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单元课题1溶液的形成
课时作业(解析版)
1.小红同学向如图所示盛有冷水的烧杯中加入下列某种固体物质,搅拌后发现烧杯底部塑料片上的水结了冰,她加入的物质是
A.食盐 B.石灰石 C.硝酸铵 D.氢氧化钠
2.小琪同学往如图所示的烧杯中加入一种固体物质,搅拌后,发现塑料片掉了下来。该同学加入的物质可能是( )
A.蔗糖 B.硝酸铵
C.氯化钠 D.氢氧化钠
3.下列物质依次为悬浊液、乳浊液、溶液的一组是( )
A.牛奶、汽水、石灰水
B.矿泉水、自来水、汽油和水的混合物
C.江水、肥皂水、碘酒
D.酒精、泥浆、汽水
4.下列洗涤污物的方法属于溶解的是
A.用酒精洗涤沾到手上的碘
B.用洗涤灵洗涤餐具上的油污
C.用稀盐酸洗涤暖水瓶中的水垢
D.用钢丝刷擦洗锅体外壁的黑色物质
5.用洗涤剂能较好的除去餐具上的油污,是因为洗涤剂具有( )
A.吸附作用 B.乳化作用 C.催化作用 D.溶解作用
6.下列过程中,有一个去污原理与其他三个不同的是( )
A.用洗涤剂洗去餐具上的油脂
B.用酒精除去附着在试管内壁的碘
C.用汽油除去衣服上的油污
D.用热水洗去附着在烧杯底部的硝酸钾
7.用下列物质清洗油污时,发生乳化现象的是( )
A.汽油 B.氢氧化钠溶液 C.加洗涤剂的水 D.热水
8.下列有关溶液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溶液都是无色透明的
B.溶液中的溶剂一定是水
C.均一、稳定液体都是溶液
D.溶液都是由溶质和溶剂组成的
9.某温度时,20g某物质可以配成100g该物质的饱和溶液.则此温度时该物质的饱和溶液中溶质和溶剂的质量比为( )
A.1:4 B.l:5 C.1:6 D.无法确定
10.把少量下列物质分别加入水中,充分搅拌后,不能形成溶液的是( )
A.食盐 B.蔗糖 C.酒精 D.花生油
11.小莉、小晶两位同学用如下两种不同的方法,配制100g溶质质量分数为5%的氯化钠溶液.
[小莉用固体氯化钠和水配制溶液]
(1)小莉用到的玻璃仪器有量筒、胶头滴管、烧杯、________和试剂瓶.
(2)小莉实验时应进行的步骤是计算、称量、量取、_______、装瓶并贴标签.
[小晶用溶质质量分数为20%的氯化钠溶液加水稀释]
(3)小晶实验时应量取水的体积是________mL (水的密度可近似看做lg/cm3).
(4)若小晶量取水时俯视读数,则所配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________5%.(选填“>”“<”或“=”)
12.某同学用提取的精盐配制100g质量分数为11.7%的氯化钠溶液,请你参与完成:
①计算:氯化钠的质量为___________g,水为____________g。
②称量:用托盘天平称量,氯化钠应放在____________(填“左盘”或“右盘”)。
③溶解:用量筒来量取所需的水(水的密度为1g/cm3),量筒的规格是_______(从下列中选用:10mL、25 mL、50 mL、100 mL)。量取液体时,量筒必须放平,视线与液体的_____________保持水平。溶解氯化钠要用到玻璃棒,其作用是_________。
④反思:若称取的氯化钠中含有水分,则所配制的溶液溶质质量分数会____________(填“偏大”、“偏小”或“无影响”)。
13.配制 50g 质量分数 6% 的氯化钠溶液,结合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1)用托盘天平称量___g 氯化钠固体;
(2)溶解时需要用到的仪器是____和玻璃棒;
(3)下列操作中,会引起溶质的质量分数偏差的是____.
A. 称量读数时天平指针偏左 B. 量取水时仰视读数 C. 装瓶时洒出少量溶液.
14.请你各举出一个实例,说明下列有关溶液的叙述是错误的。
①溶液一定是无色的。实例:溶液不是无色的;_____
②均一、稳定的液体都是溶液。实例:是液体,但不是溶液;_____
③溶液中的溶质一定是固体。实例:可做溶质,但不是固体。_____。
15.为了研究物质的溶解现象,设计并进行了如下实验。
实验
现象
固体溶解,形成紫色溶液
固体几乎不溶解
固体溶解,形成紫红色溶液
(1)对比实验①、②的现象,可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
(2)设计实验②、③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
16.食盐是生活中必备的调味品,人们食用的通常都是食盐溶液。通过学习和生活体验,我们发现多种因素都能影响食盐在水中的溶解速率。
(1)写出两个你认为可能影响食盐在水中溶解速率的因素,并预测其食盐溶解速率的影响。
因素①:________,你的预测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因素②:________,你的预测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从你所列因素中选出一个,通过实验验证你的预测,你设计的实验方案是____________________。
(3)要使验证实验达到预测的效果,必须控制________。
参考答案
1.C
【解析】A、食盐溶于水时,溶液温度变化不大,烧杯底部塑料片上的水不会结冰,错误;B、石灰石不溶于水,且温度也没有变化,错误;C、硝酸铵溶于水时吸收热量,使溶液的温度降低,烧杯底部塑料片上的水会结冰,正确; D、氢氧化钠溶解时放出热量,使溶液温度升高,烧杯底部塑料片上的水不会结冰,错误。故选C。
点睛:物质溶解于水时有三种表现:溶解时放出热量使溶液温度升高,例如氢氧化钠、浓硫酸;溶解时吸收热量使溶液温度降低,例如硝酸铵;溶解时无明显的热量变化,溶液温度基本保持不变,例如氯化钠、蔗糖。
2.D
【解析】
A、蔗糖溶于水时,溶液温度变化不大,选项A错误;
B、硝酸铵晶体,溶于水时吸收热量,使溶液的温度下降,不能使石蜡融化,选项B错误;
C、食盐溶于水时,溶液温度变化不大,选项C错误;
D、氢氧化钠溶于水时放出热量,能使石蜡熔化,选项D正确。故选D。
3.C
【解析】
不溶性的固体小颗粒悬浮于液体中形成的混合物是悬浊液;不溶性的小液滴分散到液体中形成的混合物是乳浊液;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形成的均一、稳定的混合物是溶液。
【详解】
A、牛奶属于乳浊液;汽水是溶液;石灰水属于悬浊液,选项错误;B、矿泉水属于溶液;自来水中含有悬浮的物质,属于悬浊液;汽油不溶于水,形成的是乳浊液,选项错误;C、江水中含有不溶性的固体悬浮物,所以是悬浊液;肥皂水是乳浊液;碘酒是碘溶于酒精形成的,是溶液,选项正确;D、酒精是溶液;泥浆属于悬浊液,汽水是溶液,选项错误。故选C。
4.A
【解析】
A. 用酒精洗涤沾到手上的碘,属于溶解现象;
B. 用洗涤灵洗涤餐具上的油污,属于乳化现象;
C. 用稀盐酸洗涤暖水瓶中的水垢,是因为盐酸与水垢发生反应而溶解;
D. 用钢丝刷擦洗锅体外壁的黑色物质,不属于溶解现象。
5.B
【解析】
洗涤剂具有乳化作用,能将大的油滴分散成细小的油滴随水冲走,这些细小的液滴能随着水冲走,故用洗涤剂能较好的除去餐具上的油污,是利用了洗涤剂具有乳化作用.
6.A
【解析】
A、洗涤剂具有乳化作用,能将大的油滴分散成细小的油滴随水冲走,可洗去餐具上的油脂;B、酒精能溶解碘,可用酒精除去附着在试管内壁的碘,利用的是溶解原理;C、汽油能溶解油污,可用汽油除去衣服上的油污,利用的是溶解原理;D、用热水洗去附着在烧杯底部的硝酸钾,利用的是溶解原理。故选A。
7.C
【解析】
A、汽油清洗油污属于溶解过程,故A错误;
B、氢氧化钠溶液清洗油污属于溶解过程,故B错误;
C、加入洗涤剂的水清洗油污时,可以使油污以细小的液滴均匀的分散在水中,形成乳浊液,这种现象叫做乳化作用,故C正确;
D、油污不溶于水,故D错误.
8.D
【解析】
A、溶液可以有颜色,例如硫酸铜溶液是蓝色,故A错;B、水是常用的溶剂,但是溶液中溶剂不一定都是水,碘酒中溶剂是酒精,故B错;C、均一、稳定液体不一定是溶液,例如蒸馏水是均一、稳定的液体,不是溶液,故C错;D、溶液由溶质和溶剂组成,故D正确。故选D。
9.A
【解析】
20g某物质可以配成100g该物质的饱和溶液,故溶质质量为20g,溶剂质量为100g-20g=80g,故此温度时该物质的饱和溶液中溶质和溶剂的质量比为20:80=1:4。故选A。
10.D
【解析】
A、食盐加入水中,钠离子和氯离子会均匀的分散在水中,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属于溶液,不符合题意;
B、蔗糖加入水中,蔗糖分子会均一的分散到水中,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属于溶液,不符合题意;
C、酒精加入水中,酒精分子会均一的分散到水中,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属于溶液,不符合题意;
D、花生油不溶于水,与水混合形成乳浊液,不均一、不稳定,不属于溶液,符合题意。故选D。
11.玻璃棒 溶解 75 >
【解析】
(1)配制100g溶质质量分数为5%的氯化钠溶液,需要的仪器:托盘天平、药匙、量筒、胶头滴管、烧杯和玻璃棒,其中属于玻璃仪器的是玻璃棒、烧杯、胶头滴管、量筒、试剂瓶。
(2)配制100g溶质质量分数为5%的氯化钠溶液,首先计算配制溶液所需氯化钠和水的质量,再称量所需的氯化钠和量取水,最后进行溶解;步骤是计算、称量、量取、溶解、装瓶并贴标签。
(3)设加水的质量为x,100g×5%=(100-x)×20%,x=75g,合75mL。
(4)若量取水时俯视读数,量取的水的体积偏小,质量偏小,因此所配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偏大。
12.11.7g 88.3g 左盘 100mL 凹液面的最低处 搅拌,加快溶解速度 偏小
【解析】
①配制100g质量分数为11.7%的氯化钠溶液需要的氯化钠的质量=100g×11.7%=11.7g
溶剂水的质量=100g-11.7g=88.3g
水的体积=88.3g÷1g/mL =88.3mL
②托盘天平的使用要注意左物右码,氯化钠应放在左盘;
③量取液体体积选用的量筒的量程要最接近所量液体的体积,故要选用100mL的量筒;量取液体时,量筒必须放平,视线与液体的凹液面最低处保持水平;为了加快溶解速率,溶解时要用玻璃棒搅拌;
④若称取的氯化钠中含有水分,则氯化钠的实际质量偏小,那么溶质的质量分数也会偏小。
13.3 烧杯 AB
【解析】
(1)用托盘天平称量的氯化钠固体质量为:50g×6%=3g,故填:3.
(2)溶解时需要用到的仪器是烧杯和玻璃棒。故填:烧杯。
(3)A、称量读数时天平指针偏左,会导致称量的氯化钠质量偏大,从而导致配制的溶液质量分数偏大;B、量取水时仰视读数,会导致量取的水的体积偏大,从而导致配制的溶液质量分数偏小;C、装瓶时洒出少量溶液,不能导致配制的溶液质量分数发生变化。故填:AB。
14.(1)硫酸铜溶液(或碘酒)
(2)蒸馏水
(3)氯化氢气体(或酒精)
【解析】
(1)硫酸铜溶液是蓝色的;
(2)水是均一、稳定的液体不是溶液,属于纯净物;
(3)酒精溶液中溶质是液体。
15.同种溶质在不同溶剂中的溶解性不同 不同溶质在同一种溶剂中的溶解性不同
【解析】
(1)①、②溶剂种类不同,溶质都是高锰酸钾,溶解的量不同,可得出结论:同种溶质在不同溶剂中的溶解性不同;
(2)②、③中溶质种类不同,溶剂都是汽油,溶解的量不同,可得出结论:不同溶质在同一种溶剂中的溶解性不同。
16.温度 温度越高,食盐溶解速率越快 搅拌 搅拌加快溶解速率 取等质量的食盐,分别加入等体积的20℃和100℃的水,观察溶解速率 其他条件相同
【解析】
(1)根据生活经验,影响食盐在水中溶解速率的因素有温度、食盐颗粒大小和搅拌等,搅拌、升温都能加快水分子运动速度,也就能加快食盐与水的接触机会,从而加快了食盐的溶解速率,固体颗粒大小决定了固体与水的接触面积的大小,也能改变溶解速率;(2)温度影响因素:分别称取2g颗粒大小相同的食盐,同时放进盛有等质量的不同温度(20℃和100℃)水的烧杯中,观察并记录两个烧杯中的食盐完全溶解所需的时间;(3)以上实验探究除了水的温度不同以外,食盐的质量,颗粒大小、水的质量必需完全相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