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型九 古代诗歌阅读
一、(2020·原创)阅读下面文字,完成问题。
浣溪沙
[宋]苏轼
徐州石潭谢雨①,道上作五首。潭在城东二十里,常与泗水增减清浊相应。
软草平莎②过雨新,轻沙走马路无尘。何时收拾耦耕③身?
日暖桑麻光④似泼,风来蒿艾气如薰。使君⑤元是此中人。
【注】①作者任徐州太守时,曾率众到城东二十里的石潭求雨,求雨后设祭谢神。 ②平莎(suō):莎草,多年生草木。③耦耕:泛指耕作。④光:指桑麻叶面光亮。⑤使君:奉命出使的人,这里指诗人自己。
1.从字数看,本词是________,本词的韵脚是________。
2.本词上阕描写了“__________”“平莎”“________”等景物,表现出作者__________________的心情。
3.诗词寄寓作者幽微细致的情感。简要分析词的下阕借助于哪些手法来表达情感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2020·原创)阅读下面文字,完成问题。
江郎山和韵①
[宋]辛弃疾
三峰②一一青如削,卓立千寻不可干③。
正直相扶无依傍,撑持天地与人看。
【注】①江郎山,位于浙江省江山城江郎乡。和韵,唱和别人诗词,仍采用原诗的韵。本诗选自《稼轩集》徐汉明编校。②三峰:指江郎山的郎峰、亚峰、灵峰。③干:求取,这里指接触。
1.这首词从词的写作风格来看属于________派,辛弃疾和________是这一派别的杰出代表,合称________。
2.用生动的语言描绘本诗一、二句所展现的画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从写作手法的角度赏析本诗三、四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2020·改编)阅读下面文字,完成问题。
江城子
[宋]秦观
西城杨柳弄春柔。动离忧,泪难收。犹记多情,曾为系归舟。碧野朱桥当日事,人不见,水空流。
韶华①不为少年留。恨悠悠,几时休。飞絮落花时候、一登楼。便作②春江都是泪,流不尽,许多愁。
【注】①韶华:青春年华,又指美好的春光。②便作:纵使,即使。
1.这首词从字数上来说是一首________。从内容风格上说是________派。词是合乐的歌词,故又称________。
2.请从修辞的角度赏析“便作春江都是泪,流不尽,许多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这首词的最后一句与李煜《虞美人》中的名句“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在表现手法上有何相同之处,请简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2020·改编)阅读下面文字,完成问题。
金谷园①
[唐]杜牧
繁华事散逐香尘,流水无情草自春。
日暮东风怨啼鸟,落花犹似坠楼人②。
【注】①金谷园:金谷本地名,在河南洛阳市西北,西晋卫尉石崇筑园于此,园极奢丽。②坠楼人:指石崇爱妾绿珠,曾为石崇坠楼而死。
1.下列四首古诗中,与《金谷园》题材相近的是( )
A.刘禹锡《乌衣巷》 B.李商隐《夜雨寄北》
C.王维《竹里馆》 D.李白《春夜洛城闻笛》
2.“流水无情草自春”中“自”用法极妙,请简析其妙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作者描绘了金谷园怎样的景色特点?抒发了怎样的情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2019·德州禹城模拟)古诗词鉴赏。
壬辰寒食①
[宋]王安石
客思似杨柳,春风千万条。
更倾寒食泪,欲涨冶城②潮。
巾发雪争出,镜颜朱早凋。
未知轩冕乐,但欲老渔樵。
【注】①寒食:清明前一天(一说前两天)。②冶城:古地名,在今南京市西,临长江。
1.这首诗描写的是________(季节),写出诗中体现这个季节的一个词语________。
2.联系全诗,赏析“雪”和“朱”的表达效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诗中作者表达了丰富的情感,请简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2019·甘肃天水中考)古诗词赏析。
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
[宋]苏轼
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谁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
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
1.从内容上看,上片用__________、________来烘托“孤鸿”的孤独形象,下片用它__________的行为来表现它的卓尔不群。
2.简要赏析“缥缈孤鸿影”的意境。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这首词主要运用了什么手法?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七、(2019·贵州贵阳中考)诗词鉴赏。
与诸子登岘山①
[唐]孟浩然
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
江山留胜迹,我辈复登临。
水落鱼梁②浅,天寒梦泽③深。
羊公碑尚在,读罢泪沾襟。
【注】①岘(xiàn)山:在湖北襄阳。西晋名将羊祜曾镇守此地,他去世后,当地百姓建碑纪念他。②鱼梁:襄阳沔水中的沙洲。③梦泽:即云梦泽,古代大湖,在洞庭湖北面。
1.下列诗歌中,情感主旨与本诗最接近的一首是( )
A.曹操《观沧海》 B.陈子昂《登幽州台歌》
C.王安石《登飞来峰》 D.文天祥《过零丁洋》
2.诗人为何不把“天寒梦泽深”写为“天黑梦泽深”?请简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八、(2019·四川遂宁中考)阅读下面这首宋词,按要求作答。
虞美人·听雨
[宋]蒋捷【注】
少年听雨歌楼上,红烛昏罗帐。壮年听雨客舟中。江阔云低断雁叫西风。
而今听雨僧庐下,鬓已星星也。悲欢离合总无情。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
【注】蒋捷,字胜欲,生活在宋、元换代之际,一生饱经战乱。宋成淳十年(1274)进士,几年后宋亡,不仕。
1.这首词按照________顺序,截取了词人一生中三幅富有象征性的画面,形象地表达了作者三个时期在歌楼、客舟、________听雨的不同心情。
2.请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壮年听雨客舟中,江阔云低断雁叫西风”的画面,并说说这两句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九、(2019·湖北荆门中考)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列问题。
题大庾岭北驿①
[唐]宋之问
阳月②南飞雁,传闻至此回。
我行殊③未已,何日复归来?
江静潮初落,林昏瘴④不开。
明朝望乡处,应见陇⑤头梅。
【注】①驿:驿站。②阳月:农历十月。③殊:实。④瘴:南方湿热蒸郁之气。⑤陇:此处指大庾岭,岭上多梅,故又称梅岭。
1.这首诗是宋之问被流放岭南途经大庾岭时所作。请分析尾联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诗歌的前两联运用了什么表达技巧?请做简要赏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十、(2019·湖南岳阳中考)古诗文阅读。
九日送别
[唐]王之涣
蓟庭【注】萧瑟故人稀,何处登高且送归。
今日暂同芳菊酒,明朝应作断蓬飞。
【注】蓟(jì)庭:地名。
1.请简要分析“今日暂同芳菊酒”中的“暂”字的妙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从全诗看,末句写“断蓬”有什么用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十一、(2019·湖南长沙中考)古诗文阅读。
赋得暮雨送李胄①
韦应物
楚江②微雨里,建业③暮钟时④。
漠漠帆来重,冥冥鸟去迟。
海门⑤深不见,浦⑥树远含滋⑦。
相送情无限,沾襟比散丝⑧。
【注】①赋得:分题赋诗。这里分得的题目是“暮雨”,故称“赋得暮雨”。这是唐代诗人韦应物送别好友李胄时写的一首送别诗。②楚江:指长江。③建业:今江苏南京。④暮钟时:敲暮钟的时候。⑤海门:长江入海处,在今江苏省海门市。⑥浦:近岸的水面。⑦含滋:湿润,带着水汽。滋,润泽。⑧散丝:雨丝。
1.下面对本诗的理解或赏析正确的两项是( )
A.古诗常借助景物来抒发情感。本诗通过写“雨”“江”“帆”“鸟”“树”等景物,抒发了离别伤感之情和对家乡的思念之情。
B.从景物状态看,动与静相结合。例如颔联中帆来鸟去为动,但帆重犹不能进,鸟迟似不振翅,这又显出相对的静来。
C.从画面设置看,帆行江上,鸟飞空中,背景空阔;海门深,浦树远,背景深远。整个画面富有立体感。
D.从全诗意境看,经过铺写渲染烟雨、暮色、重帆、迟鸟、海门、浦树,并与诗人的情怀交织起来,营造了一望无际、豁然开朗的意境。
E.从情感表达看,尾联采用间接抒情的方式,把别泪和江面的雨丝交融在一起,委婉地表达出了内心的忧伤。
2.请赏析颔联“漠漠帆来重,冥冥鸟去迟”中加点叠词的表达效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十二、 (2019·湖南株洲中考)古诗词鉴赏。
送道标上人归南岳
[唐]刘长卿
悠然倚孤棹,却忆卧中林。
江草将归远,湘山独往深。
白云留不住,渌水去无心。
衡岳千峰乱,禅房何处寻。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上人即高僧;棹为划船工具,代指船;南岳衡山,为五岳之一。
B.首联写道标上人飘然远游之中怀想林中高卧,暗示他即将归去。
C.颔联点出道标上人归去之地,江岸青草如作者的离愁伴他远行。
D.本诗前四句描写景物,后四句感时抒怀,描写与抒情紧密关联。
2.诗的最后两句有何含意?请简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十三、(2019·江苏宿迁中考) 古诗文阅读。
夜泊旅望【注】
[唐]白居易
少睡多愁客,中宵起望乡。
沙明连浦月,帆白满船霜。
近海江弥阔,迎秋夜更长。
烟波三十宿,犹未到钱唐。
【注】长庆二年(822年),作者自请外任,此诗即他自长安赴钱塘(杭州)途中所作。
1.联系全诗,说说诗“愁”的原因有哪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简析颔联的表达特色及其效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颔联从空间与时间两个维度表现情感的深挚,下列诗句手法与之相同的一项是( )
A.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B.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C.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D.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十四、(2019·江苏盐城中考)古诗词鉴赏。
长寿山居元夕①
元好问
微茫灯火共荒村,黄叶漫山雪拥门。
三十九年何限事②,只留孤影伴黄昏。
【注】①写此诗时,诗人任河南内乡令,因母亲去世,居丧于长寿山。②当时金统治者日趋腐败,蒙古军入侵,人民死伤无数。
1.请用形象的语言描绘诗歌一、二句所展现的画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十五、(2019·江苏连云港中考)古诗词鉴赏。
重登云台山
[清]陶澍①
又踏金牛顶②上行,海风飞舄③上蓬瀛。
蛟龙瀑外晴犹挂,鸡犬云中夜有声。
为访仙人④寻旧榻,喜偕词客证初盟。
长松迓⑤路三年别,却笑公髯雪已盈。
【注】①陶澍,清朝道光年间官至两江总督,兼管盐政。数次亲临海州督办海运,整理淮北盐务。②金牛顶:在云台山前顶(清风顶)之后,俗称后顶。顶有金牛洞,又名二仙洞,相传有金、牛二师修道于此。③飞舄(xì):会飞的仙鞋。④仙人:指三元宫山僧。⑤迓(yà):迎接。
1.这首七言律诗的颔联描写了怎样的画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全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请简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十六、(2019·山东济宁中考)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回答问题。
点绛唇·兰花
姚述尧
潇洒寒林,玉丛遥映松篁底。凤簪斜倚。笑傲东风里。
一种幽芳,自有先春意。香风细。国人争媚。不数桃和李。
1.词中为什么要写松篁和桃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赏析词中画线的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十七、(2020·预测)阅读下面文字,完成问题。
寒食①寄京师诸弟
[唐]韦应物
雨中禁火空斋冷,江上流莺独坐听。
把酒看花想诸弟,杜陵②寒食草青青。
【注】①寒食:节日名,在清明节前一二日。②杜陵:在京城长安附近,为诗人的故乡。
1.这首诗的体裁是________,押的韵是________。
2.本诗前两句描写了春雨、________、________等景物,渲染了________的氛围。
3.从写作手法的角度,赏析“杜陵寒食草青青”一句的妙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一、
1.小令 尘、身、人。
2.“软草”“轻沙” 轻松喜悦,闲适惬意的心情
3.示例: 运用对偶、比喻的修辞手法,虚实结合的写法,点染的写法,借景抒情等写作手法传达出诗人内心的情感。(至少答出两点)
二、
1.豪放 苏轼 苏辛
2.示例:黛青色的江郎山三峰壁立,好像被刀砍斧劈过一般,高耸入云,不可接触。
3.示例1:江郎山三峰直立向上,相互扶持,与周围山峰无依傍,就像撑起天地给人看。托物言志,诗人借江郎山的高峻展现自己坦荡无畏的气魄,表达诗人渴望建功立业的情怀。
示例2:江郎山三峰直立向上,相互扶持,与周围山峰无依傍,就像撑起天地给人看。运用拟人,生动形象地描写江郎山的高峻,展现自己坦荡无畏的气魄,表达诗人渴望建功立业的情怀。
三、
1.中调 婉约 曲子词
2.运用了比喻和夸张的手法,将满腔的愁绪比作汤汤江水,描写了愁绪之绵延不绝,抒发了离别之苦。
3.示例1:这两句都运用了比喻、夸张的表现手法,用春天不断上涨的江水比喻泪水之多,忧愁之多,将抽象的伤感之情描述得具体可感,充分表达出作者无限感伤的情怀。
示例2:这两句都运用了直抒胸臆的表现手法,借春天不断上涨的江水表现泪水之多,忧愁之多,直接表达出作者无限感伤的情怀。
四、
1.A
2.如茵的春草年年碧绿,它们对人事的种种变迁,似乎毫无感触。一个“自”既写出了春草的冷漠,旧园的荒芜,又加深了诗人的感慨。
3.描绘了一种苍凉、凄迷的境界,抒发了物是人非的怀古幽思。
五、
1.春天 春风(或寒食)
2.示例:“雪”喻白发,与“朱”相对,产生强烈的色彩对比,表达了诗人对世事不易从而早衰的感慨。
3.示例:①思念家乡的情感 ;②对故去亲友的哀悼;③早衰之叹;④为官之苦或辞官归隐的愿望。
六、
1.缺月疏桐 漏断人静 不肯随意栖息
2.孤鸿若有若无,也许就是词人心灵的投影,与词人合二为一。写鸿“惊起”“有恨”“不肯栖”,表现了作者心境的孤独和志趣的高洁。
3.词人用象征手法,通过写鸿的孤独缥缈、惊起回头、怀抱幽恨和选求宿处,表达了作者贬谪黄州时期的孤寂心情和高洁自许、不愿随波逐流的人生追求。
七、
1.B
2.“天寒梦泽深”中的“寒”字不仅从触觉体现季节的寒冷,还表现了作者怀古伤今、感怀身世的落寞心境;若改为“黑”字则仅从视觉来写眼前之景。
八、
1.时间 僧庐
2.画面:客船上,一个壮年男子听着雨声,望着江面,看见江面开阔,云脚低垂,一只失群孤飞大雁在西风中哀鸣。 思想感情:表达了作者在孤苦漂泊中悲凉哀伤的思想感情。
九、
1.作者想象明日度岭南行、回望故乡时,看到的将不再是家乡的风物,而是大庾岭高处的梅花了。表达了作者对故乡的深深眷恋之情。
2.对比手法。大雁南飞,飞到此处就不再飞了;诗人行到此处却要继续南行。开头四句通过人与雁的对比,写出了诗人远度荒蛮之地的悲苦凄凉心情。
十、
1.一个“暂”字,把作者和朋友分别的依依不舍,转念又觉即使悲切也无济于事,还不如今天忘却离别的忧伤 ,高高兴兴、开怀同饮菊花美酒这样复杂的情感活灵活现地展现出来了。
2.“断蓬”,就是飞蓬,时值深秋,蓬草枯黄断根,遇风飞旋。作者用“断蓬”暗喻:明日一别,就像那飞蓬一样,不知道何时才能够再见。表现出诗人对和朋友此时的相遇十分的珍惜,对即将的离别万分的悲伤。
十一、
1.B C
2.“漠漠”、“冥冥”生动形象地展现了水汽迷茫和天色昏暗的景象,渲染出浓浓的离愁别绪,使感情更加缠绵浓重;同时也为诗歌增添了音韵美。
十二、
1.D
2.他的行止如同行云流水一般,率性随意,挥洒酣畅。若是归到衡岳,群山绵延、千峰耸峙,偌大的天地,他又将在何处栖迟。作者借行云流水刻画出了一个率性飘逸、禀性超拔的僧人形象,同时借千峰衡山流露出诗人对道标上人的赞美之情与赠别之意。
十三、
1.作者愁:离井思乡之愁;前路遥遥之愁;前途难料之愁。
2.颔联整体使用了对偶修辞,前后对仗工整,音韵和谐;句中又使用了比喻修辞,景物由远及近,江天一色,在月光映衬下,无论是江边沙洲,还是船上白帆都像蒙上了一层厚厚的白霜,让人心情沉重,心绪低落。
3.D
十四、
1.偏僻荒凉的村落里灯火星星点点,人烟十分稀少,枯黄的树叶漫天遍野,大雪堆积在门外。
2.表达了母亲去世后对于亲人的怀念,孤身一人的孤寂;表达了作者对百姓在战争中流离失所、家破人亡的同情;表达了作者对敌军侵犯国家的愤恨和心痛以及对国家命运的担忧。
十五、
1.描写云台山景色的优美。白日,晴天飞瀑,水花外溅,如同蛟龙飞挂;夜晚,云中传声,鸡鸣犬吠,打破夜的寂静。
2.对云台山的喜爱、赞美之情,诗人再登云台山,所见之景,景色优美,宛如仙境;初盟得以践行(友人重逢)的欣喜之情,诗人来到三元宫寻访山僧,以践前约;时光易逝催人老的感慨,别后三年,云台山上长松依旧,自己却已胡须一片雪白。
十六、
1.用松篁写兰花的生长环境,衬托兰花的清高;用桃李对比,表现兰花的孤傲。
2.运用拟人手法,将兰花写成斜插凤簪、在东风中笑意盈盈的美人,形象表现其美好姿态和凌寒无畏。
十七、
1.七言绝句 inɡ
2.空斋、流莺 凄凉孤寂
3.寒食时节,杜陵这一带已是野草青青了。该句运用情景交融的手法,寄思念于故园的寒食期间芳草萋萋的景色,烘托出诗人对诸弟和故园的怀念之情,含蓄蕴藉,言有尽而意无穷。
(共29张PPT)
专题十 古代诗歌阅读
考点一 诗歌基础知识
【考查方向】
这首词词牌名是________,与________的民间传说有关。(2019)
【方法技巧】
识记文学文化常识,最有效的方法是注重平时的积累。在备考过程中,考生对文学文化常识要进行精心梳理,构建知识网络。特别是对重要作家、作品等基本常识的识记,宜抓住“时间一条线”“人物作品”两大块进行梳理,在时间纵轴(主线)上横向拓展,纵横交织建立起文学常识知识网络。
【考查方向】
下列四首诗与《城南》体裁相近的是(2016)
【方法技巧】
古代诗歌的体裁可分为古体诗、近体诗、词和曲。
1.古体诗:包括古诗(唐以前的诗歌)、楚辞、乐府诗。
2.近体诗:包括律诗和绝句。
3.词:又称为诗余、长短句、曲子、曲子词、乐府等。
4.曲:又称为词余、乐府。元曲包括散曲和杂剧。
【考查方向】
本诗从题材上属于( )。 (2018)
【方法技巧】
常见的题材如下:
1.伤别离情类。如怀亲、思乡、念友等。主要抒写离情别恨,或用以激励劝勉,或用以表达深情厚谊,或用以抒发别离之愁。
2.咏怀类。这是以吟咏个人抱负、反映或讽刺社会为题材的诗歌。情感上多体现为壮志难酬的苦闷与身处逆境时的豁达。比兴、象征、联想等是其主要表现手法。如李白的《行路难(其一)》、陈子昂的《登幽州台歌》等。
3.讽喻类。以嘲讽或劝喻手法,揭露社会黑暗、世态炎凉,表达人民或正直人士呼声的诗歌,亦称“讽喻诗”,如《诗经》中的《硕鼠》。
4.边塞类。这是以描写边塞风光,反映边疆将士生活为基本内容的诗歌,如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王昌龄的《出塞》以及宋代范仲淹的《渔家傲·秋思》等。
5.咏物类。这是借吟咏自然或社会事物,来表达思想感情的诗歌。托物言志、象征、比拟是其常用手法,如陆游的《卜算子·咏梅》、王冕的《墨梅》等,都是借自然之物,抒自己心志的名篇。
6.哲理诗。这是一种通过对具体事物的描述、议论,来寄寓或阐发某种哲理的诗歌。有的点明主题,有的含而不露,如朱熹的《观书有感》。
7.山水诗。描写山水风光寄托诗人高洁情怀和对人生理想境界的追求,如王湾的《次北固山下》、杜甫的《望岳》等。
8.田园诗。表现淳朴自然的农村风情及诗人忘情田园、依傍田园的心境,如陶渊明的《归园田居》。
9.羁旅诗。通过旅途中的所见、所闻、所感来表现诗人的种种情思和感触,如张继的《枫桥夜泊》。
【考查方向】
这一题材的唐代代表诗人还有( )。(2018)
【方法技巧】
常见的诗歌流派如下:
诗歌流派 代表人物
唐代山水田园诗派 王维 孟浩然
韩孟诗派 韩愈 孟郊
元白诗派 元稹 白居易
江西诗派 黄庭坚
考点二 诗歌内容鉴赏
【考查方向】
1.词中“我”的身份是什么?生活状况怎样?(2019)
2.前两句表现了他们怎样的精神风貌?(2018)
3.这是一首哲理诗,它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2016)
4.诗的前两句描绘了山村景色怎样的特点?(2014)
【方法技巧】
这类题主要考查考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把握能力。理解诗歌内容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联系作者的生活经历、作品风格和题材理解内容。
2.借助诗歌的标题、注释、写作背景,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
3.从语言入手,抓住诗歌中的关键词句(动词、形容词,议论和抒情的词句),把握思想感情。
4.从表现手法入手,把握思想内容。
5.从诗歌中描写的景物、意象入手,理解诗歌内容。
【考查方向】
找出传达诗人情感的词语,并分析其变化的原因。(2017)
【方法技巧】
情感把握,即体会诗中传达的思想感情、蕴含的感情基调,以及诗人的情绪等。这类题目考查的是考生“披文入情”的能力,即顺着文辞的通道进入并解析诗人情感世界的能力。
1.抓住诗题。古诗的诗题往往是诗眼或中心事件。许多古诗的诗题本身就透露出了感情基调,如李白的《送友人》一个“送”字,说明此诗表现的是惜别之情。
2.抓住关键词。有些古诗,诗人在诗中用一两个词语点明诗的感情,抓住了这样的关键词,就能快速把握诗歌的感情基调,如李白的《春夜洛城闻笛》中“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一句,由“故园情”一词可知此诗表达的是思乡之情。
3.抓住题材类型。人们常按题材将古典诗歌分为若干类,同类诗歌的感情基调大体相同。因此,若能判定一首诗所属的类型,便可快速把握该诗的感情基调。
4.抓住意象特点。有些作品中没有点明情感的字眼,而是寓情于景,这就需要分析诗中的意象,即诗中所表现的人、景、物。意象往往只有象征意义,如“胡马”“单于”象征入侵的敌人;“杨柳”“孤蓬”“浮云”用来表达离愁别绪;“鸿雁”“月亮”借以抒发思乡怀人之情;“落花”“残花”令人伤感;“杜鹃”“子规”叫声哀婉,唤起人的思乡之情;“菊花”“梅花”象征坚强、高洁;“竹子”“松树”象征坚强不屈、节操高尚。
解答古诗词情感把握题,还要储备一些专业性词语,如“离愁别绪、恬淡闲适、清高孤傲、孤寂惆怅、凄苦烦闷、伤感不平、苦闷无聊、乐观旷达、轻松愉悦、壮志未酬、忧国忧民”等,在分析古诗词情感时经常要用到。
【考查方向】
简要分析“闲”字的妙处。(2014)
【方法技巧】
鉴赏诗歌的语言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考虑:
1.考虑古代诗歌推敲字词的特点,关注重点词语。
(1)名词。名词往往是特定意象的特称。名词的连用常常能营造出一定的意境,如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
(2)动词。一个好的动词往往能够使整首诗活起来,并且动词往往有多重含义,如“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中一个“见”字写出了诗人无意看山而见山,悠闲自得的形象。
(3)形容词。形容词往往从各个角度对中心词进行修饰限制,对渲染气氛、表现心情都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如“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中“红”“绿”“蓝”等词语把江南的美景写得色彩绚烂,美不胜收。
(4)副词。副词往往也起修饰限制作用,在很多情况下也是鉴赏的重点,如韩愈的《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其一)》“最是一年春好处”中的“最”表现了诗人对早春的喜爱之情。
(5)数量词。恰当地运用数量词可以准确地表情达意,如杜甫的《曲江二首》之一中的“一片花飞减却春,风飘万点正愁人”,“一片”花落下都要减掉一层春色,“万点”花飘落更使人烦恼愁闷,抒发了诗人因伤春而满腹愁怨的感情。
(6)叠词。词语的重叠往往能使意境深化。典型的代表是李清照的“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将词人寂苦无告的心境淋漓尽致地表现了出来。
2.关注诗歌语言变形的特点。
变形的词语在诗歌表情达意方面往往起到重要的作用,如“春风又绿江南岸”中的“绿”把春风的多情、灵动恰当地表现了出来。
3.关注修辞的表达效果。
诗歌常用的修辞有比喻、比拟、夸张、借代、双关等。诗歌运用修辞,往往能达到一种特殊的表达效果。例如,贺知章的“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碧玉”喻色,“丝绦”喻形,把柳树青翠润泽、柳条细长柔嫩的特点生动形象地展示了出来。
4.关注诗歌整体的语言风格。
诗歌的语言风格,多种多样,概括起来有以下几种:平淡、清新、绚丽、质朴、明快、含蓄、简洁、洗练、豪放、柔婉等。
【考查方向】
对渔父这个形象,你怎么看?(2019)
【方法技巧】
解答诗歌鉴赏中的这类题,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从诗歌内容、作者简介、注释、诗歌意象等方面去理解人物;
2.从作者的个人境遇分析人物形象;
3.抓住人物的动作、神态、语言、心理等分析人物形象特点。
分析人物形象特点时,一定要结合诗歌内容综合分析,切忌只单调地介绍人物形象特点。
考点三 诗歌写法鉴赏
【考查方向】
1.“貂锦”在句中指战士,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2018)
2.赏析颔联中“不开心”的妙处。(2015)
【考查方向】
1.末两句采用虚实结合的手法,请简要分析。(2018)
2.诗中颔联、颈联多处运用对比手法,描绘出山野美丽的景象,请具体分析。(2017)
【考查方向】
1.这首诗的前两句是一幅“春雨山水图”,发挥想象把它描绘出来。(2016)
2.颈联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2015)
【方法技巧】
解答这类题目要在读懂诗歌、理解内容的基础上,发挥联想和想象,扣住画面,抓住形象,用生动、流畅的语言加以描述,不能偏离诗歌的意境、主题和作者的情感。
具体可参考以下解题步骤:反复阅读诗歌(句),读懂诗意,读懂情感→找出意象→组成画面→充分发挥联想与想象,对画面进行修饰→用生动、流畅的语言加以描述。
解答这类题目,首先要了解古诗词中常见的表达技巧,它包括:
1.修辞手法,主要包括比喻、拟人、对偶、夸张等。
2.表现手法(写作手法或艺术手法),主要包括托物言志、动静结合、虚实相间、小中见大、反衬(以乐写哀、以哀写乐)、烘托渲染、对比映衬、多角度描写等。
3.表达方式,主要有描写、议论、抒情。抒情方式主要是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而间接抒情又包括借景抒情、情景交融、寓情于景等。
4.语言特点,一般有朴素自然、含蓄隽永、清新明丽、形象生动、婉约细腻、幽默讽刺、雄浑豪放、沉郁慷慨等。
鉴赏时要准确指出诗中运用的修辞手法(表现手法、抒情方式、语言特点)等,然后结合诗句和具体词语做分析。分析时要指出这种表达技巧表现了什么内容,抒发了诗人(人物)什么样的思想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