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单元溶液
单元综合复习题2(解析版)
1.配制10%的氯化钠溶液时,不会引起溶液中氯化钠的质量分数偏小的是( )
A.用量筒量取水时仰视读数
B.配制溶液的烧杯用少量蒸馏水润洗
C.氯化钠晶体不纯
D.转移已配好的溶液时,有少量溶液溅出
2.两个烧杯中分别盛装X、Y的饱和溶液,两只试管中分别装有NaOH和NH4NO3固体,向两只试管中分别滴加适量水,现象如图所示,结合图二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Y的溶解度曲线为b曲线
B.降温可使X的饱和溶液变浑浊
C.X的饱和溶液从t2 ℃降温到t1 ℃,溶质的质量分数变大
D.t3 ℃时,X、Y的饱和溶液质量相等,则溶剂质量X>Y
3.将80g质量分数为35%的浓盐酸稀释成10%的稀盐酸需加水的质量为( )
A.80g B.100g C.200g D.280g
4.(2012年山东烟台,4题,1分)溶液对人类的生产、生活都有很重要的意义。下列关于溶液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均一、稳定的液体都是溶液
B.溶液组成中一定含有水
C.饱和溶液就是不能再溶解任何物质的溶液
D.融雪剂的作用原理是利用某些物质水溶液的凝固点低于0℃
5.室温时,对100mL氯化钠饱和溶液作如下操作,最终甲、乙两烧杯中溶液
A.溶质质量相同 B.溶质质量分数相同
C.均为不饱和溶液 D.溶剂质量相同
6.(2017年上海市)某物质的溶解度见下图。40℃时将60g该物质放入100g水中充分溶解,有关判断正确的是
A.40℃时形成160g溶液
B.若降温至20℃,溶质质量减少
C.若升温至60℃,溶质质量分数不变
D.若升温至80℃,溶液是饱和溶液
7.要将一瓶接近饱和的石灰水变成饱和溶液,小明选择了如下方法,其中可行的是( )
①加入CaO ②加入Ca(OH)2 ③升高温度 ④降低温度
A.②③ B.②④ C.①②③ D.①②④
8.如图,是甲、乙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20℃时,甲、乙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都是30
B.40℃时,甲的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为50%
C.40℃时,将50g乙物质全部溶于水中,恰好能得到150g乙的饱和溶液
D.将130g 20℃甲的饱和溶液升温到40℃,最多还能溶解甲物质20g
9.用下列方法配制的溶液,其溶质质量分数为5%的是 ( )
A.称取5.0g氯化钾,溶解在95mL水中,充分搅拌
B.称取5.0g生石灰,放入95mL水中,充分搅拌
C.量取5.0mL浓盐酸,倒入95mL水中,充分搅拌
D.称取5.0g碳酸钙,放入95mL水中,充分搅拌
10.配制溶液时最常用的溶剂是( )
A.水 B.汽油 C.酒精 D.花生油
11.实验室配制50g溶质质量分数为15%的氯化钠溶液,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实验的步骤为计算、称取、量取、溶解、转移
B.溶解过程中玻璃棒的作用是搅拌,以加快氯化钠的溶解速度
C.氯化钠称量完毕放回砝码时,发现5g的砝码有缺损,则所配溶液的质量分数大于15%
D.量取水时,用规格为50mL的量筒量取42.5mL蒸馏水
12.要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食盐溶液,下列操作不影响所配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的是( )
A.游码没有回到零位就开始称量
B.所用烧杯不干燥,有少量水
C.只在称量食盐的托盘里垫上了干净的纸
D.溶解时先把量筒里的蒸馏水倒入烧杯,后把称好的食盐加入水中
13.下列关于溶液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泥土加入水中,振荡后可以形成溶液
B.蔗糖溶液上半部分溶液的甜度低于下半部分溶液的甜度
C.氢氧化钠溶液能导电,因为溶液中有较多自由移动的离子
D.氯化钠饱和溶液中不能再溶解少量硝酸钾晶体
14.为监测某厂排放污水中的银离子的含量,需配制50克质量分数为15%的氯化钠溶液,如图是某同学配制溶液的操作过程.
(1)写出标号①﹣④各仪器的名称:①_____②_____③_____④_____.
(2)A操作中的错误_____.
(3)B操作中应称量氯化钠的质量是_____克,称量时若指针偏左,应进行的操作是_____.
(4)D操作中仪器③的规格应为_____(填“10”“50”或“500”)毫升.
(5)E操作的作用_____.
(6)下列错误操作中,可能导致溶质质量分数偏低的是_____(填序号)
①B操作中砝码和氯化钠放错托盘
②D操作中有少量水溅出
③D操作中仰视凹液面最低处读数
④F操作中溶液洒落.
15.下图是A.B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根据图示回答下列问题:
(1)t1℃时,向两只盛有100g水的烧杯中,分别加入A.B两种物质至不能溶解为止,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较大的是___________溶液(填“A”或“B”)。
(2)t2℃时,欲配制等质量的A.B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所需水的质量关系是A___________B。 (填写“>”、“<”或“=”,下同)
(3)将t2℃的A.B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各200g,降温至t1℃,析出晶体的质量关系是A_______B。
(4)将t2℃的A、B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各200g,升温至t3℃,欲使它们仍为饱和溶液,若不改变溶剂质量,所需加入固体溶质的质量关系是A_______B。
16.从化学走向生活,学以致用是我们学习化学的目的,请你运用所学知识简答:用洗洁精除去衣服上的油污,原理是________;用汽油除去衣服上的油污,原理是________.
17.完成如表并回答下列问题
试管编号
加入液体
加入物质
实验现象
水
一滴植物油
_____________
汽油
一滴植物油
_____________
水
几小粒碘
_____________
酒精
几小粒碘
_____________
注意:“实验现象”填“溶解”或“不溶解”即可.
上述实验说明同一物质在________的溶剂中溶解的能力________.
为什么汽油可用来清除衣服上的油渍______?
除去衣服上的油渍,用汽油洗和用洗涤剂洗其原理是否相同_______?
18.某同学配制50g 6%的氯化钠溶液,整个操作过程中如下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1)配制溶液的正确操作顺序为________(填序号,下同),其中操作错误的是_______。
(2)图②中盛放氯化钠固体的仪器名称是______________,需称取氯化钠__________g。
(3)量水时选用的量筒的量程最合适的是______(填序号),读数时视线要与量筒内_________保持水平。
A.10mL B.25mL C.50mL D.100mL
(4)取上述溶液10g加水________g,可稀释得到3%的NaCl溶液。
(5)若该同学配制的溶液溶质质量分数偏小,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____(填序号)。
A.氯化钠固体不纯 B.用生锈砝码称量
C.装瓶时有少量溶液洒出 D.溶解前烧杯内有少量水
19.掌握仪器的使用方法并严格按照操作要求进行实验,才能保障实验的成功和安全。根据所学化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固体药品通常保存在____________里(填仪器名称)。
(2)实验室取用药品要注意节约,如果没有说明用量,一般应该取用最少量,液体药品取用_____mL。
(3)利用量筒读数时,视线与量筒内液体的___________________保持水平。
(4)取液后的滴管,平放或倒置可能造成的后果是__________________ (答一点即可)。
(5)用托盘天平称量12.6g药品时,向左盘中加入药品后,发现指针向左偏转,应进行的操作是________(填序号)
①右边的平衡螺母向右调至天平平衡②移动游码至天平平衡
③左盘中减少药品至天平平衡④左盘中添加药品至天平平衡
20.水是一种重要的物质,在实验室和日常生活中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请根据下列提示简要回答相关问题:
(1)根据图1和图2回答下列问题.
①分析图1可知,在水蒸发的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填字母序号)________;
A.水分子不断运动 B.水分子之间间隔不变
C.氢、氧原子不发生改变 D.水分子可以保持水的物理性质
②图2的试管A中的气体的化学式是________,试管B中气体的检验方法是________;电解水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
(2)硬水会给生产和生活带来许多不便,生活中可用________的方法降低它的硬度;
(3)农业和园林浇灌植物时,将大水漫灌改为喷灌、滴灌的目的是________;
(4)生活离不开水,净化水的知识在日常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①用纱网可将茶叶与茶水分离,便于饮用,其应用的分离方法在化学上称为________.
②自来水厂用二氧化氯消毒杀菌,二氧化氯的化学式为________.
③自来水厂主要通过 ①吸附沉淀(用明矾) ②投药消毒(用漂白粉等) ③静置沉淀 ④过滤等对自然水进行净化,其合理的步骤顺序是________(填序号);
(5)实验室有一瓶质量分数为36%的浓盐酸,现要配制200g7.3%的稀盐酸,实验步骤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装瓶贴标签等.
(6)用该稀盐酸100g和6g含杂质的铁粉完全反应,得到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是多少________?(杂质不和盐酸反应,也不溶于水)(计算结果保留一位小数)
参考答案
1.D
【解析】
A、量取液体时仰视,视线低于凹液面和刻度线,因此所读取的数值小于液体的实际体积;结果会造成溶剂水的量偏大而引起质量分数偏小.不符合要求,故不选A;
B、用水润洗烧杯时,烧杯壁残留的水使所得溶液中溶剂水的量偏大,造成质量分数偏小.不符合要求,故不选B;
C、称取的氯化钠固体不纯,致使溶质质量小于配制所需要的溶质质量,引起质量分数偏小.不符合要求,故不选C;
D、已配制好的溶液,根据溶液的均一性,溶质质量分数不会因少量溅出而发生改变,因此该操作不会引起质量分数偏小.故选D。
2.D
【解析】
NaOH溶于水放热,NH4NO3 溶于水吸热。A. Y的溶解度曲线为a曲线,故A错误;B.升温可使X的饱和溶液变浑浊,故B错误;C. X的饱和溶液溶解度曲线是b,从t2 ℃降温到t1 ℃,溶质的质量分数不变,故C错误;D. t3 ℃时,X溶解度小于Y溶解度,饱和溶液质量相等,则溶剂质量X>Y,故D正确。
3.C
【解析】
根据稀释前后溶质的质量不变计算,设需加水的质量为为x,则:80g×35%=(80g+x)×10%,解得x=200g。故选C。
4.D
【解析】
A、溶液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水属于均一稳定但属于纯净物,不属于溶液,故A错;B、溶液是指在一定条件下溶质分散到溶剂中形成的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溶剂不一定是水,例如碘酒中溶质是碘,溶剂是酒精,故B错;C、饱和溶液是指在一定温度下,一定量的溶剂里不再溶解某一溶质的溶液,叫做这种溶质的饱和溶液,所以饱和溶液是对于某一溶质来说的,故C错;D、水中加入融雪剂后凝固点降低,沸点升高,所以凝固点要比水的凝固点低,即凝固点低于0℃,故D正确。
5.A
【解析】
根据题中图示,甲中100mL饱和氯化钠溶液转移50mL到乙烧杯中,此时两者溶质质量相等、溶质质量分数相等、溶剂质量相等,后来向乙烧杯中加入50mL水后,乙烧杯中水的质量增大了,即溶剂质量增大了,但是溶质质量没有改变,因此溶质质量分数减小了,此时乙烧杯中的溶液为不饱和溶液,所以正确答案是A.
6.D
【解析】
由图可知,40℃时该物质的溶解度小于60g;溶解度是一定温度下,100g溶剂里达到饱和时,所溶解的溶质的质量。40℃时将60g该物质放入100g水中充分溶解,所能溶解的物质的质量小于60g,所得溶液的质量小于160g;降温时溶解度减变大,剩余固体继续溶解,溶质质量增大;升高温度时,该物质的溶解度变小,溶质因析出而减少,溶剂的质量不变,所以溶质的质量分数变小;升温后析出晶体,得到的仍是饱和溶液;选D
7.C
【解析】
向接近饱和的溶液中增加溶质或蒸发溶剂都可以使溶液变成饱和溶液,故把一瓶接近饱和的石灰水变成饱和,①加入CaO,氧化钙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②加入氢氧化钙,使溶液中的溶质增多。①②均能将一瓶接近饱和的石灰水变成饱和溶液。由于氢氧化钙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升高温度后氢氧化钙的溶解度变小,故把一瓶接近饱和的石灰水变成饱和,还可以采取③升高温度的方法。故①②③符合题意,正确选项是C。
8.D
【解析】
A.在溶解度曲线图上,横坐标是温度,纵坐标是溶解度。20℃时,甲、乙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都是30g;B.溶解度是一定温度下,100g溶剂里达到饱和时,所溶解的溶质的质量。饱和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溶解度÷(溶解度+100g)×100% 。 40℃时,甲的溶解度为50g,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50g÷(50g+100g)×100%≈33.3%;C.40℃时,乙的溶解度为40g,将50g乙物质溶于水中,只能溶解40g,得到140g乙的饱和溶液;D.20℃甲的溶解度为30g,130g 20℃甲的饱和溶液中溶剂为100g,溶剂为100g,溶质为30g ,升温到40℃,溶解度为50g,所以最多还能溶解甲物质20g;选D
9.A
【解析】
【详解】
A、水的密度为1g/mL,所以95mL的水的质量为95g,加入5.0g氯化钾形成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100%=5%,选项正确;
B、生石灰与水化合生成氢氧化钙,氢氧化钙微溶于水,形成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小于5%,选项错误;
C、由于不知道盐酸的溶质质量分数与密度,所以无法计算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选项错误;
D、碳酸钙不溶于水,不能形成溶液,选项错误,故选A。
10.A
【解析】配制溶液时,如无特殊要求,一般采用水作为溶剂,水是最常用的溶剂,汽油、酒精、花生油都属于有机溶剂。
11.C
【解析】
A、实验室配制50g溶质质量分数为15%的氯化钠溶液,首先计算配制溶液所需氯化钠和水的质量,再称量所需的氯化钠和量取水,最后进行溶解、转移,正确;B、溶解过程中玻璃棒的作用是搅拌,以加快氯化钠的溶解速率,正确;C、称量氯化钠质量完毕放回砝码时,发现有一个砝码缺损了一个小角,实际称取的氯化钠少了,所以溶质质量分数小于15%,错误;D、溶质质量=溶液质量×溶质的质量分数,配制50g溶质质量分数为15%的氯化钠溶液,需氯化钠的质量=50g×15%=7.5g;溶剂质量=溶液质量?溶质质量,则所需水的质量=50g?7.5g=42.5g(合42.5mL),应选用50mL的量筒,正确。故选C。
点睛:读取量筒中液体的体积时,视线要与液体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仰视或者俯视读数都会导致实验误差,仰视读数,读数偏小,实际体积偏大;俯视读数,读数偏大,实际体积偏小。
12.D
【解析】
A、游码没有回到零位就开始称量,会造成称量的食盐的质量不准确,会影响所配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不符合题意;
B、所用烧杯不干燥,有少量水,会造成实际量取的水的体积偏大,则使溶质质量分数偏小,不符合题意;
C、只在称量食盐的托盘垫上了干净的纸,会造成实际所取的溶质的质量偏小,则使溶质质量分数偏小,不符合题意;
D、溶解时先把量筒里的蒸馏水倒入烧杯,后把称好的食盐加入水中,溶质、溶剂的质量不变,不影响所配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符合题意。故选D。
13.C
【解析】
A、溶液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泥土加入水中,振荡后可以形成的是悬浊液,错误; B、溶液具有均一性,故蔗糖溶液上半部分溶液的甜度和下半部分溶液的甜度一样,错误;C、氢氧化钠溶液能导电,因为溶液中有较多自由移动的钠离子和氢氧根离子,正确;D、氯化钠饱和溶液中不能再溶解氯化钠,但还能继续溶解硝酸钾晶体,错误。故选C。
14.药匙 烧杯 量筒 玻璃棒 瓶塞应倒扣在桌面上 2.5g 取出多余的NaCl固体,直至天平平衡 50mL 加速氯化钠固体溶解 ①③
【解析】
(1)仪器的名称,答案为:药匙 烧杯 量筒 玻璃棒
(2)A中错误为:瓶塞应倒扣在桌面上
(3)溶质的质量=溶液的质量×溶质的质量分数=50g×5%=2.5g,根据托盘天平的原理:m(物体)=m(砝码)+m(游码),指针偏左,则物体质量较大,即氯化钠的质量偏大,故答案为2.5g,取出多余的NaCl固体,直至天平平衡
(4)溶剂水的质量为50g﹣2.5g=47.5g,通过密度可求算出水的体积为47.5ml,使用50ml的量筒量取,故答案为50mL
(5)E操作为搅拌,搅拌的目的是加速溶解,故答案为加速氯化钠固体溶解
(6)溶质的质量偏小或溶液的质量偏大会导致溶质的质量分数偏小,①中氯化钠质量偏小、②中水溅出,导致溶液质量偏小、③中溶剂体积偏大,溶液质量偏大、④中溶液已配制完成,质量分数已定,无影响.
15.B = > >
【解析】
根据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①可以比较不同物质在同一温度下的溶解度的大小,从而判断同温度下的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的大小;②可以判断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变化情况,从而判断通过降温还是蒸发溶剂的方法达到提纯固体的目的。
(1)由图象可知,在t1℃时,B的溶解度大于A,在100g水中,达到饱和时,溶解B物质较多,故B的质量分数较大;
(2)由图象可知,在t2℃时,A、B两物质的溶解度相等,即在同温度下的两物质的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相等,所以在相同质量的两物质的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相等,溶剂水的质量也相等。
(3)由于两物质的溶解度都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因此在降温过程中,两饱和溶液均有溶质析出;又因为A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较大,而B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较小,因此将等质量的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分别由t2℃降温到t1℃时,A溶液中析出的晶体质量较大。
(4)在t2℃时,A、B两物质的溶解度相等,即t2℃时200gA、B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中的溶质的质量相等,而由图象可知,在t3℃时,A的溶解度大于B,即在每100g水中,达到饱和时,溶解的A物质较多,故升温至t3℃时,欲使它们仍为饱和溶液,在不改变溶剂质量的情况下,需加入固体A溶质的质量要多于B。
16.用洗洁精是利用表面活性剂可以使油类物质在水中发生乳化作用来达到清洁的目的利用油污可溶解于汽油
【解析】
(1)洗洁精具有乳化功能,可以清洗衣服上的油污。
(2)汽油具有溶解功能,可以溶解衣服上的油污。
17.不溶解溶解不溶解溶解不同不同汽油可以溶解油污不同
【解析】
植物油不溶解于水,且植物油的密度比水的密度小,故将水和植物油加入试管中后,植物油在上面,水在下面;汽油能溶解植物油,故将植物油加入汽油中后植物油溶解在汽油中;碘不能溶于水,故将碘加入水中后,碘沉淀与水中;碘可以溶解在酒精中,故将碘加入到酒精中后,碘溶解在酒精中;
(1)由实验可知,同一物质在不同的溶剂中溶解的能力不同。
(2)汽油可以溶解油污,故可以清洗衣服上的油污。
(3)汽油清洗油污是利用了汽油可以溶解油污的功能,洗洁精清洗油污是利用了洗洁精的乳化功能,故原理不同。
18.②①⑤③④ ① 广口瓶 3或3.0 C 凹液面最低处 10 AD
【解析】
(1)配制溶液的操作顺序为:取固体药品,称量固体的质量,转移,量取液体体积,搅拌溶解,故正确顺序为:②①⑤③④ ;
(2)图②中盛放氯化钠固体的仪器名称是广口瓶,50g 6%的氯化钠溶液中溶质的质量为:50g需称取氯化钠3g;
(3)50g 6%的氯化钠溶液中水的质量为50g-3g=47g,经计算水的体积为47mL,故选用50mL的量筒;读数时视线要与凹液面最低处相平;
(4)10g6%的氯化钠溶液中氯化钠的质量为10g0.6g,0.6g3%的氯化钠溶液的质量为:0.6g3%=20g,故加入水的质量为20g-10g=10g;
(5)A、氯化钠固体不纯使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减少,故溶质的质量分数减少,正确;
B、用生锈砝码称量氯化钠,称量的氯化钠偏大,故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偏大,错误;
C、装瓶时有少量溶液洒出只能使溶液的总质量减少,溶质的质量分数不变,错误;
D、溶解前烧杯内有少量水,配得的溶液中溶剂的质量偏大,故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偏小,正确。故选AD。
19.广口瓶1--2凹液面的最低处腐蚀胶帽(合理即可)③
【解析】
(1)固体药品通常保存在广口瓶中,液体药品保存在细口瓶中;
(2)未说明用量时,液体药品一般取1-2mL,固体药品只需盖满试管底部即可,避免浪费;
(3)利用量筒读数时,视线与量筒内液体的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
(4)取液后,将胶头滴管平放后倒置,会使残余液体流至胶帽中,腐蚀胶帽;
(5)用托盘天平称量12.6g药品时,向左盘中加入药品后,发现指针向左偏转,说明药品添加过多,应该减少药品至天平平衡。
20.ACH2带火星的木条复燃2H2O2H2↑+O2↑煮沸节约用水过滤ClO2③①④②计算量取稀释12.0%
【解析】
(1)①水蒸发的过程中,水分子不断运动,水分子不发生改变,分子中的氢氧原子不变,分子间隔变大,水的状态发生改变,物理性质发生了变化,故选AC;
②电解水时,生成较多的气体是氢气,检验氧气的方法是用带火星的木条,电解水的化学方程式为:2H2O2H2↑+O2↑;
(2)对水加热煮沸时,可使水中钙、镁离子形成沉淀,因此生活中降低水的硬度的方法是煮沸;
(3)农业和园林浇灌植物时,将大水漫灌改为喷灌、滴灌,可减小农业用水量,主要是为了节约用水;
(4)①用纱网可将茶叶与茶水分离,便于饮用,其应用的分离方法在化学上称为过滤.②自来水厂用二氧化氯消毒杀菌,二氧化氯的化学式为 ClO2,③对自然水进行净化的合理步骤是先静置沉淀大的颗粒,再吸附沉淀小的杂质,然后过滤,最后投药消毒;??
(5)用36%的浓盐酸配制200g7.3%的稀盐酸的实验步骤有计算、量取、稀释装瓶、贴标签;
(6)设生成氯化亚铁的质量为x,生成氢气的质量为y,参加反应的铁的质量为z,
得到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100%=12.0%,
答:得到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