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3课件-第5课 西方人文主义思想的起源(共37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3课件-第5课 西方人文主义思想的起源(共37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5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0-03-05 21:14:2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37张PPT)
奥林匹斯山的众神
中国古代神话人物

主神宙斯
导入新课

天后赫拉
智慧女神雅典娜
人文精神的含义
人文精神是一种普遍的人类自我关怀,表现为对人的尊严、价值、命运的维护、追求和关切。
在西文中,“人文精神” 通常译作人文主义、人本主义、人道主义。
基本涵义: 关心人 以人为本,尊重人的价值,尊重精神的价值。
古希腊的神化故事的基本特点:

人格化、人性化
人文就是人类社会各种文化现象。人文精神集中体现是,重视人,尊重人,关心人爱护人。简而言之,人文,即重视人,尊重人的价值,以人为本的文化。
humanism
第二单元
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及其发展

第 5 课
西方人文主义思想的起源
课标要求:
了解古代希腊智者学派和苏格拉底等人对人的价值的阐述,理解人文精神的内涵 。
什么是智者学派?(概念)
为什么在公元前5世纪的希腊会出现智者学派?(原因和背景)
智者学派的主张有哪些?影响如何?(主张和影响)
一、“人是万物的尺度”
(5BC中叶以后)
宙 斯
赫 拉
阿波罗
雅典娜




普罗泰格拉
苏格拉底
柏拉图
亚里士多德

自然



人的自我意识的觉醒
1、城邦奴隶制民主政治的发展. (公元前5世纪中叶以后,古希腊的民主政治达到顶峰)
2、人在社会中的地位日益突出。(民主政治制度和每个公民参与政治意识的加强,使人的中心地位日益突出)

智者学派出现的历史背景有哪些?
“关于神,我既不知道他们的存在,也不知道他们不存在。” ——普罗泰戈拉《论神》
以下材料反映了智者学派怎样的哲学观点?
“事物的好坏优劣是什么?要以人的感觉为标准。一阵风吹来,你觉得冷,它就是冷的;我觉得热,它就是热的。风本身无所谓冷热。… …”
每个人都应该有自己的道德标准。
否定神的意志作为衡量一切的尺度;
人是万物的尺度
每个人都应该有自己的道德标准。

二、“美德即知识”——苏格拉底
苏格拉底
(前469—前399)
1.苏格拉底生活的社会背景如何?
2.苏格拉底针对社会问题,提出了怎样的思想主张?
3 .他的思想主张有何影响?
公元前5世纪
二、“美德即知识”

人文主义的升华
1.苏格拉底德生平简介
苏格拉底:前469年—前399年,古希腊著名哲学家,他和他的学生柏拉图及柏拉图的学生亚里士多德被并称为“希腊三贤”。他被后人广泛认为是西方哲学的奠基者。
背景:(1)智者学派重视人的作用,但忽视道德。
(2)雅典社会世风日下、道德沦丧。
结合所学知识思考:“美德即知识”主张是在怎样的社会背景下提出的?其目的是什么?
二、“美德即知识”——苏格拉底
目的:希望重建人们的道德价值观,以挽救衰颓中
的城邦制度
公元前5世纪
“雅典人啊!我尊敬你们,热爱你们。我要教诲和劝勉我遇到的每一个人……。有思想力的人是万物的尺度。 ……你们不能只追求荣誉和享乐,要知道,知识才是美德。……这就是我的教义。”
——苏格拉底的演讲
主张:

1)“有思想力的人是万物的尺度”
2)“美德即知识”
结合以下材料归纳苏格拉底的思想主张。
二、“美德即知识”——苏格拉底
公元前5世纪
隐士和熊
熊和隐士成了好朋友。熊看到有苍蝇来打扰隐士睡觉,很生气。它抱起一块大石头砸向落在隐士额角上的苍蝇。苍蝇飞跑了,隐士的脑袋也成了两半。
善是人的内在灵魂,世界上没有人自愿作恶,人之所以作恶是出于无知。
没有知识就无法做到道德,美德即知识
读寓言,悟哲理
思考1:
如果苏格拉底读到这个寓言,他会得出什么结论?
二、“美德即知识”——苏格拉底
公元前5世纪
教育可以使人认识到灵魂内已有的美德
聆(ling)听苏氏名言
最优秀的人就是你自己。
每个人身上都有太阳,主要是如何让它发光。
教育是把我们的内心勾引出来的工具和方法。
思考2:
苏格拉底的这些言论反映了他的什么思想主张?
二、“美德即知识”——苏格拉底
公元前5世纪
苏格拉底的思想主张:
1)倡导“有思想力的人是万物的尺度”;
2)提出“美德即知识”的思想;
3)善是人的内在灵魂;
4)教育可使人认识自己的美德
二、“美德即知识”——苏格拉底
公元前5世纪
1、背景:
智者学派思想的局限;社会道德沦丧
2、思想主张:
1)倡导“有思想力的人是万物的尺度”;
2)提出“美德即知识”的思想;
3)善是人的内在灵魂;
3、影响:
对人性本身的研究,是人类精神觉醒的一个重要表现,使哲学真正成为一门研究“人”的学问。
4)教育可使人认识自己的美德
二、“美德即知识”——苏格拉底
公元前5世纪
认识你自己。
—苏格拉底
美德即知识。
—苏格拉底
上天赐给人以两耳两目,但只有一口,欲使其多见多闻而少言语。
—苏格拉底
传世名言:
《苏格拉底之死》


“我们曾向克雷波乌斯借过一只公鸡,请不要忘记付钱给他。”
罪名:不敬神和败坏青年
苏格拉底思想的意义
1).是人类精神觉醒的一个重要表现
(2).使哲学成为一门研究人的学问,
(3).第一个把哲学从天上请回人间的哲学家。
哈佛大学
“以柏拉图为友,
以亚里士多德为友,
更以真理为友。”
——哈佛校训
1、柏拉图和亚里斯多德各自关注的焦点是什么?
三、柏拉图和亚里斯多德
2、柏拉图和亚里斯多德又是怎样发展人文主义思想的?
阅读教材思考:
柏拉图
亚里士多德
关注焦点:
人类社会
自然界和人类社会
《理想国》
强调在自然界中,人类是最高级的
鼓励人们独立理性思考,为理性主义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三、柏拉图和亚里斯多德
对人文思想的发展:
柏拉图
亚里士多德
《理想国》
柏拉图

第一等级:“贤哲”,具有智慧的品德,国家的统治者
第二等级:武士,具有勇敢的品德,国家的捍卫者
第三等级:农民、手工业者,具有节制的品德,国家的劳动者和供养者
(前427—前347),是古希腊最著名的唯心论哲学家和思想家,是西方哲学史上第一个使唯心论哲学体系化的人。他的著作和思想对后世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
亚里士多德
亚里士多德(前384—前322)古希腊哲学家、科学家,柏拉图的学生,生于马其顿的斯塔吉茹斯,卒于希腊。曾就学于雅典,学业精进,后来被马其顿国王腓力一世聘为太子亚历山大的教师。数年后,他回雅典开办学校,边教学边著述。他的著作丰富,内容广泛,大多已经散失,现存47部著作,其中有《物理学》《伦理学》《工具论》(《逻辑学》)《雅典政制》《政治学》《形而上学》《诗学》(《文艺理论》)《修辞学》《植物学》和几种关于动物的书。他解剖过50多种动物,开辟了动物学的新领域。他的著显示了他的博学。
想一想:智者学派和苏格拉底的思想有何异同点?
相同点:


不同点:
都是以人和人类社会为研究对象,肯定人的价值,重视人的作用,体现人文主义精神。
智者学派提出“人是万物的尺度”强调个人的作用,否定一切对人的约束,认为人个所有需要都是正确的,强调个人自由,忽视社会道德
苏格拉底强调个人的要求必须满足一定的道德规范,倡导“有思想力的人是万物的尺度”,强调美德对人的重要性,更注重人的伦理道德,认为美德即知识
课堂练习
1、西方人文主义精神的发源于
A、希腊 B、罗马 C、意大利 D、英国
2、智者学派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A、古代希腊封建民主政治的发展
B、人成为社会的中心
C、古代希腊奴隶制民主政治的发展
D、人们对社会现实和宗教的怀疑。
3、智者学派研究的主题是
A、自然界的各种现象 B、研究神的本质
C、研究事物客观的本质 D、研究人和人类社会
A
C
D
4、下列观点属于智者学派的是 ( )
① 万物由水生成,又复归于水;
②“人是万物的尺度”;
③ 强调人的价值、人的决定作用;
④“知识就是道德”。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D
5、下列观点不属于智者学派的是
A、“人是万物的尺度” B、神的力量高于一切
C、国家治理好坏的标准要看它是否对人有利和符合人性
D、反对迷信强调自由。
6、苏格拉底对古代希腊哲学发展所起的作用是
A、创立了朴素的唯物主义世界观
B、使哲学真正成为一门研究“人”的学问
C、使哲学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D、创立了逻辑学
B
B
7、与智者学派相比苏格拉底更重视
A、天地万物生死存亡都是神意志的安排,人类不必神费心
B、人的伦理道德
C、在整个自然界中,人类是最高级的
D、追求自然界和人类生活各方面的秩序
8、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斯多德的共同点是
A、关注人类社会或生活
B、研究自然和观察世界
C、支持斯巴达的寡头政治
D、反对雅典民主政治
B
A
孔子与苏格拉底
“希腊的孔子”
第一、生活的时间接近,时代状况相似。
第二、都主张美德和教育。
第三、都是伟大教师的典型。都未曾留下著作,其理论皆散见于学生的著作中。
孔子与苏格拉底主张的不同处
但是,目标上,孔子从维护君主统治出发,根本上是压制了人的个性发展。
而苏格拉底强调人在社会中的地位权利责任,有利于个性发展。
苏格拉底和智者的异同:

同:
(1)基本上是属于同一时代
(2)智者学派强调“人是万物的尺度”,苏格拉底提出“认识你自己”,都肯定了人的价值,否认绝对权威。

异:
(1)智者学派为达到目的而不择手段,完全从个人的角度和利益出发,忽视道德追求功利。
(2)苏格拉底则强调道德哲学,他认为人生的最高目标是追求正义和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