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教版科学六年级下1.3《我的保温饭盒》教学设计
课题
我的保温饭盒
单元
1
学科
科学
年级
6
学习
目标
科学知识目标:
1. 热会在物体与环境、物体与物体之间、同一物体的不同部分之间进行传递。
2.热会从温度高的地方传递到温度低的地方。
3. 生活中的各种物品是由不同的材料制成的。
4. 不同材料的导热性能不同,保温性能也不同。
科学探索目标:
1.通过手去感受热的传递。
2.通过实验,验证热的传递特点与方向。
3.设计实验观察身边常见材料的不同导热性能。
4.运用对比实验控制变量的方法探讨不同材料的保温效果。
5.运用科学原理改进不保温的饭盒
科学态度目标:
尊重科学,运用科学知识进行设计,解决生活实际问题。
重点
设计实验,探究热传递的规律,以及比较不同材料的导热本领。
难点
利用身边的材料设计实验,比较不同材料的导热本领。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看图导入:
波波、琪琪和妍妍在野餐,但是他们发现装在饭盒里的炒饭凉了。
思考:
杯子里的热水、饭盒里的热饭过一段时间都会变凉,这是什么原因?
回答:杯子、饭盒不保温,热量传递出去了。
看图创设问题情境
讲授新课
一、活动1:热去哪里了
1、实验体验
(1)任务
将热水倒入饭盒中,用手感受饭盒里的热是怎样传递的。
(2)操作步骤
①用手轻触饭盒外壁,能感受到热吗?
②再将手放在饭盒上方和四周,也能感受到热吗?
(3)提醒
小心热水,避免烫伤。
(4)用手所感受到的热水的热是怎样传递出去的,在下图中用“→”标示出来。
(5)讨论
手并没有碰到饭盒,为什么也能感受到热呢?
【提示】
(炒饭)热→饭盒→空气→手,这个过程就是热的传递过程。
(6)小结
我的发现:热会在物体与环境、物体与物体之间、同一物体不同部分之间进行传递。
2、热的传递有什么特点?引导学生实验。
(1)小实验
①往烧杯中加入适量热水
②盖上泡沫塑料盖
③在铜棒上每隔一定距离用黄油粘上一颗绿豆
④再将铜棒插入烧杯中
(2)说说你观察到怎样的实验现象?
①铜棒上的绿豆从靠近热水的一端往另一端逐个掉落。
②最靠近热水的绿豆最先掉落,最远离热水的绿豆最后掉落。
(3)怎样解释这种实验现象?
【提示】
热会从温度高的地方传递到温度低的地方。
热水比铜棒温度高,热就从水中传到铜棒上。 在水中的铜棒一端温度较高,热就沿着铜棒从温度高的一端向温度低的一端逐渐传递。
因此,越靠近热水的地方越先得到热量,黄油就越快融化,绿豆就先掉落。
(4)讨论
1)热传到铜棒后, 还会向哪儿传?
【提示】
2)现在谁能帮波波解释一下,为什么饭盒里的炒饭会变冷?
【提示】
炒饭虽然装在饭盒里,但饭盒的温度比炒饭的低,因此热从炒饭传递到饭盒壁,饭盒壁又把热传递给周围温度比较低的物体。这样,热乎乎的炒饭就慢慢变冷了。
(5)拓展
通过直接接触,将热从一个物体传递给另一个物体,或者从物体的一部分传递到另一部分的传热方法叫做热传递。
二、活动2:不同材料的导热本领
导入:
生活中的各种物品是由不同的材料制成的。例如,用木材制作成的筷子、用铁锻造成的铁锅、用塑料制造成的杯子、用棉花纺织成的衣服等。不同的材料,其导热的性能一样吗?一到学生设计实验。
1、设计要求
①选择不同材料,比如金属材料、木质材料、陶瓷材料、塑料材料等
②设计实验方案,写清实验步骤
③按实验方案操作,观察现象,分析结果,比较不同材料的导热性能
2、设计方案
3、实验温馨提示
①按实验方案操作
②小心热水,避免烫伤
③实验时控制好变量
4、不同材料导热性能比较实验记录表
实验现象
铁片上的黄油融化速度非常快
铁片上的黄油融化速度非常快
实验发现
铁的传热速度快
木材、塑料、棉布等材料的传热速度比较慢
三、活动3:哪种材料保温效果好
导入:
不同材料的导热性能不同,保温性能是否也不同?生活中哪种材料的保温效果更好?
1、实验材料
锥形瓶、棉布、报纸、钢丝球、带温度计的橡皮塞等
2、实验过程
①往三个锥形瓶中倒入等量热水②盖紧带温度计的橡胶塞
③将锥形瓶放入大烧杯中
④分别用棉布、报纸、钢丝球等材料填满锥形瓶和大烧杯之间的空隙
3、温馨提示
①可以借用木棒,将材料塞进锥形瓶和烧杯之间的小缝隙
②三组实验要同时进行
4、比较棉布、纸张和钢丝球保温效果的实验观察记录
锥形瓶
温度(℃)
开始
5分钟
10分钟
塞棉布
塞纸张
塞钢丝球
得出结论
报纸、棉布的保温效果较好。钢丝球保温效果较差。
5、讨论
把材料塞得更紧,保温效果会不会更好呢?引导学生通过实验回答。
锥形瓶
温度(℃)
开始
5分钟
10分钟
棉花松
棉花紧
得出结论
材料之间的空隙越小,保温效果不一定越好。
四、实践:做个保温饭盒
导入:
在生活中,有些饭盒不具备保温功能。尝试对这些饭盒进行改造,使它具有一定的保温效果。
1、引导学生设计改造方案
【参考】
①大饭盒的盒底铺上一层棉花
②把小饭盒放进大饭盒中
③在大小饭盒缝隙中塞满棉花
2、用热水测试
①分别测量没有改造的饭盒与改造的饭盒里热水的水温
②对比数据,分析改造后的饭盒保温效果如何
3、测试自制的保温饭盒数据统计
实践
开始
5分钟
10分钟
没有改造的饭盒里热水的水温
改造的饭盒里热水的水温
得出结论:改造后的保温饭盒的保温效果更好。
五、课堂练习:判断题
1.保温饭盒不保温是可以加以改造的。
2.材料之间的空隙越小,保温效果一定越好。
3.钢丝球保温效果比棉布好得多。
4.不同材料的导热性能不同,保温性能也不同。
5.铁的传热速度比木块快。
6.陶瓷杯子使用塑料制成的,结实耐用。
六、拓展提高
铁锅的这些部位为什么要用不同的材料?
【提示】
塑料把:传热速度慢,温度低,保护手不被烫伤。
铁锅底:传热速度快,温度高,可以把热快速传给食物,让食物快点煮熟。
七、作业布置
课后,同学们可以根据测试结果继续改进饭盒的设计,增强其保温效果。
边实验边回答
完成“活动手册”任务
交流
做实验
观察现象
解释原因
交流
解释
按要求讨论设计实验方案
填写记录表
实验操作观察
填写观察记录,分析数据
实验、观察、记录、分析、回答
设计改造方案
使用温度计测试
填写数据,分析
独立完成
回答
通过手去感受热的传递:热会在物体与环境、物体与物体之间、同一物体的不同部分之间进行传递。
通过实验,验证热的传递特点与方向。
设计实验观察身边常见材料的不同导热性能。
运用对比实验控制变量的方法探讨不同材料的保温效果。
运用科学原理改进不保温的饭盒
课堂检测
继续用科学原理解决问题
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能够说出生活中常见的热传递的现象,知道热通常从温度高的物体传递到温度低的物体。在科学探究中,能通过实验了解影响热传递的主要因素,能根据影响热传递的主要因素,利用身边材料,设计和自制一个保温饭盒,让我们运用所学科学知识进行设计, 解决生活问题。
总结课堂
板书
板书设计
1.3《我的保温饭盒》同步练习
一、填空题
1、热会从______的地方传递到______的地方。
2、生活中的各种物品是由不同的______制成的。
3、日常生活中,为了防止烫伤,锅把一般采用______制成。
4、热会在物体与_____、物体与_____之间、同一物体的_____之间进行传递。
二、判断题,对的打√,错的打?
1.保温饭盒不保温是可以加以改造的。( )
2.材料之间的空隙越小,保温效果一定越好。( )
3.钢丝球保温效果比棉布好得多。( )
4.不同材料的导热性能不同,保温性能也不同。( )
5.铁的传热速度比木块快。( )
6.陶瓷杯子使用塑料制成的,结实耐用。( )
三、选择题,把正确的序号填在括号内
1、下列物体导热性能比较强的是( )
A.报纸 B.棉花 C.玻璃
2、下列物质适合做保温杯夹层中的保温材料的是( )
A.碎布 B.塑料 C.不锈钢
3、下列事例中用来避免热传递的是( )
A.汽车发动机的散热片 B.电熨斗的金属外売 C.热水瓶的玻璃瓶胆
4、下列物品是用木头制成的是( )
A B C
5、如图所示,铁棒插进热水中,下面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A.热从铁棒的上端传到铁棒的下端
B.热从铁棒温度高的下端传到温度低的上端
C.热从铁棒的中间先两端传递
6、手没有碰到饭盒也能感受热,这是因为( )
A.热传递造成的 B.空气温度高 C.手本身温度高
7、下列三种材料导热性能由强到弱排序正确的一项是( )
A.铁片 陶瓷 塑料 B.陶瓷 铁片 塑料 C.塑料 陶瓷 铁片
8、下列材料的保温效果描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棉布和报纸的保温效果都好于钢丝球
B.材料之间的空隙用棉花塞得越紧,保温效果越好
C.钢丝球的保温效果不如报纸
四、实验探究题
根据保温效果实验记录表回答问题。
注:以上几个杯子的材料和大小以及水量都相同
(1)保温效果最好的是_____号杯,保温效果最差的是_____号杯。
(2)如果要研究杯子有无盖对保温效果的影响,你选择_____号杯和______号杯;如果要研究有无外包材料对保温效果的影响,你选择______号杯和______号杯;如果要研究不同外包材料对保温效果的影响,你选择_____号杯和______号杯。
(3)分析该实验的数据,你能得到哪些信息?(至少写2点)
参考答案
一、填空题
1、温度高 温度低
2、材料
3、塑料
4、环境 物体 不同部分
二、判断题
1、√ 2、? 3、? 4、√ 5、√ 6、?
三、选择题
1、C 2、A 3、C 4、A 5、B 6、A 7、A 8、B
四、实验探究题
(1)4 1
(2)2 3 1 2 3 4
(3)①其他条件都相同的情况下,加盖的杯子的保温效果要比不加盖好一些。
②其他条件都相同的情况下,杯子嵌入塑料泡沫中的保温效果要比外包毛巾好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