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型十 课外文言文阅读
一、(2020·原创)阅读下面文字,完成问题。
不韦回府中,独坐堂上纳闷。甘罗时年仅十二岁;见不韦有不悦之色,进而问曰:“君心中有何事?”不韦曰:“孺子何知,而来问我?”甘罗曰:“所贵门下士者,谓其能为君分忧任患也。君有事而不使臣得闻,虽欲效忠无地矣。”
不韦曰:“吾向者令刚成君使燕,燕太子丹已入质矣。今欲使张卿相燕,占得吉,而彼坚不肯行,吾所以不快者此耳!”
甘罗曰:“此小事,何不早言?臣请行之。”不韦奇其言,曰:“孺子能令张卿行者,事成当以卿位相屈。”
唐虽知为文信侯门客,见其年少轻之,问曰:“孺子何以见辱?”甘罗曰:“特来吊君耳!”
张唐曰:“某有何事可吊?”甘罗曰:“君之功,自谓比武安君何如?”唐曰:“武安君南挫强楚,北威燕赵,战胜攻取,破城堕邑,不计其数,某功不及十之一也。”
甘罗曰:“然则应侯之用于秦也,视文信侯孰专?”张唐曰:“应侯不及文信侯之专。”甘罗曰:“君明知文信侯之权重于应侯乎?”
张唐曰:“何为不知。”甘罗曰:“昔应侯欲使武安君攻赵,武安君不肯行,应侯一怒,而武安君遂出咸阳,死于杜邮;今文信侯自请君相燕,而君不肯行;此武安君所以不容于应侯者,而谓文信侯能容君乎?君之死期不远矣。”
张唐悚然有惧色,谢曰:“孺子教我!”乃因甘罗以请罪于不韦,即日治装,将行。
1.下列加点的词语与“见其年少轻之”句中“轻”字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B.温故而知新
C.无丝竹之乱耳
D.帝感其诚
2.下列句子与“乃因甘罗以请罪于不韦”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
A.便舍船,从口入 B.相与步于中庭
C.山峦为晴雪所洗 D.兵革非不坚利也
3.翻译下面句子。
君之功,自谓比武安君何如?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结合选文内容,分析一下甘罗的形象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2020·改编)阅读下面文字,完成问题。
卫南之战
泽①兵进至卫南,度将孤兵寡,不深入不能成功。先驱云②前有敌营,泽挥众直前与战,败之。转战而东,敌益生兵③至,王孝忠战死,前后皆敌垒。泽下令曰:“今日进退等死,不可不从死中求生。”士卒知必死,无不一当百,斩首数千级。金人大败,退却数十余里。泽计敌众十余倍于我,今一战而出其不意,势必复来。使悉其铁骑夜袭吾军,则危矣。乃暮徙其军,金人夜至,得空营,大惊,自是惮泽,不敢复出兵。
(节选自《宋史·宗泽传》)
【注】①泽:宗泽,南宋将领。②云:报告。③生兵:新兵。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1)今日进退等死( )
(2)泽计敌众十余倍于我 ( )
2.下列句子与“乃暮徙其军”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
A.夫战,勇气也 B.何陋之有
C.时人莫之许也 D.策之不以其道
3.翻译下面句子。
使悉其铁骑夜袭吾军,则危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请结合选文内容,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宗泽卫南之战取胜的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2020·改编)阅读下面文字,完成问题。
勾践栖①于会稽之上,乃号令于三军曰:“凡我父兄昆②弟及国子姓,有能助寡人谋而退吴者,吾与之共知越国之政。”大夫种进对③曰:“臣闻之,贾人夏则资④皮,冬则资INCLUDEPICTURE"希仿.TIF" INCLUDEPICTURE "希仿.TIF" \* MERGEFORMAT ⑤,旱则资舟,水则资车,以待乏也。夫虽无四方之忧,然谋臣与爪牙之士⑥,不可不养而择也。譬如蓑笠时雨既至,必求之。今君王既栖于会稽之上,然后乃求谋臣,无乃后乎?”勾践曰:“苟得闻子大夫之言,何后之有?”执其手而与之谋。
【注】①栖:退守。②昆:兄。③进对:进谏。④资:积蓄,准备。⑤INCLUDEPICTURE"希楷体.TIF" INCLUDEPICTURE "希楷体.TIF" \* MERGEFORMAT (chī):细葛布。⑥爪牙之士:指勇敢的将士。
1.解释下面加点的词。
(1)吾与之共知越国之政 ( )
(2)乃号令于三军 ( )
2.下列句子中“之”字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譬如蓑笠时雨既至,必求之
A.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B.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C.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
D.虽我之死
3.翻译下面句子。
苟得闻子大夫之言,何后之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中大夫文种通过____________的方式委婉进行劝谏。以商人夏天就要积蓄皮货,冬天就要积蓄细葛布等“以待乏也”,暗示君王平时就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2020·改编)阅读下面文字,完成问题。
天石砚铭(并序)
[宋]苏轼
轼年十二时,于所居纱縠行①宅隙地中,与群儿凿地为戏。得异石,如鱼肤温莹,作浅碧色。表里皆细银星,扣之铿然。试以为砚,甚发墨②,顾无贮水处。先君③曰:“是天砚也有砚之德而不足于形耳。”因以赐轼,曰:“是文字之祥④也。”轼宝而用之,且为铭曰:
一受其成,而不可更。或主⑤于德,或全于形。均是二者,顾予安取。仰唇俯足,世固多有。
元丰二年秋七月,予得罪下狱,家属流离,书籍散乱。明年至黄州,求砚不复得,以为失之矣。七年七月,舟行至当涂⑥,发书箧,忽复见之。甚喜,以付迨、过⑦。其匣虽不工,乃先君手刻其受砚处,而使工人就成之者,不可易也。
(选自《苏轼文集》第二册)
【注】①纱縠行:苏轼故里,在四川眉山。②发墨:指砚台磨墨易筋浓。③先君:这里指苏洵。④祥:吉祥之兆。⑤主:以……为主,着重于。⑥当涂:地名。⑦迨、过:苏迨、苏过,苏轼的儿子。
1.解释下列加点词语的意思.
(1)求砚不复得 ( )
(2)其匣虽不工 ( )
2.下列句子与“是文字之祥也”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
A.甚矣,汝之不惠。
B.岂能为暴涨携之去。
C.莲,花之君子者也。
D.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3.先用“/ ”给文中画线句子断句(限断两处)再翻译。
是 天 砚 也 有 砚 之 德 而 不 足 于 形 耳。
4.文中“赐”“付”都是父亲将砚交给儿子,作者在其中寄寓的感情有何异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2019·湖南岳阳中考)阅读下面文字,完成问题。
凡草木之生石上者,必须微土以附其根。如石韦、石斛之类,虽不待土,然去其本处,辄槁死。惟石菖蒲并石取之,濯去泥土,渍以清水,置盆中,可数十年不枯。虽不甚茂,而节叶坚瘦,根须连络,苍然于几案间,久而益可喜也。其轻身延年之功,既非昌阳【注】之所能及。至于忍寒苦,安澹泊,与清泉白石为伍,不待泥土而生者,亦岂昌阳之所能仿佛哉?余游慈湖山中,得数本,以石盆养之,置舟中。间以文石,石英,璀璨芬郁,意甚爱焉。顾恐陆行不能致也,乃以遗九江道士胡洞微,使善视之。余复过此,将问其安否。
(节选自苏轼 《石菖蒲赞》一文)
【注】昌阳,《名医别录》认为昌阳和菖蒲是两种不同的植物。
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义不相同的一项是( )
A.濯去泥土 濯清涟而不妖(《爱莲说》)
B.乃以遗九江道士胡洞微 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出师表》)
C.既非昌阳之所能及 及郡下(《桃花源记》)
D.置盆中 且焉置土石(《愚公移山》)
2.下列句中“之”的意义和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例:以石盆养之
A.两狼之并驱如故 (《狼》)
B.已而之细柳军 (《周亚夫军细柳》)
C.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答谢中书书》)
D.公与之乘 (《曹刿论战》)
3.用“/”标出下面句子中的一处朗读停顿。
余 游 慈 湖 山 中
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苍然于几案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请简要概括石菖蒲的特点,并揣摩作者对石菖蒲的情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2019·山东潍坊中考)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元德秀,字紫芝,河南人。少孤,事母孝,举进士,不忍去左右,自负母入京师。既擢第①,母亡,庐墓侧,食不盐酪,藉无茵席。德秀不及亲在而娶,不肯婚,人以为不可绝嗣,答曰:“兄有子,先人得祀,吾何娶为?”初,兄子襁褓丧亲,无资得乳媪,德秀自乳之,数日湩②流,能食乃止。
有盗系狱,会虎为暴,盗请格虎自赎。吏白:“彼诡计,且亡去,无乃为累乎?”德秀曰:“许之矣,不可负约。即有累,吾当坐,不及馀人。”明日,盗尸虎还,举县嗟叹。
所得俸禄,悉衣食人之孤遗者。岁饥,日或不爨③,陶然弹琴以自娱。天宝十三载卒,家惟枕履箪瓢而已。族弟结哭之恸,或曰:“子哭过哀,礼欤?”结曰:“若知礼之过,而不知情之至。大夫生六十年未尝求足,未尝有十亩之地、十岁之僮,未尝完布帛而衣、具五味之餐。吾哀之,以戒荒淫贪佞、绮纨粱肉之徒耳。”
(选自《新唐书·列传》,有删节)
【注】 ①擢第:科举考试得中。②湩(dònɡ):乳汁,这里指汤汁。③爨(cuàn):烧火做饭。
1.解释文中加点词的意思。
(1)庐墓侧 庐:____________
(2)会虎为暴 会:____________
2.下列加点词在句子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数日湩流,能食乃止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桃花源记》)
B.无乃为累乎
是亦不可以已乎(《孟子·鱼我所欲也》)
C.悉衣食人之孤遗者
余故道为学之难以告之(《送东阳马生序》)
D.陶然弹琴以自娱
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唐雎不辱使命》)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兄有子,先人得祀,吾何娶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若知礼之过,而不知情之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我们应该从元德秀身上学习哪些优秀品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七、(2019·浙江台州中考)课外文言文阅读。
(一)
王荆公①再罢政,以使相②判金陵。筑第于南门外七里,去蒋山亦七里,平日乘一驴,从数僮游诸山寺。欲入城,则乘小舫,泛潮沟以行,盖未尝乘马与肩舆③也。所居之地,四无人家。其宅仅蔽风雨,又不设垣墙,望之若逆旅之舍。有劝筑垣墙,辄不答。元丰末,荆公被疾,奏舍此宅为寺,有旨赐名报宁。既而荆公疾愈,税城中屋以居,竟不复造宅。
(选自《东轩笔录》,有删改)
【注】①王荆公:指王安石。②使相:官职名。③肩舆:轿子。
(二)
荆公退居金陵,蒋山学佛者俗姓吴,日供洒扫,山下田家子也。一日风堕挂壁旧乌巾,吴举之复置于壁。公适见之,谓曰:“乞①汝归遗父。”数日,公问幞头②安在,吴曰:“父村老,无用,货于市中,尝卖得钱三百文供父,感相公之赐也。”公叹息之。因呼一仆同吴以元价往赎,且戒苟以转售,即不须访索。果以弊恶③犹存,乃赎以归。公命取小刀自于巾脚刮磨粲然黄金也盖禁中所赐者。乃复遗吴。
(选自《墨庄漫录》,有删改)
【注】①乞:给。②幞(fú)头:古代男子用的一种头巾。③弊恶:破旧。
1.解释下列句子中的加点词。
(1)去蒋山亦七里 ( )
(2)公适见之 ( )
(3)且戒苟以转售 ( )
(4)乃复遗吴 ( )
2.用“/”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限断三处)
公 命 取 小 刀 自 于 巾 脚 刮 磨 粲 然 黄 金 也 盖 禁 中 所 赐 者
3.用现代汉语写出文中画线句的意思。
其宅仅蔽风雨,又不设垣墙,望之若逆旅之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两文都写罢政后的王荆公,但侧重点不同,请结合语段简要分析他是一个怎样的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八、(2019·浙江丽水中考)课外文言文阅读。
洗心亭记
[唐]刘禹锡
天下闻寺数十辈,而吉祥尤章章①。蹲名山俯大江荆吴云水交错如绣。始予以不到为恨,今方弭②所恨而充所望焉。既周览赞叹,于竹石间最奇处得新亭。彤焉如巧人画鳌背上物,即之四顾,远迩细大,杂然陈乎前,引人目去,求瞬不得。
征其经始,曰僧义然。啸侣为工,即山求材。槃③高孕虚,万景坌④来。词人处之,思出常格;禅子处之,遇境而寂;忧人处之,百虑冰息。鸟思猿情,绕梁历榱⑤。月来松闲,雕镂轩墀⑥。石列笋虡⑦,藤蟠蛟螭。修竹万竿,夏含凉飔。斯亭之实录云尔。
然上人⑧举如意挹我曰:“既志之,盍名之以行乎远夫!”余始以是亭环视无不适,始适乎目而方寸为清,故名洗心。长庆四年九月二十三日,刘某记。
(选自《刘禹锡集》)
【注】①吉祥尤章章:吉祥寺尤为著名。②弭:消除。③槃(pán):回旋,弯曲。④坌(bèn):并,一起。⑤榱(cuī):椽子。⑥墀(chí):台阶。⑦虡(jù):柱子。⑧然上人:指义然。上人,对僧的尊称。
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释义相同的一组是( )
A.今方弭所恨而充所望焉 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
B.修竹万竿 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C.既志之 吾十有五而志于学
D.故名洗心 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2.用“/”给文中画线句子断句。(限断三处)
蹲 名 山 俯 大 江 荆 吴 云 水 交 错 如 绣
3.INCLUDEPICTURE"20ZBDZYW4.TIF" INCLUDEPICTURE "20ZBDZYW4.TIF" \* MERGEFORMAT 是“月来松闲”中“闲”字的繁体篆书,“月色入户”是为INCLUDEPICTURE"20ZBDZYW4.TIF" INCLUDEPICTURE "20ZBDZYW4.TIF" \* MERGEFORMAT 。请赏析“月来松闲”中“闲”的妙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有同学认为,吴均《与朱元思书》中有“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一语,本文中又有“忧人处之,百虑冰息”之句,此亭可叫“息心亭”。请你比较“息心”“洗心”的内涵,说说刘禹锡为何将此亭命名为“洗心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九、(2019·山东烟台中考)文言文阅读
贞观十七年,太宗谓侍臣曰:“自古草创之主,至于子孙多乱,何也?”司空①房玄龄曰:“此为幼主生长深宫,少居富贵,未尝识人间情伪,治国安危,所以为政多乱。”太宗曰:“公意推过于主,朕则归咎于臣。夫功臣子弟多无才行,藉祖父资荫遂处大官,德义不修,奢纵是好。主既幼弱,臣又不才,颠而不扶,岂能无乱?隋炀帝录宇文述②在藩之功,擢③化及于高位,不思报效,翻行弑逆。此非臣下之过欤?朕发此言,欲公等戒勖④子弟,使无愆过⑤,家国之庆也。”太宗又曰:“化及与玄感,即隋大臣受恩深者子孙,皆反,其故何也?”岑文本对曰:“君子乃能怀德荷恩,玄感、化及之徒,并小人也。古人所以贵君子而贱小人。”太宗曰:“然。”
【注】 ①司空:古官职名。②宇文述:与后文的“化及”“玄感”“岑文本”都是人名。③擢:提拔。④戒勖:劝诫勉励。⑤愆过:罪过;过失。
1.解释下列加点词。
(1)夫功臣子弟多无才行 ( )
(2)皆反,其故何也 ( )
2.下列各句中的“而”与“颠而不扶”中的“而”字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
A.有卖油翁释担而立
B.足肤皲裂而不知
C.河曲智叟笑而止之
D.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
3.翻译句子。
此非臣下之过欤?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对于“自古草创之主,至于子孙多乱”这种现象,房玄龄的观点让我们想起孟子说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通读全文,可归纳出太宗与侍臣对话的主要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十、(2019·湖南长沙中考)课外文言文阅读。
石奢者,楚昭王相也。行县①,道有杀人者,相追之,乃其父也。纵其父而还自系焉。使人言之王曰:“杀人者,臣之父也。夫以父立政②,不孝也;废法纵罪,非忠也;臣罪当死。”王曰:“追而不及,不当伏罪,子其治事矣③。”石奢曰:“不私其父,非孝子也;不奉主法,非忠臣也。王赦其罪,上惠④也;伏诛而死,臣职也。”遂不受令,自刎而死。
李离者,晋文公之理也。过听⑤杀人,自拘当死。文公曰:“官有贵贱,罚有轻重。下吏有过,非子之罪也。”李离曰:“臣居官⑥为长,不与吏让位⑦;受禄为多,不与下分利。今过听杀人,傅⑧其罪下吏,非所闻也。”辞不受令。文公曰:“子则自以为有罪,寡人亦有罪耶?”李离曰:“理有法,失刑则刑,失死则死。公以臣能听微决疑⑨,故使为理。今过听杀人,罪当死。”遂不受令,伏剑而死。
(《史记·循吏列传》)
【注】①行县:出行属县。②以父立政:以惩治父亲来树立政绩。③子其治事矣:你还是去治理国事吧。④惠:恩惠。⑤听:偏听,偏信。⑥居官:担当的官职。⑦不与吏让位:不曾把官位让给下属。⑧傅:推诿。⑨听微决疑:听察细微隐情,决断疑难案件。
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A.纵其父而还自系焉 (纵:越过)
B.不私其父,非孝子也 (私:偏袒)
C.过听杀人,自拘当死 (过:经过)
D.辞不受令 (辞:言辞)
2.下列选项中加点文言虚词的意思和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公以臣能听微决疑,故使为理
A.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送东阳马生序》)
B.卷石底以出(《小石潭记》)
C.属予作文以记之(《岳阳楼记》)
D.咨臣以当世之事(《出师表》)
3.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官有贵贱,罚有轻重。下吏有过,非子之罪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段中石奢和李离两个人物形象的共同特点是什么?这些共同特点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请用自己的话简要概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十一、(2019·山东青岛中考)文言文阅读。
魏征,字玄成,魏州曲城人,有大志,通贯书术。
十年,为侍中。尚书省滞狱不决者,诏征平治。征处事以情,人人悦服。多病,辞职,帝曰:“公不见金①在矿何贵之有?冶锻而为器,人乃宝之。朕自比于金,以卿为良匠而加砺②焉。卿虽疾,未及衰,岂得便③尔?”
时上封事④者众,或不切事,帝厌之。征曰:“古者立谤木,欲闻己过。封事,谤木之遗也。陛下当任其所言,以彰得失。言而是,则为朝廷之益;非,亦无损于政。”帝悦,皆慰之。
帝宴群臣,曰:“贞观以前,从我定天下,玄龄功也;贞观之后,纳忠谏,正朕违⑤,征而已。”亲解佩刀,以赐二人。帝尝问群臣:“征与诸葛亮孰贤?”岑文本曰:“亮才兼将相,非征可比。”帝曰:“征蹈履仁义,以弼朕躬,欲致之尧、舜,虽亮无以抗。”
(选自《新唐书》,有删改)
【注】 ①金:金属。②砺(lì):磨砺。③便:安适。④封事:指密封的奏章。⑤违:过失、错误。
1.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尚书省滞狱不决者,诏征平治 狱:案件
B.古者立谤木,欲闻己过 谤:诽谤
C.陛下当任其所言,以彰得失 彰:揭示
D.征蹈履仁义,以弼朕躬 弼:辅佐
2.下列句中“以”的意义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征处事以情,人人悦服
A.策之不以其道(《马说》)
B.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岳阳楼记》)
C.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唐雎不辱使命》)
D.近岸,卷石底以出(《小石潭记》)
3.下列句子与文中“封事,谤木之遗也”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
A.何陋之有(《陋室铭》)
B.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醉翁亭记》)
C.蒙辞以军中多务(《孙权劝学》)
D.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桃花源记》)
4.下列对选文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魏征因多病辞职,皇帝以金属自比,要求魏征做“良匠”对他加以磨砺。
B.魏征劝谏皇帝,想要知道自己的得失,就要广泛听取意见,让臣子们畅所欲言。
C.皇帝认为房玄龄助他平定天下,魏征纠正他的过失,他们都是国家功臣,于是解下佩刀赐给二人。
D.上至皇帝,下至群臣,都认为魏征践行仁义,尽心辅佐,才干超过诸葛亮。
5.将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冶锻而为器,人乃宝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帝尝问群臣:“征与诸葛亮孰贤?”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十二、(2019·江苏宿迁中考)课外文言文阅读。
黄忠字汉升,南阳人也。荆州牧刘表以为作中郎将,与表从子磐共守长沙攸县。及曹公克荆州,假①行裨将军,仍就故任,统属长沙太守韩玄。先主南定诸郡,忠遂委质②,随从入蜀。自葭萌③受任,还攻刘璋,忠常先登陷阵,勇毅冠三军。益州既定,拜为讨虏将军。 建安二十四年,于汉中定军山击夏侯渊。渊众基精,忠推锋④必进,劝率士卒,金鼓振天,欢声动谷,一战斩渊,渊军大败。迁征西将军。是岁先主为汉中王欲用忠为后将军,诸葛亮说先主曰:“忠之名望,素非关、马⑤之伦也,而今便令同列。马、张在近,亲见其功,尚可喻指;关遥闻之,恐必不悦,得无不可乎!”先主曰:“吾自当解之。”遂与羽等齐位,赐爵关内侯。追谥刚侯。
(选自《三国志·蜀书六》,有删改)
【注】①假:临时的,代理的。②委质:归顺,归附。③葭萌:指葭萌关之战。④推锋:手持兵器冲锋。⑤关、马:指关羽、马超。当时关羽镇守在外。
1.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断两处)。
是 岁 先 主 为 汉 中 王 欲 用 忠 为 后 将 军
2.下列各组加点的词语意思不相同的一项是( )
A.益州既定 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送东阳马生序》)
B.素非关、马之伦也 又留蚊于素帐中(《幼时记趣》)
C.遂与羽等齐位 遂反溯流逆上矣(《河中石兽》)
D.明年卒 越明年贫者自南海还(《为学》)
3.下列有关古代文化常识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迁征西将军”中的“迁”指“升官”,《岳阳楼记》“迁客骚人,多会于此”中的“迁客”即升官之人。
B.“建安二十四年”中的“建安”是汉献帝的年号,“建安二十四年”是一种用帝王年号来纪年的方法。
C.“金鼓振天”中“金鼓”即打仗时用于指挥进退的军鼓和铜锣,“击鼓”表示要进攻,“鸣金”表示要收兵。
D.“追谥刚侯”中“谥”是君主时代帝王、贵族、大臣等死后,依其生前事迹所给予的称号,如欧阳修谥“文忠”。
4.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句子。
(1)忠常先登陷阵,勇毅冠三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关遥闻之,恐必不悦,得无不可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文中的黄忠是一个怎样的人?请用自己的话概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十三、(2020·预测)阅读下面文字,完成问题。
予得双雁于衢①人郑伯膺,纯白色,极驯扰②可玩,置之云壑,不远飞翔。未几,陨其一,其一块独无俦③。因念白鹅正同色,又性亦相类,乃取一只与同处。始也,两下不相宾接,见则东西分背,虽一盆饲谷,不肯并啜。如是五日,渐复相就。逾旬之后,怡然同群。但形体有大小,而色泽飞鸣则一。久之,雁不自知其为雁,鹅不自知其为鹅,宛如同巢而生者,与之俱化,于是验焉。
(选自《容斋随笔》)
【注】①衢:衢州。②扰:顺服。③俦:伴侣。
1.解释下列加线的词语。
(1)而色泽飞鸣则一 ( )
(2)陨其一 ( )
2.下列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予得双雁于衢人
皆以美于徐公(《邹忌讽齐王纳谏》)
B.置之云壑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爱莲说》)
C.形体有大小,而色泽飞鸣则一
人不知而不愠(《论语》)
D.雁不自知其为雁
其真不知马也(《马说》)
3.翻译下面句子。
逾旬之后,怡然同群。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这篇短文告诉我们怎样的道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一、
1.A 2.B
3.您的功劳与武安君白起相比,谁的功劳大?
4.甘罗是一个年少有为、才识过人、机智勇敢、能言善辩的人。
二、
1.(1)一样,等同
(2)考虑
2. D
3.假使他们出动全部骑兵在夜间偷袭,我军就危险了。
4.示例:宗泽在将孤兵寡的情况下,下令曰:“今日进退等死,不可不从死中求生。”可看出他善于鼓舞士气;又考虑到敌军十倍于己,会在夜间偷袭我军,于是连夜转移了自己的军队,可以看出他审时度势,灵活用兵。(意思对即可)
三、
1.(1)管理;(2)于是,就。
2.C 【解析】A.放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B.结构助词,的;D.助词,无实义。
3.如果能够听到您的这番话,又有什么迟的呢?
4.以事设喻(类比或设喻说理) 招揽培养谋士和勇士。
四、
1.(1)寻找
(2) 精致
2.C
3.是天砚地/有砚之德/而不足于形耳 这是一方天砚啊,具有砚的品质,但是形状不完整罢了。
4.“赐”是赐予的意思,体现了苏轼对父亲的敬重与感恩,“付”是交给的意思,表现了苏轼把石砚给儿子的郑重与期待,这两个词都寄寓了苏轼对天石砚的珍爱之情。
五、
1.C 2.D
3.余/游慈湖山中
4.在室内的桌案之间显示着自己的苍翠颜色。
5.生命力强,忍寒苦,安澹泊;生长条件简单,易养且能入药等等。作者对石菖蒲充满怜爱赞美之情。
六、
1.(1)搭建庐舍
(2)适逢,正赶上
2.B 【解析】A.副词,才,这才/副词,竟,竟然;B.语气助词,表疑问;C.助词,定语后置的标志/助词,的;D.连词,表目的,用来/介词,用。
3.(1)哥哥有儿子,能够祭祀祖先,我为什么要娶妻呢?
(2)你只知道我失了礼节,却不知道我悲伤到了极点。
4.①尊老爱幼;②诚信务实;③廉洁爱民。
七、
1.(1)距离 (2)恰好 (3)告诫 (4)给予,赠送
2.公命取小刀/自于巾脚刮磨/粲然黄金也/盖禁中所赐者
3.他的住宅只能够遮蔽风雨,又没有设置围墙,远远看去好像旅店的房屋。
4.语段(一)写王荆公住处偏僻,房屋简陋,出行不坐马和轿子,是一个生活简朴、内心恬淡安然的人;语段(二)写王荆公把宫中所赐的乌巾两次送给田家子,是一个富有同情心、慷慨大方、讲信用的人。
八、
1.A
2.蹲名山/俯大江/荆吴云水/交错如绣。
3.示例:“月来松闲”令人联想到王维的诗句“明月松间照”,古诗文中的“明月”“山松”常常营造出清朗的意境。作者用拟人手法,以松之“闲”表现景之清幽与人之清闲,“松闲”实则是作者自己内心的观照。
4.示例:“忧人”“鸢飞戾天者”“经纶世务者”指耽于尘世俗务、患得患失之人,或极力追求名利、处心积虑之人,“息心”指平息他们的世俗名利之心;“始适乎目而方寸为清”,四周之景令人心思变得恬淡、纯净,“洗心”指人们都可以在此洗去心灵上的尘埃,重获心灵的自由和活力。相比较而言,“洗心”更契合刘禹锡积极向上、乐观开朗的精神气质。
九、
1.(1)操守(品德) (2)原因(缘故)
2.B 【解析】题目中的“颠而不扶”中的“而”是“表转折”;A.“而”是“表修饰”;B.“而”是“表转折”;C.“而”是“表修饰”;D.“而”是“表并列”。
3.这(难道)不是臣子的过错吗?
4.生于忧患 死于安乐
5.希望大臣劝勉子弟修德义,戒奢纵。
十、
1.B
2.A
3.官职贵贱不一,刑罚也轻重有别。这是你手下官吏有过失,不是你的罪责。
4.共同特点是守法(或担当责任)。具体表现:石奢认为放走了犯罪的父亲,应该受到法律惩罚,于是以自杀的形式伏法。李离因为审判案情有误而枉杀人命,于是伏剑自刎而死。
十一、
1.B 【解析】B.谤:提建议。
2.A 【解析】A.以:按照。
3.B 【解析】例句是判断句。A.倒装句(宾语前置);B.判断句;C.倒装句(状语后置);D.省略句。
4.D 【解析】由“岑文本曰:‘亮才兼将相,非征可比’”可知该项说法错误。
5.(1)(金属)经过冶炼锻造成为武器(器具、工具),人们才把它们当宝贝一样看待。
(2)皇上曾经询问所有大臣:“魏征和诸葛亮比,哪个更贤能?”
十二、
1.是 岁/ 先 主 为 汉 中 王/ 欲 用 忠 为 后 将 军
2.B
3.A
4.(1)黄忠经常身先士卒冲锋陷阵,勇猛刚毅在三军中是首屈一指的。
(2)关羽在荆州听说了,恐怕一定会不高兴,最好不要这么做!
5.黄忠是一名忠诚正义、英勇善战、善于领兵打仗的将帅。
十三、
1.(1)一样,相同 (2)死亡
2.C
3.十天过后,它们就像与自己的同类在一起一样,十分快活。
4.天生万物,在一定条件下,久而久之都要发生变化,这是事物固有的规律。
(共9张PPT)
专题十一 课内文言文阅读
考点一 词语理解
【考查方向】
1.下列与“搜于国中三日三夜”一句中“国”字意义相同的一项是(2018)
2.解释下面加点的词。(2019、2016)
·
【考查方向】
1.与“人不知而不愠”中的“而”字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017)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相同的一项是(2015)
【考查方向】
主要类型为名词活用,动词活用,形容词活用等情况。
要将词语放到具体的语境中去理解。文言词语要用规范的现代汉语解释,根据该词在句子中的切实意义给予恰当解释,以句子前后语句通畅、意义明白准确为标准。课外的文言词语,要联系在课本中学过的该词的用法推断词义。
考点二 内容归纳与分析
【考查方向】
1.根据本文,用一个四字词语概括庄子的思想,并从正反两面进行分析。(2018)
2.结合选文,从内容和形式等方面概括《论语》的特点。(2017)
3.孟子说服力极强,结合全文分析其语言特色。(2016)
4.甲、乙两文都是写给朋友的书信,分别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愿望?(2015)
【方法技巧】
解答内容归纳与分析这类题要从整体上把握,理解文章的写作背景、写作意图、文章中心以及文章的脉络层次、写作特点等。如果涉及人物和事件还必须弄清事件的来龙去脉、人物之间的关系等。
考点三 分析语言特色
【考查方向】
1.《孟子》说服力极强,结合全文分析其语言特色。(2016)
2.甲文中的“猿鸟乱鸣”和乙文中的“吠声如豹”都是声音描写,其作用有何不同?(2015)
【方法技巧】
分析文章的语言特色、写作手法时,要在理解文章内容的基础上,联系课内所学,根据已有知识,结合文章主旨和具体语句,认真分析思考,用简明的语言回答。
(共11张PPT)
专题十二 课外文言文阅读
考点一 词语理解
【考查方向】
解释下面加点的词。(2017)
【考查方向】
1.下列与“不以人之知不知而为盛衰也”句中“以”字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019)
2.下列句子与“居顷之”中“之”字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018)
3.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相同的一项是(2015)
·
·
【考查方向】
1.与“奇之”中“奇”字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017)
2.下面句子中加点词与“夜登华子冈”中“夜”用法不同的一项是(2015)
要将词语放到具体的语境中去理解。文言词语要用规范的现代汉语解释,根据该词在句子中的切实意义给予恰当解释,以句子前后语句通畅、意义明白准确为标准。课外的文言词语,要联系在课本中学过的该词的用法推断词义。
考点二 特殊文言句式
【考查方向】
1.下列句子与“为人所称”句式相同的一项是(2019)
2.下列句子与“善,陈孺子之为宰!”句式相同的一项是(2018)
【方法技巧】
1.熟练掌握四种常见特殊文言句式的类型以及每种类型的特点和标志性词语。
2.复习文言文时,归纳整理每篇文章中的特殊句式。
3.多做此类题目的练习,总结规律,举一反三。
考点三 翻译文言句子
【考查方向】
1.翻译下面句子。(2019、2018、2017)
2.把文中加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2015)
【方法技巧】
首先要弄清句中实词、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然后再看是否为特殊句式,最后根据翻译方法进行翻译。
翻译时可按照常用的“删、留、补、调、换”等方法译出句子。能使用直译的尽量直译,实在不能直译的可以意译。要遵循“信”“达”“雅”的翻译原则,将词语的意思落实到位。
考点四 分析人物形象
【考查方向】
简要分析陈平是一个什么样的人。(2018)
【方法技巧】分析人物形象的角度
1.人物描写:外貌、动作、语言、心理、神态等描写。
2.侧面描写:通过他人的言行,间接写主人公。
3.人物与人物之间的关系:有些文章除了中心人物之外还有其他人物,分析时既要抓住中心人物又要分析其他人物。
4.典型事例:典型事例往往从侧面反映出人物特点。
5.作者的评价:作者对人物的评价直接反映出人物的性格特点。
考点五 内容归纳与分析
【考查方向】
1.文中写两处玉兰花,表达了作者怎样的人生感悟?(2019)
2.曾巩以“仁”为怀,有君子之风,请概括出表现他“仁”的事例。(2017)
3.汉封侯、宋封王、明封大帝,儒称圣、释称菩萨、道称天尊。根据选文内容,概括说明关羽被尊奉神化的原因。(2016)
4.甲、乙两文都是写给朋友的书信,分别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愿望?(2015)
【方法技巧】
解答内容归纳与分析这类题要从整体上把握,理解文章的写作背景、写作意图、文章中心以及文章的脉络层次、写作特点等。如果涉及人物和事件还必须弄清事件的来龙去脉、人物之间的关系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