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二章 被子植物的一生(成套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二章 被子植物的一生(成套教案)
格式 rar
文件大小 45.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11-03-03 15:25:00

文档简介

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教学设计 分析、评价、反思、体会
课题 第二节 植株的生长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教学目标描述根的生长和枝条发育的过程。初步学会运用测量的方法探究根生长最快的部位。运用调查、访谈等的方法与他人交流,了解无机盐于植物生长的关系。通过植株生长过程的学习向学生渗透事物发展变化的观点。
过程与方法 指导,交流,引导,设疑评价,鼓励
情感态度价值观 运用调查、访谈等的方法与他人交流,了解无机盐于植物生长的关系通过植株生长过程的学习向学生渗透事物发展变化的观点
重点 1.测量数据的方法、数据的分析和处理。2.根尖临时装片的制作及观察。3.
难点 测量数据的方法、数据的分析和处理。通过合理施肥的学习,向学生渗透环保知识的教育。
教学策略 教法选择 启发学生,引导,帮助学生分组
学法引导 上课前一周左右通过上网调查、访谈的形式交流植物的生长需要哪些无机盐,做好调查记录;以小组为单位参照课本自己设计方案观察根尖伸长最快的部位,做好观察记录以备交流。
教具媒体组合应用 教学课件:芽发育成枝条的动态过程和根尖生长过程的各部分细胞动态变化的CAI课件。多媒体,实物展台
课程资源开发利用 教学器材:缺氮的、缺磷的、缺钾的和正常的菜豆植株各一盆,叶芽的结构和枝条图,根尖的结构,培养皿坐标纸等。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学习内容
根向前生长的部位是根尖 课外小组同学在实物投影上展示并描述2种靠根尖向前生长的演示实验的结果,汇报本组的实验方案。观察记录、结果分析等。各小组汇报交流测量的结果。讨论:(1)各小组的测量数据出现差异的原因?如何处理?(2)如果探究活动只有你一个人做,只用一株幼苗够不够?为什么?互相交流,解答疑惑。观察根尖的结构挂图,区分根尖的 4部分细胞的数量和体积的大小。 指导学生观察、鼓励他们积极动脑,互相质疑,讨论解答。对学生存在的疑惑,组织讨论解答,全班进行交流、归纳总结。指导学生区分根尖的4部分,及各部分之间的变化。提醒学生区分根尖的4部分,辨别各部分细胞结构特点。
枝条是芽发育成的植株的生长需要营养物质需要量最多的是含氮的、含磷的、含钾的无机盐。合理施肥的意义 观察动态展示芽发育成枝条过程的CAI课件,并进行描述。观察教师板画的芽发育成枝条的相对应结构示意图,并进行描述。组内汇报交流调查的结果,派代表在全班交流,互相补充。并讨论:施肥时应注意的问题。观察甲、乙、丙、丁4瓶中分别培养的菜豆正常叶和缺少氮、磷、钾的叶片,描述现象并诊断病因。分析生活中的各种做法,树立环保的意识 提出问题,引导观察和探究。用彩色粉笔在黑板上画出芽的结构及相应的枝条图。联系生活实际,进行补充和说明。出示观察的提纲,引导学生对病因进行分析探究。联系实际,指导生活中合理施肥的方法。
教学过程设计:  一、由生物课外小组同学利用实物投影等媒体把提前做好的“根靠根尖向前生长”的实验结果向同学们汇报。  二、各小组汇报交流测量结果,并围绕“根尖生长最快的部位是什么?”展开讨论、交流、归纳总结。  三、结合根尖的挂图等教具,师生共同探讨根是如何生长的。  四、利用CAI课件及教师的板图,探究枝条是怎样发育而成的。  五、在教师的引导和组织下,各组派代表汇报本组关于“调查植物生长需要哪些无机盐?”的内容,从而总结出植物生长最需要的三大类无机盐。  六、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讨论合理施肥的意义。
教学后记: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教学设计 分析、评价、反思、体会
课题 第三节 开花和结果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教学目标知识:认识花的基本结构及其主要功能,描述传粉和受精的过程,明确花与果实、种子的关系。能力:通过观察和解剖花,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
过程与方法 指导,交流,引导,设疑评价,鼓励
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学习“花的结构及其主要功能”,使学生树立“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辩证观点。认同花、果实、种子对被子植物传种接代的重要意义,培养爱花、护花的情感。
重点 1. 花的基本结构是本节教学的重点。2.受精的过程和果实、种子的形成
难点 受精的过程和果实、种子的形成
教学策略 教法选择 启发学生,引导,帮助学生分组
学法引导
教具媒体组合应用 多媒体,实物展台
课程资源开发利用 1.提前一个月左右把“白菜疙瘩”浸泡在水中,使其抽莛、开花。还可以带领生物小组的学生种植盆栽草莓,观察开花结果的全过程。上课时,把它们带到课堂上。2.花的结构模型及结构图,果实和种子的解剖图。3.传粉和受精过程、果实与种子形成的动画课件。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学习内容
1、 引题:开花和结果开花和结果是一个连续的过程。 被优美的语言、美好的意境所感染,进入状态。兴趣盎然,认真观察。 用朱自清的抒情散文《春天》创设意境,将学生带入那百花盛开的季节。让学生观察正在开花结果的盆栽草莓。
2、、花的结构 欣赏、观察。参照教材上的图注,按照由下向上、由外向内的顺序观察解剖,认识各部分的基本结构。 用多媒体展示多种花卉的照片,并指出其基本结构相同。指导学生观察解剖白菜花。
3、传粉和受精 通过看动画理解传粉和受精的过程。 运用多媒体课件演示传粉和受精的过程
4、果实和种子的形成 理解花的各部分结构与形成果实、种子的关系。 利用动画课件或花的结构图和果实的解剖图对应讲解果实和种子的形成
5、单性花、两性花 风媒花、虫媒花及人工辅助授粉 了解单性花、两性花了解风媒花、虫媒花的特点及人工辅助授粉 提问:所有的花都能结果吗?引出单性花、两性花。提问:为什麽玉米的果穗常有缺粒?引出风媒花、虫媒花。
6、小结 进一步明确花的结构与形成果实、种子的关系。 讲一个花生的谜语,让学生说出各指花生果实或种子的哪一部分,分别由花的哪一部分发育成的。
教学后记: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教学设计 分析、评价、反思、体会
课题 第二章、被子植物的一生第一节 种子的萌发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教学目标推断出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和种子的自身条件。举例说明种子萌发的过程。运用实验法完成“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的探究实验。学用抽样检测的方法测定种子的发芽率。参与种植、管理植物的实践活动,培养爱护植物的情感。
过程与方法 指导,交流,引导,设疑评价,鼓励
情感态度价值观 参与种植、管理植物的实践活动,培养爱护植物的情感
重点 独立完成“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的探究过程。
难点 引导学生独立完成“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的探究过程。
教学策略 教法选择 启发学生,引导,帮助学生分组
学法引导 看书中资料分析,分组实验
教具媒体组合应用 多媒体,实物展台
课程资源开发利用 教师准备菜豆、玉米豆等被子植物的种子。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学习内容
复习并导入新课 回答问题 提出问题:找出菜豆玉米种子结构的相同点和不同点。由种子是新植物体的幼体导入新课。
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 1.先不看书,根据生活经验说出自己认为种子萌发所需要的环境条件。2.看书中资料,分析出种子萌发所需要的环境条件。 板书记录,并引导学生一一推断,最后留下公认的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有争议的(如:光)也留下来,为进一步探究的变量。引导学生围绕问题作出假设,参照书中实验方案,小组讨论制定探究计划,课下实施。
种子萌发的自身条件 思考:是否种子具备了萌发的环境条件,就都能发芽吗? 用煮熟的蚕豆种子和大米粒,来启发学生思考。说明种子的完整性、活性也是影响种子萌发的重要条件。此外,一些种子的休眠特性,也是影响种子萌发的因素。从而引出:测定种子发芽率的重要性。
测定种子发芽率 1.分组讨论回答下列问题:(1)为什么要测定种子的发芽率?(2)如果有一袋种子,你如何取样?(3)取样后的样本要如何处理?2.分组操作。 1.强调生产实践中测定种子发芽率的重要性:(1)确保计划的密度。(2)不浪费种子。(3)不误农时。2.示盛种子袋的大小,确定取样的点和点数。3.所有的样本混合后,再随机取样,测种子的发芽率。
种子萌发的过程 观察种子萌发的过程并记录 要求完成探究实验,并进行交流和总结。
总结 小组推荐做得好的同学。全班推荐做得优秀的小组。 表扬在探究活动中,认真操作的个人和集体(小组),鼓励某些做的稍差的学生,继续努力,今后会做得更好。
作业 1.每组发一盆长势一样的盆栽植物,并提出要求:一段时间后,看哪一组的植物长势更好。2.每人在家里,发一盆绿豆芽。
教学后记: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