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65张PPT)
历史人教部编版
八年级
第六课
艰辛探索与建设成就
一、农业、手工业合作化
1.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1)原因:土地改革后,我国的农业仍然是一家一户分散经营,影响农业生产的发展,农产品满足不了国家工业化建设的需要。
农民也有进行___________的要求。
(2)形式:把分散的个体农民组织起来,建立农业_______________。
(3)目的:走集体化和共同富裕的___________道路。
(4)完成:1956年,全国绝大多数农户参加了____________________,农村走上社会主义道路。
互助合作
生产合作社
社会主义
农业生产合作社
复习巩固
2.对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1)形式:建立手工业____________。
(2)完成:1956年,90%以上的个体手工业者参加了________________。
生产合作社
手工业生产合作社
二、公私合营
3.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1)形式:发展企业的__________。
(2)政策:对资本家占有的生产资料,实行______政策。这种政策实现了和平过渡,是中国社会主义改造的创举。
公私合营
赎买
4.三大改造完成:
(1)时间:到_______年底,国家基本上完成了对农业、
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2)意义:三大改造的完成,实现了生产资料私有制向社会主义公有制的转变。___________基本制度在我国建立起来。这是中国历史上最深刻的社会变革。我国从此进入社会主义____________。
1956
社会主义
初级阶段
第二单元 · 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与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
第六课
艰辛探索与建设成就
江西省乐安县龚坊中学 陈国法
一、在探索中曲折前进
1.探索中的良好开端——中共八大
(2)时间、地点:
(3)内容:
(1)历史背景:
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已经在我国建立起来的新形势。
1956年,在北京召开
大会分析了当时国内的主要矛盾,指出党和人民的主要任务是集中力量把我国尽快地从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
中共八大以后,中国开始全面的大规模的社会主义建设,是探索中的良好开端
(4)影响:
1.为什么说中共八大是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良好开端?
中共八大正确分析国内主要矛盾的变化;指出了党和人民的主要任务;为建设社会主义指明了方向,是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良好开端。
社会主义制度确立后国内的主要矛盾
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的需要
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
速发展的需要
第二对主
要矛盾
落后的农业国
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
工业国的要求
第一对主
要矛盾
我国的实际情况
人民的要求(或需要)
(1)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线(1958年八大二次会议 )
2.探索中的失误
提出: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总路线
(2)“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①表现:
工业上,大炼钢铁;农业上,虚报产量。
农业:虚报产量
材料:
为使钢铁产量翻一番,全国各地共组织9000万人上山找矿,建小锅炉,用土法炼钢。到年底,产量指标完成,但300万吨土钢无法使用。
工业上:大炼钢铁
工业-大炼钢铁运动
居民将自家的铁器送去炼钢
农业:虚报产量
一个萝卜千斤重,
两头毛驴拉不动。
一个米粒煮一锅 ,一个玉米运一车
高粱杆上安电线 ,坐着瓜皮过黄河
1月9日报道亩产2000斤。
6月30日报道亩产5103斤。
7月25日报道亩产9195斤。
9月25日报道亩产13043斤。
一颗白菜500斤,亩产小麦12万斤,亩产土豆120万斤
你相信吗?
人民公社化运动:1958年
人民公社化运动:1958年
鼓足干劲加油干
放开肚皮吃饱饭
人民公社社员的大锅饭
人民公社化运动:1958年
“大跃进”的主要表现为大办工业、农业,
片面追求经济发展的高速度。
“大跃进”
这种完全违反客观经济规律的盲目蛮干,
不但会造成人力、物力的巨大浪费,而且使国
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
结 果
人民公社化运动
人民公社化运动错误地认为社会主义的所有制形式是越大越公越好,在生产关系的变革上盲目求快求纯。
结 果
人民公社化运动严重脱离我国国情,脱离农村生产力水平和广大群众与干部的觉悟程度,挫伤了他们建设社会主义的积极性。
①表现:工业上,大炼钢铁;农业上,虚报产量
②后果:加上当时自然灾害严重等因素,1959至1961年,我国的国民经济发生严重困难。
③评价:反映了人民群众迫切要求改变我国经济落后状况的愿望,但急于求成,忽视了客观的经济规律。加上当时自然灾害严重等因素,1959至1961年,我国的国民经济发生严重困难。
(2)“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1957年和1960年农业生产情况对比表
三年困难时期我国非正常死亡的人民多达两千多万人,主要死因是饿死,刘少奇曾说这是“三分天灾、七分人祸”。
(3)国民经济调整
①措施:中共中央提出“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八字方针,于1961年开始实施
七千人大会
这次会议对推动国民经济全面调整起到了积极作用
②成效:到1965年,国民经济调整的任务基本完成,工农业生产得到恢复和发展,呈现出物价稳定、市场繁荣的新面貌
◆释疑解难
2.你从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失误中得到什么启示?
第一,必须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动摇。第二,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必须从我国的基本国情出发,量力而行,循序渐进,不能急于求成,脱离实际。
二、“文化大革命”
1.原因:毛泽东认为,党和国家面临着资本主义复
辟的危险,他强调“以阶级斗争为纲”, 想通过发动“文化大革命”来防止资本主义复辟。
1966年5月16日
“五一六通知”
文革开始
1966年夏,毛泽东写了《炮打司令部》的大字报,实际上指出刘少奇、邓小平是所谓的党内“资产阶级司令部”的代表人物。
3、指挥部:
中央文革小组
(陈伯达、康生、江青、张春桥、姚文元)
煽动“打倒一切,全面内战”……
民主与法制受到践踏,社会和生产秩序陷于混乱。
4、全国动乱:
2.时间:
1966年夏——1976.10
①“打倒一切,全面内战”许多地方出现造反派组织打、砸、抢事件,学校停课、工厂停工“闹革命”。
②一些党政机关受到冲击,在成反比 各级领导干部和知识分子遭到批判和揪斗,民主与法制受到践踏,社会和生产秩序陷于混乱。
③国家主席刘少奇被诬蔑为“叛徒、内奸、工贼”,遭受了残 酷迫害,成为文化大革命中最大的冤案。
动乱表现
中央文革小组
陈伯达
康生
江青
张春桥
动乱局面
(1)红卫兵运动
毁文物
砸校牌
林彪为红卫兵提出一种新的革命形式——破四旧:“大破一切剥削阶级的旧思想、旧文化、旧风俗、旧习惯。”
故宫改名
破坏文物
1966年,中央文革表态支持全国各地学生到北京交流革命经验,也支持北京学生到各地进行革命串联,全国性的大串联活动迅速发展起来。北上,南下,西进,东征,数以千万人计的大串联,乘车、吃饭、住宿都不要钱,为古今中外奇观。
红了兵大串联
红卫兵标配
毛主席像章是指以毛泽东像为表现主体的像章,文革中一种崇拜礼器。也简称“像章”、“红宝章”、“纪念章”。当时各大小单位都争相设计、制作各式各样的毛泽东像章,佩戴、收藏、赠送、交换毛泽东像章,成为一种时尚。
《毛主席语录》
大字报
忠字舞
(3)知识青年上山下乡
毛主席发出“农村是一个广阔的天地,到那里是可以大有作为的”“知识青年到农村去,接受贫下中农的再教育,很有必要”的指示,中国政府组织大量城市“知识青年”离开城市,在农村定居和劳动的群众路线运动
批斗彭德怀
(2)批斗“走资派”
批斗文学人士
揪斗“头号走资派中国的赫鲁晓夫”刘少奇。国家主席刘少奇被污蔑为“叛徒、内奸、工贼”,并开除党籍。
“文革”中最大的冤案
谭震林批斗大会
陶铸批斗大会
黑龙江省委书记处的书记集体被批斗
5、正义的抗争:
老一辈革命家(周恩来等)针锋相对的斗争。
林彪,共和国元帅。参加了南昌起义、 红军长征。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一一五师师长。解放战争时期指挥了辽沈战役、平津战役等重大战役。解放后历任国防委员会副主席、国防部长等职。文革中组成反党集团,阴谋篡夺党和国家的最高权力。 1969年4月1日至24日,中共九大把林彪作为毛泽东的“接班人”写进党章“总纲”。
1971年9月13日,林彪等人慌忙外逃,在蒙古人民共和国温都尔汗机毁人亡,这就是九一三事件。标志林彪反革命集团被粉碎。
粉碎林彪反革命集团
林彪利用其党中央副主席和中央军委副主席的职务和毛泽东对他的信任,结成反革命集团。他们打着拥护毛泽东的旗号,煽动“怀疑一切,打倒一切”,残酷迫害干部和群众,安插亲信,培植死党,妄图篡夺党和国家的最高权力。
江青反革命集团形成:
文革中,江青、王洪文、张春桥、姚文元等人逐渐勾结起来,进行篡党夺权的阴谋活动。毛泽东多次批评他们,说他们是四人帮。
“四人帮”
张春桥
姚文元
王洪文
江青
四人帮利用毛泽东对他们的信任和“中央文革”的权力,与林彪反革命集团相勾结,狼狈为奸。
1976年1月周恩来逝
世后,全国各地群众
纷纷举行悼念渗透压
动。清明节前后,上
百万群众来到天安门
广场,在人民英雄纪念碑前献花篮、送花圈、贴传单、作诗词,悼念周恩来,声讨四人帮。4月5日,活动遭到四人帮镇压。这就是四五运动。这场运动为后来粉碎四人帮奠定了群众基础。
1976年9月9日,党和国家的主要领导人,共和国的缔造者毛泽东离开了人世——
1976年10月,中央政治局多数同志和四人帮之间的斗争白热化。10月6日晚8时,以华国锋、叶剑英、李先念等为核心的中央政治局,执行党和人民的意志,采取断然措施,以召开政治局常委会议名义,对王洪文、张春桥、江青、姚文元实行隔离审查,粉碎江青反革命集团。结束了长达十年之久的“文化大革命”
文化大革命给党、国家和各族人民带来新中国成立后最严重的挫折,造成了巨大的损失。
影响
启示和教训
①在建立社会主义制度以后必须坚定不移的把工作中心
转到经济建设上来
②对社会主义制度建立以后的阶级斗争要作科学的分析
③必须坚持党的民主集中制,反对任何形式的个人崇拜
④必须进一步健全社会主义法制
⑤人间没有一帆风顺的事业。世界历史总是在跌宕起伏的曲折过程中前进的
建设成就
①工业生产能力和技术水平大大提高,建成一大批大中型项目。
包头钢铁基地
大庆油田
大庆油田的建成结束了中国依靠“洋油”的时代,实现了原油的石油的全部自给
胜利油田
大港油田
油田
②工业布局有了明显改善,原有的沿海工业基地得到加强,广大内地也新建了不同规模的现代工业。
建设成就
③新兴的电子工业、原子能工业、航天工业从无到有地发展起来。
第一台电子计算机
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
④交通方面,修建了兰新、兰青、包兰等铁路。
建设成就
包兰铁路
兰青铁路
兰新铁路
⑤水利建设也取得很大成绩。
1958年5月,毛泽东来到十三陵水库参加义务劳动
⑥科技方面:我国首先完成了人工合成结晶牛姨岛素,这在世界上居于领先地位。同时,国防尖端技术取得了巨大进展。
1965年我国首次人工合成了牛胰岛素结晶,在当时这一领域 的研究处于世界领先地位。标志着人类在认识生命、探索生命奥秘的征途中迈出了关键性的一步,开辟了人工合成蛋白质的时代。
(1)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取得成就
⑥科技方面:我国首先完成了人工合成结晶牛姨岛素,这在世界上居于领先地位。同时,国防尖端技术取得了巨大进展。
⑤水利建设也取得很大成绩。
②工业布局有了明显改善,原有的沿海工业基地得到加强,广大内地也新建了不同规模的现代工业。
④交通方面,修建了兰新、兰青、包兰等铁路。
③新兴的电子工业、原子能工业、航天工业从无到有地发展起来。
①工业生产能力和技术水平大大提高,建成一大批大中型项目。
主要工业产品的增长
钢(万吨)
煤(亿吨)
原油(万吨)
电(亿度)
1957年
1965年
193
676
1.3
1132
2.3
146
1223
535
我国初步形成了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为现代化建设打下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1.建设成就
意义:
助人为乐、爱国爱民
不怕困难、艰苦创业
热爱人民、鞠躬尽瘁
党的好干部
焦裕禄
解放军好战士
雷锋
大庆石油工人王进喜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英雄模范
助人为乐、爱国爱民
不怕困难、艰苦创业
热爱人民、鞠躬尽瘁
党的好干部
焦裕禄
解放军好战士
雷锋
大庆石油工人王进喜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英雄模范
怎样理解文 革的成就
文革时取得的成就决不是文革的成果,如果没有文革,会取得大得多的成就。
一、在探索中曲折前进
1.中共八大:1956年,中共八大明确指出党和人民的主要任务是集中力量把我国尽快地从落后的农业国变为________________。
2.八大二次会议:1958年,中共八大二次会议
提出“________、________、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线。
先进的工业国
鼓足干劲
力争上游
本节小结
3.曲折:全国掀起了“______”的高潮和___________运动。这一方面反映了人民群众迫切要求改变我国经济落后的愿望,但_______,忽视了客观的经济规律。加上当时自然灾害严重等因素,1959年至1961年,我国的国民经济发生__________。
4.调整后前进:中共中央提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八字方针,于1961年初开始实施。到1965年,工农业生产得到恢复和发展,呈现出物价稳定、市场繁荣的新面貌。
大跃进
人民公社化
急于求成
严重困难
调整、巩固、充实、提高
二、“文化大革命”
5.起止时间:1966年夏—_______10月
6.目的:毛泽东想发动“文化大革命”来防止_______________。
7.表现:学校____、工厂 ____“闹革命”,大批各级领导干部和知识分子遭到批判和揪斗。
1976年
资本主义复辟
停课
停工
8.后果:____________受到践踏,社会和生产秩序陷于混乱。
9.斗争:老一辈革命家粉碎了林彪反革命集团和江青、王洪文、张春桥、姚文元等“________”,结束了长达十年之久的“文化大革命”。
10.认识:我们党对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没有完全搞清楚,因而在探索中____________。
民主与法律
四人帮
走了弯路
三、建设成就
11.工业方面:两大钢铁基地:____和包头;
三大油田:___________、胜利油田和大港油田;
新兴电子工业、原子能工业、航天工业从无到有地发展起来。
12.交通方面:修建了_____、兰青、包兰等铁路。
武汉
大庆油田
兰新
13.模范人物:“铁人” ,党的好干部______,解放军好战士_____。
14.科技方面:我国首先完成了人工合成结晶_________;
1967年6月,成功爆炸了第一颗_____;
1970年4月,成功发射了第一颗______________;
1973年,在世界上首次培育成功强优势的__________水稻。
王进喜
焦裕禄
雷锋
牛胰岛素
氢弹
人造地球卫星
籼型杂交
谢谢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中小学教育资源网站
有大把高质量资料?一线教师?一线教研员?
欢迎加入21世纪教育网教师合作团队!!月薪过万不是梦!!
详情请看:
https://www.21cnjy.com/help/help_extract.ph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