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下册 7.2“鱼米之乡”——长江三角洲地区 教案(表格式)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下册 7.2“鱼米之乡”——长江三角洲地区 教案(表格式)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3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0-03-05 17:20:21

文档简介

教 学 设 计


课题 7.2 “渔米之乡”——长江三角洲地区 课时 1
班别 教 具
时间
教 学 目 标 (一)知识与技能:1.运用地图简要评价长江三角洲地区地理位置的优越性。 2.运用地图和其他资料归纳长江三角洲地区的人口、城市的分布特点。 3.举例说明长江三角洲地区经济发展对人们生活方式和生活质量的影响。 4.结合图片和文字等资料,说明长江三角洲地区独特的地方文化特色对当地旅游业发展的影响。 (二)过程与方法:根据实例说出河流在长江三角洲地区发展中的作用,并能迁移运用到其他区域。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树立和谐发展的人地观念。
重点 运用所学的地理知识,以长江三角洲地区为例,说出河流在区域发展中的作用
难点 区域发展对生活方式的影响
教 学 过 程
内容及流程 教师与学生活动 备注
明 确 目 标 一、导入新课,明确目标 复习检测: (1)南方地区最热月和最冷月的平均气温是多少? (2)南方地区位于季风区还是非季风区?年降水量是多少? (3)描述南方地区的气候类型和气候特点。 (4)这里的植被类型是怎样的?土壤有什么特点? 2、导入:未到江南,心到江南。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长江三角洲,领略这片令人梦牵魂绕的人间天堂。 3、出示学习目标,同学们齐读并理解。


内容及流程 教师与学生活动 备注
实 施 目 标 二、自主预习 梳理新知 1.长江三角洲地区主要包括______、_____南部和浙江省北部。自古以来就是著名的“_______”。 2.长江三角洲地区位于_____下游地区,地处___交汇之地,既能够联系广大的____地理,又是我国南北海上航运的____,地理位置优越。 三、合作探究 生成能力 目标导学一:江海交汇 教师(出示长江三角洲地区的地形图)请大家读图,结合P50——51课文,完成下面题目。 1、指图说出长三角的纬度位置、海陆位置。 2、对本区的地理位置作简要的评价。 3、指图说出本区的范围和地形特点。 4、本区为什么被称作“鱼米之乡”? 5、本区交通状况如何? (学生独立完成) 学生展示学习结果: (学生指图介绍)1、纬度位置:30°N——32.5°N 2、 海陆位置:长江下游,濒临黄海和东海。 地处江海交汇之地,沿江沿海港口众多。依托长江干、支流发达的水运、京杭运河、南北铁路干线,可以联系广大的内陆地区;同时这里又是我国南北海上航运的中枢,并通过远洋航线通往世界的主要港口。得天独厚的江海之利,为长江三角洲的发展提供了优越的条件。 (学生指图介绍)3、本区包括上海市、江苏省南部和浙江省北部地区。 地形以平原为主。(属于长江中下游平原的一部分) 4、本区地势平坦,土壤肥沃,是我国重要的稻米产区;同时,这里河湖众多,是我国重要的淡水鱼产区,自古以来就是我国著名的“鱼米之乡”。


内容及流程 教师与学生活动 备注
实 施 目 标 目标导学二:河流与区域发展 结合学过的有关长江的知识,说说长江对长江三角洲地区的发展有哪些有利或不利的影响。 小组合作、探究交流、发言展示、师生点评补充。 (教师根据课堂需要适时引导提示) 小结: 利:塑造肥沃的平原、提供充足的水源、便利的水路交通、发展水产养殖等。 弊:洪涝灾害、水体污染等等。 (转)通过刚才的学习,大家能够认识到河流与区域发展的关系了吗?下面就来试一试吧。 【探究二】读下列材料,思考问题。 材料:成都平原主要由岷江及其支流冲积而成,像一把扇子平铺在四川盆地的西部,地势由西北向东南倾斜。 原来岷江上游流经地势陡峻的万山丛中,一到成都平原,水速突然减慢,因而夹带的大量泥沙和岩石随即沉积下来,淤塞了河道。每年雨季到来时,岷江和其它支流水势骤涨,往往泛滥成灾;雨水不足时,又会造成干旱。 1.说说岷江对成都平原农业发展的利与弊。 2.说说都江堰对成都平原农业发展的作用。 3.比较长江上下游地区的地形地势特点,谈可以怎样开发利用? 小结:长江上游多流经高原、山地、盆地,落差大,水流急,宜于发展水电开发、林牧业、旅游业等;下游地区地势低平,江阔流稳,宜于发展航运、水产、种植业等 四、课堂总结 河流给人类的区域发展提供了极大的便利,也会给人类带来灾害。不同的河段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又存在明显的差异。人类在利用河流发展经济的时候,要遵循自然规律,科学规划,因地制宜,合理开发,最终达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赢



内容及流程 教师与学生活动 备注
检 测 目 标 (1)被称为“天府之国”的成都平原,位于我国的哪个地区( ) A.北方地区 B.南方地区 C.青藏地区 D.西北地区 (2)长江中下游平原能成为“鱼米之乡”的主要原因是( ) A.长江水的灌溉 B.雨热同期且地势平坦 C.纬度位置好 D.地势平坦 河流对区域的发展影响很大,回答3、4题。 (3)对成都平原影响最大的河流是( ) A.嘉陵江 B.金沙江 C.岷江 D.赣江 (4)下列关于河流对区域的影响错误的是( ) A.可以提供灌溉水源,有利于发展农业 B.提供便利的水陆交通 C.形成冲积平原,有较宽阔的土地,适合形成村落和城市 D.河流有汛期,尽量不在河流沿岸建城市 (5) 我国最大的城市群在( ) A.长江三角洲 B.珠江三角洲 C.环渤海经济圈 D.辽中南工业圈 参考答案: 1.B 2.B 3.C 4.D
板 书 设 计 7.2 “渔米之乡”——长江三角洲地区 江海交汇 二、河流与区域发展
领 导 评 课 意 见 学校检查记实

教学后记


教 学 设 计


课题 7.2 “渔米之乡”——长江三角洲地区 课时 1
班别 教 具
时间
教 学 目 标 (一)知识与技能:1.运用地图简要评价长江三角洲地区地理位置的优越性。 2.运用地图和其他资料归纳长江三角洲地区的人口、城市的分布特点。 3.举例说明长江三角洲地区经济发展对人们生活方式和生活质量的影响。 4.结合图片和文字等资料,说明长江三角洲地区独特的地方文化特色对当地旅游业发展的影响。 (二)过程与方法:根据实例说出河流在长江三角洲地区发展中的作用,并能迁移运用到其他区域。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树立和谐发展的人地观念。
重点 运用所学的地理知识,以长江三角洲地区为例,说出河流在区域发展中的作用
难点 区域发展对生活方式的影响
教 学 过 程
内容及流程 教师与学生活动 备注
明 确 目 标 导入新课,明确目标 复习检测: (1)指图说出长三角的纬度位置、海陆位置。 (2)对本区的地理位置作简要的评价。 (3)指图说出本区的范围和地形特点。 (4)本区为什么被称作“鱼米之乡”? (5)本区交通状况如何? 2、导入:上节课我们认识了江海交汇的长江三角洲地区,本节课接着探究这里的城市群。 3、出示学习目标,同学们齐读并理解。


内容及流程 教师与学生活动 备注
实 施 目 标 二、自主预习 梳理新知 我国最大的城市群 1.长江三角洲地区有我国规模最大的城市群,其中我国最大的综合性工业城市是____,著名的古都是_____,历史文化名城有____和扬州等。 2.长江三角洲地区借助发达的_______和高速公路,联系越来越频繁,像是生活在同一座城市。 水乡的文化特色与旅游 1.长江三角洲旅游资源丰富,有作为世界文化遗产的__________和__________,还有别具特色的水乡古镇,如江苏的_____、同里等。 2.长江三角洲传统文化丰富多彩,如___文化、茶文化、丝绸文化和___文化等。 三、合作探究 生成能力 目标导学一:我国最大的城市群 认识长江三角洲的城市分布特点 1.读“长江三角洲地区的城市分布”图(如上),找出该地区的历史文化名城、重要功能城市及核心城市上海。 2.自学教材第52-53页的三个自然段。 3.谈谈自己的感想。 小组合作、探究交流、发言展示、师生点评。 小结:长江三角洲地区是我国城市分布最密集、经济发展水平最高的地区,形成了我国最大的城市群──长江三角洲城市群。 城市的快速发展也必然影响着人们的生活方式。长江三角洲地区人们的生活方式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呢?


内容及流程 教师与学生活动 备注
实 施 目 标 认识区域发展与“同城效应”。 (1)根据图示,说说你对“同城效应”的理解。 (2)据图分析,产生“同城效应”的重要条件是什么? 认识区域发展对人们生活方式的影响,见教材 小结:随着区域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之间的联系日益密切,人们创业的机会更多、选择就业的空间更广阔,走出家门到其它城市创业就成为可能,而发达的交通运输使这种新的生活方式成为现实。 目标导学二:地方文化特色与旅游业 大家对这一地区了解多少?请分享交流一下吧。 教师:长三角地区文化沉淀如此深厚,我们该如何开发利用它呢? 学生:发展旅游业。 教师:长江三角洲地区发展旅游业有哪些有利条件? 学生相互讨论,回答问题。 教师总结:上有天堂,下有苏杭。长江三角洲地区优美的水乡风光和深厚的历史积淀,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地域文化,吸引着中外游客前来观光游览,成为我国旅游业最发达的地区之一,我们为之骄傲和自豪。 四、课堂总结 通过学习,我们知识,以长江为纽带把长江三角洲和西部广大地区连接起来,向西辐射,带动西部经济的发展;位于沿海居中位置依靠海运把南北连接起来,向南北辐射;通过长江众多的南北支流和南北铁路干线把南北和内地连在一起,对全国经济都有辐射、带动作用。



内容及流程 教师与学生活动 备注
检 测 目 标 1.结合上海市的地理位置和经济特征,分析其对长江流域乃至全国的经济发展有什么作用? 2.从交通运输的发展分析长江三角洲地区“同城”生活的利与弊 3.长江三角洲自然环境对旅游业发展有什么影响? 参考答案 1.上海市位于我国南北航运的中点和长江航运的终点,能够通过长江航运影响西部地区经济的发展,通过南北航运及铁路线干线对南北经济发展起到带动和辐射的作用。 2.随着交通运输的发展,长江三角洲地区不同城市之间联系越来越方便和快捷,有利于各地经济联系和交流,也增加了交通成本时间的浪费。
板 书 设 计 7.2 “渔米之乡”——长江三角洲地区
领 导 评 课 意 见 学校检查记实

教学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