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版七年级生物下册第七章《第二节 尿液的形成和排出》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北京版七年级生物下册第七章《第二节 尿液的形成和排出》教学设计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9.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北京版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20-03-05 11:26:3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尿的形成与排出》教学设计
区县:门头沟区
学校:新桥路中学
姓名:安淑娥
日期:2018.5.24
《尿的形成与排出》教学设计

一、教学背景分析   (一)本课时教学内容的功能和地位   本节课是北京版教材七年级下学期第七章生物的排泄第二节“尿液的形成与排出”中第二课时的内容。第一课时是学习泌尿系统的组成、肾脏及肾单位的结构,第二课时是在明确了泌尿系统结构后,进一步探究肾脏及泌尿系统的功能。即尿的形成与排出过程。它在本册书中既是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与前面所学知识联系紧密,因此解决好尿的形成和排出,有利于将前面所学的知识贯穿起来,并为以后的学习奠定基础,所以本节起到了一个承上启下的作用。
 (二)学生情况分析
  1.从学生已有知识角度分析
  学生通过前面章节知识的学习,已经具备了人体营养、人体内的物质运输、人体的能量供应、人体产生代谢废物、人体废物排出的途径及泌尿系统组成、肾脏和肾单位结构等知识。
  2.从学生的特点和能力角度分析
  初一的学生好奇心强,思维活跃,对未知事物的想象力丰富。经过一个学期生物学知识的学习,学生已经初步对生物体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生物学基本观点有了一些认识,并已经初步具备了运用所学生物学知识联系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但由于学生抽象思维能力还比较薄弱,因此对肾单位这一微观结构及功能的认识和理解有一定困难。
 (三)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尿液的形成与排出  【教学难点】: 1、肾单位的结构与尿液形成的关系
2、尿液形成过程中物质的变化
分析:肾小球的滤过作用涉及到原尿的形成与成分;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涉及到终尿形成与成分。这里必须让学生明白肾单位中血液的来龙去脉和尿液的产生与排出途径,也就是说要血路、尿路都清楚。然而,让学生理解看不到的结构与其功能确有难度。
 二、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在明确肾单位结构特点的基础上,联系血液循环知识,说出血路与尿路,并找到两者的关系。
2、通过观察图表物质的含量数据,说出在血浆、肾小囊和肾小管末端液体中的物质变化。
【能力目标】:   1、通过观察图表数据,训练分析比较及获取有用信息的能力
2、通过画不同物质在肾单位里的流动轨迹,分析肾小球、肾小管在尿形成中的作用。
3、运用已有生物学知识,推测形成尿液的结构特点及尿液形成的大致过程,发展表达、交流等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
   1. 通过探究尿液的形成与排出过程,体会生物体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生物学观点,形成生物体是一个统一整体的观点。
2.通过对泌尿系统疾病的原因分析,形成健康生活的意识。
3.在学习过程中学会小组内的分工协作。
  三、教学资源选择
1、多媒体课件;
2、自主学习任务单;
3、“血液、肾小囊中的液体、尿液的主要成分比较”表。
 四、教学流程示意图 
创设情境引入 提出问题,明确课题 学生探究尿液形成过程,完成任务单

反馈、交流,分析尿液形成过程 初步形成生物体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生物学观点

运用知识解决问题 体会生物体是一个统一整体的观点。

五、教学过程
教 学 过 程
教学环节
教师行为
学生行为
教学方法和设计意图
情境引入
设置情境引入:尿检化验单。
(尿是怎样形成的?)
讨论:
1.尿是否正常??
2.尿中为什么有血细胞、蛋白质、糖?
激发兴趣、引发思维、
〈提出问题,点明课题〉
探索新知
课题:尿的形成与排出
1、尿的形成
复习肾脏及肾单位结构
思考:肾单位中肾小球和肾小囊以及肾小管三者的关系是什么?
布置任务:根据肾脏、肾单位图。说出血液流经肾脏的路线。
回忆并说出相关基础知识
指图说出
通过投影回顾基础知识
将所学知识联系起来。
为学生进一步研究学习进行铺垫。
(进入尿的形成主题的学习)
1〉、
肾小球的滤过作用
1、提问:为什么血液从肾动脉流入从肾静脉流出后,就会有尿的形成呢?尿的形成过程中,肾单位各部分起到了什么作用?
2、指导学生结合肾单位模式图及从“肾小球、肾小囊中、肾小管末端所取液体的主要成分比较表”探究尿的形成过程:
(说明:三种液体提取的位置。)
(学生活动:画出各种成分在肾小球、肾小囊、肾小管中的流动轨迹)
交流成果:
讨论题:
1、观察比较血液、肾小囊腔中液体哪些成分的含量相同?哪些不同?这说明了什么?
2、肾小球是由什么结构形成的?其在结构上有何特点?
3、血液中哪些成分不能进入到肾小囊腔中?为什么?
4、以上分析说明肾小球有何作用?
总结:
肾小球滤出液在肾小囊腔中形成原尿。
学生分组讨论相关问题完成任务单
学生结合问题,观察肾单位结构图及表中的数据,进行分析、讨论,动手在肾单位模式图中画出物质的流动轨迹,回答相关问题。
肾小球是毛细血管球,毛细血管的壁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具有通透性,血细胞和大分子蛋白质不能透过,溶在水中的小分子物质可以透过。
提出问题
小组合作相互启发,通过对图文资料的分析,培养学生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
引导学生分析肾小球结构特点、血浆及肾小囊中液体的异同,分析肾小球的作用。
体会生物体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生物学观点
分析归纳能力训练
理解肾小球的滤过作用
2〉、
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
3〉、总结:
尿液的形成过程
5、血液、原尿中都有葡萄糖,但尿液中没有,说明了什么?
总结:肾小管具有重吸收功能。
6、从分析可以看出尿液的成分有哪些?
(血液流经肾单位时,通过肾小球的滤过作用和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最终形成了尿液。)
尿液形成过程:
肾小球的滤过作用
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
小资料:肾脏需要多久才能将体内的血液清理一遍?(每分钟约有一公升血液流经肾脏。人体的总血量约为4—5公升。因此肾脏只需4—5分钟便能把循环系统中所有血液清理一次。)
分小组讨论回答相应问题。
理解尿液形成过程
学生总结概括
通过引导学生分析不同部位物质变化情况,体会肾小管的功能。体会生物的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生物学观点
理解肾小管具有重吸收功能
体会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观点
理解尿液形成过程。
体会肾脏强大的排泄功能
与其结构分不开
2、尿液的排出
问:1、尿液形成后是如何排出体外的呢?
即:肾小管→收集管→肾盂→输尿管→膀胱→尿道
问:2、尿液的形成与排出的重要意义是什么?
说明:适量多喝水的好处。
学生完善笔记,画出尿液排出路径
思考回答
总结、表达能力训练。
初步形成生物体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生物学观点
理解人体是一个统一整体
理解泌尿系统在人体代谢废物排出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运用知识
解决问题
分析课前出示的尿检化验单,学生运用知识分析判断,找出病因。
分析病变部位及原因
运用知识解决问题。
体会结构与功能相适应这一生物学观点
拓展
问:得了尿毒症怎么办呢?
拓展:血液透析的过程模拟的是肾单位的哪一部分的功能?
血液透析只能暂时的缓解病情,换肾----彻底的根治
血液透析、换肾
(拥有健康是多么幸福的事啊!)
拓展新知识
珍爱生命
情感教育
泌尿系统的保健
小结
肾炎、糖尿病等最终会引起肾脏的衰竭,导致尿毒症。“小病不小”---感冒、扁桃体炎、咽炎等都会引发肾炎;怎样能增强体质提高免疫力?
希望大家都能积极地进行体育锻炼,都拥有健康强健的体魄。
讨论自我教育
健康生活
快乐成长
 
板书内容 尿的形成与排出
血液流经路线:
肾动脉
动脉分支
入球小动脉 肾小球 出球小动脉 毛细血管 小静脉 肾静脉
滤过 重吸收
尿液形成与排除路线:肾小囊 肾小管 集合管 肾 盂

输尿管

膀 胱
尿 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