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物理人教版选修3-3 9.4 物态变化中的能量交换(课件+作业)

文档属性

名称 高中物理人教版选修3-3 9.4 物态变化中的能量交换(课件+作业)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54.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0-03-05 15:11:41

文档简介

第九章 4
基础达标
1.关于物质的熔化和凝固,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各种固体都有一定的熔点
B.各种固体都有一定的凝固点
C.各种晶体的熔点相同
D.非晶体熔化要吸热,温度不断上升
【答案】D 
解析:固体可能是晶体或非晶体,晶体有确定的熔点,非晶体没有确定的熔点.
2.晶体在熔化过程中,吸收热量的作用是(  )
A.增加晶体的温度
B.克服分子间引力,增加分子势能
C.克服分子间引力,使分子动能增加
D.既增加分子动能,也增加分子势能
【答案】B
3.下列液化现象中属于降低气体温度而液化的是(  )
A.家用液化石油气
B.自然界中的雾和露
C.自来水管外壁的小水珠
D.锅炉出气口喷出的“白气”
【答案】B
4.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不同晶体的熔化热不相同
B.一定质量的晶体,熔化时吸收的热量与凝固时放出的热量相等
C.不同非晶体的熔化热不相同
D.汽化热与温度、压强有关
【答案】C 
解析:不同的晶体有不同的结构,要破坏不同物质的结构,所需的能量也不同.因此,不同晶体的熔化热也不相同.一定质量的晶体,熔化时吸收的热量与凝固时放出的热量相等.非晶体液化过程中温度会不断变化,而不同温度下物质由固态变为液态时吸收的热量是不同的,所以非晶体没有确定的熔化热.汽化热与温度、压强都有关.
5.为了浇铸一个铜像,使用的材料是铜,则此过程的物态变化是(  )
A.一个凝固过程
B.一个熔化过程
C.先熔化后凝固
D.先凝固后熔化
【答案】C 
解析:浇铸铜像必须将铜先化成铜水浇入模子,待冷却后才能成为铜像.
6.(多选)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晶体和非晶体一样,都具有确定的熔点
B.晶体熔化时具有确定的熔化热,而非晶体则没有确定的熔化热
C.一定质量的晶体,熔化时吸收的热量少于凝固时放出的热量
D.晶体在熔化过程中主要是势能增加
【答案】BD 
解析:晶体与非晶体的区别是晶体有确定的熔点和凝固点,而非晶体则没有.
能力提升
7.(多选)能使气体液化的方法是(  )
A.在保持体积不变的情况下不断降低气体的温度
B.在保持体积不变的情况下,使气体温度升高
C.在保持温度不变的情况下增大压强,能使一切气体液化
D.降低气体的温度到某个特殊温度以下,然后增大压强
【答案】AD 
解析:从能量转换的角度分析只要放出热量,就可以使气体液化,但从影响气体液化的因素分析,只要无限度地降低温度或降低温度到某一特定值以下,再增大压强就可以使气体液化.
8.火箭在大气中飞行时,它的头部跟空气摩擦发热,温度可达几千摄氏度,在火箭上涂一层特殊材料,这种材料在高温下熔化并且汽化,能起到防止烧坏火箭头部的作用,这是因为(  )
A.熔化和汽化都放热
B.熔化和汽化都吸热
C.熔化吸热,汽化放热
D.熔化放热,汽化吸热
【答案】B 
解析:物质在熔化和汽化过程中都是吸收热量的,故B选项正确.
9.(2017浉河名校月考)甲、乙两种物质,质量之比为4∶1,放出热量之比是3∶1,则它们的比热容之比和降低温度之比分别有下列四种情况,可能满足题设条件的是(  )
①1∶1,3∶4
②2∶1,1∶3 ③1∶2,3∶2
④1∶3,9∶4
A.①②
B.①③④
C.②③
D.①②④
【答案】B 
解析:由题知m甲∶m乙=4∶1,放出的热量Q甲∶Q乙=3∶1,结合Q放=cmΔt,可得==.将①中=1∶1、=3∶4代入式子,可知符合要求,故①正确;将②中=2∶1、=1∶3代入式子,可知不符合要求,故②错误;将③中=1∶2、=3∶2代入式子,可知符合要求,故③正确;将④中=1∶3、=9∶4代入式子,可知符合要求,故④正确.则B正确.
10.(2019鹿邑名校月考)关于固体、液体和物态变化,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
A.固体分子对附着层里的液体分子的吸引,比液体内部分子的吸引强时,就表现出浸润现象
B.当人们感到潮湿时,空气的绝对湿度一定较大
C.晶体一定具有规则的几何外形
D.液体表面张力使其表面积有收缩到最小的趋势
E.水的饱和汽压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答案】ADE 
解析:浸润与不浸润现象与分子力有关,固体分子对附着层里的液体分子的吸引,比液体内部分子的吸引强时,就表现出浸润现象,故A正确;在一定气温条件下,大气中相对湿度越大,水气蒸发也就越慢,人就感受到越潮湿,故当人们感到潮湿时,空气的相对湿度一定较大,但绝对湿度不一定大,故B错误;单晶体一定具有规则的几何外形,多晶体没有规则的几何外形,故C错误;液体表面分子间距较大,故有张力,使其表面积有收缩到最小的趋势,故D正确;饱和汽压与液体种类和温度有关,水的饱和汽压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故E正确.
11.(1)如图甲所示,在斯特林循环的p-V
图象中,一定质量理想气体从状态A依次经过状态B、C和D后再回到状态A,整个过程由两个等温和两个等容过程组成.B→C的过程中,单位体积中的气体分子数目_________(填“增大”“减小”或“不变”).状态A和状态D的气体分子热运动速率的统计分布图象如图乙所示,则状态A对应的是________(填“①”或“②”).


(2)如图甲所示,在A→B和D→A的过程中,气体放出的热量分别为4
J和20
J.在B→C和C→D的过程中,气体吸收的热量分别为20
J和12
J.求气体完成一次循环对外界所做的功.
【答案】(1)不变 ① (2)8
J
解析:(1)由题图知B→C的过程中气体的体积不变,所以密度不变,即单位体积中的气体分子数目不变;因当温度升高,分子热运动加剧,速率较大的分子所占百分比增高,分布曲线的峰值向速率大的方向移动即向高速区扩展,峰值变低,曲线变宽,变平坦,由题中图甲知状态A的温度低,所以对应的是①.
(2)在气体完成一次循环后的内能与开始时是相等的,所以内能不变,即ΔU=0;由图可知,A→B和D→A的过程中,气体放出的热量分别为4
J和20
J.在B→C和C→D的过程中气体吸收的热量分别为20
J和12
J,则吸收的热量Q=QAB+QBC+QCD+QDA=(-4+20+12-20)
J=8
J,由热力学第一定律得ΔU=Q+W,所以W=-8
J,所以气体完成一次循环对外做功是8
J.
12.(2019苏州质检)太阳与地球的距离为1.5×1011
m,太阳以平行光束入射到地面.地球表面有的面积被水面覆盖,太阳在一年中辐射到地球表面水面部分的总能量约为1.87×1024
J.设水面对太阳辐射的平均反射率为7%,而且将吸收到的35%的能量重新辐射出去.太阳辐射可将水面的水蒸发(设在常温、常压下蒸发1
kg水需要2.2×106
J的能量),而后凝结成雨滴降落到地面.试估算整个地球表面的年平均降雨量(以毫米表示,球面积为4πR2,取地球半径R=6
360
km).
【答案】1.01×103
mm
解析:一年中地球表面的水用于蒸发所吸收的总能量为
Q=W×0.93×0.65=1.13×10
24
J
解得蒸发的水量m=
kg=5.14×1017
kg
设降雨量为h(降到地面的水层的厚度),由m=ρ(4πR2h)
得h=1.01×103
mm.(共26张PPT)
4 物态变化中的能量交换
我们知道在物态变化中的液化和凝固过程要放出热量;汽化和熔化过程要吸收热量.这是指物态变化中的能量转移.怎样解释熔化和汽化的吸放热现象,什么是熔化热和汽化热?让我们一起探究吧!
一、熔化热
1.熔化和凝固
熔化:物质从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
凝固:物质从液态变成固态的过程.
2.熔化热
某种晶体在熔化过程中所需的能量与其质量之比,称作这种晶体的熔化热.
温馨提示:①熔化时吸热,凝固时放热.
②一定质量的晶体,熔化时吸收的热量与凝固时放出的热量相等.
③不同的晶体有不同的空间点阵,要破坏不同物质的结构,所需的能量就不同.因此不同晶体的熔化热也不相同.
④非晶体液化过程中温度会不断改变,而不同温度下物质由固态变为液态时吸收的热量是不同的,所以非晶体没有确定的熔化热.
二、汽化热
1.汽化和液化
汽化:物质从液态变成气态的过程.
液化:物质从气态变成液态的过程.
2.汽化热
某种液体汽化成同温度的气体时所需的能量与其质量之比,称作这种物质在这个温度下的汽化热.
温馨提示:①液体汽化时,液体分子离开液体表面,要克服其他分子的吸引而做功,因此要吸收能量.
②液体汽化时的汽化热与温度和外界气压都有关系.
③一定质量的物质,在一定温度和压强下,汽化时吸收的热量与液化时放出的热量相等.
1.固体熔化中的能量特点
由于固体分子间的强大作用,固体分子只能在各自的平衡位置附近振动,对固体加热,在其开始熔化之前,获得的能量主要转化为分子的动能,使物体温度升高,当温度升高到一定程度,一部分分子的能量足以克服其他分子的束缚,从而可以在其他分子间移动,固体开始熔化.
物态变化中的能量、温度有何特点
2.液体汽化中的能量特点
液体汽化时,由于体积明显增大,吸收热量,一部分用来克服分子间引力做功,另一部分用来克服外界压强做功.
3.固体熔化中的温度特点
晶体熔化过程,当温度达到熔点时,吸收的热量全部用来破坏空间点阵.增加分子势能,而分子平均动能却保持不变,所以晶体有固定的熔点.非晶体没有空间点阵,吸收的热量主要转化为分子的动能,不断吸热,温度就不断上升.
由于在不同温度下物质由固态变成液态时吸收的热量不同,而晶体有固定的熔点,因此有固定的熔化热,非晶体没有固定的熔点,也就没有固定的熔化热.
1.下列属于熔化的是(  )
A.糖放在水中后逐渐化成了糖水
B.夏天放棒冰的杯子外壁有小水珠
C.露水的形成
D.棒冰变成了水
【答案】D
【解析】糖化成了糖水叫溶解,A错;放棒冰的杯子外壁的小水珠是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B错;露水是因为晚上温度低,白天的不饱和汽变成了饱和汽,部分水蒸气液化形成的,C错.
晶体具有确定的熔点和熔化热.而非晶体却没有.
1.晶体分子是按一定的规律在空间排列成空间点阵,分子只能在平衡位置附近不停地振动,因此,它具有动能,在空间点阵中,由于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它又同时具有势能.
(1)晶体在开始熔化之前,从热源获得的能量,主要转变为分子的动能,因而使物质温度升高.
晶体、非晶体的熔点和熔化热
(2)在熔化开始后,热源传递给它的能量,使分子有规则的排列发生了变化,分子间距离增大使分子离开原来的位置移动.这样加热的能量是用来克服分子力做功,使分子结构涣散而呈现液态.也就是说,在破坏晶体空间点阵的过程中,热源传入的能量主要转变为分子的势能.
(3)分子的动能变化很小,因此物质的温度没有显著变化,所以熔化在一定温度下进行.
2.非晶体在熔化过程中,随温度的升高而逐渐软化.最后全部变为液体,所以熔化过程不与某一温度对应,而是与某个温度范围对应.
(1)非晶体物质的分子结构跟液体相似,它的分子排列是混乱而没有规则的,即使由于它的黏滞性很大,能够保持一定的形状,但是实际上它并不具有空间点阵的结构.
(2)传递给非晶体的能量,主要转变为分子动能.在任何情况下,只要有能量输入,它的温度就要升高,因此它没有一定的熔化温度,并且在熔化过程中,温度不断上升.
3.不同温度下,非晶体由固体变为液体时吸收的热量是不同的,所以非晶体没有确定的熔化热,晶体的熔化是在一定的温度下进行的,而每种晶体都有自己特定的结构,所以晶体的熔化热是一定的.而不同的晶体结构不同,所以对应不同的熔化热,这种结构特点又决定了液体凝固时放出的热量与熔化热相等.
2.一定质量的0
℃的冰熔化成0
℃的水时,其分子动能之和Ek和分子势能之和Ep的变化情况是(  )
A.Ek变大,Ep变大
B.Ek变小,Ep变小
C.Ek不变,Ep变大
D.Ek不变,Ep变小
【答案】C 
解析:0
℃的冰熔化成0
℃的水,温度不变,故分子的平均动能不变,而分子总数不变,故Ek不变;冰熔化过程中吸收的热量用来增大分子的势能,故C正确.
例1 关于固体的熔化,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固体熔化过程,温度不变,吸热
B.固体熔化过程,温度升高,吸热
C.常见的金属熔化过程,温度不变,吸热
D.对固体加热,当温度升高到一定程度时才开始熔化
关于固体的熔化
解析:只有晶体熔化时,温度才不变;在温度达到熔点之前,吸收的热量主要用来增加分子的平均动能,因而温度一直升高;当温度达到熔点开始熔化时就不再变化.
答案:CD
反思领悟:(1)晶体熔化过程,当温度达到熔点时,吸收的热量全部用来破坏空间点阵,增加分子势能,而分子平均动能却保持不变,所以晶体有固定的熔点.
(2)非晶体没有空间点阵,熔化时不需要去破坏空间点阵,吸收的热量主要转化为分子的动能,不断吸热,温度就不断上升.
【答案】C
【解析】首先分清晶体与非晶体的图象.晶体凝固时有确定的凝固温度,非晶体没有确定的凝固温度,故A、D图象是非晶体的图象;其次分清熔化时在达到熔点前是吸收热量,温度升高,而凝固过程则恰好相反,故C正确.
例2 有人说被100
℃的水蒸气烫伤比被100
℃的水烫伤更为严重,为什么?
答案:100
℃的水蒸气本身温度已经很高,当它遇到相对冷的皮肤还会液化放出热量,所以被100
℃的水蒸气烫伤比被100
℃的水烫伤更为严重.
反思领悟:解题的关键是应明确汽化热即100
℃的水蒸气液化并降温时放出的热量比100
℃的水温度降低时放出的热量多得多.
对汽化热的理解
2.关于汽化热的概念,下列描述准确的是(  )
A.某种液体经过一定温度的气体时所吸收的热量和其质量之比
B.某种液体沸腾时,所吸收的能量和其质量之比
C.某种液体在特定的温度下汽化时所吸收的能量与其质量的比值
D.某种液体汽化成同温度的气体时所需的能量与其质量之比
【答案】D
【解析】做此题时要着重掌握汽化热的概念,区分其与熔化热的不同之处,汽化在任何温度下都可以发生,故A、B、C错误.
例3 关于熔化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熔化热只与物质的种类有关
B.熔化热只与物质的质量有关
C.熔化热与物质的种类、质量都有关
D.以上说法都正确
解析:要理解熔化热就要从熔化热的概念入手,熔化热是指晶体熔化过程中所需能量和质量的比值,故C正确.A和B只提到了其中的一个影响因素.
答案:C
熔化热的理解
反思领悟:解此类题目的关键是准确地理解和掌握概念,分析其影响因素,再从各影响因素入手分析题设所给出的条件,即可进行解答.
3.质量相同的下列物质熔化热最大的是(  )
A.铝在熔化过程中吸收了395.7
kJ能量
B.铜在熔化过程中吸收了205.2
kJ能量
C.碳酸钙在熔化过程中吸收了527.5
kJ能量
D.氯化钠在熔化过程中吸收了517.1
kJ能量
【答案】C
【解析】熔化过程中单位质量的物体吸收的热叫做熔化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