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单元 课题2酸和碱的中和反应 同步练习(解析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十单元 课题2酸和碱的中和反应 同步练习(解析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03.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0-03-05 16:00:4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十单元课题2酸和碱的中和反应
同步练习(解析版)
1.下列物质常用于改良酸性土壤的是
A.石灰石 B.烧碱 C.食盐 D.熟石灰
2.下列应用与中和反应原理都无关的是
A.服用含氢氧化镁的药物,可以治疗胃酸过多症
B.用熟石灰改良酸性土壤用氢氧化钠溶液洗涤石油产品中的残留硫酸
C.蚊虫叮咬处涂上肥皂水,可减轻痛痒
D.用生石灰作干燥剂、
3.向100g、3.65%的盐酸中逐滴加入4%的氢氧化钠溶液,溶液的pH或相关物质的质量分数与加入的氢氧化钠溶液质量的关系如下图所示,其中正确的是【 】
A.A B.B C.C D.D
4.向稀硫酸溶液中慢慢滴加氢氧化钡溶液直至过量,下列图象中能正确表示其变化的是( )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5.对某无色溶液进行下列实验,根据实验现象得出的结论中,不正确的是(  )
A.滴入紫色石蕊溶液,颜色变红,则该溶液显酸性
B.滴入酚酞溶液,溶液保持无色,则该溶液显酸性
C.加入镁粉,有气泡产生,则该溶液显酸性
D.加入大理石,有气泡产生,则该溶液显酸性
6.有一食品包装说明书中注明防腐剂是苯甲酸(C6H5COOH), 张华同学查资料得知苯甲酸的酸性比醋酸强,可用做食品防腐剂。下列对苯甲酸性质的推测中不合理的是
A.苯甲酸溶液的pH小于7
B.相同浓度的苯甲酸溶液的pH比醋酸的pH大
C.苯甲酸溶液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
D.苯甲酸溶液不能使无色酚酞试液变色
7.下列各组物质间的反应,由于现象不明显需要借助酸碱指示剂才能判断出反应发生的是
A.锌与稀盐酸 B.氧化铁与稀硫酸
C.烧碱溶液与稀硫酸 D.硫酸铜溶液与氢氧化钠溶液
8.不同物质的溶液的酸碱性不同,根据下表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盐酸
硫酸铜溶液
氯化钠溶液

碳酸钠溶液
氢氧化钠溶液
pH
<7
<7
=7
=7
>7
>7
A.pH<7一定是酸的溶液 B.pH>7一定是碱的溶液
C.pH=7一定是盐的溶液 D.盐的溶液可能显酸性、碱性或中性
9.下列数据为常见水果的近似pH,其中呈碱性的是
A.柿子pH = 8.5 B.菠萝pH = 5.1 C.苹果pH = 4.1 D.杨梅pH=2.5
10.下列食物中,胃酸过多的人空腹时最宜食用的是(  )
食物
苹果汁
葡萄汁
牛奶
玉米粥
pH
2.9~3.3
3.5~4.5
6.3~6.6
6.8~8.0
A.苹果汁 B.葡萄汁 C.牛奶 D.玉米粥
11.分别向甲、乙、丙三种无色溶液中滴加紫色石蕊试液,观察到甲溶液变红色,乙溶液变蓝色,丙溶液变紫色。则它们的pH由小到大的排列是( )
A.甲、乙、丙 B.甲、丙、乙 C.乙、甲、丙 D.丙、甲、乙
12.云吞面是我国南方的一种小吃,俗称“碱水面”,因其在制作过程中加入了“碱水”(呈碱性的物质)而略带涩味。为减少涩味,在吃云吞面时,最好蘸点下列哪种物质( )
A.食醋 B.花生油 C.食盐 D.白酒
13.在盛有氢氧化钠溶液的锥形瓶中滴加2~3滴酚酞试液,溶液由无色变为红色;插入一支温度计,测量温度;用胶头滴管逐滴滴加盐酸溶液,不断振荡,当溶液颜色_____时,停止滴加盐酸,此时恰好完全反应,此时溶液中溶质是_____;测量温度,发现温度_____(填“升高”、“降低”或“不变”),说明酸碱反应是_____反应(填“放热”或“吸热”).写出其中的化学方程式_____.
14.如图表示稀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发生反应过程中溶液的pH的变化,请回答下列问题:
(1)由图可知该实验操作是将_____滴加到另一种溶液中.
(2)所发生中和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
(3)曲线上b点所含的离子是_____(用符号表示).
(4)下列实际应用中,没有利用中和反应原理的是_____
A 服用含氢氧化铝的药物,可以治疗胃酸过多症
B 用氢氧化钠溶液洗涤石油产品中的残留硫酸
C 用生石灰作干燥剂
15.15.小明用紫色卷心菜的菜汁成功地自制了类似石蕊的酸碱指示剂,同时用厨房的物品配制了食盐水、纯碱溶液、白醋溶液,请你用他自制的指示剂将三种溶液区别开来,贴上标签,并简述操作过程。
16.已知甲、乙分别是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中的一种,如图所示表示向甲中加入乙时溶液pH的变化曲线。请写出你从曲线图中所获取的信息:
(1)甲是________。
(2)乙是________。
(3)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D
【解析】
常用于改良酸性土壤的是熟石灰,熟石灰溶液呈碱性,价格便宜。故选D。
2.D
【解析】A、服用含氢氧化铝的药物治疗胃酸过多,氢氧化铝与胃酸的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铝和水,该反应是酸与碱反应生成盐和水的反应,属于中和反应,错误;B、熟石灰是氢氧化钙的俗称,与酸性土壤中的酸反应生成盐和水,属于中和反应,用NaOH溶液洗涤石油中的残留硫酸,氢氧化钠溶液与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钠和水,该反应是酸与碱反应生成盐和水的反应,属于中和反应,错误;C、蚊虫叮咬处涂上肥皂水,可减轻痛痒,是蚊虫分泌的蚁酸与碱的反应,是利用了中和反应原理,错误;D、 用生石灰做干燥剂,是生石灰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不是酸与碱之间生成盐和水的反应,没有运用中和反应原理,正确。故选D。
3.A
【解析】100g、3.65%的盐酸中溶质的质量为:100g×3.65%=3.65g,设消耗4%的氢氧化钠溶液的质量为x。
NaOH + HCl == NaCl + H2O
40 36.5
x×4% 3.65g
= ,解得x=100g。
A、当消耗100g氢氧化钠溶液时,稀盐酸恰好反应完全,再加入氢氧化钠溶液时,不再生产氯化钠,故氯化钠的质量不再增加,但溶液质量增多,故氯化钠的溶质质量分数减小,正确;B、当加入50g氢氧化钠溶液时,消耗掉一半的稀盐酸,此时溶液中HCl的溶质质量分数为: ×100%≠1.83%,错误;C、向稀盐酸中加入氢氧化钠溶液,开始溶液显酸性,pH<7,当加入100g氢氧化钠溶液时,恰好反应,溶液的pH=7,继续加入氢氧化钠溶液时,溶液的pH>7,错误;D、设恰好反应时,生成氯化钠的质量为y,
NaOH + HCl == NaCl + H2O
36.5 58.5
3.65g y
= ,解得y=5.85g,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100%=2.925%,错误。故选A。
4.B
【解析】
向稀硫酸溶液中慢慢滴加氢氧化钡溶液直至过量,分析有关的量的变化趋势是:溶液的PH的变化是小于7→等于7→大于7;溶液中的溶质由硫酸逐渐减少到0又转化为氢氧化钡溶液;溶液的导电性变化强→弱(水有微弱的导电性)→强。
【详解】
①图象中溶液的PH的变化是小于7→等于7,不符合实际变化情况;
②图象中溶液的PH的变化是小于7→等于7→大于7,符合实际变化情况;
③图象中溶质的质量多→0→多,符合实际变化情况;
④图象中溶液的溶液的导电性逐渐增强到定值,不符合实际变化情况。
5.B
【解析】
A、石蕊遇酸性溶液会变红,所以该溶液呈酸性,不符合题意;
B、酚酞遇酸性溶液及中性溶液,溶液均保持无色,所以滴入酚酞溶液,溶液保持无色不能说明溶液一定显酸性,符合题意; C、加入Mg粉生成了气体,由于活泼的金属与酸性溶液反应能生成氢气,所以能证明溶液呈酸性,不符合题意; D、加入大理石生成了气体二氧化碳,能证明溶液呈酸性,碳酸根离子遇氢离子会生成二氧化碳气体,不符合题意。故选B。
6.B
【解析】
A、苯甲酸溶液呈酸性,pH小于7.故A正确;
B、相同浓度的苯甲酸溶液和醋酸溶液中,苯甲酸溶液中的氢离子浓度比醋酸溶液中的氢离子浓度大,酸性强,pH小.故B错误;
C、苯甲酸溶液呈酸性,苯甲酸溶液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故C正确;
D、苯甲酸溶液呈酸性,苯甲酸溶液不能使无色酚酞试液变色.故D正确。故选B。
7.C
【解析】
A、锌与稀盐酸反应有气泡产生;B、金属氧化物溶解,溶液由无色变黄;C、反应没有明显现象;D、有蓝色沉淀生成.
8.D
【解析】
A、pH<7不一定是酸的溶液,可能是强酸弱碱盐,其水溶液呈酸性,故A错误;B、pH>7不一定是碱的溶液,可能是盐,碳酸钠溶液呈碱性,属于盐,故B错误;C、pH=7不一定是盐的溶液,水 pH是7,故C错误;D、盐的溶液可能显酸性、碱性或中性,碳酸钠溶液呈碱性,氯化钠溶液呈中性,硫酸铵溶液呈酸性,故D正确。
9.A
【解析】
柿子的pH大于7,显碱性.故选项正确;菠萝、苹果、杨梅等物质的pH小于7,显酸性.
10.D
【解析】
A、苹果汁的pH小于7,显酸性,错误;B、葡萄汁的pH小于7,显酸性,错误;C、牛奶的pH小于7,显酸性,错误;D、玉米粥的pH为6.8~8.0,显弱碱性,能中和过多的胃酸,正确。故选D。
11.B
【解析】
乙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蓝色,说明乙显碱性,溶液的pH大于7;丙不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色,说明丙显中性,溶液的pH等于7;甲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色,说明甲显酸性,溶液的pH小于7;故选B。
12.A
【解析】
云吞往往带点苦涩的味道是因为在制作过程中加入了“碱水”(碱性物质),故为减少涩味,在吃云吞面时,最好蘸点显酸性的物质,以中和碱水。
【详解】
A、食醋显酸性,故选项正确;B、花生油不具酸性,故选项错误;C、食盐显中性,故选项错误;D、白酒不具有酸性,故选项错误。故选A。
13.由红色变为无色 氯化钠 升高 放热
【解析】
在盛有氢氧化钠溶液的锥形瓶中滴加2~3滴酚酞试液,溶液由无色变为红色;插入一支温度计,测量温度;用胶头滴管逐滴滴加盐酸溶液,不断振荡,当溶液颜色由红色变为无色时,停止滴加盐酸,此时恰好完全反应,此时溶液中溶质是氯化钠;测量温度,发现温度升高,说明酸碱反应是放热反应,氢氧化钠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14.氢氧化钠溶液 NaOH+HCl=NaCl+H2O Na+、Cl﹣、OH﹣ C
【解析】
(1)由图可知起点处pH小于7,随着溶液的加入,溶液的pH由小于7变化为大于7,所以原溶液为稀盐酸,加入的为溶液为氢氧化钠溶液;
(2)反应是盐酸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对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3)b点是氢氧化钠过量,所以溶液中有生成的氯化钠和剩余的氢氧化钠,溶液中的离子为、、;
(4)中和反应是酸和碱反应生成盐和水的反应,则有:
A、服用含氢氧化铝的药物,可以治疗胃酸过多症,难溶性碱氢氧化铝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铝和水,是中和反应,A选项不正确,不符合题意;
B、用氢氧化钠溶液洗涤石油产品中的残留硫酸,氢氧化钠与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钠和水,是中和反应,B选项不正确,不符合题意;
C、用生石灰作干燥剂,是氧化钙和水的反应,生成氢氧化钙,不是中和反应,C选项正确,符合题意。故选C。
15.用三只纸杯分取试液,分别滴加紫色卷心菜汁液,轻轻振荡,若溶液显红色.则原试制是白醋;若溶液显蓝色,则原试剂是纯碱溶液;若溶液颜色无明显变化,则原试剂是食盐水。
【解析】紫色卷心菜的菜汁性质与石蕊类似,也就是紫色卷心菜的菜汁遇酸性呈红色,遇中性呈紫色,遇碱性呈蓝色,将厨房的物品区分开来可用如下操作:用三只纸杯分取试液,分别滴加紫色卷心菜汁液,轻轻振荡,若溶液显红色.则原试制是白醋;若溶液显蓝色,则原试剂是纯碱溶液;若溶液颜色无明显变化,则原试剂是食盐水。
16. 氢氧化钠溶液 盐酸 C点表示两溶液恰好完全中和 C点pH为7
【解析】图象中的pH值的起点在大于7 以上,说明原来的溶液显碱性,随着加入的乙的量的增加,pH值在逐渐的减小,与7相交的地方的pH值为7,根据曲线的陡缓程度可以确定反应的快慢,因此:甲是氢氧化钠溶液;乙是盐酸溶液;C点表示两溶液恰好中和,C点的pH为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