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课经济体制改革 课件(41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第8课经济体制改革 课件(41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8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0-03-05 11:37:0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41张PPT)
历史人教部编版

八年级
第8课 经济体制改革
一、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1.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
(1)背景:“文革”后,人们要求纠正“文化大革命”的错误。但当时中央的主要领导人仍然坚持“左”的指导思想,提出______________的方针。
(2)结果:使人们认识到只有_____才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3)意义:这是一场深刻的思想解放运动,
为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奠定了___________。
“两个凡是”
实践
思想基础
复习巩固
2.十一届三中全会:
(1)时间、地点:____________、北京。
(2)内容:
①思想上:彻底否定“两个凡是”的方针,重新确立解放思想、开动脑筋、__________、团结一致向前看的指导方针。
②政治上:停止使用“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口号,作出把党和国家的工作中心转移到___________上来,实行_________的历史性决策。
③组织上:形成了以________为核心的中共中央领导集体。
1978年12月
实事求是
经济建设
改革开放
邓小平
(3)意义:十一届三中全会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
意义的_________,开启了我国_______________新时期。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中国共产党在思想、政治、组织等领域
进行全面___________。
伟大转折
改革开放历史
拨乱反正
二、拨乱反正:
3.平反冤假错案:1980年,中共中央撤销强加给______的罪名,恢复他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和无产阶级革命家、_________________之一的名誉。
4.加紧立法:1981年,中共_______________召开,通过了《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标志着中国共产党在指导思想上的拨乱反正胜利完成。
刘少奇
党和国家主要领导人
十一届六中全会
第8课 经济体制改革
二十多年来,海尔集团由一个亏损147万元的集体小厂,发展成为2011年全球营业额实现1357亿元的大型家电第一品牌。2011年海尔在全球大型家电市场的品牌占有率为7.8%,第三次蝉联全球第一。1987年,我国工农业生产总值、国民生产总值、国家财政收入和城乡居民收入都比1978年翻了一番。
一、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1.背景: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党和政府实行改革开放政策。改革先从农村开始
2.目的:调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促进农村经济发展
3.实施
(1)开始:1978年,安徽凤阳小岗村农民实行分田包产到户,自负盈亏
(2)发展:逐步推广到1983年,基本在全国农村普遍实行
1978年以前,安徽凤阳小岗村是有名的贫困村。
小岗村农民居住的茅草屋
小岗村农家孩子在田里拾荒
我们分田到户,每户户主签字盖章。如此后能干,每户保证完成每户的全年上交(缴) 公粮,不在(再)向国家伸手要钱要粮。如不成,我们干部作(坐)牢杀头也干(甘)心,大家社员也保证把我们的小孩养活到18岁。
小岗村“大包干”协议
1978年11月24日,地点 严立华家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基础


小岗村做出了什么决定?
这么做有什么风险?
安徽小岗村包干到户红手印原件,成为中国农民告别饥饿的宣言书。同一天,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在北京召开。
交够国家的,留足集体的,剩下都是自己的。——三方都获利
4.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意义(作用)
(1)激发了农民的劳动热情,带来农村生产力的大解放,农业生产和农民收入均有很大提高。

(2)随着农业向专业化、商品化、社会化发展,农村乡镇企业也迅速发展起来,为农民致富和实现现代化开辟了一条新路。
易混辨析
建国后农村生产关系的四次调整
时间 政策
1950—1952 土地改革
1953—1956 农业合作化运动
1958 人民公社化运动
1978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随着农业产生向专业化、商品化、社会化发展,农村乡镇企业也迅速发展起来,为农民致富和实现现代化开辟了一条新路。
农村改革
乡镇企业——异军突起
◆知识拓展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与我国农业合作化前的农民个体经济主要有哪些不同?
(1)生产资料所有制不同:农业合作化前,土地等生产资料归个体农民所有,实行农民土地私有制;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以生产资料公有制为前提,土地所有权属于国家和集体,农民仅仅拥有经营权和使用权。
(2)经营管理形式不同:农业合作化前,农民个体经济只是单纯以农民个体力量进行一家一户的分散经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下的土地则由集体统一管理,在集体统一规划下进行农田水利基本建设。
(3)产品分配方式不同:农业合作化前,农民个体经济不存在按劳分配和集体留成;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贯彻了按劳分配、多劳多得的原则,体现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4)发展结果不同:农业合作化前,农民个体经济力量薄弱,经营方式落后,束缚了生产力的发展;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调动了农民的劳动热情,带来了农村生产力的大解放,促进了农业生产的专业化、商品化、社会化。
1.背景:“改革在农村取得成功,为继续深化改革打下了基础,改革的浪潮从农村涌向城市
2.展开:1984年10月,中共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要求加快以城市为重点的经济体制改革的步伐
1984年10月21日《人民日报》刊登
二、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中共十二届三中全会会场
3.主要内容(措施)
(1)把原来单一的公有制经济,发展为以公有制为主体的多种所有制经济
(2)对国有企业实行政企分开,逐步扩大企业的生产经营自主权,实行经营责任制
(3)实行以按劳分配为主、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制度
4.中心环节:增强企业活力
5.意义:大大调动了企业、职工的积极性,增强了企业的活力。我国城乡出现了经济大发展的崭新局面。

⑴单一公有制
⑶“大锅饭”
⑵政企不分
增强了企业的活力
调动了企业和职工的积极性
城市改革的内容:

公有制为主体

扩大企业自主权 实行经营责任制

按劳分配为主
城市改革带来的变化:
◆包产到户姓“社”姓“资”?

◆乡镇企业异军突起,生气勃勃,姓“社”“资”?

◆城市企业改革搞厂长负责制,姓“社”姓“资”?

◆市场经济姓“社”姓“资”?

思想界:姓社?姓资?人心惶惶……
——这是单干,是倒退,姓“资”
——乡镇企业是不正之风之源 ,姓“资”
——这是削弱党的领导,姓“资”
——计划经济等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等于资本主义,姓“资”
1992年,邓小平一锤定音




“计划多一点还是市场多一点,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计划经 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计划和市场都是手段。”
邓小平1992年南巡讲话
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1.目标: 年,中共十四大明确提出要建立______________经济体制。
2.基本框架:1993年,__________________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指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就是要使市场在国家的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
社会主义市场
中共十四届三中全会
1992
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具体化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的巨大意义
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有利于实现经济的协调发展和稳定高速增长,对现代化建设有巨大的推动作用,使中国经济实力明显增强。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到底废除了,农民成为土地的主人,在政治上、经济上翻了身,解放了生产力,农业生产获得迅速发展。1952年底,全国近三亿无地或少地的农民分到了土地。存在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被彻底推翻。
材料二:一切财产由公社统一核算,统一分配;大办公共食堂,提倡吃饭不要钱。社员的自留地、家畜、果树等,都归公社所有。许多果树被砍、家禽被屠宰。
材料三:农民实行分田包产到户,自负盈亏。农民有了生产自主权,生产积极性大大提高了。农业生产得到大发展,农村开始富裕起来了。
(1)材料一、二、三分别反映的是我国现代历史上哪些重大事件?(4分)

(2)材料一、二、三中,对我国生产力发展起了促进作用的有哪些?(4分)

(3)从材料二中,我们应该吸取什么教训?(4分)
土地改革;人民公社化运动;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土地改革;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改革要适应生产力的发展情况
◆易错警示
1.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开始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
2.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党和政府实行了改革开放政策,改革先从农村开始的,形式是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3.1992年,党的十四大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1.首创:1978年,安徽凤阳小岗村农民实行_____________,
自负盈亏的____________责任制。随后在全国推开,到1983年,已基本在全国农村普遍实行。
2.作用:激发了农民的劳动热情,带来农村_______的大解放,农业生产和农民收入均有很大提高。
3.深化:随着农业生产向专业化、商品化、社会化发展,
农村________也迅速发展起来,为农民致富和实现现代化开辟了一条新路。
分田包产到户
家庭联产承包
生产力
乡镇企业
本节小结
二、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4.政策推广:1984年10月,中共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___________的决定》,要求加快以____为重点的经济体制改革的步伐。
5.改革形式:把单一的公有制经济,
发展为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的______________经济;
国有企业实行___________,实行经营责任制;
实行以__________为主、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制度。
经济体制改革
城市
多种所有制
政企分开
按劳分配
6.中心环节: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是______________。

7.成果:1987年,我国工农业生产总值、国民生产总值、国家财政收入和城乡居民收入都比1978年______________。
增强企业活力
翻了一番
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8.提出:1992年,中共十四大明确提出要建立_____________经济体制。
9.政策推广:1993年,_______________________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
10.作用:有利于实现经济的__________和稳定高速增长,对现代化建设有巨大推动作用,使中国的经济实力明显增强。
社会主义市场
中共十四届三中全会
协调发展
1.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开始在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下列有关其产生的积极影响,叙述正确的是( )
①消灭了封建土地剥削制度 
②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的积极性 
③解放了农村生产力,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 
④农民获得了土地的所有权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④       D.②③
D
2.在进行的农村改革的措施中,最能体现其产业结构调整的是( )
A.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B.实行乡镇管理体制
C.乡镇企业“异军突起”
D.多种经济成分并举
C
3.按照国有企业所有权和经营权适当分离的原则,改变了国有企业过去的经营方式。到1987年,全国80%的国有企业实行了各种形式的承包责任制。在企业内部,也进行了以厂长(经理)负责制为主要内容的改革。这主要反映了我国国有企业改革实行( )
A.按劳分配 B.股份制改革
C.政企分开 D.多种所有制并存
C
4.1985年,我国部分国有企业试行工资改革,办法是企业上缴利润增长1%,职工工资总额可相应增长0.3%~0.7%。材料表明我国国有企业工资改革的主要目的是( )
A.实行国有企业政企分开
B.要求企业提高职工福利
C.鼓励企业提高经济效益
D.实行国有企业资产重组
C
5.1985年起,我国开始以国有企业改革为重点的城市改革,1992年后国有企业改革加快了步伐,大中企业向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迈进。促进其改革步伐加快的主要因素是( )
A.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
B.公司制、股份制的推行
C.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D.确立以公有制为主体的多种所有制经济
C
6.中国明确提出要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在哪次会议( )
A.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B.中共八大
C.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D.中共十四大
D
7.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说凤阳,道凤阳,凤阳本是个好地方,自从出了朱皇帝,十年倒有九年荒。(明代流传于民间的凤阳花鼓词)
材料二 凤阳地多不打粮,磙子一住就逃荒。只见凤阳女出嫁,不见新娘进凤阳。(“文革”中流传于民间的凤阳花鼓词)
材料三 说凤阳,道凤阳,改革鼓点先敲响 ,三年跨了三大步,如今飞出金凤凰。(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流传于民间的凤阳花鼓词)
请回答:
(1)从材料一到材料三,说明了凤阳发展的什么趋势?
凤阳从落后走向繁荣。
(2)为什么会出现材料三中所描述的现象?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凤阳率先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3)历史上凤阳的转变说明了什么?
说明必须改革生产关系中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因素,才能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
谢谢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中小学教育资源网站
有大把高质量资料?一线教师?一线教研员?
欢迎加入21世纪教育网教师合作团队!!月薪过万不是梦!!
详情请看:
https://www.21cnjy.com/help/help_extract.ph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