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统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1课社戏达标测试题(附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统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1课社戏达标测试题(附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1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0-03-05 16:26:5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八年级语文下册第1课社戏达标测试题(附答案)
一、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
1.下列各组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 行辈(xíng) 絮叨(xù) 船橹(lǔ 蹉跎(cuō)
B. 怠慢(dài) 烙印(lào) 家眷(juàn) 伛偻(lǒu)
C. 凫水(fú) 旺相(xiāng) 屹立(yì) 潺潺(chán)
D. 竹篙(gāo) 晌午(shǎng) 松懈(xiè) 舀水(yǎo)
2.本文选自鲁迅的小说集《_____》,另外鲁迅的作品还有小说集《_____》、《_____》;回忆性散文集《_____》,散文诗集《_____》,杂文集体《坟》《热风》等。
3.选择恰当的词填空
(1)我的很重的心忽而______(a.愉快b.轻松?c.放下)了,身体也似乎______(a.膨胀?b.伸展?c.舒展)到说不出的大。
(2)我们已经______(a.点?b.撑?c.摇)开船,在桥石上一______(a.敲?b.磕?c.撑),______(a.往 b.倒 c.退)后几尺,即又上?前出了桥。
(3)淡黑的起伏的连山,仿佛是______(a.跳跃 b.踊跃?c.跳起)的铁的兽脊似的,都远远地向船尾跑去了。
(4)回望戏台在灯火光中,却又如初来未到时候一般,又______(a.隐约?b.模糊?c.?缥缈)得像一座仙山楼阁,满被红霞______(a.笼?b.遮c.罩)?着了。
4.根据课文《社戏》内容,选出下列表述错误的一项( )
A. 小说写船头看戏的感觉,表现“我”对社戏的陶醉;写月夜归航的情景,表现孩子们欢快的心情和摇船的本领。
B. 小说的标题是“社戏”,这就点明了它的中心事件是“看社戏”,因此,作者花了很多笔墨来写社戏的内容。
C. 课文成功地刻画了众多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最突出的是双喜和六一公公。
D. 这篇小说中,月下行船、船头看戏、月夜归航这三个片段写得富有诗情画意,充满了江南水乡的生活气息。
5.对下列各句修辞方法的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因为我在这里不但得到优待,又可以免念“秩秩斯干幽幽南山”了。(借代)
B. 夹着潺潺的船头激水的声音,在左右都是碧绿的豆麦田地的河流中,飞一般径向赵庄前进了。(夸张)
C. 回望戏台在灯火光中,却又如初来未到时候一般,又漂渺得像一座仙山楼阁,满被红霞罩着了。(比喻)
D. 那航船,就像一条大白鱼背着一群孩子在浪花里蹿。(拟人)
6.根据上文,填写在横线上的语句排列顺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
两岸的豆麦和河底的水草所发散出来的清香,;……
①他们换了四回手,渐望见依稀的赵庄,而且似乎听到歌吹了,还有几点火,料想便是戏台,但或者也许是渔火
②夹杂在水气中扑面的吹来
③淡黑的起伏的连山,仿佛是踊跃的铁的兽脊似的,都远远地向船尾跑去了,但我却还以为船慢
④月色便朦胧在这水气里。
A. ②④③① B. ③②①④ C. ①③④② D. ④①②③
7.《社戏》主要写“我”和一群农家小朋友看社戏的情形,但在文章的开头和结尾却写了不少与看戏无关的事,这些是否必要,下面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写文章应紧扣题目,写这些内容,扣题不紧,可以不写。
B.本文的中心是表现劳动人民淳朴、善良、友爱、无私的美好品德,而开头和结尾正是看社戏前后最能表现主题的内容,所以很有必要。
C.这些内容可以少写点,多了就冲淡了看戏的内容,使得结构松散,不能突出中心。
D.开头和结尾所记的事非常重要,因为它使文章的情节更加曲折生动。
二、阅读训练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我的很重的心忽而轻松了,身体也似乎舒展到说不出的大。一出门,便望见月下的平桥内泊着一只白篷的航船,大家跳下船,双喜拔前篙,阿发拔后篙,年幼的都陪我坐在舱中,较大的聚在船尾。母亲送出来吩咐“要小心”的时候,我们已经点开船,在桥石上一磕,退后几尺。即又上前出了桥。于是架起两支橹,一支两人,一里一换,有说笑的,有嚷的,夹着潺潺的船头激水的声音,在左右都是碧绿的豆麦田地的河流中,飞一般径向赵庄前进了。
两岸的豆麦和河底的水草所发散出来的清香,夹杂在水气中扑面的吹来;月色便朦胧在这水气里。淡黑的起伏的连山,仿佛是踊跃的铁的兽脊似的,都远远地向船尾跑去了。但我却还以为船慢。他们换了四回手,渐望见依稀的赵庄,而且似乎听到歌吹了,还有几点火,料想便是戏台,但或者也许是渔火。
那声音大概是横笛,宛转,悠扬,使我的心也沉静,然而又自失起来,觉得要和他弥散在含着豆麦蕴藻之香的夜气里。
那火接近了,果然是渔火;我才记得先前望见的也不是赵庄。那是正对船头的一丛松柏林,我去年也曾经去游玩过,还看见破的石马倒在地下,一个石羊蹲在草里呢。过了那林,船便弯进了叉港,于是赵庄便真在眼前了。
1.如果给这几段文字加上小标题,不恰当的一项是______
A.看戏途中
B.渔火点点
C.月夜行船
D.水乡夜景
2.对画横线句子理解正确的一项是______
A.语言描写,表现了“我”的愿望得以实现时自由、欢快的心情。
B.语言描写,表现了一个孩子纯真的精神世界。
C.心理描写,表现了一个孩子复杂的精神状态。
D.心理描写,表现了“我”的愿望得以实现时自由、欢快的心情。
3.节选文字第2自然段的描写角度依次是______
A.味觉 视觉 听觉
B.嗅觉 听觉 视觉
C.嗅觉 视觉 听觉
D.味觉 听觉 视觉
4.这几段文字的语言特点是______
A.冷峻犀利,富含人生哲理。
B.华美绚丽,摇曳多姿,生动形象。
C.清新自然,充满诗情画意。
D.古朴典雅,委婉含蓄,表意丰富。
(二)阅读下面语段,回答问题。
月还没有落,仿佛看戏也并不很久似的,而一离赵庄,月光又显得格外的皎洁。回望戏台在灯光中,却又如初来未到时候一般,又漂渺得像一座仙山楼阁,满被红霞罩着了。吹到耳边来的又是横笛,很悠扬;我疑心老旦已经进去了,但也不好意思说再回去看。
不多久,松柏林早在船后了,船行也不慢,但周围的黑暗只是浓,可知已经到了黑夜。我们一面议论着戏子,或骂,或笑,一面加紧摇船。这一次船头的激水声更其响亮了,那航船,就像一条大白鱼背着一群孩子在浪花里蹿,连夜渔的几个老渔父,也停了艇子看着喝采起来。
1.分别用一句话概述这两段的主要内容。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仔细阅读第一段,体会作者从中传达出什么感情?并试作分析。
3.仔细阅读第二段指出所使用的修辞方法,并分析其有何作用?
4.两段文字,把月夜归航的景物写得充满了诗情画意。你有没有过“人在画图中”的经历?描绘给同学听听。写成400字的短文,在同学中交流。



参考答案
一、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
1.【答案】D
2.【答案】呐喊 彷徨 故事新编 朝花夕拾 野草
3.【答案】(1)b c(2)a b c(3)b(4)c c
4.【答案】B
5.【答案】D
6.【答案】A
7.【答案】B
二、阅读训练
(一)
1.【答案】B
2.【答案】D
3.【答案】C
4.【答案】C。
(二)1.(1)写船离赵庄回望戏台的情景。(2)月夜归航的情景。
2.【答案】留恋,依依不舍的感情。虽是“回望”,“却又如初来未到时候一般”,充分表现“我”对那戏的向往、留连不已;虽“疑心老旦已经进去了”“但也不好意思说再回去看”,表现“我”内心仍为社戏所牵挂,充分表现了那夜社戏之好,依依不舍。(意思对即可)
3.【答案】作者还运用了比喻、拟人等手法。如表现船行之快,用远山来陪衬,“淡黑的起伏的连山,仿佛是踊跃的铁的兽脊似的,都远远地向船尾跑去了”;直接描写船,“那航船,就像一条大白鱼背着一群孩子在浪花里蹿”,化静为动,增强了景物描写的效果;“连夜渔的几个老渔父,也停了艇子看着喝彩起来。”是侧面描写,间接写船行得迅疾,突出了小伙伴们划船技术的高超。(意思对即可)
4.【答案】合乎题意即可。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