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课《雷雨前》课件(北师大版八年级上)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2课《雷雨前》课件(北师大版八年级上)
格式 rar
文件大小 173.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北师大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0-01-06 18:28: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20张PPT。雷 雨 前茅 盾作者简介茅盾(1896-1981),浙江桐乡人。原名沈德鸿,字雁冰。中国现代小说家、文学家、社会活动家。代表作有长篇小说《子夜》、 《 腐蚀》,农村三部曲《春蚕》、 《秋收》、 《残冬》,短篇小说《林家铺子 》。他是“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先驱之一,也是我国革命文艺奠基人之一。帐幔( )揩汗( )
踱步( )水门汀( )
呕吐( ) 咆哮( )
模样( ) 龌( )龊( )
噤声( ) 乘隙( )
剥落( )
记一记(一)mànkāiduótīngǒuxiàomúwòchuòjìxībō水门汀 : 猛可 :
乘隙: 龌龊:
不折不扣:
泛淘淘 :
咆哮:
记一记(二)
水泥。突然。不干净,脏。利用空子,趁机会。没有折扣,表示完全十足的意思。又堵又闷,胃里搅腾,不舒服。形容水流的奔腾轰鸣,也形容人的暴怒
喊叫。
吴方言,傍晚的意思。
晚快边: 不动笔墨不读书。
1. 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用笔勾画重点字词。
3.尝试划分课文的结构。读 一 读整体感悟 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结构11.闷热的天气
2.蚊蝇蝉捣乱
3.雷雨到来结构21.闷热的天气
2. 闷热的天气发生变化
3.蚊蝇蝉捣乱
4.雷雨到来 找出课文中描写闷热的语句,哪些是直接描写,哪些是间接描写,读一读,品味其妙处?品 一 品想 一 想 本文仅仅是一篇写景散文吗?作者写本文的真实意图是什么?从哪些句子里可以感觉到。写 作 背 景 本文写于1934年,当时正处于“九.一八”事变之后,日本帝国主义的铁蹄已踏入中国,中国人民惨遭蹂躏;而国民党反动派却实行卖国投降政策,对中国共产党和进步力量,实行残酷的围剿,封建军阀,贪官污吏则气焰嚣张,白色恐怖笼罩着祖国的天空,人民处于水深火热之中。作者看到人民的力量,尤其是中国共产党的壮大,已成为全国进步力量的核心,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酝酿并爆发了一次次的革命风暴,它将冲破压抑中国人民的沉闷空气,于是作者挥笔写成这篇雄浑的散文。合作探究结合时代背景,试分析雷雨、闷热的天气、苍蝇、蚊子、蝉儿的象征意义。写作手法 象征就是根据事物之间的某种联系,借助某一具体事物的形象(象征体),以表现某种抽象的概念、思想和情感(被象征体)。 雷雨席卷一切旧势力的革命风暴
象 征闷热的天气国民党反动派实行的白色恐怖和黑暗统治
象 征苍蝇 国民党反动派 的官 员及帮凶
象 征蚊子 国民党反动派的御用文人及帮闲象 征蝉儿 口头革命者及消极遁世者象 征
苍蝇 蚊子

国民党反动派的帮凶,
帮闲和消极的遁世者象 征试 一 试《雷雨前 》的主题和结尾与 高尔基的《 海燕》有无相似之处?请具体谈谈你的看法。
分享收获你的收获就是我的快乐1.举例辨析 “比喻” 、 “借代”和“象征”。作 业2.课外搜集茅盾的有关资料并阅读其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