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单元 溶液 单元综合复习题1(解析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九单元 溶液 单元综合复习题1(解析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40.9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0-03-05 15:54:1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九单元溶液
单元综合复习题1(解析版)
1.实验室用氯化钠和水配制50g质量分数为6%的氯化钠溶液。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实验步骤:计算、量取、溶解、装瓶、贴签
B.量取水时,用规格为50mL的量筒
C.实验过程中玻璃棒搅拌的作用是散热
D.若在量取水时俯视读数量取,则配制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小于6%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植物油与水混合一定形成溶液
B.将100g10%的氯化钠溶液倒掉一半,剩余溶液的质量分数变为5%
C.饱和溶液一定是浓溶液
D.生活中利用洗涤剂清洗油污属于乳化现象
3.配制70克16%的 NaCl溶液,下列操作会使所配溶液溶质质量分数大于16%的是
A.称取氯化钠 B.转移氯化钠
C.量取水 D.配好后装瓶
4.在“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氯化钠溶液的配制”实验活动中,可能导致氯化钠溶液溶质质量分数偏大的是(  )
A.量取水时量筒内事先有少量水
B.所用氯化钠固体不纯
C.称量时砝码和药品的位置放反
D.将量筒中的水倒入烧杯时有水溅出
5.海水淡化可采用膜分离技术。如图所示,对淡化膜右侧的海水加压,水分子可以透过淡化膜进入左侧淡水池,而海水中的各种离子不能通过淡化膜,从而得到淡水。对加压后右侧海水成分变化进行分析,正确的是( )
A.溶质质量增加 B.溶液质量不变
C.溶剂质量减少 D.溶质质量分数不变
6.下列物质加入水中,不能形成溶液的是
A.蔗糖 B.硝酸钾 C.植物油 D.高锰酸钾
7.要配制100g溶质质量分数为10%的氯化钠溶液,下列操作中正确的是
A.将10g氯化钠固体直接放在天平的托盘上称量
B.量取90ml水时,俯视读数
C.为加快固体溶解,用温度计搅拌溶液
D.将配好的溶液倒入细口瓶中,盖紧瓶塞,并贴上标签
8.在温度不变的条件下,下列欲使溶质的质量分数变为原来2倍的方法,最可行的是(  )
A.将20 g硝酸钾饱和溶液蒸发掉10 g水
B.将20 g硝酸钾不饱和溶液蒸发掉10 g水
C.在10 g 10%的硝酸钾溶液中加入5 g 40%的硝酸钾溶液
D.在10 g硝酸钾不饱和溶液中加入10 g硝酸钾固体
9.下列关于溶液说法正确的是(  )
A.将氯化钠和植物油放入水中,充分搅拌后都能形成溶液
B.把20%的蔗糖溶液均分成两份,每份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10%
C.向20℃时的蔗糖饱和溶液中加入食盐,食盐不再溶解
D.配制50gl6%的氯化钠溶液一般经过计算、称量(或量取)、溶解、装瓶存放等步骤
10.甲、乙两种物质(不含结晶水)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甲和乙的溶解度相等且均为30g
B.甲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
C.a1℃时,乙的饱和溶液中溶质与溶剂的质量比为3:7
D.将a2℃150g甲的饱和溶液降温到a1℃,有20g固体析出
11.常温下,对100mL氯化钠饱和溶液进行图示实验。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A.实验1后,甲、乙中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相等
B.实验2后,乙中比甲中氯化钠的溶解度大
C.实验2后,甲中溶液为氯化钠的不饱和溶液
D.实验2后,甲、乙中溶液所含溶质质量相等
12.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氯化钠溶液的一些操作步骤见图,正确的操作顺序是(  )
A.④⑤①②③ B.①②③④⑤ C.③④①②⑤ D.②①④③⑤
13.t1 ℃时,将等质量的硝酸钾和氯化钾分别加入到各盛有100 g水的两个烧杯中,充分搅拌后现象如图1所示,硝酸钾和氯化钾的溶解度曲线如图2所示。
(1)烧杯②种的上层清液是否达到饱和状态?____(填“是”“否”或“无法判断”);
(2)烧杯①中溶解的溶质是____(写名称或化学式);
(3)将t1 ℃时50 g硝酸钾的饱和溶液稀释成10%的溶液,需加水____g;
(4)关于图1中烧杯内的物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
A.烧杯①内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烧杯②内上层清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B.蒸发一定量的水,两烧杯中都一定有固体析出
C.将两个烧杯中的溶液混合,充分搅拌后,烧杯中一定还有剩余固体
D.将温度升高到t2 ℃,两烧杯内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相等(不考虑水的蒸发)
14.如图是甲、乙两物质(均不含结晶水)的溶解曲线,据此回答以下问题:
(1)t1℃时,A物质的溶解度为 g;
(2)a点的含义是 ;在t2℃时,A、B两物质的溶解度相同
(3)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小的物质是 ;
(4)从A、B的混合物中分离A物质,一般采用 的方法.
15.如图是浓盐酸试剂上标示的部分内容。请回答:
(1)该浓盐酸的溶质是_________ (填化学式)。
(2)现要配制3%的稀盐酸120 g,需要这种浓盐酸_________。
(3)使用一段时间后,浓盐酸的溶质的质量分数小于36%,原因是_________。
16.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氯化钠溶液的过程如下图所示:
(1)写出图中标号a仪器的名称:_____。
(2)配制50g质量分数为15%的氯化钠溶液,所需氯化钠和水的质量分别为:氯化钠_____g,水_____g。
(3)称量氯化钠时,氯化钠应放在托盘天平的_____盘。(填“左”或“右”)
(4)溶解过程中玻璃棒的作用是_____。
(5)对配制的溶液进行检测发现溶质质量分数偏小,其原因可能有_____。(填序号)
A.称量时,药品与砝码放反了 B.量取水的体积时,仰视读数 C装瓶时,有少量溶液洒出
(6)把50g质量分数为15%的氯化钠溶液稀释成5%的氯化钠溶液,需要水的质量是_____g。
17.铜镁合金具有优良的导电性,常用作飞机天线等导电材料.欲测定合金的组成(其他元素忽略不计),进行如下实验:取铜合金20g放入烧杯,将280g稀硫酸分4次加入烧杯中,充分反应后,测得剩余固体的质量记录如下.请计算:
次数
1
2
3
4
加入稀硫酸质量/g
70
70
70
70
剩余固体质量/g
18.2
16.4
14.6
13.2
(1)合金中铜、镁的质量比.
(2)所加稀硫酸的溶质的质量分数.(写出计算过程)
18.在农业生产上,有时用溶质质量分数为的食盐水来选种.配制溶质质量分数为的食盐水,所需水的质量?
参考答案
1.B
【解析】
A、用氯化钠和水配制50g质量分数为6%的氯化钠溶液,首先计算配制溶液所需氯化钠和水的质量,再称量所需的氯化钠和量取水,最后进行溶解、装瓶、贴签,故选项说法错误;
B、溶质质量=溶液质量×溶质的质量分数,配制50g质量分数为6%的氯化钠溶液,需氯化钠的质量=50g×6%=3g;溶剂质量=溶液质量﹣溶质质量,则所需水的质量=50g﹣3g=47(合47mL),可用规格为50mL的量筒,故选项说法正确;
C、实验过程中玻璃棒搅拌的作用是加快溶解速率,故选项说法错误;
D、用量筒量取水时,俯视液面,读数比实际液体体积大,会造成实际量取的水的体积偏小,则使溶质质量分数偏大,故选项说法错误。
2.D
【解析】
A. 植物油不溶于水,植物油与水混合得到的液体不具有均一性、稳定性,是乳浊液,此选项错误;
B. 溶液具有均一性,将100g10%的氯化钠溶液倒掉一半,剩余溶液的质量分数仍为10%,此选项错误;
C. 饱和溶液可能是浓溶液,也可能是稀溶液,溶液是否饱和与溶液的浓稀没有必然关系,此选项错误;
D. 洗涤剂中含有乳化剂,乳化剂具有乳化作用,能将大的油珠分散成无数小的油滴,随水流走,生活中利用洗涤剂清洗油污属于乳化现象,此选项正确。
3.C
【解析】
A、用托盘天平称量氯化钠时,砝码和食盐放反了,溶质的质量=砝码质量-游码质量,会造成实际所取的溶质的质量偏小,则使溶质质量分数偏小,故A错误;
B、转移氯化钠时,若出现洒落,会造成实际所取的溶质的质量偏小,则使溶质质量分数偏小,故B错误;
C、用量筒量取水时,俯视液面,读数比实际液体体积大,会造成实际量取的水的体积偏小,则使溶质质量分数偏大,故C正确;
D、配好后装瓶,溶液具有均一性,溶质质量分数不变,故D错误。故选C。
4.D
【解析】
A、量取水时量筒内事先有少量水,会造成实际量取的水的体积偏大,会使溶质质量分数偏小,选项A错误;
B、所用氯化钠固体不纯,会造成实际所取的溶质的质量偏小,则使溶质质量分数偏小,选项B错误;
C、称量时砝码和药品的位置放反,会造成实际所取的溶质的质量偏小,则使溶质质量分数偏小,选项C错误;
D、将量筒中的水倒入烧杯时有水溅出,会造成实际所取的水的体积偏小,会使溶质质量分数偏大,选项D正确。故选D。
5.C
【解析】
A、海水中的各种离子不能通过淡化膜,因此溶质质量不变,选项A错误;
B、对淡化膜右侧的海水加压,水分子可以透过淡化膜进入左侧淡水池,而海水中的各种离子不能通过淡化膜,溶剂质量减小,溶质质量不变,溶液质量减小,选项B错误;
C、水分子可以透过半透膜,溶剂质量减小,选项C正确;
D、水分子可以透过淡化膜进入左侧淡水池,而海水中的各种离子不能通过淡化膜,溶剂质量减小,溶质质量不变,因此溶质质量分数增大,选项D错误。故选C。
6.C
【解析】
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中,形成均一的、稳定的混合物叫做溶液,它的基本特征是均一性和稳定性;只有被分散的物质在另一种物质中是可溶的,二者混合后才会形成溶液。
【详解】
A、蔗糖能溶解到水中,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即溶液,所以正确.
B、硝酸钾能溶解到水中,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即溶液,所以正确.
C、植物油不能溶于水,把植物油放入水中充分搅拌只能形成乳浊液,所以错误.
D、高锰酸钾能溶解到水中,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即溶液,所以正确.
7.D
【解析】
A、称量氯化钠时,要在左右两盘各放一张干净的大小相同的纸片,故错误,
B、读取液体体积时视线与凹液面最低处相平,故错误,
C、为加快固体溶解应该用玻璃棒,而不能用温度计,故错误,
D、最后配好的溶液应该装入细口瓶中,盖紧瓶塞,并贴上标签,故正确。
8.C
【解析】
A、在温度不变的条件下,由于溶解度不变,故将20g硝酸钾饱和溶液蒸发掉10g水,仍然是同温下的饱和溶液,故溶质的质量分数也不变,错误,B、由于不饱和溶液在蒸发掉10g水的过程中,有可能变为饱和溶液而析出晶体,故有可能不会变为原来2倍,错误,C、根据浓稀溶液混合稀释时,溶液质量增加为15g,溶质质量也增加为10g×10﹪+5g×40﹪=3g,故混合后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3g" /15g×100%=20%,变为了原来2倍,正确,D、根据溶质质量分数计算的表达式,将10g硝酸钾不饱和溶液中加入10g硝酸钾固体,溶质的质量分数不会变为原来2倍,故选C
9.D
【解析】
A、植物油难溶于水,将植物油放入水中,充分搅拌后不能形成溶液,故选项说法错误;B、溶液具有均一性,把20%的蔗糖溶液均分成两份,每份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均为20%,故选项说法错误;C、一种物质的饱和溶液还能溶解其它的溶质,向20°C时的蔗糖饱和溶液中加入食盐,食盐能继续溶解,故选项说法错误;D、配制50gl6%的氯化钠溶液,首先计算配制溶液所需氯化钠和水的质量,再称量所需的氯化钠和量取水,最后进行溶解、装瓶存放,故选项说法正确;故选D。
10.D
【解析】
A、由于没有确定温度,甲和乙的溶解度无法确定,错误;
B、根据溶解度曲线可知,甲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错误;
C、 a1℃时,乙的溶解度为30g,a1℃时,30g的乙与100g的水形成饱和溶液,乙的饱和溶液中溶质与溶剂的质量比=30g:100g=3:10,错误;
D、a2℃时,甲的溶解度为50 g,根据溶解度的意义可知,a2℃时,甲的150g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为50g,溶剂的质量为100g, a1℃时,甲的溶解度为30 g,根据溶解度的意义可知,a1℃时,100g水中最多溶解30g的甲,将a2℃150g甲的饱和溶液降温到a1℃,溶剂的质量不变,析出晶体的质量=50g-30g=20g,正确。故选D。
11.B
【解析】
A、实验1后,甲、乙中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相等正确,故A正确;
B、实验2后,乙中比甲中氯化钠的溶解度大错误,因为温度不变,溶解度不变,故B不正确;
C、实验2后,甲中溶液为氯化钠的不饱和溶液正确,因为加入了溶剂,故C正确;
D、实验2后,甲、乙中溶液所含溶质质量相等正确,因为乙中的溶质不再溶解,故D正确。故选B。
12.A
【解析】
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氯化钠溶液的步骤:计算、称量、量取、溶解,故选A。
13.是 氯化钾 50 A
【解析】
根据所学知识和题中信息知,(1)烧杯②中的上层清液是达到饱和状态;(2)烧杯①中溶解的溶质是KC1;(3)将tl℃时硝酸钾的饱和溶液50g稀释成10%的溶液,需加水∶50g× ×100%=﹙50g+x﹚×10%,x=50g. (4)关于图1中烧杯内的物质∶tl℃时,将等质量的硝酸钾和氯化钾分别加入到各盛100g水的两个烧杯中,充分搅拌. A.烧杯①内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烧杯②内上层清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故A正确。B.两烧杯同时蒸发少量的水,烧杯②中一定有固体析出,烧杯①中不一定有固体析出。故B错误。C.将两烧杯中的溶液混合到一起,充分搅拌后,烧杯中不一定还有剩余固体。故C错误。D.将温度升高到t2℃,两物质溶解度相等,两烧杯内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相等。故D正确。
14.(1)25.(2)在t2℃时,A、B两物质的溶解度相同(3)B(4)降温结晶.
【解析】
(1)t1℃时,A物质的溶解度为25g.
(2)a点表示在t2℃时,A、B两物质的溶解度相同.
(3)由溶解度曲线可知,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小的物质是B物质.
(4)A的溶解度受温度变化影响大,B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变化影响小,因此从A、B的混合物中分离A物质,一般采用降温结晶的方法.
15.HCl10g浓盐酸具有挥发性
【解析】
(1)盐酸是氯化氢的水溶液,所以溶质是氯化氢,化学式是HCl;
(2)由图中所给的信息,可知该浓盐酸的溶质质量分数是36%,根据稀释前后溶质的质量不变可得:需要这种浓盐酸的质量为120g×3%÷36%=10g;
(3)浓盐酸容易挥发,挥发出的氯化氢在瓶口形成白雾,使溶质HCl减少,溶质的质量分数变小了。
16.量筒 7.5 42.5 左 搅拌,加快溶解的速率 AB 100
【解析】
(1)由图示可知,标号a仪器的名称是量筒。故填:量筒
(2)配制50g质量分数为15%的氯化钠溶液,需要氯化钠:50g×15%=7.5g,水:50g-7.5g=42.5g。故填:7.5;42.5
(3)称量氯化纳时,氯化纳应放在托盘天平的左盘。故填:左
(4)溶解过程中玻璃棒的作用是搅拌,加快溶解的速率。故填:搅拌,加快溶解的速率
(5)A.称量时,药品与砝码放反了称取食盐的质量偏少,会使溶质质量分数偏小;B.量取水的体积时,仰视读数,量取的水偏多,会使溶质质量分数偏小;C.装瓶时,有少量溶液洒出,不会影响溶质的质量分数。故填:AB
(6)设需要水的质量是x,50g×15%=(50g+x)×5%解得:x=100g;故填:100
17.(1)33:17 (2)10.5%
【解析】
(1)剩余固体的质量为铜的质量,所以铜的质量为13.2g,金属镁的质量=20g﹣13.2g=6.8g,合金中铜、镁的质量比=13.2:6.8=33:17;
(2)分析表中数据可知,与70g稀硫酸完全反应消耗镁的质量为1.8g.
设与1.8g金属镁反应的稀硫酸的溶质的质量为x.
x=7.35g
所加稀硫酸的溶质的质量分数=×100%=10.5%
答:所加稀硫酸的溶质的质量分数10.5%.
18.所需水的质量为.
【解析】
溶质质量分数为的食盐水中氯化钠的质量为×3.2Kg所以水的质量为20Kg-3.2Kg=16.8K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