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版八年级生物下册第十三章第七节 病毒》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北京版八年级生物下册第十三章第七节 病毒》教学设计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0.9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北京版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20-03-05 11:37:2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五章 病毒》教学设计
临城二中 张莉改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描述病毒的主要特征。
2、举例说出病毒与人类的关系。
(二)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思维、归纳、观察、表达能力。
(三)情感目标
1、通过病毒发现史,认同技术进步对科学研究的促进作用。
2、关注病毒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二、教学重难点
1、重点:病毒的主要特征,病毒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2、难点:病毒的主要特征。
三、设计思路
本章教学中,除达成知识目标外,皆在引导学生认同技术进步对科技发展的促进作用,以及关注病毒与人类生活的关系。主要采用创设问题情景和学生解决问题、师生互动相结合的教学手段来完成教学。
四、教学准备
学生课前预习和查阅资料,初步了解病毒引起的疾病;准备多媒体课件。
五、教学课程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学意图
导入
导语:冬季是流感高发的季节,你们知道流感是什么引起的吗?还有哪些疾病也是由病毒引起的?(检查学生的预习状况)

展示相关资料。
疑问:那么,病毒是什么?
思考回答:流感病毒。

举例:如肝炎、艾滋病、手足口病等。

准备一起学习病毒。
从生活实际出发,激发学生兴趣。
病毒的发现
结合教材第一段设置问题情境:病毒是怎样发现的?发现病毒和观察到病毒是同一时间吗?首次用什么工具观察到了烟草花叶病毒?病毒的发现说明技术的进步对科学的发展有什么作用?
展示总结。
结合教材第一段内容,思考回答问题。
在了解病毒发现史的过程中,认同技术进步对科学研究的促进作用。
病毒的形态大小
结合“想一想、仪一议”的素材提问:病毒和细胞在形态大小方面有何不同?试推测病毒的结构与细胞有何不同?
对第二问题可进行“病毒能容纳细胞核、线粒体等结构吗?”的提示。
引领学生阅读课文,观察图片,认识病毒的形态大小。
展示总结。
观察比较,思考回答。
阅读课文,观察图片,认识病毒的形态大小。
训练观察和逻辑思维能力。对病毒很小形成一定的直观印象。
病毒的生活
提问:很小的、可能没有细胞结构的病毒是怎样生活的?它们离开了活细胞就会死亡吗?病毒的结晶体相当于细菌的什么?你认为病毒这样的生活方式与它的结构有关系吗?
展示总结。
展开联想,理解病毒的生活方式----寄生在活细胞。并主观上认同病毒的生活方式与它的结构有关。
培养学生发散思维能力。并激发学生认识病毒结构的兴趣。
病毒的结构和繁殖
展示三种病毒结构示意图,让学生归纳病毒的结构特点。
强调:细胞是生物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病毒没有细胞结构,不能独立生活,只能寄生在活细胞中。病毒的形态结构与其生活方式相适应。
展示总结
提问:病毒没有细胞结构,为什么还属于生物呢?试说出病毒作为生物的主要特征是什么?
展示病毒的繁殖过程。学生描述病毒繁殖过程。
强调:病毒作为生物的主要特征是繁殖、遗传和变异。
展示总结。
观察图片,得出结论。认同病毒形态结构与其生活方式相适应。

回顾生物的基本特征,联想到病毒作为生物的主要特征是繁殖。观看病毒繁殖图解,描述病毒繁殖过程。
培养学生分析图片、总结归纳能力。形成相应的生物学观点。
培养学生发散性思维和语言描述能力。
病毒的种类
回顾导入中展示的各种病毒,说明为了更好的认识病毒,可对病毒进行分类。
问题:可依据什么对病毒分类?分成哪几类?
展示总结。
回答问题,认识病毒的分类。
初步了解生物的分类。
病毒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引领学生阅读教材P91-P92内容,了解病毒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展示总结。
阅读、思考、总结。
培养学生辩证思考问题的能力。关注病毒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回顾总结
尝试用几个关键词描述病毒是一种怎样的生物?
展示总结。
尝试描述。
梳理、归纳,巩固。
六、板书设计
第五章 病毒
病毒的发现
病毒的形态大小:很小,电镜下观察。

病毒的生活:寄生在活细胞。
病毒的结构和繁殖:蛋白质外壳+内部遗传物质;在活细胞内自我复制。
植物病毒
病毒的种类: 动物病毒 据寄生细胞的不同进行分类
细菌病毒(噬菌体)

六、病毒与人类生活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