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名称:生物的呼吸作用
授课年级:初一
教材版本:北京版生物学
教学背景分析
学生情况:此部分属于第六章生物的呼吸第四节呼吸与呼吸作用,学生经过前边几节内容的学习,已经了解了呼吸是生物的共同特征。并且学生在此之前已经学习了植物的光合作用,对物质变化和能量变化有一定的基础,所以本节内容通过把握住呼吸作用中的物质变化和能量变化,构建呼吸作用的重要概念。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通过燃烧和呼吸作用的比较,描述呼吸作用的过程,阐明呼吸作用的实质,从而理解呼吸作用这一核心概念。
能力目标
1.通过观察演示实验、分析实验结果,提高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
2.通过逐步完善生物的呼吸作用这一核心概念,落实生物学科核心素养中的科学思维训练。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1.通过呼吸作用概念的构建,形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探索精神。
2.通过学习呼吸作用的实质和意义,认同呼吸作用在生活中的科学价值。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
1.描述呼吸作用的过程,阐明呼吸作用的实质。
2.落实生物学科核心素养中的科学思维训练。
教学难点:
说明能量来自细胞中有机物的氧化分解。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由“呼吸”引入,发现新问题
在之前的内容中,我们学习了各种生物的呼吸,知道了“呼吸”是生物的共同特征。什么是呼吸?在这个过程中,有没有发生本质上的物质改变?以人体为例,氧气从外界进入肺泡中再进入血液,仍然是氧气。
那么,氧气的利用和二氧化碳的产生在哪里进行?对于生物体来说又有什么价值呢?这些是我们这节课将要研究的“呼吸作用”的主要内容。
学生回顾思考
提出疑问,引发思考,在已知上构建未知。
归纳概括,构建“氧化分解”概念
呼吸作用比较抽象,早在18世纪法国化学家拉瓦锡发现燃烧与细胞呼吸类似,并且把细胞呼吸比作是“缓慢燃烧过程”。所以我们将“呼吸作用”与“燃烧”对比学习。首先探究两者有哪些方面类似。
在燃烧和呼吸作用的过程中,都涉及到了物质和能量的变化,也就是在进行这两种过程之前和之后,物质和能量是有差异的,我们在探究中要关注和分析这些差异。
前期已经带着生物小组同学做了燃烧和呼吸作用的相关研究。
教师同步出示学生实验过程图片。
任务一:资料分析
用pad推送燃烧和呼吸作用过程中有关物质变化的视频和图表资料,提出问题:
1.呼吸作用和燃烧都消耗了什么物质?
2.呼吸作用和燃烧都产生了什么物质?
板书表头,指导记录方法。
得出结论:呼吸作用和燃烧消耗有机物和氧气,产生二氧化碳和水。
呼吸作用和燃烧过程中还存在着能量变化。
教师同步出示学生实验过程图片。
任务二:资料分析
用pad推送燃烧和呼吸作用过程中有关能量变化的视频和图表资料,提出问题:
3.呼吸作用和燃烧过程中的能量以什么形式释放?
4.呼吸作用和燃烧产生的能量来自哪儿?
得出结论:呼吸作用释放热能,燃烧释放光能和热能。
呼吸作用产生的能量来自有机物。
小结呼吸作用的原料、产物和能量变化。
我们发现,呼吸作用的过程就是在氧气的参与下,大分子有机物“氧化分解”形成小分子二氧化碳和水,并且释放出有机物中储存的能量。
学生描述燃烧和呼吸作用过程中有关物质变化的实验过程。
学生活动一:
查看资料,分组讨论,归纳概括呼吸作用和燃烧过程中的物质变化,并用pad拍照上传,展示结果,描述发现过程。
学生描述燃烧和呼吸作用过程中有关能量变化的实验过程
学生活动二:
查看资料,分组讨论,归纳概括呼吸作用和燃烧过程中的能量变化,分析能量来源,并回答。
实验数据分析,落实科学思维中归纳概括的学科核心素养培养。
对比分析,发现“呼吸作用”意义
为什么发生在生物体内的“有机物氧化分解”不叫燃烧,而是单独起个名字,叫做“呼吸作用”?
我们将“呼吸作用”与“燃烧”过程中存在的差异进行对比分析。
首先,发生场所:燃烧是发生在体外的,而呼吸作用在哪儿进行?为什么发生在细胞内?印证了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主要在细胞内的哪个结构中进行?
反应条件:酶的活性是受温度影响的,一般生物体内酶的最适温度与体温相当。所以与燃烧需要的高温条件相比,呼吸作用是在常温下进行的。
释放能量的去向:
我们再来比较一下两者释放的热量。
任务三:数据计算分析
出示上述实验过程中采集的数据表格,计算同样分解1g有机物,种子在呼吸作用时释放的热能与燃烧时释放热能的多少。
分析讨论:
1.种子呼吸作用释放的能量,还有一部分没有以热能的形式散失,那些能量到哪里去了?
2.呼吸作用还可以为哪些生命活动提供能量?
得出结论:生物进行各项生命活动都需要能量,没有能量生物体就会死亡。呼吸作用中有机物释放的能量除了以热能形式散失外,还有一部分用于生命活动。
反应速度:出示上述实验过程中采集的数据表格,比较燃烧和呼吸作用的反应速度。
我们发现,燃烧时,有机物中的能量被快速释放,而呼吸作用则是将有机物中的能量逐步释放出来,有什么好处?
小结:通过对比分析两者的差异,我们知道,“燃烧”是发生在体外的物质氧化分解过程。而“呼吸作用”是发生在细胞内的物质氧化分解过程,与细胞的能量供应关系密切,有着专属于生命的独特特点。
学生回答:呼吸作用发生在细胞内,因为与呼吸作用有关的酶主要分布在细胞内。主要在细胞内的线粒体上进行。
学生活动三:
依据表格中的数据,比较同样分解1g有机物,呼吸作用与燃烧所释放热能的多少,小组讨论,分析原因。
1.种子萌发是一种非常旺盛的生命活动,需要有机物提供大量的能量。
2.植物的生长、开花、结果,动物的运动、思考、生长发育、繁殖等都需要能量……
学生快速估算
学生思考回答:生命活动是一个持续的过程,能量逐步释放,可以持续为生命活动提供能量。
认识呼吸作用属于生命的独特特点,落实科学思维中对比分析的学科核心素养培养。
通过量化,理解燃烧和呼吸作用能量释放的区别,引出呼吸作用为生命活动提供动力。
“呼吸作用”概念形成
呼吸作用的实质是:细胞内的有机物氧化分解,释放能量,为生命活动提供动力。
学生思考总结
演绎推理,学以致用
在生活中,我们经常见到与呼吸作用相关的一些现象。
任务四:学以致用
出示资料,提出问题:
1.煮熟的种子周围温度为什么也一直上升?
2.人在剧烈运动时为什么呼吸频率较高,呼吸深度较大?
3.萝卜放久了为什么会糠心?甜玉米放久了为什么甜味会变淡?
我们进一步认识到,不仅植物的种子能进行呼吸作用,微生物、人、植物各个器官的呼吸作用现象也随处可见,呼吸作用是生物界的共同特性。
学生活动四:学以致用
学生阅读资料,推理回答微生物、人、植物各个器官呼吸作用的相关问题。
解决实际问题,落实科学思维中演绎推理的学科核心素养培养。
板书设计
第四节 生物的呼吸作用
教学反思
本节课主要有以下优点:1.生物的呼吸作用实验用传感器采集数据,将传统的定性实验转变为定量实验,尤其在分析释放能量的去向时可以定量计算进行对比。此种处理方式与传统的直接讲授呼吸作用的意义相比,有利于增强学生的证据意识,养成严谨务实的求知态度。此外,用pad进行实验资源推送和数据分析,辅助学生活动过程,体现了现代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优势,学生课上表现积极,课堂目标达成顺利。
2.本课时关注了生物学科核心素养中的科学思维,在构建“呼吸作用”核心概念的过程中,设计学生活动,由学生亲自参与,实现了归纳概括、对比分析、演绎推理、批判性思维、创新性思维等思维的有效训练。
不过,本节课还有一些待解决的问题,如呼吸与呼吸作用的区别、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对比等都可再进一步明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