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单元 课题2溶解度 课时作业(解析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九单元 课题2溶解度 课时作业(解析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13.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0-03-06 23:03:1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九单元课题2溶解度
课时作业(解析版)
1.高氯酸钾( KClO4 ) 可用作火箭推进剂, 其溶解度如下表。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温度 /℃
20
40
60
80
溶解度 /g
1.68
3.73
7.3
13.4
A.高氯酸钾的溶解度随温度降低而减小
B.20℃时, 将 2g 高氯酸钾溶于 98g 水中, 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小于 2%
C.60℃时, 高氯酸钾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小于 7.3%
D.80℃的高氯酸钾溶液冷却至 40℃肯定有晶体析出
2.如图为甲、乙两种固体物质在水中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甲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B.在t1℃时,甲、乙两物质的溶解度相等
C.在t2℃时,N点表示甲物质的不饱和溶液
D.在t1℃时,100g乙物质的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是25g
3.下图是甲、乙、丙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t1℃时,三种物质的溶解度大小顺序为:丙>乙>甲
B.t2℃时,甲、丙两种物质的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相等
C.若甲物质中混有少量的乙物质,可用降温结晶的方法提纯甲
D.若要将组成在N点的甲溶液转变为M点的甲溶液,可以采用恒温蒸发溶剂的方法
4.下表是KCl与KNO3在不同温度的溶解度。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温度/℃
20
30
40
50
KCl
34.0g
37.0g
40.0g
42.6g
KNO3
31.6g
45.8g
63.9g
85.5g
A.20℃时,KC1的溶解度大于KNO3的溶解度
B.两物质溶解度相等的温度在20~30℃之间
C.40℃时,5gKCl中加10g水可得33.3%溶液
D.50℃时,10g KNO3中加20g水,充分溶解后再降温到30℃,有KNO3固体析出
5.下图是甲、乙、丙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t1℃时,甲物质的饱和溶液中溶质和溶剂的质量比为1:4
B.P点表示甲、丙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质量相等
C.t1℃时,乙物质的饱和溶液,升温至t2℃时仍是饱和溶液
D.将三种物质的溶液从t2℃降至t1℃,析出晶体最多的是甲物质
6.室温下,将盛有接近饱和的硝酸钾溶液的小烧杯放在盛水的大烧杯中(如图所示),欲使硝酸钾溶液变为饱和溶液,可向大烧杯中加入的固体物质是( )
A.生石灰
B.氯化钠
C.硝酸铵
D.氢氧化钠
7.25℃时向一定量不饱和KNO3溶液中逐渐加入KNO3固体,则下列图像中能正确表示此过程溶质质量变化规律的是
A.
B.
C.
D.
8.化学实验中常常出现“1+l=2”或“l+l≠2”的有趣现象。下列符合“l+l= 2”的事实是
A.常温下,1L水与1L酒精混合后的体积等于2L
B.室温下,1g镁与1g稀硫酸充分反应后所得的溶液质量为2g
C.室温下,1g硫粉在lg氧气中完全燃烧后生成2g二氧化硫
D.20℃,lg氯化钠饱和溶液中加入1g氯化钠固体能得到2g氯化钠溶液
9.如图是对20℃一定质量的甲的溶液进行恒温蒸发结晶的实验过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蒸发前原溶液是饱和溶液
B.n的数值是12
C.甲物质在20℃时的溶解度是50g
D.甲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10.下表是不同温度时NaCl、KNO3的溶解度.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温度/℃
0
20
40
60
80
溶解度/g
NaCl
35.7
36.0
36.6
37.3
38.4
KNO3
13.3
31.6
63.9
110
169
A.将60℃时KNO3的饱和溶液降温至20℃,溶质、溶剂的质量都会减少
B.40℃时,将50g NaCl、50g KNO3分别加入100g水中,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不相等
C.将80℃时NaCl、KNO3两种饱和溶液降温至20℃,析出晶体的质量一定是KNO3>NaCl
D.用上表数据绘制成NaCl、KNO3的溶解度曲线,两条曲线交点对应的温度范围是0~20℃
11.地球深处的水处于超临界状态,称为超临界水。下图为某压强下CaCl2和NaCl 在超临界水中的溶解度曲线,该压强下,下列说法正确是( )
A.在超临界水中,NaCl的溶解度大于CaCl2的溶解度
B.在超临界水中,2种物质的溶解度都随温升高而增大
C.450℃时,NaCl在超临界水的溶解度为 0.04g
D.450℃时,可得到 0.04%的CaCl2的超临界水溶液
12.下图为硫酸钠和氯化钠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温度升高,两种物质的溶解度都增大
B.50℃的Na2SO4饱和溶液降到40℃时有晶体析出
C.40℃时,75g饱和Na2SO4溶液中含25g Na2SO4
D.可用降温结晶的方法提纯含少量Na2SO4的NaCl
13.将60℃的硝酸钾溶液降温至20℃,有晶体析出。有关该过程的说法错误的是
A.60℃时的溶液一定是硝酸钾饱和溶液
B.20℃时的溶液一定是硝酸钾的饱和溶液
C.硝酸钾的溶解度随温度降低而减小
D.硝酸钾的晶体可采用降温结晶的方法得到
14.烧杯中盛有一定质量、温度为、溶质为M的溶液,将其置于室温环境中,测定不同温度时析出固体M的质量。测定结果记录如下表。
溶液的温度/
75
65
50
35
20
析出固体M的质量/
0
0
2.0
4.5
8.4
若不考虑水分的蒸发对实验的影响,请回答下列问题。
(1)时,该溶液是否为饱和溶液?______(选填“是”“否”或“无法判断”)。
(2)将时接近饱和的M溶液变为饱和溶液,下列方法一定能达到目的的有______(填序号)。
①升温;②降温;③加入溶质M;④加水;⑤加入另一种固体N;⑥恒温蒸发水分;⑦与M的饱和溶液混合。
15.下图为A、B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
(1)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的是______物质,t1℃时A、B两物质的溶解度为_______g。
(2)使一定量接近饱和的A物质溶液变为饱和溶液采用的一种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t1℃时,将一定量B的饱和溶液升温至t2℃,溶液的质量将_________(填“增加”、“减少”或“不变”)。
(4)t2℃时,分别用50gA、B制成饱和溶液,需要水的质量A_____B(填“<”“>”或“=”)
16.如图为KNO3和NaCl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
(1)t1℃时,两种物质溶解度的大小关系:NaCl_____KNO3(填“>”或“=”或“<”)
(2)t2℃时,将25g氯化钠固体投入50g水中,充分溶解后可得到NaCl_____溶液(填“不饱和”或“饱和”或“不能确定”).
(3)将饱和KNO3溶液变为不饱和KNO3溶液,可行的方法之一是添加溶剂(水),还可以是_____.
(4)你从图中可获得什么信息(写出一条即可):_____.
17.根据表中氯化钠和硝酸钠部分溶解度数据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温度/℃
0
10
20
30
40
50
60
溶解度/g
NaCl
35.7
35.8
36.0
36.3
36.6
37.0
37.3
KNO3
13.3
20.9
31.6
45.8
63.9
85.5
110
(1)10℃时,氯化钠的溶解度是________g.
(2)硝酸钾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________,与硝酸钾相比较,氯化钠的溶解度受温度变化影响_________(填“较大”或“较小”).
(3)20℃时,在100g水中加入40g硝酸钾,充分搅拌后,将溶液温度升高到30℃(不考虑水分蒸发),所得溶液是________(填”饱和溶液“或”不饱和溶液“).
(4)在20℃~30℃的某温度时,氯化钠和硝酸钾的溶解度(x)相同,x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
18.(5分)下图是配制一定量的质量分数为0.9%的NaCl溶液的过程示意图。
(1)请指出图中两个明显的错误处,说明改正方法。
错误①: ;
错误②: 。
(2)若按照上述图示操作(假定再无其他错误),则所配制溶液的质量分数
(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0.9% 。
(3)若将(1)中的错误更正后重新配制溶液,测得溶液的质量分数大于0.9% 。请你分析可能的原因(写两条): ; 。
参考答案
1.D
【解析】
A、由表格信息可知高氯酸钾的溶解度随温度降低而减小,正确;B、20℃时, 高氯酸钾的溶解度为1.68g,即该温度时,1.68g高氯酸钾溶解在100g水恰好形成饱和溶液,那么2g 高氯酸钾加入 98g 水中,高氯酸钾不能完全溶解,故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小于 2%,正确;C、60℃时, 高氯酸钾的溶解度为7.3g,溶质的质量分数=6.8%,即60℃时, 高氯酸钾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6.8%,正确;D、80℃的高氯酸钾饱和溶液冷却至 40℃肯定有晶体析出,若是不饱和溶液那么不一定有晶体析出,错误。故选D。
2.D
【解析】
A、从甲的溶解度曲线不难看出,甲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且受温度的影响很大,故A正确;
B、在t1℃时,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等,故B正确;
C、由于在t2℃时,N点在甲的溶解度曲线的下方,因此代表的是甲的不饱和溶液,故C正确;
D、由于在t1℃时,乙的溶解度是25克,即在100克水中最多溶解25克乙,故D错误;
3.B
【解析】
A、由t1℃时溶解度的大小可知,选项A正确;
B、t2℃时,甲、丙两种物质的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相等是错误的叙述,因为题中没有说明溶液是否饱和,是饱和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相等,不饱和溶液就不一定相等,选项B不正确;
C、若甲物质中混有少量的乙物质,可用降温结晶的方法提纯甲是正确的,选项C正确;
D、若要将组成在N点的甲溶液转变为M点的甲溶液,可以采用恒温蒸发溶剂的方法是正确的选项D正确。故选B。
4.C
【解析】
由两种物质的溶解度可知20℃时,KNO3溶解度小于KC1的溶解度,A正确;由表格数据可知温度在20~30℃时,两物质的溶解度有相同的部分,即两物质溶解度相等的温度在20~30℃之间,B正确;40℃时,KCl的溶解度为40g,即该温度下40g氯化钾溶解在100g水中恰好形成饱和溶液,那么10g水中最多溶解4g氯化钾,形成的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4g/14g ×100%=28.6%,C错误;3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为45.8g,即该温度下45.8g硝酸钾溶解在100g水中恰好形成饱和溶液,那么20g水中最多溶解硝酸钾9.16g,即50℃时,10g KNO3中加20g水,充分溶解,再降温到30℃,有KNO3固体析出,D正确。故选C。
5.A
【解析】
A、t1℃时,甲物质的溶解度是25g,所以甲物质的饱和溶液中溶质和溶剂的质量比为25g:100g=1:4,故A正确;
B、P点表示甲、丙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质量的质量分数相等,故B错误;
C、乙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所以t1℃时,乙物质的饱和溶液,升温至t2℃时不是饱和溶液,故C错误;
D、三种物质饱和溶液的质量没有确定,所以将三种物质的溶液从t2℃降至t1℃,丙没有析出,但析出的甲和乙质量不能确定,故D错误.
6.C
【解析】
将不饱和的硝酸钾溶液变为饱和硝酸钾溶液,应采取降温的方法,因为硝酸钾的溶解度会随着温度的降低明显减小.C项硝酸铵溶于水时吸收热量,使烧杯内水温迅速下降,硝酸钾的溶解度减小,从而析出晶体变为饱和溶液.
7.C
【解析】
A、不饱和KNO3溶液中含有一定量的溶质硝酸钾,硝酸钾在溶液里的质量不能为零,选项A错误;
B、向一定量不饱和KNO3溶液中逐渐加入KNO3固体时,硝酸钾能够继续溶解,溶液里硝酸钾的质量应增加,直到达到饱和状态,选项B错误;
C、向一定量不饱和KNO3溶液中逐渐加入KNO3固体时,硝酸钾能够继续溶解,达到饱和状态时不再溶解,溶液中的溶质质量先增加,饱和后不变,选项C正确;
D、在一定温度下,在一定量的溶剂里,硝酸钾不能无限溶解,溶质质量不可能一直增加,饱和后应不变,选项D错误。故选C。
8.C
【解析】
A、常温下由于分子之间存在间隙,1L水与1L酒精混合后所得混合液体的体积小于2L;故A不正确;
B、常温下镁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镁和氢气,根据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中两物质的质量关系24:98可知,1g稀硫酸不能完全消耗1g镁,且生成的氢气会逸出,利用质量守恒定律,可判断1g镁与1g稀硫酸充分反应后所得的溶液质量小于2g;故B不正确;
C、硫粉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硫,根据反应的化学方程式,硫粉与氧气恰好完全反应时的质量比为32:32=1:1,则1g硫粉在1g氧气中恰好完全反应生成2g二氧化硫,故C正确;
D、向20℃的1g饱和硝酸钾溶液中加入硝酸钾1g,硝酸钾的饱和溶液不能继续溶解硝酸钾,溶液的质量不变仍为1g;故D不正确;
9.C
【解析】
A、蒸发前烧杯中的溶液没有固体剩余,故可能是饱和溶液也可能是不饱和溶液,错误;B、第一次蒸发10g水后有晶体析出,故得到的溶液是饱和溶液,再次蒸发10g水后共有6g甲,即10g水中能溶解5g甲,那么第三次蒸发10g水也能析出5g甲,故三次共析出甲11g,即n=11,错误;C、20℃时10g水中能溶解5g甲达到饱和状态,那么100g水中能溶解50g甲,故20℃时甲的溶解度是50g,正确;D、该过程中温度不变,故不能判断该物质的溶解度和温度的关系,错误。故选C。
10.B
【解析】
将60℃时KNO3的饱和溶液降温至20℃,溶质的质量会减少,但是溶剂的质量不变;40℃时,将50gNaCl、50gKNO3分别加入100g水中,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不相等,因为此时二者的溶解度不同,所以100克水中溶解的二者的质量就不同;将80℃时相同质量的NaCl、KNO3两种饱和溶液降温至20℃,析出晶体的质量一定是KNO3>NaCl;用上表数据绘制成NaCl、KNO3的溶解度曲线,两条曲线交点对应的温度范围是20~40℃。故选B.
11.C
【解析】
A、比较物质的溶解度要指明温度,错误;B、由溶解度曲线可知,在超临界水中,2种物质的溶解度都随温升高而减小,错误;C、由溶解度曲线可知,450℃时,NaCl在超临界水的溶解度为 0.04g,正确;D、450℃时,CaCl2的溶解度小于0.02g,不可能得打0.04%的溶液,错误。故选C。
12.C
【解析】
A选项是错误的叙述,因为氯化钠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变化不大;B选项是错误的的叙述,在50℃的Na2SO4饱和溶液降到40℃时溶解度的数值增大,没有晶体析出 ;C选项根据溶解度的数值,可知是正确的叙述;D选项是错误的叙述,因为硫酸钠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变化,出现不同的变化趋势,故选C
13.A
【解析】
A、60℃时的一杯硝酸钾溶液降温至20℃,结果有晶体析出,原溶液可能接近饱和,也可能不饱和,故A错;
B、由于降温后有晶体析出,故20℃时的溶液一定是饱和溶液,故B正确;
C、60℃的硝酸钾溶液降温至20℃,有晶体析出,说明硝酸钾的溶解度随温度降低而减小,故C正确;
D、根据硝酸钾溶解度的变化特点,要得到硝酸钾的晶体可采用降温结晶的方法。 14.无法判断 ②③⑥
【解析】
烧杯中盛有一定质量、温度为、溶质为M的溶液,降温到没有晶体析出,说明原溶液是不饱和溶液。根据饱和溶液的判断方法、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的转化方法进行分析。
【详解】
(1)不饱和溶液改变温度时析出晶体的过程是:不饱和溶液→饱和溶液→析出晶体,而析出晶体为零,65℃~50℃之间析出晶体多少却是未知的,所以无法判断时,该溶液是否为饱和溶液;
(2)40℃时接近饱和的M溶液变成饱和溶液,有加溶质、恒温蒸发水外,再就是降温;加入另一种物质和与40℃时M的饱和溶液混合时,仍然为不饱和溶液。所以②③⑥能达到目的。
15.(1)A 25 (2)降低温度(增加A物质或蒸发溶剂) (3)减少 (4)<
【解析】
溶解度曲线表明物质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变化趋势;可根据该曲线走势确定溶液状态的转化方法。
16.> 饱和 升高温度 硝酸钾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
【解析】
(1)同一温度下,溶解度曲线在上方的物质溶解度大,据此可得出答案;(2)从图中可读出t2℃时KNO3固体的溶解度为50g,即100g水中能溶解50gKNO3固体,据此可算出50g水中能溶解的KNO3固体的量,进而判断溶液是否饱和;(3)将溶液由饱和变为不饱和,可增加溶剂(适用于所有溶液),可升高温度(适用于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的溶液);(4)根据溶解度曲线分析解答。(1)由图知,t1℃时,KNO3的溶解度曲线在NaCl的下方,故NaCl溶解度大于KNO3的溶解度;(2)t2℃时KNO3的溶解度为50g,即100g水中能溶解50gKNO3固体,则50g水中能溶解25gKNO3固体,而NaCl的溶解度曲线在KNO3的下方,即50g水中不能溶解25gKNO3固体,能得到饱和溶液;(3)从图中可看出KNO3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较大,因此将其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可采用升高温度的方法;(4)由溶解度曲线可知,硝酸钾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
17.35.8 增大 较小 不饱和溶液 36.0~36.3
【解析】
(1)根据表格可以看出,10℃时,氯化钠的溶解度是35.8g;
(2)硝酸钾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与硝酸钾相比较,氯化钠的溶解度受温度变化影响较小;
(3)20℃时,在100g水中加入40g硝酸钾,充分搅拌后,将溶液温度升高到30℃(不考虑水分蒸发),此时其溶解度是45.8g,所得溶液是不饱和溶液;
(4)在20℃~30℃的某温度时,氯化钠和硝酸钾的溶解度(x)相同,x的取值范围是36.0~36.3。
18.瓶塞应倒放在桌面上 称量NaCl的天平上,砝码和药品的位置应调换过来 小于 称量NaCl的实际质量比计算质量大 加入水的实际量比计算量小
【解析】
(1)由图示可以看出,试剂瓶的瓶塞正放在桌面上,试剂瓶瓶塞应倒放在桌面上;用托盘天平称量药品时应“左物右码”,图中药品和砝码放颠倒了,称量NaCl的天平上,砝码和药品的位置应调换过来;(2)若药品和砝码放颠倒了,则称得的药品的质量偏小,使得溶质质量分数偏小,则所配制溶液的质量分数小于0.9%;(3)称量NaCl的实际质量比计算质量大,则造成溶质质量分数偏大;用量筒量取水时,俯视液面,读数比实际液体体积大,会造成实际量取的水的体积偏小,则造成溶质质量分数偏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