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叙文写作 课件(41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记叙文写作 课件(41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2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0-03-06 16:17:3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41张PPT)
确定中心(确定菜品)——寻找事件(市场买菜)——事件选择(洗菜、择菜)——描述事件(炒菜调味)——结尾(装盘点缀)
*
第一步——确定中心(决定菜品)
明确写作目的。(熟悉的事)
是表达作者的某种情感,还是表现人物的某种品质;是表现某种人生哲理,还表达自己或主要人物的兴趣爱好或追求。
中心
事件
*
第二步——寻找事件(购买原材料)
一、根据写作目的,确定写作的内容。
要将故事情节和细节与写作目的直接联系起来,逐一思考,哪些情节细节最能体现写作目的;哪些情节不能体现写作目的。
二、明确事件的来龙去脉。(挖掘闪光点)
动笔之前,要用根据时空的推移转换,将事件从宏观上分成几个阶段,搞清楚事件中的主要人物先做了什么,接着做了什么,然后又做了什么,最后结果怎样。
*
第三步——事件选取(清洗原材料)

一件事,由若干个情节构成;每个情节,又由若干个细节组成。
这些构成事件的情节和细节,有的能够很好地达成我们的写作目的,有的与我们的写作目的无关。动笔前,我们要围绕写作目的,分清哪些是有用的情节和细节,哪些是无用的情节和细节,——做好典型事件内部的选材,剔除那些无用以及作用不大的情节、细节,是我们“描述事件经过”要做好的首要工作。

*

其实,选材包括三步:
一是围绕达成写作目的途径,从众多的事件当中选出典型事件;
二是围绕达成写作目的途径,从典型事件中选出典型情节;
三是围绕达成写作目的途径,从典型情节中选出典型细节。
第三步——事件选取(清洗原材料)择菜
*
第四步——描述事件(调味炒菜)
写事离不开写人,在记事过程中,一定要把人物的外貌、语言、神态、动作、心理活动等写细致,写逼真,这样才能表达出人物的思想品质,才能更好地表达这件事所包含的意义,即文章的中心思想。
(一)外貌描写
也叫肖像描写,是通过对人物的容貌、神情、衣着、身材、外貌特征的描写。外貌描写要传神,切忌脸谱化,反对那种不分主次,从头写到脚、千人一貌的写法。
例:我看见一个小姑娘,年龄不大,长得很瘦,穿得也很差。
①“小”到什么程度?②怎么个“瘦法”?③穿得有多“差”?
我看见一个小姑娘,只有八九岁光景,瘦瘦的苍白的脸,冻得发紫的嘴唇,头发很短,穿一身很破旧的衣裤,光脚穿一双草鞋。
描写示例(一)
(二)语言描写
语言描写要注意以下两点:
一是文章中人物的语言要精心筛选,把那些足以能表现人物的个性特点、最能表现中心思想的语言,写进文章中;

二是好的语言描写,一定是符合当时的情景,符合人物的性格、身份、性别、年龄和文化修养等方面的特点。
例:门被打坏了,开了一个拳头大的窟窿。班主任来了,说:“谁踢坏的?”捣乱鬼董小天说:“没看见。”旁边的张小勇还帮董小天说话。可高芳芳说:“是董小天踢的。”董小天不承认。老师说:“还有谁看见的?”“没看见。”李星说。
描写示例
这段描写显得单调乏味。如果加上符合他们性格的个性化语言,就会好象真的听见他们的声音;同时添上相应的表情和动作,就会加强对话的表达效果。
门被打坏了,开了一个篮球大的窟窿。班主任来了,瞪着眼:“谁踢坏的?”捣乱鬼董小天斜着眼,冷笑着:“鬼知道,又没有人叫我一定要看好门?”旁边的张小勇,朝老师做了鬼脸:“哈……,开了窗,好通风。”谁知这一下却惹恼了站在旁边的高芳芳。“是董小天,他来时,一阵风正好把门关了,他就抬起脚,用力一踢。” 董小天脚一跺:“大白天别说梦话!你小心点,不要诬陷好人!” “我才不瞎说呢,大家都看见的。你凭什么,做了坏事,还要耍嘴。” 老师说:“还有谁看见?” “我,……没看见。” 李星使劲地咽了一口水,神情恍惚。
捣乱鬼无事生非,油嘴滑舌;张小勇油嘴滑舌,混淆是非;高芳芳正义、勇敢,不留情面;李星性格软弱,胆小怕事,各自的思想境界以及性格特点活灵活现。
(三)动作描写
对人物行为、动作的描写。就是通过描写人物做什么和怎样做来表现人物的性格特点和精神面貌,凸现人物的个性特征——思想的、品格的、性格的、心理的以及习惯的。
描写示例(一)
例:放学了,他把书包往肩上一撂,蹦跳着回家去。
放学了,他把书本练习簿什么的一古脑儿往书包里一塞,书包扣带只扣了一个,就把书包往肩上一撂。蹦跳着,还哼着小调。到了校门口,他左右一望,正是车流空隙,就一窜过了马路。他拐过一条小街,这才慢慢走着,因前面就是他的家。
例:那天,他在雪地里罩住了一只小鸟。
描写示例
他扫开一块雪,露出地面,用一枝短棒支起一面大的竹筛来,下面撒些秕谷,捧上系一条长绳,人远远地牵着,看鸟雀下来啄食,走到竹筛底下的时候,将绳子一拉,便罩住了。
第五步——处理细节描写问题
(四)心理描写
对人物在一定环境中,围绕客观事物而产生的看法、感触、联想、潜意识等思想活动的描写,称作心理描写。
心理描写
直接描写
间接描写
内心独白
神态描写
梦境、幻觉描写
环境烘托
动作语言描写
心理描写的技法
心理想什么就写什么
例:语文课开始了,老师把批好的试卷发了下来。在拿到试卷之前,我紧张得要命,就怕自己考砸了。试卷拿到手以后,我一看不及格,很是伤心。
心理描写常犯的毛病就是用抽象概述代替具体描写。
描写示例(一)
修改一:内心独白式
我不停地在心里念叨:“阿弥陀佛,上帝啊,保佑我吧!我再也不听单放机,不看电视,不打游戏机了。唉!都怪我自己,老想着打游戏机,考试前一天还趁父母不在家跑出去打。老师啊,发发慈悲,我以后上课一定好好听讲,千万别让我不及格啊!老爸呀,手下留情吧,我以后学习一定用心呀!”
修改二:幻觉描写式
我好像看见满试卷鲜红的叉组成一张巨大的网向我卷来,使我不得动弹,不能呼吸。我又仿佛看到了老师满面的怒容,仿佛听到了父母悲伤的叹息声和旁人的嘲笑声。
修改三:环境描写式
天阴沉沉的,不时刮来阵阵冷风。风刮到我身上,我就不由自主地打颤。教室里静悄悄的,只听见“沙沙”的发试卷的声音,“哗啦!”一个同学不小心把书碰到了地下,我的心随之猛跳了一下。同桌的试卷已发下来了,72分,看着同桌哭丧的脸,我不由得心里直打鼓。
修改四:语言/行动式
试卷静静地反躺在桌上。我用有点颤抖的手去掀试卷,一个鲜红的“4”字映入我的眼帘,我的手一抖,试卷又合上了。我一咬牙,把手伸到试卷底下,用力一翻,随着“啪”的一声,我看到了我的分数──48,“唉”,可怜的“48”,我瘫在了桌上。
(五)神态描写
神态专指脸部表情,描写时要用表示表情、神态的词语 。
(六)细节描写
细节描写是指抓住生活中的细微而又具体的典型情节,加以生动细致的描绘,它具体渗透在对人物、景物或场面描写之中。细节,指人物、景物、事件等表现对象的富有特色的细枝末节。
如何进行细节描写?
一、抓住特征,写出特点(放大镜观察)
要抓住所描写的人、景、物的最突出的特征,写出他们所不同于其他人、景、物的独特之处。

1.何满子六岁,剃个光葫芦头,天灵盖上留着个木梳背儿;一交立夏就光屁股,晒得两道眉毛只剩下淡淡的痕影,鼻梁子裂了皮,全身上下就像刚从烟囱里爬出来,连眼珠都比立夏之前乌黑。

2.盆里胳膊粗的橙子树,墨绿的叶子,密密层层地挤在一起,几乎看不到树枝,重叠错落的叶子,在雨水冲洗下,好像涂上了一层薄蜡,又光又亮,十分好看。一个个圆溜溜的比鹅蛋大的橙子,皮青青的,在枝上点头,乐乐呵呵,展示着自我。

如何进行细节描写?
二、细化动作,延长过程(慢镜头分解)
记叙文要把事情写清楚,把人物写活,动作描写十分重要。但是,人的动作往往发生得很快,因此,平时应注意观察人物的动作,在写作时,在心中把这一过程分解一遍,把精彩的瞬间用“慢镜头”的形式重播一遍。
1.扫开一块雪,露出地面,用一枝短棒支起一面大的竹筛来,下面撒些秕谷,棒上系一条长绳,人远远地牵着,看鸟雀下来啄食,走到竹筛底下的时候,将绳子一拉,便罩住了。
2.我盯着半空呼啸而来的羽毛球,手握球拍,连连后退,眼看球就要落在我头顶上方一尺左右了,我猛地跳起,用力一挥,只见羽毛球在我的球拍上“呯”地弹了一下,然后掉转头,朝对手飞了过去。
如何进行细节描写?
三、锤炼词语,一字传神
通过对一些精彩的动词、形容词等的辨析和筛选,精心锤炼词语可以对所描述的内容进行准确生动地描写,同时以少胜多,一字传神。
1.当花轿来到我们的破门外的时候,母亲的手就和冰一样的凉,脸上没有血色--那是阴历四月,天气很暖。大家都怕她晕过去。可是,她挣扎着,咬着嘴唇,手扶着门框,看花轿徐徐的走去。
2.由拥挤不堪的街市回到清炉冷灶的家中。母亲笑了。及至听说我还须回校,她楞住了。半天,她才叹出一口气来。
3.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园子里,田野里,瞧去,一大片一大片满是的。
如何进行细节描写?
四、巧用修辞,画其神韵
运用比喻、拟人、夸张等修辞,可以增强语言的生动性,增强文章的表达效果 。

1.从未见过开得这样盛的藤萝,只见一片辉煌的淡紫色,像一条瀑布,从空中垂下,不见其发端,也不见其终极。只是深深浅浅的紫,仿佛在流动,在欢笑,在不停地生长。紫色的大条幅上,泛着点点银光,就像迸溅的水花。仔细看时,才知道那是每一朵紫花中最浅淡的部分,在和阳光互相挑逗。?
2.电锯从树的踝骨咬下去,嚼碎,撒了一圈白森森的骨粉,那树仅仅在倒地时呻吟了一声。
如何进行细节描写?
五、善用感官,细致入微
调动各种感觉器官,用入微的感觉(味、听、嗅、触、视)细腻描摹,写准写活人、景、物的形、声、味、质感等要素。
1.“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风里带来些新翻的泥土的气息,混着青草味儿,还有各种花的香,都在微微润湿的空气里酝酿。鸟儿将巢安在繁花嫩叶当中,高兴起来了,呼朋引伴地卖弄清脆的喉咙,唱出婉转的曲子,跟轻风流水应和着。牛背上牧童的短笛,这时候也成天嘹亮地响着。(触觉 嗅觉 听觉)
2.两岸的豆麦和河底的水草所发散出来的清香,夹杂在水气中扑面的吹来;月色便朦胧在这水气里。淡黑的起伏的连山,仿佛是踊跃的铁的兽脊似的,都远远地向船尾跑去了,但我却还以为船慢。(嗅觉 视觉)
如何进行细节描写?
一、抓住特征,突出强调
二、细化动作,延长过程
三、锤炼词语,一字传神
四、巧用修辞,画其神韵
五、善用感官,细致入微
…...

描写方法综合练习
扩写:她骂他混蛋。
1.尽你最大的努力,将这句话的内容充实起来。
2.运用你的想象,可恰当地添加动作、表情、神态、语言、心理、场景等。
综合示例(一)
添加“语言描写”
添加“动作描写”
添加“神态描写”
她骂他道:“你真是一个混蛋!”
她用手指着他的鼻子骂道:“你真是一个混蛋!”
她早已被气得浑身颤抖,脸色铁青,于是怒睁杏目,用手指着他的鼻子骂道:“你真是一个混蛋!”
添加“心理描写”
她早已被气得浑身颤抖,脸色铁青,但她还是在不断地告诫自己:不要生气!不要失态!不要骂人!最终她实在是忍不住了,于是怒睁杏目,用手指着他的鼻子骂道:“你真是一个混蛋!”
添加“情境描写”
真是冤家路窄,刚好在操场上俩人不期而遇,由于上次她发现他抄别人的作业,便报告了老师,结果他被老师狠狠地批评了一顿。今天,当着这么多同学的面,他竟然嬉皮笑脸地拦住她,一个劲地说她是:小报告、小内奸……她对他的挖苦、讽刺装作漫不经心的样子。其实,她早已被气得浑身颤抖,脸色铁青,但她还是在不断地告诫自己:不要生气!不要失态!不要骂人!最终她实在是忍不住了,于是怒睁杏目,用手指着他的鼻子骂道:“你真是一个混蛋!”
综合示例(二)
点评:只见概述不见描写,更不见细节,语言枯燥,人物形象模糊,感情平淡。
例:初一刚住校,我很想家,就打电话回家,接电话的是母亲,我说,妈妈我想你,妈妈说她也想我……
修改稿一:初一刚住校,我是那么的不适应,一切的一切都是那么陌生,陌生的同学,陌生的教师,陌生的教室,陌生的学习内容,连自来水里流出来的水都是陌生的,晚上醒来,想起妈妈的笑脸,爸爸的大手,奶奶的唠叨,爷爷的叮咛,泪水一下子就流了出来……

评语:增添了心理描写、修辞手法。
“我”的思家之情表现得更真更切,排比修辞使语势强烈。
修改稿二:初一刚住校,我很想家,就打电话回家,“叮……叮……”电话通了,我仿佛看见妈妈正在洗衣,听到铃声,她立即放下衣服,跌跌撞撞地奔向电话,嘴里还不停地说:“别着急,我来了!”她哪里知道我根本听不到!“喂?秀,是你吗?”是妈妈的声音!我的眼泪一下子流了出来。“妈,我想你!我……”我说不下去。“我也想……想你!”我感受到妈妈的颤抖,她一定是一边笑着,一边流着泪……
评语:增添了心理、语言描写。
“我”与母亲相思之情表现得更真实、更生动、更浓烈,语言生动。
描写要领:
抓住特征绘肖像
锤炼动词绘造型
吻合个性绘语言
烘托渲染绘环境
充实、细致的描写可以使文章:
从枯燥走向生动;
从模糊走向真实;
从平淡走向深刻。
第五步——怎样写好故事的结局(摆盘)
一般事件结尾,都明确交代事件的结局具体是什么,但有的文章,为了引发读者的思考,采用猜测、或设问的形式书写故事的结局,欲露还藏,以含蓄的形式书写结局,目的是引导读者进行更深入地思考,揭示本质问题,同时带来余音袅袅回味无穷的艺术效果。
例如《孔乙己》的故事结局:我到现在终于没有见——大约孔乙己的确死了。
作业:为下面的两段话,加入适当的描写,丰富内容,增加文采
第一次月考的试卷发下来了,看着这陌生而又熟悉的字迹,心里有说不出的痛……
母亲看到试卷的分数,抓起一根棍子,高高举起,又轻轻放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