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第二节 重要的地理分界线(导学案)
@同学们
秦岭—淮河是我国一条重要的地理分界线,而提出“秦岭—淮河”分界线的第一人为20世纪我国著名的地理学家——张相文。张相文在1924年发表的《佛学地理志》中,第一次明确提出秦岭—淮河是我国南北方的分界线:“就自然形势,(中国)分南北中三带述之。北带,即黄河流域。南凭北岭、淮水……唯淮水发源于北岭之支麓。实继北岭之正干,而为南北之界线。”
1._______—_______是我国南方地区和北方地区的分界线。
2.秦岭—淮河以北1月平均气温可达_____℃以下,属于_______带;年降水量普遍在______mm以下,属于________地区;自然植被属于________________;耕作制度__________或__________,以________耕作为主,________种植面积较大。
3.秦岭—淮河以南1月平均气温一般在_____℃以上,属于______带;年降水量在_____mm以上,属于_______地区;自然植被属于_________________;耕作制度_______________,以_______耕作为主,_______种植面积较大。
4.贺兰山位于_______________与____________交界处,是我国一条重要的自然地理分界线。
5.贺兰山是我国河流_______区与_______区的分水岭,也是_______区和__________区的分界线,还是我国_______与_______的分界线,东部为_____区,西部主要是_________区。
6.被誉为“塞上江南”的地形区是___________。
项目 秦岭—淮河以北地区 秦岭—淮河以南地区
1月平均气温 0℃以下 0℃以上
年降水量 800毫米以下 800毫米以上
干湿地区 半湿润地区 湿润地区
植被类型 温带落叶阔叶林 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耕地类型 以旱田为主 以水田为主
耕作制度 一年一熟或两年三熟 一年两熟到三熟
主要粮食作物 小麦、玉米 水稻
主要糖料作物 甜菜 甘蔗
河流冬季结冰(有或无) 有 无
传统民居特点 屋顶坡度较小,墙体较厚 屋顶坡度大,墙体高
读图5-2-1,完成1~4题。
1.图中西侧山脉和东侧河流构成了我国重要的地理分界线,东侧河流为( )
A.黄河 B.淮河
C.长江 D.珠江
2.关于图中山脉与河流构成的地理分界线,下列说法
错误的是( )
以北属于暖温带,以南属于亚热带
B.以北属于干旱区,以南属于湿润区
C.以北属于温带落叶阔叶林,以南属于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D.以北以旱田耕作为主,以南以水田耕作为主
3.下列数据中,有可能为正常年份甲地1月份平均气温的是( )
A.5℃ B.8℃
C.-4℃ D.16℃
4.下列数据,有可能为正常年份乙地年降水量的是 ( )
A.50毫米 B.350毫米
C.650毫米 D.850毫米
读图5-2-4,完成5~6题。 5.该地气候可能属于( )
A.温带季风气候与温带大陆性气候的过渡类型
B.亚热带季风气候与温带季风气候的过渡类型
C.热带季风气候与亚热带季风气候的过渡类型
D.亚热带季风气候与高原山地气候的过渡类型
6.该地最可能位于( )
A.大兴安岭 B.秦岭
C.横断山脉 D.贺兰山
1.秦岭—淮河是中国重要的地理分界线,下列选项不以其为分界的是( )
A.水田和旱田 B.小麦和水稻
C.工业和农业 D.南方和北方
2.我国秦岭—淮河( )
A.以北为亚热带 B.以北年降水量大于800毫米
C.以南为干旱区 D.以南1月均温在0℃以上
图5-2-8为“我国农牧交错带的地理分布图”,读图并完成3~4题。
5.据图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交错带以东主要发展种植业,以西主要发展畜牧业
B.交错带以东主要发展畜牧业,以西主要发展种植业
C.北方农牧交错带a大致与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的分界线相近
D.南方农牧交错带b位于我国南方地区
5.根据以上信息,制约南、北方农牧交错带两侧农业
部门出现差异的主要自然因素分别是( )
A.热量、土壤 B.热量、降水
C.光照、地形 D.土壤、纬度
6.贺兰山是我国重要的地理分界线,下列描述与其不相符的是( )
A.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分界线
B.内流区与外流区的分界线
C.草原和荒漠的分界线
D.湿润区与半湿润区的分界线
课前预习
精巧点拨
同步训练
真题演练
知识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