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下册 8.2 干旱的宝地——塔里木盆地 教案(表格式)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下册 8.2 干旱的宝地——塔里木盆地 教案(表格式)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737.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0-03-05 21:01:1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教 学 设 计


课题 8.2 干旱的宝地——塔里木盆地 课时 1
班别 教 具
时间
教 学 目 标 (一)知识目标:1.使学生了解新疆的自然环境特征;
2.使学生了解新疆的人口、城市、交通设施的分布特点,并分析其原因;
3.使学生了解影响新疆农业发展的有利和不利因素。
(二)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运用地图和资料提取、加工信息和分析问题能力;
2.初步培训学生绘制简图反映事物分布的技能和方法;
3.培养学生认识趋于特征的方法。
(三)德育目标:通过西部大开发等知识的讲述,对学生进行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重点 塔里木盆地主要城镇、绿洲及交通线的分布特点
难点 里木盆地地理位置、地形因素对河流、绿洲分布的作用和影响
教 学 过 程
内容及流程 教师与学生活动 备注
明 确 目 标 一、导入新课,明确目标 复习检测: (1)与我国其他地区相比,绿洲地区优质农业发展的优势气候条件是( ) A.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 B.水热丰富,热量条件好 C.光热充足,无霜期较长 D.雨热同期,复种指数高 (2)古诗:一队风来一队沙,有人行处没人家,描写的自然景观是( ) A.多地下暗河的西南地区 B.气候干旱的西北地区 C.寒冷的青藏地区 D.春季常干旱的华北地区 (3)坎儿井的水源主要来自( ) A.河流水 B.湖泊水 C.冰雪融水 D.雨水 2、导入:塔里木盆地是我国面积最大的盆地,有“干旱的宝地”之称,你知道这是为什么吗? 3、出示学习目标,同学们齐读并理解。


内容及流程 教师与学生活动 备注
实 施 目 标 二、自主预习 梳理新知 沙漠和戈壁广布 1.塔里木盆地是我国面积____的盆地,位于我国_____南部,_____山脉和____山脉之间。 2.塔里木盆地远离海洋,降水稀少,内部的_________沙漠是我国最大的沙漠。 3.在盆地边缘山麓地带和河流沿岸分布着星星点点的_____,是人们生活生产的地区。 油气资源的开发 1.塔里木盆地蕴藏着丰富的_____资源,油气是天然气的储量占全国陆地总储量的_____左右。著名的________工程就是把这里的天然气输送到东部经济发达地区。 2.塔里木盆地生态环境脆弱,开发油气资源时要注意避免破坏_____,并加_____的环境保护。 三、合作探究 生成能力 目标导学一:沙漠和戈壁的广布 教师(出示塔里木盆地地形图和位置示意图):请大家读图和P79第1、2段课文,完成下面的问题: 1、指地形图描述塔里木盆地的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把重要地理事物名称标在图上) 2、读位置图,找出塔克拉玛干沙漠、塔里木河,简述干旱的的原因。 学生展示学习成果: 1、(指图介绍)纬度位置:位于36°N—42°N之间的北温带。 海陆位置:位于我国新疆南部,天山和昆仑山之间。 2、塔里木盆地距北冰洋3200多千米,距地中海3600多千米,距太平洋2800多千米,距印度洋1800多千米,不管从哪个方向上说距离海洋都很远,周围又有高大山脉环抱,海洋湿润气流都难以到达。成为我国极端干旱的地区。 3、盆地边缘的山麓地带,山地降水和高山冰雪融水较多,形成许多绿洲,城镇和交通线路正是分布在水源比较丰富的绿洲上。


内容及流程 教师与学生活动 备注
实 施 目 标 目标导学二:塔里木盆地油气资源的开发 师:(出示地图资料)塔里木盆地地区最初修建的公路多分布在盆地边缘。图中有两条后期修建的纵贯塔克拉玛干沙漠的公路,修建这两条公路的主要目的是什么? 生:开发塔里木盆地的油气资源。 师:利用图文资料补充讲解。 西气东输工程是西部大开发的标志性工程之一。整个过程包括天然气田开发,输气管道干线建设以及各种配套设施建设。该工程分别把塔里木盆地和中亚的天然气,源源不断地送到经济发达和急需清洁能源的东部和南部地区。 教师(出示西气东输线路图)看图和P82的课外资料,简单介绍西气东输的一线和二线工程,然后分小组合作探究完成活动2题。 学生展示探究结果: 介绍西气东输工程:西气东输分两条线路。一线西起塔里木盆地的轮南东至上海,年输气120亿立方米;二线于新疆霍尔果斯口岸将从中亚进口的天然气向南运至广州。年输气量300 亿立方米。 1、施工中严格划定工作范围,尽量避免破坏地表植被; 2、施工中的学生产、学生活垃圾全部回收处理; 3、土石方全部回填,并在施工结束后恢复自然面貌; 4、尽量避免污染物的排放或达标后才能排放; 5、经过某些林木茂盛的山区时,为避免破坏植被,应开挖隧道; 6、西气东输工程的实施,带动了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并加大了西部地区治理环境的投入; 7、促进了沿线地区的经济发展…… 四、课堂总结 塔里木盆地的轮廓形似人体的眼睛,眼睛被称为心灵的窗户。塔里木盆地也似祖国母亲的宝贝眼睛,它因独特的地理位置和地形因素,形成了城镇、绿洲、交通线环绕盆地边缘的独特格局,好比母亲美丽眼睛画出的眼线。愿祖国这只迷人的眼睛,照亮祖国大地,愿祖国母亲更加辉煌、富饶!



内容及流程 教师与学生活动 备注
检 测 目 标 读图,回答1—3题。 1.图中甲所在的地形区是( ) A.塔里木盆地 B.四川盆地 C.华北平原 D.云贵高原 2.图中①→②→③降水量逐渐减少,造成这种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 A.地形因素B.纬度位置 C.海陆位置D.人类活动 3.图示区域最突出的自然环境特征( ) A.高寒B.干旱C.湿热D.多雨 4. 讨论在西部地区资源的开发利用中如何做到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的双赢? 参考答案:1.A 2.C 3.B 4、一个地区的经济发展仅靠能源的输出是远远不够的,而应该进行原料的初级加工和深加工,同时还可以充分利用当地独特自然条件发展旅游业,利用其边境省份的独特位置发展边境贸易,这一切发展都应该做到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双赢。
板 书 设 计
领 导 评 课 意 见 学校检查记实

教学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