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第3节??摩擦力
一.教材与学情分析
1.本节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针对的教材是人教版初中物理教材,本节内容在八年级下册第八章第三节,本节教材有三个小单元组成:①认识滑动摩擦力;②探究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③增大或减小摩擦力的方法。从学生知识水平出发,教材没有详细交代摩擦力的方向,只是说明摩擦力阻碍物体运动,在教学中简单介绍;而关于静摩擦力的知识也不在深入讲解范围内,这样降低了学生学习的难度,为学有余力的学生留下了一个拓展视野的空间;对于滚动摩擦知识的呈现,则从如何减小摩擦力的角度出发,引出滚动摩擦的知识,让学生在探究中知道,变滑动为滚动是减小摩擦的一个方法。探究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是本节教学的重点,其它知识是对重点知识的应用和引伸,着重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能力和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体验和研究摩擦是贯穿全节教学活动的主线。因此,这一节课无论在知识学习上还是培养学生能力上都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2.学情分析
八年级学生思维活跃,求知欲旺盛,具有强烈的动手兴趣,处于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的时期。有一定生活经验,但缺乏对事物本质的思考。逻辑思维和对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掌握欠缺。因此应以学生身边现象引入知识,逐步让学生理解和应用科学知识。
学生已经对摩擦现象有感性的认识,只是还没有从物理学角度对它有一个科学的认识。本节课要在教师的引导下,深入学习摩擦力的概念和探究影响摩擦力大小的因素。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①知道什么是滑动摩擦力,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影响因素。
②会用二力平衡测量滑动摩擦力的大小。
③了解增大或减小摩擦力的方法,并能在日常生活中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①在探究影响摩擦力大小因素的过程中,学习应用控制变量法。
②经历探究过程,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①通过探究实验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意识和严谨的科学态度。②培养学生乐于探索生活中物理知识的兴趣。
4.重点、难点
重点:探究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以及增大和减小摩擦的方法;
难点:运用“控制变量”法进行科学探究。
三.教学环节与教法
1. 教学环节:①情境引入②实验观察③开放探究④生活情境
2.教法:①演示讲授法②合作探究法③分组实验法
本节课的主要教法有提问法、分组讨论法、实验探究法、分析归纳法等。
3.学法:主要学法是实验探究法和讨论归纳法。
四.教学过程
依据本节教材编排的顺序,依据学生的认识规律,我设计了下面的教学程序和相应的具体操作: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教师首先通过知识回顾及“筷子提米”演示实验引入新课,让学生在轻松的环境中思考:为什么筷子能将杯子和米一起提上来?通过演示实验激发学生的兴趣,形成良好课堂气氛的切入口,为学生的自主探究作好铺垫。这个实验带给学生一个悬念,使学生产生刨根问底的急切心情,在探究的心理状态下接受教师发出的信息,易于将学生的注意力马上引导到教学目标上来。
(二)新课学习
1.感受摩擦力
教师组织学生“做一做”
①手平放在桌面上用力推,使手在桌面上滑动,感受有没有一个阻碍手运动的力;
②用手在衣服上蹭一蹭,感受有没有一个阻碍受运动的力;通过以上活动,让学生感受滑动摩擦力具有什么特点,能否试着给它下定义,进而引入摩擦力的定义,并让学生列举出日常生活中摩擦力存在的例子。
2.简单介绍摩擦力的方向,虽然在课本中没有要求,但在习题中有时会出现。
3.探究滑动摩擦力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
(1)探究活动的第一步:学生进行猜想与假设
在学生认识到摩擦力的存在后,教师向学生提出问题:滑动摩擦力的大小可能与哪些因素有关呢???
在设计猜想这一环节时,学生应该会有不少的想法,在各种猜想均列出后,教师向学生指出,摩擦力产生很复杂。我们只对三个猜想进行实验探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是否与压力有关?是否与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是否于表面积的大小有关?并将全班分为6个大组,每组用实验探究一个猜想。
(2)探究活动的第二步:学生进行实验与收集数据,分析论证得出实验结论?
先让学生独立思考,再让他们交流讨论,通过学生的思考、交流和讨论、老师的点拨,学生制定出正确的探究计划进行实验,在学生实验的过程中,巡视各实验小组,帮助学生解决实验中遇到的问题。
实验结束后,2个实验小组的代表公布自己的实验数据,全班同学共同对这些数据进行分析,得出实验结论。无论学生的猜想是否与实验的结论相符,都要对学生进行鼓励,肯定他们的这种实事求是的探索精神,让学生体会到科学探究的过程不是一帆风顺的。同时鼓励有兴趣的同学还可以在课后继续探索滑动摩擦力是否与其他因素有关。?
4.如何增大和减小摩擦
通过实际生活中有益摩擦和有害摩擦的一些图片,让学生讨论如何增大或减小摩擦,还鼓励他们提供更多有趣的增大摩擦、减小摩擦的事例,并总结出增大和减小摩擦的常用方法。
教师提问:如何搬运较重的木箱子?
学生思考讨论后回答:给它加轮子。
教师放出实验视频,不加轮子和加上轮子后滑动摩擦变成滚动摩擦时的弹簧测力计示数变化,从而让学生了解滑动摩擦与滚动摩擦的大小关系?
5.课堂反馈:多媒体出示相关习题巩固这节课的内容,以分组抢答形式完成。
6.课后任务
讨论一下自行车上,哪些部位存在摩擦?哪些摩擦要增大?哪些摩擦要减小?各用的是什么方法?
7.学生自我小结:本节课你学到了什么?
8.板书设计:
第八章 运动和力
第三节 摩擦力
一.摩擦力
二.摩擦力的方向
三.影响摩擦力的大小因素:压力、接触面的粗糙程度
四.摩擦的利用与防止(有益摩擦和有害摩擦)
(1)增大摩擦的方法:(1)增大压力;
(2)增大接触面的粗糙程度
(2)减小摩擦的方法:(1)减小压力;
(2)减小接触面的粗糙程度;
(3)变滑动为滚动;
(4)加润滑剂。
五.教学反思与评价
1、实验创新点
素材源于生活和课本
内容具有趣味性和探究性
操作简单易行
使学生真正的能够有兴趣、有机会、有能力去进行物理实验。
2、教学设计创新点
素材源于生活,但学到的知识远高于生活;
运用学到的知识进行合作交流,动手实验探究;
从而开拓他们的思维,创新他们的能力;
让学生真正的成为课堂的小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