阶段测试7 热力学定律和能量守恒
一、选择题(本题共10小题,每题6分,共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第1~6题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第7~10题有多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部选对的得6分,选对但不全的得3分,有选错的得0分)
1.当把打足气的车胎内的气体迅速放出时,会发现车胎气嘴处的温度明显降低,这是因为这个过程中( )
A.气体对外做功,同时向外发散热量
B.气体对外做功,胎内气体温度降低,从外界吸热
C.外界对气体做功,胎内气体向外传递热量
D.外界对胎内气体做功,同时向胎内气体传递热量
【答案】B
解析:气体迅速放出时,气体体积膨胀对外做功,同时温度降低从外界吸热.
2.飞机在万米高空飞行时,舱外气温往往在-50
℃以下.在研究大气现象时可把温度、压强相同的一部分气体作为研究对象,叫做气团.气团直径可达几千米.由于气团很大,边缘部分与外界的热交换对整个气团没有明显影响,可以忽略.高空气团温度很低的原因可能是( )
A.地面的气团上升到高空的过程中膨胀,同时对外放热,使气团自身温度降低
B.地面的气团上升到高空的过程中收缩,同时从周围吸收热量,使周围温度降低
C.地面的气团上升到高空的过程中膨胀,气体对外做功,气团内能大量减少,气团温度降低
D.地面的气团上升到高空的过程中收缩,外界对气团做功,故周围温度降低
【答案】C
解析:由热力学第一定律,物体内能的变化ΔU与做功W和热传递Q有关,满足ΔU=W+Q,气团在上升的过程中,气体不断膨胀,气体对外做功,又由于气团很大,其边缘与外界的热传递作用可忽略,因而内能不断减小,所以气团的温度会很低.
3.下列过程中哪些是可逆的( )
A.将两块0
℃的冰互相缓慢摩擦,使之化为0
℃的水
B.汽缸与活塞的组合中装有气体,当活塞上没有加外力时,活塞与汽缸的摩擦较大,使气体缓慢地膨胀
C.忽略空气阻力时的竖直上抛运动
D.桶中上层是清水,下层是泥沙,不停地搅动它,再静置一段时间后
【答案】C
解析:由热力学第二定律知,A、B、D这些过程都具方向性,是不可逆的.
4.下列关于热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外界对物体做功,物体的内能一定增加
B.气体的温度升高,气体的压强一定增大
C.任何条件下,热量都不会由低温物体传递到高温物体
D.任何热机都不可能使燃料释放的热量完全转化为机械能
【答案】D
解析:外界对物体做功,物体的内能增加、减小还是不变要看吸放热情况,所以A错误;气体压强与温度和体积两个因素有关,所以B错误;在一定条件下热量可以由低温物体传递到高温物体,例如电冰箱,C错误;根据热力学第二定律,D正确.
5.封有理想气体的导热汽缸开口向下被竖直悬挂,活塞下系有钩码P,整个系统处于静止状态,如图所示.若大气压恒定,系统状态变化足够缓慢.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外界温度升高,气体的压强一定增大
B.外界温度升高,外界可能对气体做正功
C.保持气体内能不变,增加钩码质量,气体一定吸热
D.保持气体内能不变,增加钩码质量,气体体积一定减小
【答案】C
解析:由于汽缸导热和整个过程进行足够缓慢,汽缸内气体的温度始终与外界温度相等,理想气体的内能只与气体的分子平均动能有关而与分子势能无关,根据活塞受力平衡
p0S=pS+(M+m)g可知,气体的压强不变,当温度升高时,气体的体积将增大而对外做功,故选项A、B错误;保持物体的内能不变,就是保持气体的温度不变,增加了钩码质量,也就是减小了气体的压强,气体体积增大而对外做功,内能减小,题设条件是内能不变,故物体必须从外界吸收热量,D错误,C正确.
6.如图所示,两个相通的容器P、Q间装有阀门K,P中充满气体,Q内为真空,整个系统与外界没有热交换.打开阀门K后,P中的气体进入Q中,最终达到平衡,则( )
A.气体体积膨胀,内能增加
B.气体分子势能减少,内能增加
C.气体分子势能增加,压强可能不变
D.Q中气体不可能自发地全部退回到P中
【答案】D
解析:气体自由膨胀,不做功,又因为绝热,由热力学第一定律可知内能不变,A、B错误;气体体积膨胀,压强减小,C错误;由热力学第二定律可知D正确.
7.下列关于熵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熵是热力学中的一个状态量
B.熵是热力学中的一个过程量
C.熵值越大,无序程度越大
D.熵值越小,无序程度越大
【答案】AC
解析:由熵的定义可知A、C正确.
8.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自状态A经状态C变化到状态B.这一过程在V-T图上表示如图所示,则( )
A.在过程AC中,外界对气体做功,内能不变
B.在过程CB中,外界对气体做功,内能增加
C.在过程AC中,气体压强不断变大
D.在过程CB中,气体压强不断变小
【答案】AC
解析:从图可看出AC过程是等温压缩,CB过程是等容升温.据气态方程可判断出:AC过程气体体积变小,外界对气体做功,气体内能不变,气体压强不断变大;CB过程气体体积不变,内能增加,显然气体从外界吸热,气体压强不断增大.
9.某物体温度升高了,则( )
A.该物体一定吸收了热量
B.该物体可能放出了热量
C.外界对物体不可能做了功
D.物体可能吸收了热量
【答案】BD
解析:由ΔU=W+Q来分析,物体温度升高了,一定有物体的内能增加,ΔU>0.要满足ΔU>0,可能有各种情况:(1)W>0,Q=0;(2)W=0,Q>0;(3)W>0,Q>0;(4)W>0,Q<0,W>|Q|;(5)W<0,Q>0,Q>|W|.由(1)否定选项A;(4)与选项B一致;(2)(3)(5)与选项D一致,故B、D正确.
10.如图所示,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从状态A经绝热过程A→B、等容过程B→C、等温过程C→A又回到了状态A,则( )
A.A→B过程气体降温
B.B→C过程气体内能增加,可能外界对气体做了功
C.C→A过程气体放热
D.全部过程气体做功为零
【答案】AC
解析:A→B过程气体绝热膨胀,气体对外界做功,其对应的内能必定减小,即气体温度降低,选项A正确;B→C过程气体等容升压,由=恒量可知,气体温度升高,其对应内能增加,因做功W=0,即选项B错误;C→A过程气体等温压缩,故内能变化为零,但外界对气体做功,因此该过程中气体放热,选项C正确;A→B过程气体对外做功,其数值等于AB线与横轴包围的面积.B→C过程气体不做功.C→A过程外界对气体做功,其数值等于CA线与横轴包围的面积,显然全过程对气体做的净功为ABC封闭曲线包围的面积,选项D错误.
二、非选择题(本题2小题,共40分,解答题应写出必要的文字说明、方程式和主要演算或推导步骤,有数值计算的题要有相应的单位,只写出最后答案不得分,非解答题不需写过程)
11.(20分)(1)孤立系统在一定条件下的________态,对应热力学概率为最大值的宏观状态,亦即该系统内分子运动__________的状态.熵的大小反映了某一宏观态所对应的________的数目的多少.
(2)若孤立系统的初态S________Smax,则该初态为非平衡态,系统将自发地向着分子运动无序的方向过渡,并最后到达具有Smax的宏观态,即________内进行的自然过程总是沿着使系统的S增大的方向进行.(填“微观态”“最有序”“最无序”“增大”“减少”“孤立系统”“平衡”“非平衡”“>”“=”或“<”)
【答案】(1)平衡 最无序 微观态 (2)< 孤立系统
12.(20分)现代典型的燃煤发电厂,总效率一般为40%.有一座大型燃煤发电厂,如果发出1.0×109
J的电力,可供一个大城市使用.如图所示表示这座发电厂的能量流向.请回答:
(1)燃煤提供的能量应等于哪几项能量之和?
(2)图中烟囱废气所带走的能量没有标出,请你算出来,在图中补上.
(3)算出这座发电厂的总效率.
(4)根据如图所示的电厂能量流向,你认为在哪些地方作些改进,可以提高发电厂的总效率?
【答案】(1)见解析 (2)0.3×109
J 见解析
(3)40% (4)见解析
解析:(1)燃煤提供的热量等于进入涡轮机的能量和通过烟囱排出的能量.
(2)根据(1)中的解析可得通过烟囱废气所带走的能量
E=2.5×109
J-2.2×109
J=0.3×109
J.
(3)由能量流向图可知该发电厂产生的电能为1.0×109
J
消耗的总能量为2.5×109
J
所以总效率η=×100%=40%.
(4)从能量流向图中可以看出,该热电厂的损耗共达到了
1.6×109
J,最主要的损耗是涡轮机的损耗,由冷凝器排出,所以这个地方应作为改造的重点.降低通过冷凝器时能量的消耗,以此提高涡轮机的效率,进而提高整个电厂的效率,另外,也要尽可能降低另外两条途径的损耗,一是通过烟囱废气带走的能量,对燃煤锅炉及其烟囱进行改造;二是输电过程中的电能损耗.(共31张PPT)
章末总结
1.做功和热传递的区别与联系
做功和热传递是改变物体内能的两种方式,它们在改变物体的内能上是等效的,但它们的本质不同.做功是其他形式的能和内能之间的转化,热传递则是物体间内能的转移.
做功、热传递与内能变化的关系
注意:
①存在温度差是发生热传递的必要条件,热量是物体热传递过程中物体内能的改变量,热量与物体内能的多少、温度的高低无关.
②机械能是描述物体机械运动状态的量,而内能是描述物体内部状态的量.两者没有直接关系,但可以相互转化.
2.热力学第一定律
热力学第一定律揭示了内能的增量(ΔU)与外界对物体做功(W)与物体从外界吸热(Q)之间的关系,即ΔU=W+Q,正确理解公式的意义及符号含义是解决本类问题的保证.
(1)外界对物体做功,W>0;物体对外做功,W<0.
(2)物体从外界吸热,Q>0;物体放出热量,Q<0.
(3)ΔU>0,物体的内能增加;ΔU<0,物体的内能减少.
例1 在下述现象中没有做功而使物体内能改变的是( )
A.电流通过电炉而使温度升高
B.在阳光照射下,水的温度升高
C.铁锤打铁块,使铁块温度升高
D.夏天在室内放几块冰,室内会变凉快
解析:电流通过电炉做功使电能转化为内能;在阳光照射下,水温升高是靠太阳的热辐射来升温的;铁锤打铁块是做功过程;室内放上冰块是通过热传递的方式来改变室温的.
答案:BD
1.热力学第二定律的两种表述
(1)热传导具有方向性:热量不能自发地从低温物体传到高温物体.
(2)机械能与内能转化的方向性:不可能从单一热源吸收热量,使之完全变成功,而不产生其他影响.
2.热力学第二定律的微观意义
(1)一切自然过程总是沿着分子热运动的无序性增大的方向进行.
热力学第二定律
(2)用熵来表示热力学第二定律:在任何自然过程中,一个孤立系统的总熵不会减小.
3.分析问题的方法
(1)掌握热力学第二定律时,要注意理解其本质,即热力学第二定律是对宏观自然过程进行方向的说明.凡是对这种宏观自然过程进行方向的说明,都可以作为热力学第二定律的表述.本章对热力学第二定律的表述很多,但这些不同形式的表述都是等价的.
(2)自然过程:自然过程指没有外来干扰自然进行的过程.
(3)热传导具有方向性:两个温度不同的物体相互接触时,热量会自发地从高温物体传给低温物体,而低温物体不可能自发地将热量传给高温物体.要实现低温物体向高温物体传递热量,必须借助外界的帮助,因而产生其他影响或引起其他变化.
(4)气体的扩散现象具有方向性:两种不同的气体可以自发地进入对方,最后成为均匀的混合气体,但这种均匀的混合气体,绝不会自发地分开,成为两种不同的气体.
(5)机械能和内能的转化过程具有方向性:物体在水平面上运动,因摩擦而逐渐停止下来,但绝不可能出现物体吸收原来传递出去的热量后,在地面上重新运动起来.
(6)气体向真空膨胀具有方向性:气体可自发地向真空容器膨胀,但绝不可能出现气体自发地从容器中流出,容器变为真空.
其实,在整个自然界中,无论有无生命,所有宏观的自发的过程都具有单向性,都是不可逆过程.如河水向下游流,重物向下落,房屋由新到旧直至倒塌,人要从婴儿到老年直至死亡等.
例2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在任何自然过程中,一切参与者的总能量和总熵保持不变
B.熵无处不在,是系统无序程度的量度
C.一切不可逆过程在熵增加的同时,总是伴随着能量退降
D.由热力学第二定律可知,自然界的能量品质正在退化,可利用的能量越来越少
解析:由熵增加原理可知A选项错,B、C、D正确.
答案:A
1.能量守恒定律:能量既不会凭空产生,也不会凭空消失,它只能从一种形式转化为另一种形式,或者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在能的转化或转移过程中其总量保持不变.
能量守恒定律是自然界普遍适用的规律,不同形式的能可以相互转化.
2.应用能量守恒定律解题的方法和步骤
(1)认清有多少种形式的能(例如动能、势能、内能、电能、化学能、光能等)在相互转化.
能量守恒定律
(2)分别写出减少的能量ΔE减和增加的能量ΔE增的表达式.
(3)根据下列两种思路列出能量守恒方程:ΔE减=ΔE增.
①某种形式的能减少,一定存在其他形式的能增加,且减少量和增加量一定相等.
②某个物体的能量减少,一定存在其他物体的能量增加,且减少量与增加量一定相等.
(4)解方程,代入数据,计算结果.
例3 如图所示,木块A放在木块B的左端,用恒力F将A拉至B的右端,第一次将B固定在地面上,F做功为W1,生热为Q1;第二次让B在光滑地面上自由滑动,这次F做的功为W2,生热为Q2,则应有( )
A.W1B.W1=W2,Q1=Q2
C.W1D.W1>W2,Q1解析:设B板长为L,A、B间摩擦力为f,当B固定时,W1=FL,Q1=fs相=fL;当B不固定时,如右图所示,由于A对B有摩擦力使B向右移动了sB,则A的位移为(L+sB).所以W2=F(L+sB),Q2=fs相=fL,A正确.
答案:A
在自然界中,有一些自然资源拥有某种形式的能,利用它们能够转换成人们所需要的电能、热能、机械能等,这样的自然资源称为能源.
能源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常按其来源、性质、转换和使用特征来进行分类.
能源利用与环境影响
按照能源的来源与生成,可分为四类.
①来自太阳的能源,除了直接的太阳辐射能外,煤炭、石油、天然气、生物能、水能、风能和海洋能等,都间接来自太阳能;②以热能形式蕴藏于地球内部的地热能;③地球上的各种核燃料,即原子核能,它是在原子核发生裂变或聚变反应时释放出来的能量;④月亮和太阳等天体与地球的相互吸引所引起的能量.
例4 据《中国环境报》报道:从一份科技攻关课题研究结果显示,我国酸雨区已占全国土地面积的40%以上,研究结果还表明,我国农业每年因遭受酸雨造成的经济损失高达15亿元.为了有效控制酸雨,目前国务院已批准《酸雨控制区和二氧化硫污染控制区划分方案》等法规.
(1)在英国进行的一项研究结果表明:高烟囱可有效地降低地面SO2浓度.在20世纪的60-70年代的10年间,由发电厂排放的SO2增加了35%,但由于建造高烟囱的结果,地面浓度降低了30%之多.请你从全球环境保护的角度,分析这种做法是否可取?说明其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用传统煤、石油做燃料,其主要缺点是什么?与传统的煤、石油做燃料相比,哪种物质可以作为新能源?主要优点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不可取,因为SO2的排放总量并没有减少,进一步形成的酸雨仍会造成对全球的危害.
(2)煤、石油是不可再生的化石燃料,其资源是有限的,其次燃烧后产生的SO2、氮氧化物等严重地污染大气,进而形成酸雨,燃烧后产生的CO2又会造成温室效应.氢气.第一,H2可以用水作为原料来制取;第二,H2燃烧时放热多,放出的热量约为同质量汽油的3倍;第三,氢燃料的最大优点是燃烧产物为水,不易污染环境,还可循环使用.(答案不唯一,合理即可)
在判断系统内能的变化情况时,应先判断该系统是否处于绝热过程,若处于绝热过程,再依据系统对外界做功,还是外界对系统做功来判断系统内能的变化情况.
在判断系统内能的变化情况时,不能正确判断系统是否处于绝热过程
例1 在墙壁与外界无热传递的封闭房间里,夏天为了降低温度,打开电风扇,工作较长时间后,房内的气温将会怎样变化?请说明原因.
解析:在此题中要选对系统,到底是哪一系统处于绝热状态,弄明白究竟是系统对外界做功,还是外界对系统做功.此题中的绝热系统为房间内的所有物体,包括空气.由题意可知,外界电流做功,使系统内能增加.
答案:电风扇通过扇叶的转动,带动空气流动,加快人体汗液的蒸发,起到使人体降温的作用,但从总体上来看,电风扇要消耗电能,最后转化为内能,因而房内的温度会升高.
“自发”是指热量从高温物体“自发地”传给低温物体是单向性的,在传递过程中不会对其他物体产生影响或借助其他物体提供能量等.
“不引起其他变化”的含义是:使热量从低温物体传递到高温物体或从单一热源吸收热量用来做功,必须通过第三者的帮助,这里的“帮助”是指提供能量等方式,否则是不可能实现的.
不能正确理解“自发”“不引起其他变化”的含义
例2 根据热力学第二定律可知,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热量能够从高温物体传到低温物体,但不能从低温物体传到高温物体
B.热量能够从高温物体传到低温物体,也可以从低温物体传到高温物体
C.机械能可以全部转化为内能,但内能不可以全部转化为机械能
D.机械能可以全部转化为内能,内能也可以全部转化为机械能
错解:误根据热力学第二定律认为热量不能从低温物体传到高温物体,忽视了定律中“自发地”和“不产生其他影响”而错选A.
解析:根据热传递的规律可知,热量可以自发地从高温物体传到低温物体,但不能自发地(不需要外界帮助)从低温物体传到高温物体,借助外界的帮助,热量可以从低温物体传到高温物体,选项A错误,B正确;机械能可以全部转化为内能(如一个运动物体克服摩擦力做功而最终停止运动时,机械能全部转化为内能),内能在外界帮助下也可以全部转化为机械能.选项C错误,D正确.
答案:BD
能源是提供能量的资源,如煤、石油等,能源为人类提供了大量的能量,有的转化为内能,有的转化成机械能等等,但最终基本上都转化成了内能,人们无法把这些内能收集起来再利用(即能量耗散和品质降低),而可供利用的能源是有限的,不可再生(或短时间内不可再生).因此能量虽然守恒,但能源会减少.
误认为能源不会减少
例3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从甲物体自发传递热量给乙物体,说明甲物体的内能比乙物体的多
B.热机的效率可达100%
C.因为能量守恒,所以“能源危机”是不可能的
D.以上说法均不正确
错解:C
解析:发生热传递的条件是必须存在温差,而不是内能差,甲物体传递热量给乙物体,说明甲物体的温度比乙物体的高,故A错误;
由热力学第二定律:不可能从单一热库吸收热量,使之完全变成功,而不产生其他影响,可知任何热机的机械效率都不可能达到100%,故B错;关于“能源危机”必须明白几点:(1)能源是提供能量的资源,如煤、石油等;(2)人们在消耗能源时,放出的热量,有的转化为内能,有的转化为机械能等等,但最终基本上都转化成了内能,人们无法把这些内能收集起来再利用(能量耗散),因此可供利用的能源是有限的,不可再生的(或短时间内不可再生),“能源危机”并非说明能量不守恒,C错.
答案:D阶段测试6 热 功和内能
一、选择题(本题共10小题,每题6分,共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第1~7题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第8~10题有多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部选对的得6分,选对但不全的得3分,有选错的得0分)
1.如图所示,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密封在绝热(即与外界不发生热交换)容器中,容器内装有一可以活动的绝热活塞.今对活塞施以一竖直向下的压力F,使活塞缓慢向下移动一段距离后,气体的体积减小.若忽略活塞与容器壁间的摩擦力,则被密封的气体( )
A.温度升高,压强增大,内能减少
B.温度降低,压强增大,内能减少
C.温度升高,压强增大,内能增加
D.温度降低,压强减小,内能增加
【答案】C
解析:由F
对密闭的气体做功,容器及活塞绝热,则Q=0,由功和内能的关系知理想气体内能增大,T升高,再根据=C,V减小,p增大,故选C.
2.(2019江苏校级模拟)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系统在吸收热量时内能一定增加
B.悬浮在空气中做布朗运动的PM2.5粒子,气温越低,运动越剧烈
C.封闭容器中的理想气体,若温度不变,体积减半,则单位时间内气体分子在容器壁单位面积上碰撞的次数加倍,气体的压强加倍
D.用力拉铁棒的两端,铁棒没有断,说明此时分子间只存在引力而不存在斥力
【答案】C
解析:根据热力学第一定律,ΔU=W+Q,系统在吸收热量时,同时向外放热,则内能不一定增加,故A错误;当温度越高时,分子运动越激烈,导致布朗运动的颗粒也激烈,故B错误;由=C,当温度不变,体积减半,则气体压强p加倍,即单位时间内气体分子在容器壁单位面积上碰撞的次数加倍,故C正确;铁棒没有断,说明此时分子间同时存在引力与斥力,分子力体现为引力,故D错误;故选C.
3.如图所示,厚壁容器的一端通过胶塞插进一支灵敏温度计和一根气针,另一端有个用卡子卡住的可移动胶塞.用打气筒慢慢向容器内打气,使容器内的压强增大到一定程度,这时读出温度计示数.打开卡子,胶塞冲出容器口后( )
A.温度计示数变大,实验表明气体对外界做功,内能减少
B.温度计示数变大,实验表明外界对气体做功,内能增加
C.温度计示数变小,实验表明气体对外界做功,内能减少
D.温度计示数变小,实验表明外界对气体做功,内能增加
【答案】C
解析:打开卡子后,容器内气体膨胀对外界做功,内能减少、温度降低,故C正确.
4.下面关于功和内能及热和内能关系的说法错误的是( )
A.做功和热传递在改变系统的内能上是等效的
B.做功过程是使系统的内能和其他形式能的转化
C.热传递是不同物体(或同一物体的不同部分)之间内能的转移
D.做功和热传递在本质上是一样的
【答案】D
解析:做功和热传递在改变物体的内能上是等效的,但二者又有本质的区别,做功是内能与其他形式的能之间的转化,热传递是不同物体之间内能的转移.故D选项错误.
5.如图所示,直立容器内部有被隔板隔开的A,B两部分气体,A部分气体的密度小,B部分气体的密度大,抽去隔板,加热气体,使两部分气体均匀混合,设在此过程中气体吸热Q,气体内能的增量为ΔU,则( )
A.ΔU=Q
B.ΔUC.ΔU>Q
D.无法比较
【答案】B
解析:抽出隔板,气体均匀混合,由于A部分气体的密度小,B部分气体的密度大,因此混合后气体整体的重心上升,重力势能增加.这样气体吸收的热量除增加内能外,还增加重力势能,因此ΔU6.关于温度、热量、内能,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同一物体温度高时,含有的热量多
B.物体的内能越大,含有的热量就越多,温度也越高
C.在传热中,放出热量的物体内能一定大于吸收热量的物体的内能
D.热量总是自发地从温度高的物体传给温度低的物体
【答案】D
解析:同一物体温度高时,内能大,只有传热过程转移的内能才能称为热量,A、B错误;在传热过程中,热量从温度高的物体传给温度低的物体,温度高的物体内能不一定大,故D正确.
7.如图所示,A,B是两个完全相同的球,分别浸没在水和水银的同一深度处,当温度稍微升高时,球的体积会明显变大,如果开始水和水银的温度相同,且两液体的温度同时缓慢升高同一值,两球膨胀后,体积相等,则( )
A.A球吸收的热量较多
B.B球吸收的热量较多
C.两球吸收的热量一样多
D.无法确定
【答案】B
解析:A,B两球升高同样的温度,体积又相同,则二者内能的变化相同,而B球是处在水银中的,B球膨胀时受到的压力大,对外做的功多,因此B球吸收的热量多.
8.(2019渭南模拟)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布朗运动是悬浮在液体中固体颗粒的运动,反映了液体分子的无规则运动
B.没有摩擦的理想热机可以把吸收的能量全部转化为机械能
C.知道某物体的摩尔质量和密度可求出阿伏加德罗常数
D.内能不同的物体,它们分子热运动的平均动能可能相同
【答案】AD
9.关于内能和机械能,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机械能很大的物体,其内能一定很大
B.物体机械能损失时,内能可能增加
C.物体内能损失时,机械能必然会减少
D.物体机械能为零时,内能必不为零
【答案】BD
解析:内能与机械能的区别:(1)内能是由大量分子热运动和分子间的相对位置决定的能,机械能是物体由于做机械运动、发生弹性形变或由于被举高而具有的能量;(2)物体的机械能在一定条件下可等于零,但物体的内能不可能为零.内能与机械能的联系是内能和机械能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10.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热量是物体在热传递过程中内能的变化量
B.热能是内能的确切说法
C.个别分子是有温度可言的
D.热量有可能从内能少的物体传给内能多的物体
【答案】AD
二、非选择题(本题2小题,共40分,解答题应写出必要的文字说明、方程式和主要演算或推导步骤,有数值计算的题要有相应的单位,只写出最后答案不得分,非解答题不需写过程)
11.(20分)某同学制作了一个结构如图(a)所示的温度计.一端封闭的轻质细管可绕封闭端O自由转动,管长0.5
m.将一量程足够大的力传感器调零,细管的开口端通过细线挂于力传感器挂钩上,使细管保持水平、细线沿竖直方向.在气体温度为270
K时,用一段水银将长度为0.3
m的气柱封闭在管内.实验时改变气体温度,测得封闭气柱长度l和力传感器读数F之间的关系如图(b)所示(实验中大气压强不变).
A
b
(1)管内水银柱长度为
________
m,为保证水银不溢出,该温度计能测得的最高温度为_______
K.
(2)若气柱初始长度大于0.3
m,该温度计能测量的最高温度将________(填“增大”“不变”或“减小”).
(3)若实验中大气压强略有升高,则用该温度计测出的温度将________(填“偏高”“不变”或“偏低”).
【答案】(1)0.1 360
(2)减小 (3)偏低
解析:(1)由于轻质管可以绕O点转动,设水银长度的一半为x,封闭气体长度为l,通过力矩关系有
FL=2ρgSx(l+x)
研究气体长度为0.3
m和0.35
m两个位置,可以计算出水银长度为2x=0.1
m
为保证水银不溢出,水银刚好到达管口,此时封闭气体长度l=0.4
m,则根据=,可以算出此时温度为T=360
K.
(2)根据上题结论,从公式=可以看出,后来温度与原来的气体长度有反比关系,所以该温度计能够测量的最大温度将会减小.
(3)实验过程中大气压强增加,公式=,得到T=,温度会增加,但如果仍然用=计算的话,会出现测量值偏低.
12.(20分)某同学想要估测太阳每秒辐射到地球表面上的能量,他用一个横截面积为S=3.2
dm2的保温圆筒,内装质量为m=0.4
kg的水,让太阳光垂直照射3
min,水升高的温度Δt=2.2
℃.已知水的比热容c=4.4×103
J/(kg·℃),地球半径为R=6
400
km,试求出太阳光向地球表面辐射能量的功率.
【答案】8.2×1016
W
解析:太阳光辐射到水中的能量
Q=cmΔt=4.2×103×0.4×2.2
J=3
696
J
太阳光垂直辐射到地球1
m2面积上的能量的功率
P==
W≈6.4×102
W
太阳光向地球表面辐射能量的功率为
P′=PπR2=6.4×102×π×(6
400×103)2W≈8.2×1016
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