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单元课题3溶解的浓度课时作业(解析版)
1.下列实验过程中与图象描述相符的一组是( )
A.两份等质量、等溶质质量分数的双氧水溶液在有无MnO2的情况下反应产生氧气
B.某温度下将一定量饱和的KNO3溶液恒温蒸发水分
C.向等质量的镁、锌中分别加入足量的等质量等溶质质量分数的稀硫酸
D.一定质量的红磷在密闭容器中燃烧
2.下列关于溶液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溶液具有均一性和稳定性,因为溶液中的各种粒子保持静止不动
B.—定温度下的不饱和溶液还能溶解溶质,则一定温度下的饱和溶液不能溶解任何物质
C.饱和溶液不一定是浓溶液,不饱和溶液不一定是稀溶液
D.—定质量的溶液,加水稀释前后,溶质质量分数不变
3.某物质X完全溶于水,溶液中X与水的质量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
A.X是溶剂
B.X只能是固
C.该溶液一定是饱和溶液
D.该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是25%
4.下列关于溶液的说法:①无色②混合物③化合物④均一⑤稳定⑥各部分性质相同,其中正确的是( )
A.①③④⑤ B.②④⑤⑥
C.①②④⑤ D.①③⑤⑥
5.向100 g质量分数为20%的NaCl溶液中加入3 g NaCl固体和12 g水,使其完全溶解,所得溶液中NaCl的质量分数是( )
A.20% B.22.5% C.25% D.30%
6.20℃时,NaCl溶于水的实验数据如下表.则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实验序号
水的质量/g
加入NaCl的质量/g
溶液的质量/g
①
10
2
12
②
10
3
13
③
10
4
13.6
④
10
5
13.6
A.②中所得溶液是饱和溶液
B.20℃时10g水最多能溶解4g NaCl
C.③④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相等
D.①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20%
7.50 g10%的食盐溶液和30 g10%的食盐溶液混合,混合后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 )
A.20% B.5% C.10% D.无法计算
8.下列有关“配制50g溶质质量分数为6%的氯化钠溶液”的操作错误的是
A.使用托盘天平前,要先取下支撑托盘的垫圈,再调节天平平衡
B.称取氯化钠前,要在天平两端的托盘上分别放质量相同的纸片
C.移动游码使其右侧对齐3g的刻度线.然后将氯化钠加到天平的右盘上
D.取用规格为50mL的量筒量取47mL水,快到所需刻度时改用胶头滴管定容
9.下图是氢氧化钙的溶解度曲线。在冬天气温为5℃时配制的氢氧化钙饱和溶液,在夏天气温为38℃时(水的蒸发忽略不计),不可能出现的情况是()
A.溶液变浑浊
B.溶液变为不饱和
C.溶液质量变小
D.溶质质量分数变小
10.甲、乙两种固体的溶解度曲线如右下图。将①②两试管中的甲、乙饱和溶液(均有少量未溶解的固体)放进盛有热水的烧杯里。升高温度后,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①②两溶液的质量一定相等
B.①②两溶液均变为不饱和溶液
C.①溶液质量增加,②溶液质量减少
D.①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一定大于②溶液
11.一种抗生素为粉末状固体,每瓶含0. 5g,注射时应配成质量分数为20%的溶液,则使用时每瓶至少需加入蒸馏水( )
A.1.5mL B.2mL C.3mL D.4mL
12.如图是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t2℃时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a>b>c
B.P点表示t1℃时,a、c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等
C.将c的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可采用降温的方法
D.t2℃时,将30g a物质加入到50g水中充分搅拌,得到80g a的饱和溶液
13.某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为20%,加入50g水后变为10%,则稀释后溶液中溶质的质量是
A.5g B.10g C.20g D.50g
14.向装有等量水的A、B、C烧杯中分别加入、、固体,充分溶解后,现象如图所示。
(1)烧杯中的溶液一定属于饱和溶液的是________(填字母序号)。
(2)图中能表示溶解度曲线的是_______(填“甲”或“乙”)。
(3)要使B烧杯中剩余固体继续溶解,可采用的方法是______。
(4)由图分析,若分别将甲、乙饱和饱和溶液从降温到,对所得溶液的叙述正确的是______(填字母序号)。
A 甲、乙都是饱和溶液
B 所含溶剂质量:甲乙
C 溶液质量:甲乙
D 溶质质量分数:甲乙
15.甲、乙、丙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1)t1℃时,甲、乙、丙三种物质的溶解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________;
(2)t2℃时,甲和乙的溶解度________(填“相等”或“不相等”);
(3)t2℃时,甲物质的饱和溶液中溶质与溶剂的质量比为________(写最简比);
(4)t3℃时,将乙和丙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低到t1℃,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大小关系为:乙________丙(填“>”“<”或“=”).
16.把200克20%的食盐水溶液稀释成10%的溶液需加水多少克___?
17.汽车蓄电池中稀硫酸的溶质质量分数为28%,密度为1.2克/厘米3。若要在实验室用溶质质量分数为98%的浓硫酸配制这种稀硫酸630 克。求:
(1)630 克稀硫酸的体积是多少毫升___________?
(2)需要浓硫酸多少克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100g某硫酸恰好与13g锌完全起反应.试计算这种硫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______.
参考答案
1.C
【解析】
催化剂在反应前后质量不变,改变反应速率,影响固体溶解度的因素是温度,只要温度不变,溶解度就不变,根据质量守恒定律,红磷在密闭容器中燃烧质量的总量不变。
【详解】
A、二氧化锰作双氧水分解的催化剂,但只能改变反应速率,不会改变产生氧气的质量,两份等质量、等溶质质量分数的双氧水溶液在有无二氧化锰的情况下产生氧气的质量相同,故A不正确;
B、影响固体溶解度的因素是温度,只要温度不变,溶解度就不变,所以恒温蒸发水分时,硝酸钾晶体析出,溶质质量分数不变,故B不正确;
C、等质量的镁、锌中分别加入稀硫酸,镁产生氢气的质量比锌产生氢气的质量多;金属与酸反应时生成的氢气来源于酸中的氢元素,镁与稀硫酸反应消耗稀硫酸的质量多,故C正确;
D、红磷在密闭容器中燃烧质量的总量不变,故D不正确。故选C。
2.C
【解析】
A、溶液具有均一性和稳定性,溶液中的各种粒子是在不断的运动的,故A错误;
B、一定温度下的不饱和溶液还能溶解溶质,一定温度下的饱和溶液是不能溶解该溶质,但可以溶解别的物质,故B错误;
C、饱和溶液不一定是浓溶液,不饱和溶液不一定是稀溶液,故C正确;
D、一定质量的溶液,加水稀释前后水的质量增加,而溶质的质量不变,所以溶质质量分数减小,故D错误。故选C。
3.D
【解析】
A. 溶液中如果有水,水是溶剂,此选项错误;
B. 溶质可以是固体、液体、气体,此选项错误;
C. 由题给信息,不能判断该溶液一定是饱和溶液,此选项错误;
D. 该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是×100%=25%,此选项正确。故选D。
4.B
【解析】
溶液是混合物,溶液是均一的混合物,是稳定的混合物.氯化钠溶液是无色的,硫酸铜溶液是蓝色的.故选B.
5.A
【解析】
向100g溶质质量分数为20%的NaCl溶液中加入3g NaCl固体和12g水,使其完全溶解,所得溶液中NaCl的质量分数是.
6.C
【解析】
A、由表中四组数据可知,在20℃时,10g水最多溶解NaCl:13.6g-10g=3.6g。②中所得溶液10g水中只溶解了3gNaCl,没有达到饱和,选项A不正确;
B、由表中第③组数据可知,在20℃时,10g水最多溶解NaCl:13.6g-10g=3.6g。选项B不正确;
C、由表中数据可知,③④溶液都是20℃时的饱和溶液,因此③④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相等,选项C正确;
D、根据表中数据,①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16.7%,选项D不正确。
7.C
【解析】
溶液具有均一性,50g10%的食盐溶液和30g10%的食盐溶液混合,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仍未10%。故选C。
8.C
【解析】
“配制50g溶质质量分数为6%的氯化钠溶液”中移动游码使其左侧对齐3g的刻度线.然后将氯化钠加到天平的左盘上。故选C.
9.B
【解析】
由氢氧化钙的溶解度曲线可知,氢氧化钙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降低,在冬天气温为5℃时配制的氢氧化钙饱和溶液,在夏天气温为38℃时,溶液析出晶体,所以溶液变浑浊,故A不符合题意;氢氧化钙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降低,溶解度减小,溶液还是饱和溶液,故选B;氢氧化钙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降低,溶解度减小,溶液析出晶体,所以溶液质量变小,溶质质量分数变小,故C
和D都不符合题意;
10.C
【解析】
A、升高温度后,①试管内固体溶质继续溶解,溶液质量增加,②试管内析出晶体,溶液质量减小;故①②两溶液的质量一定相等的判断不正确;故A不正确;
B、升高温度后,②试管内析出晶体,溶液变成高温下的饱和溶液;①试管内固体溶质继续溶解,是否达到饱和无法判断;故①②两溶液均变为不饱和溶液的判断不正确;故B不正确;
C、升高温度后,①试管内固体溶质继续溶解,溶液质量增加,②试管内析出晶体,溶液质量减小;故①溶液质量增加,②溶液质量减少的判断符合实际变化情况;故C正确;
D、升高温度后,①试管内固体溶质继续溶解,溶液质量增加,②试管内析出晶体,溶液质量减小;但由于不能确切判断溶液中溶质质量的大小关系,故①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一定大于②溶液的判断不正确;故D不正确;
11.B
【解析】
溶质的质量分数=,则溶质的质量=溶液的质量×溶质的质量分数,设每瓶至少需加入蒸馏水的质量为x,0.5 g=(0.5 g+x)×20% ,解得x=2 g,水的密度为1.0g/mL,故水的体积为2 mL。 故选B。
12.D
【解析】
依据图形,A、B、C正确; t2℃时,a的溶解度为50g,则t2℃时,将30g a物质加入到50g水中充分搅拌时只能溶解25ga物质,则75ga的饱和溶液,D错误。
13.B
【解析】
因为稀释前后溶液中溶质的质量不变,设稀释前溶液的质量是x,则x×20%=(x+50g)×10%,解得x=50g,因此稀释后溶液中溶质的质量是:(50g+50g)×10%=10g。故选B。
14.B 甲 升高温度、加水 BD
【解析】
饱和溶液是指在一定温度和压力下,不能再溶解溶质的溶液,则B烧杯中加入有剩余固体,一定属于饱和溶液,甲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乙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
【详解】
(1)由图可知:时向A烧杯中加入固体完全溶解,可能是饱和溶液;B烧杯中加入有剩余固体,一定属于饱和溶液;C烧杯加入全部溶解,可能是饱和溶液,故烧杯中的溶液一定属于饱和溶液的是B。
(2)由图可知,随着温度的升高溶解的硝酸钠的质量逐渐增加,能表示溶解度曲线的是甲。
(3)由图可知:要使烧杯B中剩余固体继续溶解,可采用升高温度的方法,还可以采取加水的方法。
(4)A、乙的溶解度随温度降低逐渐增大,故降低温度变为不饱和溶液,故A不正确;
B、t2℃时甲的溶解度大于乙的溶解度,所以等质量的饱和溶液中所含溶剂的质量是甲乙,降低温度溶剂的质量不变,故将甲、乙的饱和溶液从t2℃降温到t1℃,溶剂的质量关系依次是甲乙,故B正确;
C、分别将甲、乙的饱和溶液从t2℃降温到t1℃,甲有溶质析出,溶液的质量甲乙,故C不正确;
D、等质量的甲、乙饱和溶液从t2℃降温至t1℃时,甲析出溶质,乙由于溶解度增大而无晶体析出,降温到t1℃时,溶解度是甲=乙,但由于乙不是饱和溶液,所以溶质的质量分数是甲乙,故D正确。故选BD。
15.丙>乙>甲 相等 3︰10 <
【解析】
(1)由溶解度曲线图可知,t1℃时,甲、乙、丙三种物质的溶解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丙>乙>甲.
(2)t2℃时,甲和乙的溶解度曲线相交于一点,因此二者溶解度相等.
(3)t2℃时,甲的溶解度为30g,甲的饱和溶液中溶质与溶剂的质量比为30︰100=3︰10.
(4)将乙和丙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由t3℃降低到t1℃时,乙的饱和溶液中有晶体析出,溶质质量分数减小;降温时丙的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溶液中的溶质、溶剂质量均不变,溶质质量分数不变,因此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大小关系为乙<丙.本题解答时应注意以下规律:对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的物质(如本题甲和乙),其饱和溶液降温时一定有晶体析出,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一定减小;对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的物质(如本题丙),降低温度时其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不变.
16.200
【解析】
设要加水的质量为x,根据溶液稀释前后,溶质的质量不变,
则200g×20%=(200g+x)×10%?x=200g.
故答案为:200.
17.525毫升 180克
【解析】
(1)
(2)设需要浓硫酸的质量为m。28%×630g=98%×m m=180g答:(1)630克稀硫酸的体积是525毫升;(2)需要浓硫酸180克。
18.19.6%
【解析】
设参加反应的硫酸质量为x:
解得,x=19.6g.硫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故答案是:1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