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单元课题3溶解的浓度 同步练习(解析版)
1.下图是甲、乙、丙三种物质(均不含结晶水)的溶解度曲线。现有t2℃时甲、 乙、丙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无固体存在)。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三种物质溶解度大小依次为:乙>丙>甲
B.将温度由t2℃降到t1℃时,析出甲的质量比乙多
C.若甲中含有少量杂质乙,可采用降温结晶的方法进行提纯
D.将温度由t2℃降到t1℃,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由大到小的顺序为:乙>丙=甲
2.甲、乙两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右图所示。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t1℃时,甲和乙的饱和溶液的质量分数均是30%
B.t2℃时,甲和乙的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相等
C.从0℃至t1℃时,甲物质的溶解度大于乙物质的溶解度
D.t2℃时, 分别在100 g水中各溶解20 g甲、乙,同时降低温度,甲先达到饱和
3.固体物质W在水、乙醇两种溶剂中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曲线如右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物质W能溶解在水和乙醇中
B.t1℃时,物质w在水中的溶解度为mg
C.t2℃时,物质W在水中与在乙醇中的溶解度相同
D.将t1℃时物质w的饱和水溶液升温至t2℃有晶体析出
4.20℃时,将等质量的a、b两种固体,分别加入到盛有l00g水的烧杯中,充分搅拌后现象如图甲,升温到50℃时,现象如图乙,a、b两种固体的溶解度曲线如图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图丙中M表示b的溶解度曲线
B.图甲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a大于b
C.图乙中a、b溶液一定是不饱和溶液
D.30℃时a、b溶液溶质质量分数不相等
5.高氯酸钾(KClO4)可用作火箭推进剂,其溶解度如下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温度/℃
20
40
60
80
溶解度/g
1.68
3.73
7.3
13.4
A.高氯酸钾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
B.20℃时,将2g高氯酸钾溶解于98g水可配制2%的溶液
C.60℃时,高氯酸钾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是7.3%
D.80℃的高氯酸钾饱和溶液冷却至40℃有结晶现象
6.A、B、C三种不含结晶水的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t1℃时,A的饱和溶液65 g中含有溶剂50 g ;
B.t2℃时, 将A、B、C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1℃,C溶液中溶质的 质量分数保持不变;
C.在t2℃,A、B两种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相同;
D.要从B溶液中得到B通常可采用蒸发溶剂使其结晶的方法。
7.向 100g 水中不断加入固体 A 或改变温度,得到相应的溶液①~⑤。下列说法正确的 是( )
资料:A的溶解度
温度/℃
20
30
40
50
60
溶解度/g
37.2
41.4
45.8
50.4
55.2
A.②中 A 的质量分数最大
B.③⑤中 A 的质量分数相等
C.②④⑤的溶液为饱和溶液
D.①③④⑤中没有固体存在
8.如图为甲、乙两种固体物质在水中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甲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B.在t1℃时,甲、乙两物质的溶解度相等
C.在t2℃时,N点表示甲物质的不饱和溶液
D.在t1℃时,100g乙物质的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是25g
9.下图是甲、乙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t1℃时,乙的溶解度大于甲的溶解度
B.t2℃时,甲、乙的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相等
C.降低温度能使接近饱和的甲溶液变为饱和溶液
D.t3℃时,75g甲的饱和溶液中加入50g水,可以得到质量分数为25%的溶液
10.溶液在稀释前后保持不变的是( )
A.溶质的质量分数 B.溶质的质量 C.溶液的质量 D.溶剂的质量
11.KCl是一种常用的钾肥,其溶解度如下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温度/℃
0
20
40
60
溶解度/g
27. 6
34.0
40.0
45.5
A.KCl饱和溶液中不能再溶解其他物质
B.20℃时,100 g KCl饱和溶液中含KCI 34.0 g
C.40℃时,KCl饱和溶液的质量分数为40.0%
D.60℃的KCl饱和溶液降温至20℃,有晶体析出
12.如图是甲、乙、丙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甲、乙、丙三种物质中甲的溶解度最大
B.t2 ℃时,10 g水中加10 g 甲,充分搅拌可得20 g甲溶液
C.其他条件不变,升高温度可使用甲的饱和溶液变成不饱和溶液
D.t1 ℃时,甲、乙、丙三者的溶液其溶质质量分数相等
13.若6.5克锌与100克稀硫酸恰好完全反应。
(1)在100克稀硫酸中,溶质的化学式是____,其质量是_____,溶剂的化学式是______,其质量为_____。
(2)完全反应后,所得溶液的质量为____,其中溶质的化学式为______,其质量为______。
14.甲、乙、丙三种固体物质在水中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请回答:
(1)图中P点的意义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若甲中混有少量的乙,最好采用_______________的方法提纯甲。
(3)使30℃接近饱和的甲溶液变成该温度下的饱和溶液,可采用的一种方法是___。
(4)使50℃甲、乙、丙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到10℃,则其溶质质量分数不变的是_________。
(5)向100g 50℃的水中加入65g甲固体,发现全部溶解,一段时间后又有部分甲的晶体析出。你认为“全部溶解”的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现有200g溶质质量分数为10%的硝酸钾溶液,若使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增加一倍,因向溶液加入硝酸钾 g,或蒸发掉水 g。
16.现有4g氧化镁与100g稀盐酸恰好完全反应。计算该稀盐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___(结果精确到0.1%)。(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Mg+2HCl═MgC12+H2O,写出计算过程)
17.现有时的碳酸钠溶液,则
从该溶液中取出,其质量分数为________,其中含溶质________
将剩余溶液蒸发水后,其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是________.
参考答案
1.C
【解析】
A、三种物质溶解度大小需要在一定的温度下比较,不提温度,不能比较物质的溶解度大小,故A错误;B、将温度由t2℃降到t1℃时,由于甲和乙的溶液质量以及溶液的状态不知道,故无法确定析出晶体质量的大小,故B错误;C、甲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变化大,故甲中混有乙,可以采用降温结晶的方法进行提纯,故C正确;D、将温度由t2℃降到t1℃,丙的溶质质量分数不变,最小,甲和乙都有晶体析出,溶质质量分数变小,比较t1℃时甲和乙的溶解度,乙的大于甲,故其溶质质量分数为:乙>甲>丙,故D错误。故选C。
2.D
【解析】
A、t1℃时,甲和乙的溶解度相等,它们的饱和溶液的质量分数均是×100%<30%,错误;B、t2℃时,甲的溶解度大于乙的溶解度,甲、乙的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不相等,错误;C、从0℃至t1℃时,甲物质的溶解度小于乙物质的溶解度,错误;D、由甲、乙两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可知,甲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明显增大,乙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幅度不大。所以t2℃时,分别在100g水中各溶解20g甲、乙,同时降低温度,甲先达到饱和,正确。故选D。
点睛:一定温度下,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100%。
3.D
【解析】
本题难度不大,主要考查了固体溶解度曲线所表示的意义,从而加深学生对固体溶解度的理解.。W在水中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W在乙醇中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变化不大。
4.C
【解析】
A、由甲图可知,20℃时a的溶解度小于b的溶解度,故M表示的是a的溶解度曲线,N表示的是b的溶解度曲线,选项A错误;
B、20℃时,将等质量的a、b两种固体,分别加入到盛有l00g水的烧杯中,a中有固体剩余,b完全溶解,说明此时b的溶质质量分数大于a的溶质质量分数,选项B错误;
C、20℃时,将等质量的a、b两种固体,分别加入到盛有l00g水的烧杯中,a中有固体剩余,那么得到的是该温度下的饱和溶液;b中完全溶解,那么可能是饱和溶液,也可能是不饱和溶液;升温到50℃时,a和b中均没有固体剩余,ab的溶解度均大于20℃时b的溶解度,所以ab一定是不饱和溶液,选项C正确;
D、30℃时a、b的溶解度相等,那么等质量的a、b两种固体,分别加入到盛有l00g水中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相等,选项D错误。故选C。
5.D
【解析】
A. 由题中信息可知,高氯酸钾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B. 20℃时,将2g高氯酸钾的溶解度为1.68g, 在98g水中2g高锰酸钾不能完全溶解,配制饱和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小于2%;C.饱和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溶解度÷(溶解度+100g)×100%,60℃时,高氯酸钾的溶解度为7.3g,其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是7.3g÷(73g+100g)×100%<7.3%;D. 80℃的高氯酸钾饱和溶液冷却至40℃,因溶解度减小,会有结晶现象;选D
6.C
【解析】
A、由于在t1℃时,A的溶解度是30g,即在100克水中最多溶解30克A,则在50克水中最多溶解15克A,即在t1℃时,A的65克饱和溶液中含有溶剂50克,故A正确;
B、由于C的溶解度随温度的降低而增大,因此将t2℃A,B,C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1℃时,C的饱和溶液就会变成不饱和溶液,但C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保持不变,故B正确;
C、由于在t2℃时,A和B的溶解度相等,但是由于两者是否处于饱和状态无法确定,所以质量分数是否相等无法确定。故C错误;
D、由于B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很小,因此应采取蒸发溶剂的方法从溶液中得到晶体,故D正确;故选C。
7.D
【解析】
A、根据资料,固体 A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20℃时溶解度是37.2克,所以25℃时37.2克物质完全溶解,溶液①中的溶质质量为37.2克,再加入4.2g固体 A后,固体 A质量为41.4g,但固体在30℃时溶解度是41.4克,所以25℃时物质不能完全溶解,而60℃时溶解度是55.2克,在60℃时固体 A能完全溶解,所以溶液②的质量分数小于溶液③,且溶液④中溶质更多,溶质质量分数更大,选项A不正确;
B、溶液③中溶质质量为41.4克,溶液⑤中溶质质量为50.4克,而两溶液中溶质都是100g,因此两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不相等,选项B不正确;
C、60℃时固体 A的溶解度是55.2g,而溶液④中,溶质质量为50.4克,故溶液④为不饱和溶液,溶液②和溶液⑤为饱和溶液,选项C不正确;
D、20℃时溶解度是37.2克,所以25℃时物质完全溶解,溶液①中无固体存在,60℃时溶解度是55.2克,37.2克+9克+4.2克=50.4克,所以③④中溶质完全溶解,降温到50℃时溶解度是50.4克,恰好完全溶解,溶液⑤中也无固体存在,选项D正确。故选D。
8.D
【解析】
A、从甲的溶解度曲线不难看出,甲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且受温度的影响很大,故A正确;
B、在t1℃时,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等,故B正确;
C、由于在t2℃时,N点在甲的溶解度曲线的下方,因此代表的是甲的不饱和溶液,故C正确;
D、由于在t1℃时,乙的溶解度是25克,即在100克水中最多溶解25克乙,故D错误;
故选D.
9.D
【解析】
试题分析:A选项t1℃时,乙的溶解度大于甲的溶解度,是正确的叙述,在该温度下,乙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在甲物质的上面;B选项t2℃时,甲、乙的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相等是正确的叙述;C选项降低温度能使接近饱和的甲溶液变为饱和溶液,是正确的叙述;因为甲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降低而减小;D选项是错误的叙述,因为t3℃时,75g甲的饱和溶液中加入50g水,可以得到质量分数为12.5%的溶液;故答案选择D。
10.B
【解析】
溶液在稀释后溶剂的质量增多,溶质质量不变,溶液质量增多,故选B。
11.D
【解析】
试题分析:A、KCl饱和溶液中只是不能再溶解KCl,但却可以溶解其他物质,错误,B、根据表中数据,20℃时,KCl的溶解度为34g,即在20℃时,在100g水中达到饱和状态溶解的KCl质量为34g,故应说134 g KCl饱和溶液中含KCl34 g,错误,C、根据表中数据,40℃时,KCl的溶解度为40g,故KCl饱和溶液的质量分数=40g/140g×100%=28.6%,错误,D、根据表中数据,可知KCI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故将60℃的KCl饱和溶液降温至20℃,有晶体析出,正确,故选D
考点:饱和溶液,溶解度的理解,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
12.C
【解析】
A选项是错误的叙述,因为没有具体说明温度;B选项是错误的叙述,因为在该温度下甲物质的溶解度为40g,10g水中只能溶解4g甲物质;C选项是正确的叙述,因为甲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D选项是错误的叙述,因为没有指明三种溶液是否饱和,如果是饱和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相同,否者不一定;故答案选择C
13.H2SO4 9.8 H2O 90.2 106.3 ZnSO4 16.1
【解析】
本题考查的目的是化学反应中溶质、溶剂的判断。稀硫酸中的溶质是硫酸,溶剂是水,完全反应后的溶质是生成物硫酸锌,设反应生成的硫酸锌质量为x。
故反应生成的硫酸锌质量为16.1g.
14.10℃时,甲乙丙三种物质溶解度相等 冷却热饱和溶液(或降温结晶) 加溶质甲至不再溶解(或加溶质、加甲物质、蒸发溶剂也可。改变温度不得分) 丙 甲溶解时放热
【解析】
(1)图中P点是三种物质溶解度曲线的交点,表示:10℃时,甲乙丙三种物质溶解度相等。
(2)由溶解度曲线可知,甲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大,而乙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不大,若甲中混有少量的乙,最好采用冷却热饱和溶液(或降温结晶)的方法提纯甲。
(3)甲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使30℃接近饱和的甲溶液变成该温度下的饱和溶液,可采用的一种方法是:加溶质甲至不再溶解(或加溶质、加甲物质、蒸发溶剂)。
(4)降温时丙的溶解度增大,可以由饱和变为不饱和溶液,使50℃甲、乙、丙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到10℃,则其溶质质量分数不变的是丙。
(5)甲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向100g 50℃的水中加入65g甲固体,开始全部溶解,一段时间后又有部分甲的晶体析出,故“全部溶解”的原因可能是甲溶解时放热。
15.25 100
【解析】
分析:使10%的硝酸钾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增加一倍,即硝酸钾溶液的质量分数变成20%;可采取增加溶质或蒸发溶剂的方法实验,根据溶质或溶剂质量的改变后所得溶液的组成,利用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100%,计算出改变过程中所加硝酸钾或蒸发水的质量.
解答:解:设加入硝酸钾的质量为x
×100%=20% x=25g
设蒸发水的质量为y
×100%=20% y=100g
故答案为25;100.
16.7.3%
【解析】
解:设该稀盐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x,
x=7.3%;
答:该稀盐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7.3%。
17.,;
【解析】
(1)溶液具有均一性,从150g溶质质量分数为20%的碳酸钠溶液中取出50g溶液,取出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20%.溶质质量=溶液质量×溶质的质量分数,取出溶液中溶质的质量为50g×20%=10g;
(2)剩余溶液为150g-50g=100g,蒸发20g水后,其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是 ×10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