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名称:脊椎动物
教材版本:北京版《生物》八年级下册
一、教学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
生物新课程倡导探究性学习,力图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帮助学生领悟科学的本质,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思考。本节课主要遵循新课程的基本理念,以探究动物的体温为什么恒定为主线,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出脊椎动物的心脏特征、体表特征,从而掌握新知识。体现了课程理念“倡导探究性学习”,同时也引导学生学习生物进化的知识。
二、教学背景分析
(一)教材内容分析
本节内容选自北京版《生物》八年级下册第十三章中“动物”一节中的内容,该节内容在《生物学课程标准》中属于“生物的多样性”这一一级主题。课标中要求教师要帮助学生形成“不同类群的生物各有其特征,在生物圈中具有不同的作用,保护生物多样性极为重要。”这一重要概念,其具体内容标准是“概述脊椎动物不同类群(鱼类、两栖类、爬行类、鸟类、哺乳类)的主要特征以及它们与人类生活的关系。”属于理解水平。通过对本节内容的学习,不仅让学生了解各类群动物的基本特征,认识到不同动物类群的特征体现了进化的顺序,在自然界生存的多种多样的动物也是亿万年进化的结果,是大自然的宝贵财富。这部分知识对学生形成生物进化的观点、树立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具有重要意义。
(二)学情分析
我校是一所普通初中校,地处城乡结合部,生源一部分来自于周边农村。学生各方面的能力较弱,且没有良好的学习习惯。但是多数同学对生物学奥秘充满兴趣,喜欢动手、且能够凭借具体事物进行逻辑思维。经过前面章节的学习,他们已经学习了植物多样性及其对于生态平衡的重要作用,认识到不同植物类群的特征体现了进化的顺序,此外,学生还具备了呼吸系统、循环系统的相关知识,这为学习本节课内容做好了铺垫。另外学生对于动物并不陌生,特别是构成丰富多彩的自然环境和与人们生活关系密切的鱼类、两栖类、鸟类、哺乳类等。但是随着城市化的推进,学生们从小缺少生活经验,各种动物在形态和结构上具备什么特点,以及不同动物如何适应不同的生活环境,学生并不熟悉,而这对于学生形成进化的观点和适应的观点又是非常重要的。
三、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能举例说出脊椎动物的各个类群。
2.概述脊椎动物不同类群的主要特征。
3.说出各类群动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尤其是它们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4.举例说出保护动物的措施。
(二)能力目标:
能运用所学的知识对各类脊椎动物的特征进行归纳比较。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1.进一步确立结构与功能、生物与环境相适应的生物学基本观点。
2.关注我国特有的珍惜脊椎动物,进一步养成保护动物的意识。
四、教学重点和难点:
(一)教学重点:
鱼类、两栖类、爬行类、鸟类 、哺乳类动物的主要特征和它们在生物圈中的作用以及与人类的关系。
(二)教学难点:
对各类群动物循环系统特征、体温调节特点的比较。
五、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
回忆脊椎动物包括的主要类群
复习提问:脊椎动物主要包括哪些类群?
各类群生物有哪些特征是与其生活环境相适应的?从鱼类到哺乳类动物又存在怎样的进化趋势呢?这节课我们接着探讨。
说出:脊椎动物包括:鱼类、两栖类、爬行类、鸟类和哺乳类。
为本节课学习做好铺垫。
自主学习
各类群生物特征的比较
让学生将上节课自主学习的结果归纳到表格中,并在组内交流
填写学案中的表格
组内交流表格中存在的问题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明确变温和恒温
提问:什么叫变温动物、恒温动物?
讲述:变温动物又称为冷血动物,在一个小的温度范围内体温随环境温度的改变而改变。恒温动物又称温血动物,能在更大的气温变化范围内保持比较恒定的体温。大家都知道哺乳动物是恒温动物,下面我们就从哺乳动物入手,看一看哺乳动物体温恒定的原因。
说出自己的理解
静听
帮助学生做好知识铺垫。
哺乳动物的特征
哺乳动物体温恒定的原因
出示:哺乳动物图片
提问:哺乳动物为什么能保持高而恒定的体温?
想一想这是主要原因吗?体温恒定还应该与身体的哪些结构有关?
出示:哺乳动物心脏结构、血液循环图片
结合图片引导学生分析得出:
两心房两心室 动静脉血分开进入细胞内氧气量多
分解有机物多 产生能量多
体温高。
提问:哺乳动物我们已经清楚了,其余四类脊椎动物的体温是否恒定,你能分析吗?
回答:有体毛,能保温
分析回答
借助图片将抽象内容直观化,帮助学生理解。
其余四类脊椎动物的体温与心脏结构的关系。
出示:四类脊椎动物心脏结构图
请各组同学结合这几类动物的心脏结构分析一下它们是恒温还是变温的?
提问:
1.鱼类的心室中动、静脉血混合了吗?既然没有混合,为什么鱼类也属于变温动物?
2.进入细胞内氧气量的多少还与生物体的什么结构有关?
观察图片内容,分析各类动物体温是否恒定。
得出:与呼吸器官有关
培养学生举一反三的能力。
五类脊椎动物呼吸器官比较
出示:五类脊椎动物呼吸器官模式图
提问:1.同是恒温动物,鸟类的体温要比哺乳动物的体温略高,在40-42度之间,这又是为什么?
2.体温恒定对于生物的生存有什么意义?
所以鸟类和哺乳类动物的生存环境比较广。
比较五类脊椎动物的呼吸器官,
回答:鸟类是双重呼吸
回答:适应能力强,扩大动物的分布范围。有利于动物的生存和繁殖;
检查表格填写是否正确
五类脊椎动物进化趋势
引导学生结合表格内容归纳五类脊椎动物的进化趋势:从对水环境的依赖性、后代的成活率、能量的供给效率三方面进行归纳。
归纳得出:从鱼类到哺乳动物,对水环境的依赖性由高到低,后代的成活率由低到高,能量的供给效率由低到高。
渗透生物进化的思想。
堂练
检测学习结果
指导学生做检测题,订正、补充讲解。
做检测题
对学习结果进行检测,补充、梳理。
小结
提问:请对自己的学习进行总结
自我总结
板书设计
(五)脊索动物门
脊椎动物:鱼类、两栖类、爬行类、鸟类和哺乳类。
六、学习效果评价设计:
(一)过程性评价:
1.学习态度:学生是否积极思考,敢于质疑,勇于回答问题。
2.能力的提高:主要看学生能否根据哺乳动物体温恒定的思路分析其他动物的特点。
3.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提升:学生是否认真参与课堂学习的每一环节,体验合作的乐趣。
(二)总结性评价:
1.科学概念的形成情况:学生能否概述脊椎动物不同类群的主要特征,说出各类群动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尤其是它们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2.科学观点的形成:学生能分析出其他生物体温恒定与不恒定的原因,表明学生已接受了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观点。
评价量规
1.课堂学习评价表(自评、组评)
学习行为观察和评价项目
评价等级
说 明
A
B
C
D
E
(1)学习情绪稳定,始终保持良好的学习心态
(2)积极解答问题或参与讨论
(3)产生疑问时敢于质疑
(4)同老师的交流与合作默契
(5)与同学配合协调
(6)对学习材料的兴趣浓厚
(7)善于完成自主学习活动
(8)学习上有成就感
注:A表示评价项目的优化标准,B—E表示依次地降低等级。
2.学生写学习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