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4 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
(1)通过“分析凯巴森林被破坏的原因”活动,说出什么是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2)通过分析凯巴森林、草原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概述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稳定性的原因
(3)简述生态系统稳定性破坏的原因
2、 能力目标
通过阅读分析凯巴森林被破坏的原因,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能力以及分析处理图文资料及信息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通过对影响生态系统稳定性因素的关注,使学生养成尊重生态系统自身规律的习惯,树立社会可持续发展的观点
(2)形成生命科学价值观,热爱地球、保护环境,树立人与自然和谐统一、协调发展的观点
(二)教学重、难点
1、重点:
(1)生态系统维持稳定性的原因
(2)破坏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因素
(3)培养环保意识,树立人类与自然和谐统一、协调发展的观点
2、难点:
(1)分析凯巴森林被破坏的原因
(2)生态系统维持稳定性的原因
三、教学方法的选择
(一)教法:提问式、启发引导式
(二)学法:阅读理解、分析讨论、归纳总结
课前准备:制作生态瓶、观察记录其中生物的生活时间,收集身边的人为破坏环境的资料。(学生分组)
四、教学流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创设情景,直揭课题
展示生态瓶,引导学生交流制作观察结果,并回答问题:
(1)组成生态系统需要有哪些成分?
(2)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又是什么?
提问:我们有很多同学曾养过小鱼、小虾或是小蝌蚪,为什么它们会象我们制作的生态瓶中的生物一样,有的存活时间较长,有的却不稳定,很快死亡呢?
学生交流生态瓶的制作及观察结果
倾听,思考
结合农村孩子的生活实际,贴近生活,让学生感受到好奇。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进一步学习的欲望。初步体会到生物的生活需要长期保持相对稳定。
新课
一、什么是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1、(自主活动)组织学生阅读课本82页活动“分析凯巴森林被破坏的原因” 资料。要求:
①写出凯巴森林中存在的食物链和食物网。
②思考并回答:1906年以前的凯巴森林是什么状态?
2、教师小结学生的答案,根据凯巴森林的变迁,解释生态系统稳定性的概念。强调:这种稳定是一种动态的相对稳定。
二、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
1、提问:为什么这样的生态系统能够维持稳定?
(1)演示并分析凯巴森林生态系统的“生物数量变化示意图”
(2)(自主活动)教师指出在其他的生态系统中也存在类似的现象,如草原生态系统。
要求:
①分析并写出该草原生态系统中的食物链
②草原生态系统是如何维持稳定的?(提示:从原草上的各种生物的数量关系入手)
2、归纳总结:为什么草原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一定数量比例的各种生物、保证正常能量流动的食物链或食物网)
3、结合所做的生态瓶分析成功与失败的原因。
4、指导学生阅读课本84页最后一自然段,有关生态系统具有一定自我调节能力的内容。
5、归纳结论:所有的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并因此具有一定的稳定性。强调:生态系统中的自然条件越好、生物物种多、数量多,它的自我调节能力越强。
三、生态系统稳定性的破坏
1、设问导入:“生态系统能够通过食物链或食物网中的各种生物维持一定数量比例,保持系统的相对稳定和平衡状态,那么它的这种自我调节能力是不是没有任何限度的?”
2、回归到活动“分析凯巴森林被破坏的原因”让学生回答讨论题的第2、3个问题。
3、问题串:
“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是什么?”
“如果生物圈这个生态系统也被破坏了,那地球上的生物还有家可寻吗?”
4、引导学生观看人为因素破坏生态系统的图片。
阅读小资料和课外课
①阅读课本82页活动“分析凯巴森林被破坏的原因” 资料
②写出凯巴森林中存在的食物链和食物网
③思考并回答
理解记忆生态系统稳定性的概念
思考
认真观察并倾听
阅读84页中关于草原生态系统维持稳定的内容(倒数第二段)
学生交流讨论后回答。
讨论分析
学生阅读后归纳总结
学生阅读教材第85-86页后回答下列问题:(小黑板出示)
①什么是“生态系统稳定性的破坏”?
②破坏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因素有哪些?
③在你们的生活中有哪些破坏生态系统稳定性的例子?举例说明。
观看并讨论,从心底产生爱护环境,保护家园的欲望。
阅读小资料和课外课,
提高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能力、阅读理解能力以及从材料中获取信息的能力
直观显示植被、植食动物、肉食动物三者出现的时间关系,使学生明确通过捕食与被捕食的关系,三类生物数量发生着动态变化,最终维持着森林的稳定状态。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从而突破生态系统维持稳定性的原因这一教学难点。
学生在教师问题的引导下自主阅读,通过讨论交流、归纳总结,进一步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实现知识的迁移。增强学生发现问题、分析并解决问题的能力。
进一步内化学生所学知识。
进一步说明人类对生态系统的破坏及造成的后果,使得课堂更具有说服力和感召力,让学生从心底自发地产生保护我们生存的环境的强烈愿望,明确人类与自然必须和谐共处。
进一步明确:人为因素也是生态系统稳定性破坏的原因,而且是目前的主要原因。
强调树立人与自然和谐统一、协调发展的观点。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强调人类作为生态系统中的一个成员,必须尊重自然发展的规律,在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保护我们的家园。突出培养学生环保意识,树立人类与自然和谐统一、协调发展的观点这一教学重点。
再次进行情感教育。
(三)巩固练习:
布置作业:
练习册第23章第3节相应的练习
板书设计:
第3节 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一、什么是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含义:生态系统经过长期的发展过程,逐步形成了生物与非生物物质、能量之间、生物与生物之间相对稳定平衡的状态。 (动态平衡)
二、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
三、生态系统稳定性的破坏
1、自然因素
2、人为因素①
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