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七上第一单元第二章第四节 生态系统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七上第一单元第二章第四节 生态系统
格式 rar
文件大小 101.3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11-03-04 11:27:00

文档简介

课件15张PPT。第四节 生态系统想象此刻你置身于这样的一片树林中,你会看到什么呢?概念:在一定地域内,生物与环境所形
成的统一的整体叫做生态系统.一块农田一片草原 一个湖泊一片森林、一个池塘、一条河流一棵树水它们能不能称为生态系统?NO!一群人、一群羚羊、一潭水 讨 论 ????1.左图中树皮里面有昆虫的幼虫。树、昆虫幼虫和啄木鸟之间的关系是怎样的? ??? 2.右图中腐烂的树桩最终会消失吗? ??? 3.在生态系统中,植物、动物和真菌分别扮演着什么角色? 啄木鸟在树干上找虫吃 腐烂的树干上长出许多真菌 资料分析分析下列图片中展示的生物现象。这些现象在森林中是常见的。(吃与被吃的关系)(树桩最终被真菌分解消失)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之间的关系是:相互依存 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的关系,主要是吃与
被吃的关系,这样就形成了食物链。食物链注意:
1、食物链从生产者开始,到最高一级的消费者结束。
2、箭头指向捕食者。
3、生产者往往只有一个,消费者可以有多个。观察与思考   观察这个草原生态系统中的生物,并将它们用箭头连接起来,
以表示不同生物之间吃与被吃的关系(箭头指向取食者或捕食者)。讨 论: 1、你连接的这些食物链有多少条?它们是互不相关的吗?
 2、假如蛇的数量大量减少,哪些生物的数量可能发生变化?
发生怎样的变化?连接的食物链有9条。它们之间是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    从理论上分析,假如蛇的数量大量减少,
猫头鹰的数量会减少;青蛙、鼠的数量会增加;
各种生物的数量都会发生相应的变化。 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使得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比例保持相对的稳定,但是这种调节能力是有限度的,超过该限度,生态系统就会遭到破坏。
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A B C DA
BC
D
EF
G以上两个生态系统哪一个容易破坏?为什么?结论:
生物种类越少,生态系统越容易被破坏;生物种类越多,生态系统越不易被破坏。1、人 会 中 毒 2、 因为一些有毒物质在生物体内比较稳定、不易分解,而且是生物体无法排出的,这些有毒物质随着食物链不断积累,所以在食物链中营养级越高的生物,体内积累的有毒物质越多。课堂训练1、生态系统指在一定地域内,______和______所形成的
统一整体。生态系统包括______部分和________部分。
植物属于生态系统中的______,动物属于______,
分解者是______和______。
2、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之间是 ______ 的关系。
3、下列表示正确的捕食食物链的是(  )
  A、昆虫→蛙→蛇     B、青草→昆虫→蛙→真菌
  C、青草→昆虫→蛙→蛇  D、太阳→草→昆虫→蛙  
生物环境相互依存C生物非生物生产者消费者 细菌真菌 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