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物链和食物网
设计教师: 张敬 任教学校: 馆陶县第一中学 设计时间:2018/5/20
教材版本
冀少版 八年级下册 第七单元 第二章第二节
课 题
食物链和食物网
年 级
八年级
课 时
第一课时
一、学情分析
生活在,学生对生物之间的食物关系并不陌生,如“螳螂捕蝉黄雀在后”这类的谚语也有所了解。学生已对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和无机环境有了清晰的认识;植物的光合作用也已在八年级上册进行了深入的学习,已知光合作用物质和能量两方面的转换,学生这些知识的储备有助于理解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但是学生是第一次接触到“生物富集”,解释生物富集现象,体验生物之间食物联系的复杂性和关联性,有点难度。在学习中,我利用小资料水俣病,让学生知道汞在食物链中的传递,进一步理解生物富集现象,认识到它的危害。
二、教材分析
本节《食物链和食物网》是《生态系统》一章中的第二节,主要是对食物链、食物网和生态系统的稳定、系统中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进行深入阐述,让学生认识到人与环境是密不可分的,树立环境保护意识。学生通过学习本节内容会对生态系统有一个更全面、更准确的认识,也为下节内容《生物圈》的学习奠定基础。
三、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说出生态系统的食物链和食物网概念;能根据问题情境准确写出食物链。
(2)能书写出所给生态系统的食物链和食物网。
(3)学会分析生物数量的变化对其他生物的影响。
(4)分析图文资料,解释生物富集现象。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动植物之间的食物联系、能正确书写食物链。
(2)通过资料分析培养学生说明问题和进一步提出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师生交流、生生合作讨论,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的能力和合作精神。
(2)体会自然界中的生物都是相互联系,意识到食物链中每一种生物重要性。
(3)初步形成爱护生物、保护环境的意识。
四、教学重难点
学习重点:描述生态系统中的食物链和食物网。
学习难点:1.了解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是有限的。
2. 理解生态系统的两个重要功能: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
五、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教师讲解内容
学生学习内容
设计意图
一
创设情境,引入主题。(4分钟)
导入一:猜谜语(水果名)
草原上来了一群羊?(打一水果)
然后又来了一群狼?(打一水果)设疑:描述了生物之间的哪种关系?
导入二:出示螳螂捕蝉,黄雀在后,动态图。
讨论:这里的动物吃什么?它们有什么样的食物关系?请大家按照谁被谁吃的顺序,用简单的文字或者箭头表示出来。
学生很快想出谜语答案,活动气氛很活跃。
学生思考回答。
创设情境,引入主题。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求知欲。
二
食物链、食物网概念及食物链的写法(15分钟)
探究活动一:食物链
出示草原生态系统中几种生物,引导学生分析草、兔、狐之间的捕食关系,得出食物链的概念——在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之间由于食物关系而形成的一种联系。
活动小结——食物链书写规范
1.起始环节是________;终止环节是_______
2.箭头指向______。
3.食物链包括______和______,没有______和______。
活动小测——判断正误
提问:同学们分组讨论上述食物链是否正确?如果不正确,问题出在哪里?要想正确的书写出一条食物链要注意哪些事项?
小组间讨论各生物之间的关系,尝试写出相关食物链。
学生思考,回答。
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及时巩固所学知识。
探究活动二:食物网
阅读课本99页探究竟·资料分析,尝试用箭头连接出其中的食物链。并思考在该图中共有几条食物链?
(一)3分钟时间以小组为单位交流答案并改正;
(二)其他同学认真观看,纠错或对没有提到的食物链进行补充。
活动小结——食物网
在一个生态系统中,许多食物链彼此交错相互连接的复杂营养关系。
过渡:生态系统中的生物种类越多,其中的食物链数量就越_____,彼此之间的联系也就越_____?
小组讨论,气氛活跃。
小组在讲台上展示,自己的成果,其他成员及时补充。
培养学生知识应用能力。
设疑引入下一个环节。
三
生态系统的稳定及其调节能力有限。(4分钟)
生态系统中,生物种类越复杂,个体数量越庞大,生物链就会越多,它们之间的关系也会越复杂。
进一步引导学生思考:假如人为原因使生态系统中食虫鸟的数量急剧减少,后果会怎样?(讨论3分钟)
总结得出:食虫鸟减少后:猫头鹰会减少——蛇增多——青蛙减少——蝗虫增加,因为蝗虫是食虫鸟的食物,食虫鸟又会慢慢恢复,生态系统具有自我调节能力。在较长时间内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及比例保持相对稳定,这叫生态系统的稳定。
学生讨论,交流结果。
帮助学生建立生态系统具有自我调节能力,系统中每一种生物不是孤立的,它们通过食物网维持着生态系统的稳定的概念。
四
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10分钟)
谈到保护动物,严禁捕食野生动物时出示问题:
1.动物体内的营养物质是从哪来的?
2.植物体内的营养物质(碳、氢、氧等)从哪来的?
总结归纳:生态系统中进行着物质循环。生态系统中物质是循环的,组成生物体的碳、氢、氧等元素能从无机环境到生物体,又从生物体到无机环境,这其中离不开光合作用的把无机物转换为有机物。其实光合作用还有另一方面的转化那就是能量的转化,把太阳能转化为化学能,储存在有机物中。有机物的能量去哪了呢?
出示图片——能流动示意,让学生依据图片谈能量流动有何特点。
归纳总结:能量沿着食物链单向流动、逐级递减。
学生思考回答(吃植物)
光合作用
分析图片,思考能量流动的特点。
设置环环相扣的问题帮助学生认识物质循环的过程。
根据资料分析问题,得出结论。
五、有毒物质的富集(4分钟)
小资料—可怕的水俣病
1、什么叫有毒物质的富集?
2、为什么消费者级别越高,体内的浓度越大?
思考有毒物质富集的问题。认识此现象,认同其危害。
培养爱护环境的情感。
课堂小结 (3分钟)
你通过本节课有哪些收获?以开放的形式,让学生谈感受,不仅对本课内容进行总结,同时还会增强学生爱护动物、保护生态的情感。
五、教学反思
1.充分利用了数字化教学技术。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通过猜谜语的方式,情境导入,激发兴趣。
情境体验,探索新知——借助多媒体课件,引领合作探究。
合作探究,激发情感——通过“水俣病”小资料:日本水俣湾事件,进一步认识到生物富集的危害,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保护生活环境的意识,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
通过对信息技术的运用,达到激发学生兴趣、将抽象知识直观化、提高课堂效率的目的。
2.创设较多的活动,使学生主动参与学习。
我本着从学生的学习兴趣出发,设计了两个探究活动,在小组合作过程中,让学生亲身体验和感受,从而深层次的理解所学知识,领悟生态系统中错综复杂的生物关系。培养学生保护每一种生物,与生物和谐共处的情感。
总之,一堂课需更深入的斟酌,在驾驭课堂方面,还需要能力上的提升,这就要求我在平时的教学中,不断地积累经验,保持良好的心态,能够随机应变,应付自如,使课堂更加精彩。
板书设计
食物链和食物网
食物链和食物网 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物质循环 能量流动
有毒物质的富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