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版高中地理必修2第四章《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单元检测题(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中图版高中地理必修2第四章《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单元检测题(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586.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中图版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0-03-05 16:02:3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单元检测题

一、单选题
在我国古代《庄子·齐物论》中出现了“天地与我共生,万物与我为一”的思想。
据此回答下列各题。
1.下列做法符合上述思想的是(  )
A.使用化肥和农药提高粮食产量 B.围湖造田,扩大人类的生产空间
C.“珠三角”地区建设桑基鱼塘 D.变“北大荒”为“北大仓”
2.下列人类发展的原则,属于可持续发展共同性原则的是( )
A.鉴于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资源有限,人类需与子孙后代共享资源环境
B.各国有权根据需要开发本国资源,并确保不对他国环境造成损害
C.地球的承载能力是有限的,人类应该做到合理开发和利用自然资源
D.对于全球共有的大气等自然资源,需要在尊重各国主权和利益的基础题上,制定各国可接受的全球性目标和政策

江苏兴化垛田传统生态系统被联合国粮农组织评定为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GIAHS)创造性的将低洼沼泽地改造成岛状耕地,具有独特的水土利用特点。
读垛田农业示意图,回答下列小题。

3.垛田农业主要的生态效益是( )
A.生物间互生互养,形成良性发展 B.延长产业链,提高产品附加值
C.废弃物充分利用,利于经济发展 D.降低生产成本,提高农民收入
4.垛田农业生产可缓解当地的( )
A.土地盐碱化 B.水土流失 C.早涝灾害 D.土地污染
5.垛田农业为适应时代的需求,从环境、经济效益角度看,最适宜发展( )
A.休闲观光旅游 B.引进新的种植品种
C.鱼类深加工 D.水禽类养殖

读下图,完成下面各题。

6.图中有关能源输送的说法,正确的有( ? ??)
①右图为输煤 ②左图为输电 ③右图为输电 ④左图为输煤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7.图中砖厂的设置是(??? )?
①提高能源的综合利用率 ②实现污染物、废弃物资源化
③为了对“三废”进行无害化处理 ④为减轻资源的运输压力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生态小康家园是以土地资源为基础、以太阳能为动力、以沼气为纽带,种植业和养殖业相结合,通过生物质能转换技术,在农户土地上,在全封闭状态下将沼气、猪禽舍、厕所和日光温室等组合在一起的一种生态农业庭院经济模式。下图为我国某地生态小康家园示意图。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8.夜间农户用草垫覆盖塑性玻璃温室穹顶的首要目的是
A.减少病虫害 B.减少能量损耗 C.减少水分蒸发 D.增加水分下渗
9.“楼顶花园,楼上家园,地面果园”是对生态农业庭院的真实写照,楼顶花园的主要生态作用是
A.夏季隔热,冬季保温 B.增加湿度,利于产出
C.天然氧吧,实现零排放 D.资源再生,提高产能

“蚂蚁森林”是某电商设计的公益行动模式。用户通过在电商网络平台完成一系列低碳生活项目可获得积分,并领养“虚拟树”,再由环保组织在我国某些地区种植树木,实现防风沙。截止2017年8月,已植树途100万棵,引领了“全民种树”新风尚。内蒙古阿拉善盟是最早种植“蚂蚁森林”的地区。
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0.在阿拉盟种植的“蚂蚁森林”所选树种
A.好暖喜湿 B.叶片常绿 C.植株高大 D.根系发达
11.“蚂蚁森林”倡导的“全民种树”低碳行为体现了可持续发展的
A.持续性原则 B.共同性原则 C.公平性原则 D.阶段性原则

“结构性失业”是指由于经济产业的变动要求劳动力供应能迅速适应变动,但劳动力市场的结构特征却与社会对劳动力需求不相吻合,从而导致劳动力的失业。
据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12.我国存在结构性失业产生的主要原因是
A.劳动力资源不足 B.劳动力资源过剩
C.产业结构调整 D.经济发展水平低
13.为缓解结构性失业,应采取的措施是
A.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就业机会 B.发展职业教育,提高劳动力技术水平
C.提高机械化水平,提高生产效率 D.高校扩招,增加人才战略储备

随着生产活动不断向全球范围扩张,工厂大量外迁,导致一些国家原有的生产体系出现“产业空洞化”现象。出现该现象的国家和地区把更多的力量投向高科技产业。下图表示甲、乙两个地区经济发展不同阶段的产业状况。
据图完成下列各题。

14.最容易出现“产业空洞化”的是
A.甲地区阶段Ⅰ B.乙地区阶段I C.甲地区阶段Ⅱ D.乙地区阶段Ⅱ
15.在阶段Ⅱ,对乙地区的相关描述正确的是
A.失业率可能上升 B.城市化水平显著提高
C.生态环境将进一步恶化 D.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大幅度下降

中国正逐步构建节约型的产业结构和消费结构,走中国特色的节约型发展道路。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6.我国走可持续发展道路面临的困境是(  )
①人口增长趋向零,老龄人口比重大,就业人口日趋不足
②农业资源日趋紧张,接近资源承载极限
③环境污染局部基本得到控制,但自然生态日趋恶化
④粮食需求迅速增加,土地后备资源不足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17.我国资源利用虽然有明显的进步,但是问题依然突出,下列属于当前我国资源利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的是(  )
①资源利用效率明显偏低,经济增长方式粗放
②国家资源政策不利于全社会的共同参与和共同行动
③全社会尤其是地方政府对国家政策不理解、不支持
④环境污染严重,没有完全摆脱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下图为“我国长三角地区某城市土地利用和功能分区图”。读图回答问题。

18.根据图示信息判断,该地PM2.5的污染源主要有
A.汽车尾气,建设施工扬尘 B.工业燃煤,土壤扬尘
C.工业燃煤,汽车尾气 D.生活燃煤,汽车尾气
19.下列改善该城市环境质量中不正确的是
A.制订和完善相关法律,对废气排放进行严格约束
B.商贸区搬离市中心
C.制订规范,减少建筑和道路扬尘
D.利用科学技术进行大气污染的治理
20.下列关于图中用地的说法,正确的是
A.高新技术开发区交通不便,布局不合理
B.商贸区位于城市中心,占地广,交通便利
C.重工业区位于盛行风的下风向,对城区污染小
D.仓储区靠近港口和过境干线,便于货物集散

人口、资源、环境、发展问题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右图为人口、资源、环境关系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21.协调人地关系,走可持续发展之路,下列做法可行的是(  )
A.控制人口规模 B.禁止污染排放
C.大力开发资源 D.维持发展现状
22.作为普通民众,我们应该(  )
A.在工作地附近安家 B.骑电瓶车上下学
C.节假日寄纸质贺卡 D.使用一次性餐具

桑基、蔗基、果基鱼塘是珠江三角洲地区传统的农业景观和被联合国推介的典型生态循环农业模式。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工业化和城镇化的快速发展,传统的基塘农业用地大部分变为建设用地,保留下来的基塘也变为以花基、菜基为主。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3.农民用花基、菜基鱼塘取代桑基、蔗基鱼塘的直接目的是(  )
A.提高土壤质量 B.节省劳动力
C.促进生态循环 D.提高经济收入
24.桑基、蔗基鱼塘被保留的很少,反映了该生态循环农业模式(  )
A.与当地产业发展方向不一致 B.不具有在其他地区推广的价值
C.与现代农业发展要求相一致 D.不适应当地气候条件的变化

25.读漫画,完成下题。

图中漫画反映的环境问题,根据性质划分属于(  )
A.生态破坏问题 B.环境污染问题
C.由环境污染演化而来的问题 D.自然资源衰竭问题


二、综合题
26.读“内蒙古自治区简图”,结合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近20年来,呼伦贝尔地区土地利用不断变化,耕地面积增加101.75万公顷,居民点及工矿用地面积增加9.8万公顷,牧草地面积减少233.82万公顷,水域及未利用地面积减少39.06万公顷。
材料二:内蒙古有富煤之忧,窝电之困。内蒙古“十二五”规划提出“将输煤变为输电”和“煤—电—用”一体化发展战略,构建了煤—电—冶(有色金属冶炼)、煤—电—化(重化工业)、煤—电—热(热电联产)、煤—电—建(建材产业)等多条循环经济产业链。
(1)说出呼伦贝尔地区土地利用变化产生的环境问题。
(2)说出内蒙古变输煤为输电后对本地区生态环境的影响。
(3)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分析内蒙古建设多条循环经济产业链的意义。
2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图甲为非洲东部部分区域略图,图乙为肯尼亚北部东非大峡谷内某一湖泊及湖岸火山锥景观,图丙为内罗毕(海拔 1798 米)气温年内变化折线。

材料二 在养蜂生产中,蜂蜜可以大量集中采蜜的地方称之为蜜源地。近年来以肯尼亚为首的东非高原国家成为世界蜂蜜生产和出口的重要地区,该地区的蜂蜜产量约占非洲蜂蜜总产量的 70%以上。
(1)归纳内罗毕的气温特征,并从太阳辐射和地形角度分析其原因。
(2)说出该区域主要国家目前所处的区域发展阶段并说出该阶段主要的产业结构特点,并指出该区域可持续发展应该采取的主要措施。
(3)从自然的角度,分别阐述东非高原地区蜜源种类繁多和适宜快速繁殖蜂群的原因。



参考答案

1.C 2.D 3.A 4.C 5.A 6.B 7.C 8. B 9. A 10.D 11.B 12.C 13.B 14. D 15. A 16.D 17.C 18.C 19.B 20.D 21.A 22.A 23.D 24.A 25.C
26.(1)土地荒漠化、生物多样性减少、湿地破坏、环境污染。
(2)加重当地环境污染,加剧水资源紧张状况。
(3)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延长产业链,增加经济效益;降低煤炭运输消耗,减轻东部地区及整体环境污染,增加就业机会。
27.(1)特征:终年暖热(温和),气温年较差小。原因:地处热带,海拔较高,气温相对较低;纬度低,太阳辐射季节变化小。
(2)以传统农业为主体的发展阶段:经济发展水平低,以初级产品经济为主。措施:发展农业技术和农业生产、缓解粮食问题:控制人口增长、提高人口素质;积极稳妥推进工业化和城市化水平,提高矿产品和农产品的加工能力;保护和改善农业生态环境。
(3)蜜源种类多的原因:地处热带,水热条件好,利于植被生长;地势落差大,气候的垂直差异明显,自然环境复杂,植被(蜜源)种类丰富。蜂群繁殖速度快的原因:地处热带,气温高,利于生物快速繁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