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语文下册一课一练试题-第1课 古诗三首 部编版
一、下列划线字读音正确的一组是( )。
A.幼稚(chì) 玉磬(qìng)
B.陂池(bēi) 涟漪(qí)
C.供品(gòng) 提供(gōng)
二、读拼音,写字词。
天刚破xiǎo( ),白zhòu( )来临,一天的工作又开始了。是啊,没有辛勤的ɡēnɡ yún( ),哪里有收获呢?
三、给划线词语选择正确的解释。(填序号)
1.童孙未解供耕织( )
A.理解,懂得。
B.讲明白,分析说明。
C.除去,除,废除,停止。
2.忽作玻璃碎地声( )
A.指一种人工制造的质地硬而脆的透明物体。
B.一种天然玉石,也叫水玉。
3.短笛无腔信口吹( )
A.动物身体中空的部分。
B.乐曲的调子。
C.说话的声音、语调。
四、品读诗句,完成练习。
1.敲成玉磬穿林响,忽作玻璃碎地声。
(1)这句话运用了( )的修辞手法。
A.夸张 B.比喻 C.拟人
(2)想象一下,写出诗句中孩子们的情感变化过程:( )→( )
(3)这句诗的诗意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牧童归去横牛背,短笛无腔信口吹。
(1)“横”字表明牧童____________________,
表现了牧童的____________________。同时,“无腔”“信口”也表现出了牧童____________________的情致。
(2)读这句诗,我们仿佛看见了这样的画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判断下面的说法是否正确,正确的画“√”,错误的画“×”。
1.《四时田园杂兴》是一组田家诗,课文里的这首描写了农村秋日生活中的一个场景。( )
2.《稚子弄冰》全诗突出一个“稚”字。稚气和乐趣能使儿童忘却严冬的寒冷,保持他一如既往的活力和快乐。( )
3.《村晚》前两句把池塘、山、落日三者有机地融合起来,描绘了一幅非常幽雅美丽的图画。( )
4.本课的这三首古诗的作者都是唐代诗人,都描写了古代农村儿童的生活。( )
课内外对比阅读。
(一)四时田园杂兴
[宋]范成大
昼出耘田夜绩麻,
__________________。
童孙未解供耕织,
__________________。
1.把古诗补充完整。
2.解释下面的字词。
绩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供: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跟随着作者,我们看到了两组镜头,勤劳的乡村男女和儿童,请你选取一组人物,结合诗句,描写你看到的画面。
我选的是____________(乡村男女 儿童)。
画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写儿童“学种瓜”的细节有两层含义,一是表明农家孩子养成了____________的习惯,二是用幼童的形象衬托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诗中流露出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桑茶坑①道中
[宋]杨万里
晴明②风日雨干时,
草满花堤水满溪。
童子柳阴眠正着③,
一牛吃过柳阴④西。
【注释】 ①桑茶坑:地名,在安徽泾县。②晴明:晴朗,明澈。③眠正着:正睡得酣甜。④柳阴:柳下的阴影。
1.选一选。
(1)这首诗所写的时间是( )季节。
A.初春 B.初夏 C.初秋
(2)当时的天气情况是( )。
A.小雨 B.晴朗 C.雨后初晴
2.根据古诗内容填空。
(1)这首诗写的是诗人在桑茶坑道所见的____________情景,描绘了江南田野水边的景色。诗中描述的景物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字写出了小溪涨水、堤上花儿草儿繁盛的样子,“__________________”一句描绘出牧童正悠闲地躺在柳阴下酣睡,任他的牛随意吃草的画面。
3.给下列诗句选择正确的解释。
(1)草满花堤水满溪。( )
A.草遮住了花儿,水涨满了小溪。
B.小溪里的流水涨满河槽,岸边野草繁茂,野花肆意开放。
(2)一牛吃过柳阴西。( )
A.那头牛只管埋头吃草,越走越远,一直吃到了柳林西面。
B.那头牛一口气把柳阴西边吃了。
4.发挥想象,接着写一写。
牧童一觉醒来,发现牛不见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下列关于两首古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桑茶坑道中》这首诗前两句写出了由雨而晴,由湿而干,溪水由浅而满,花草在风中摇曳,大自然充满了生机的律动。
B.《桑茶坑道中》后两句把牧牛童子和牛的神态写活了,富有生活气息。
C.《四时田园杂兴》第三句“童孙未解供耕织”,“童孙”指那些孙子们,他们不会耕也不会织,所以就闲着,在树荫下乘凉。
七、古代的儿童在闲暇时干什么呢?选一选,把下面的诗句补充完整。
卧剥莲蓬 追黄蝶
放纸鸢 偷采白莲
1.小娃撑小艇,____________回。
2.儿童急走__________,飞入菜花无处寻。
3.儿童散归来早,忙趁东风__________。
4.最喜小儿无赖,溪头____________。
参 考 答 案
一、C
二、晓 昼 耕耘
三、1.A 2.B 3.B
四、1.(1)B (2)快乐 失望 (3)当欣赏者正醉心于那穿林而过的响声时,忽然却听到了另一种声音——冰块落地,发出了如玉石破碎的声音。
2.(1)随意横坐在牛背上 调皮可爱,天真活泼 无忧无虑,悠闲自在 (2)牧童赶着牛回家,横坐在牛背上,手拿短笛,随意地吹奏着不成调的曲子
五、1.× 2.√ 3.√ 4.×
六、(一)1.村庄儿女各当家 也傍桑阴学种瓜
2.把麻搓成线 从事,参加 3.乡村男女 乡村里,村夫农妇都很忙碌。他们白天去田里锄草,到了夜晚回来搓麻绳,一刻也不闲着。 4.热爱劳动
农民的辛苦和繁忙 5.诗中流露出作者对劳动人民的赞美。
(二)1.(1)B (2)C 2.(1)儿童牧牛 花、草、溪水、柳阴、牛 (2)满 童子柳阴眠正着 3.(1)B (2)A
4.他急得直跳,才睡一会儿,牛跑哪儿去了?他赶紧四处寻找,草地上空荡荡的,小溪边也看不见牛的影子,忽然,他的目光捕捉到了大柳树后忽隐忽现的牛尾巴!哈哈,找到了! 5.C
七、1.偷采白莲 2.追黄蝶 3.放纸鸢 4.卧剥莲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