引起死亡。这说明,当环境条件发生变化时,如果生物体缺少__________,就要被环境淘汰。
【解析】通过实验过程可知两组实验中变动的是温度,说明温度是自然选择的条件,在两组中第一步都有部分个体得到了保存,说明个体间存在差异,这是不定向变异的结果,在28℃中生存的个体放入20℃后全部死亡说明自然选择是定向的,这部分个体中没有适应20℃的变异。
答案:(1)25℃ (2)差异 不定向
(3)适应20℃环境 适应28℃环境 选择 定向
(4)适应新环境的变异
[实验·探究][来源:21世纪教育网
8.(17分)细菌对各种抗生素的药敏程度实验方法如图:将含有一定浓度不同抗生素的滤纸片放置在已接种被检菌的固体培养基表面,抗生素向周围扩散,如果抑制生长,则在滤纸片周围出现抑菌圈(图中里面的圈),结果如图所示。

(1)衡量本实验结果的指标是___________。
(2)上述图中最有效的是________培养皿中的抗生素。
(3)用上述最有效的抗生素对细菌进行处理,并测定细菌数量变化,如图所示:

①向培养基中加抗生素的时刻为____点。
②细菌种群的进化是定向的,而变异是________,细菌的抗药性产生在环境变化之_____(填“前”或“中”或“后”),判断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
③抗生素对细菌变异的作用不是“诱导”而是_______。
④尽管有抗药性基因存在,但使用抗生素仍然能治疗由细菌引起的感染,原因在于细菌种群中______________。
【解析】(1)衡量实验的指标即对实验结果的表述。本实验中是利用抗生素抑制细菌的生长来表述实验结果的。
(2)通过抑菌圈的大小来确定杀菌能力,即抑菌圈越大杀菌力越强。
(3)①抗生素会使细菌中不具抗性的个体大量死亡而数量下降,所以b点是使用抗生素的起点。
②变异是不定向的,而在自然选择下进化是定向的,细菌的抗药性在环境变化之前就已经产生了,因为由图可知,使用该杀虫剂后,害虫数量并未降到0。
③自然选择是性状的选择者,而不是诱导者。
④在细菌种群中,含有抗药性基因的个体毕竟只占少数。
答案:(1)抑菌圈的大小
(2)B
(3)①b ②不定向的 前 在使用该杀虫剂后,害虫并未全部被消灭 ③选择
④有抗性基因的个体占极少数
【精品题库】21世纪教育网
1.自然选择直接作用于生物的( )
A.表现型 B.基因型
C.不利变异的基因 D.肽链结构
【解析】选A。自然选择是生物生存的环境对生物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的选择,具有更多适应环境的形态、结构和生理特征的生物更容易在环境中生存下去,而生物的这些特征都是生物表现型的不同方面。
2.下列哪种生物不是经自然选择而形成的( )
A.纯种长毛垂耳狗
B.因工业污染而发生黑化的某种蛾
C.对抗生素有抗性的某些细菌
D.头发里经DDT处理后仍存活下来的变种虱子
【解析】选A。一种新性状出现的根本原因是基因突变,而经过自然选择作用后,适应环境的性状保留下来,不适应的被淘汰。例如,黑化蛾、具有抗性的细菌、对DDT具有抗性的变种虱子,都是经突变后对环境具有适应能力的个体。
3.农业生产中长期使用某种杀虫剂后,害虫的抗药性增强,杀虫效果下降。原因是( )
A.杀虫剂诱发了害虫抗药性基因的产生
B.杀虫剂对害虫具有选择作用,使抗药性强的害虫数量增加
C.杀虫剂能诱导害虫分解药物的基因大量表达
D.抗药性强的害虫所产生的后代都具有很强的抗药性
【解析】选B。连续长期使用一种杀虫剂,害虫抗药性增强的原因是:杀虫剂对害虫有选择作用,杀死了对杀虫剂敏感的个体,使抗药性强的害虫数量增加。
4.某一个种群中某种可遗传的变异性状出现的频率增加,这很可能( )21世纪教育网
A.那个性状对环境有很大的适应性
B.该种群的全体成员都是那个性状的纯合子
C.那个变异性状是由环境条件引起的
D.控制那个性状的基因是隐性的
【解析】选A。达尔文进化论中提出适应环境的个体会被大量保留,不适应环境的个体会被淘汰,而自然选择是对生物性状的选择,不能确定显隐性及个体是否纯合。
5.下列说法符合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的是(多选)( )
A.昆虫抗药性的形成是农药引起了昆虫的变异
B.生活在洞穴中的盲螈的眼睛因为长期不用而退化
C.长颈鹿的祖先中的颈短个体因得不到食物而被淘汰
D.猎豹和斑马通过相互选择都形成了善于奔跑的特点
【解析】选C、D。达尔文进化论中认为变异是不定向的,有利的变异个体将被保留下来,不利的变异个体将被环境淘汰。A项认为变异是定向的,B项属拉马克的观点。
6.果蝇的自然群体中,第Ⅱ染色体的变化很多,现在把有变化的第Ⅱ染色体的纯合子列在下表中,试分析说明下列问题:

(1)从表中可以看出,在不同温度中,第Ⅱ染色体的不同类型的生活力________。
(2)在25.5℃中,__________的生活力最强。在21℃中,___________的生活力最强。在16.5℃中,________的生活力最强。
(3)由此得出的结论是:①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基因突变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从表中可以看出,在不同温度中,第Ⅱ染色体的不同类型的生活力不同,25.5℃中标准型的生活力比变异类型A、B、C生活力强,但在21℃和16.5℃中,变异类型C的生活力就比其他类型强。由此可得出结论:变异多害少利,可作为生物进化的原材料,变异的有利与有害取决于环境。
答案:(1)不同 (2)标准型 C C
(3)①变异是不定向的,基因突变是生物进化的原材料
②突变的有利与否,随所处的环境而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