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语文下册试题-第三单元过关测试题 部编版(含答案)
一、下面的汉字各属于哪种造字法?填一填。(填序号)
A.象形 B.指事 C.会意 D.形声
蚂( ) 岩( ) 上( ) 羊( ) 想( )
二、写出下列象形字相对应的汉字。
——( ) ——( ) ——( ) ——( )
——( ) ——( ) ——( ) ——( )
三、选择加点字的正确意思,将序号填入括号内。
1.册:①册子;②量词,用于书籍等;③帝王封爵的命令。
A.一册书( ) B.纪念册( ) C.册封( )
2.典:①标准,法则;②典范性书籍;③典礼。
A.开国大典( ) B.引经据典( ) C.优秀典范( )
3.韵:①好听的声音;②韵母;③情趣。
A.押韵( ) B.韵味( ) C.琴韵悠扬( )
四、读一读,猜字谜。
1.力字加两点,别当办字猜。 ( )
2.远看像头牛,近看没有头。 ( )
3.一木口中栽,非杏也非呆。 ( )
4.有耳能听到,有口能请教,有心就烦恼。 ( )
5.池里不见水,地上不见泥。 ( )
五、按要求完成字词练习。
1.用“____”画出下列广告语中的错别字,并将正确的写在横线上。
(1)咳不容缓(药品) ________ (2)骑乐无穷(山地车) ________
(3)鳖来无恙(补品) ________ (4)一明惊人(明目器) ________
(5)默默无蚊(灭蚊器) ________ (6)无可替带(胶带纸) ________
2.成语加减法。
( )言为定+( )亲不认=( )窍生烟
( )通八达+( )望无边=( )湖四海
( )全其美+( )面玲珑=( )全十美
( )面八方-( )心一意=( )长两短
3.看图猜成语。
,( ) ( ) ( ) ( )
4.随着《舌尖上的中国》的热播,中国的美食文化风靡世界,一个“吃”字,也呈现出更多的内涵,比如:花积蓄叫“吃老本”,理解透彻叫“吃透”。请根据下面括号里的提示,在“吃”字后的横线上分别填上一个恰当的字,使之产生有趣的效果。
(1)吃______(受人欢迎,受重视) (2)吃______(产生嫉妒情绪)
(3)吃______(挂心,介意) (4)吃______(受损失或在某方面条件不利)
(5)吃______(贪吃,嘴馋) (6)吃______(船身入水的深度)
六、先补充,再按要求填空。
1.补充歇后语。
A.______________——照旧(舅) B.孔夫子搬家——____________
C.隔着门缝吹喇叭——____________ D.上鞋不用锥子——____________
E.小葱拌豆腐——____________
2.选择上面的歇后语填空,将序号填在括号里。
(1)佛山陶瓷十分畅销,连外乡人也知道,可以说是( )啊!
(2)我本来十分看好我们校队,可自从开赛以来,校队是( ),真令人失望。
(3)爸爸经常教育我们,做人要像( )
(4)父母、老师都苦口婆心地教育他,可他却是( ),最终没有考好。
七、阅读《汉字赞》选段,回答问题。
篆书隶书,古色古香。行书流畅,正楷端庄。狂草奔放,凤舞龙翔。对联形式,汉字独创。
1.观察/辨别字体,根据文段内容选择正确答案。(将序号)
A.楷书 B.草书 C.小篆 D.甲骨文 E.行书
,( ) ,( ) ,( ) ,( ) ,( )
2.你能猜出这个用繁体字书写的词语是什么吗?写在括号内。
愛國——( )( )
3.用“____”画出生活中的错别字,并改正。
商场:轻仓处理( ) 全场八拆( ) 饭店:供应早歺( ) 稀饭曼头( )
八、根据所学知识填空。
1.汉字产生于__________年前,它是世界上使用人口最多的文字,曾对________、________等国的文字产生过重要影响。
2.我国汉字的演变过程为甲骨文?________?________?隶书?________?行书?草书。
3.古往今来,我国涌现出了许多著名的书法家,如__________,__________等。
第三单元期末过关练
一、D C A A D
二、人 口 羊 鸟 丰 果 月 瓜
三、1.A.② B.① C.③ 2.A.③ B.② C.①
3.A.② B.③ C.①
四、1.为 2.午 3.困 4.门 5.也
五、1.(1)咳 刻 (2)骑 其 (3)鳖 别 (4)明 鸣
(5)蚊 闻 (6)带 代 2.一 六 七 四 一
五 两 八 十 四 一 三 3.虎头蛇尾 鸡飞蛋打 掩耳盗铃 开门见山 4.(1)香 (2)醋 (3)心 (4)亏 (5)嘴 (6)水
六、1.A.外甥打灯笼 B.尽是输(书) C.名(鸣)声在外
D.真(针)好 E.一清(青)二白 2.(1)C (2)B (3)E (4)A
七、1.D C E A B 2.爱国 3.轻 清 拆 折
歺 餐 曼 馒
八、1.三四千 日本 越南 2.金文 小篆 楷书 3.王羲之 柳公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