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管》翻转课堂教学设计
秦皇岛市第七中学 韩丽英
概念解析:
人体血管包括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三种。动脉是把血液从心脏输送到身体各部分去的血管。它多分布在身体较深的部位,但是在体表的个别部位也能摸到。如用手指按在手部桡动脉的内侧会感到搏动,这就是桡动脉在搏动。静脉是把血液从身体各部分送回心脏的血管。有的静脉与动脉伴行,位置较深,有的则位置较浅,在体表可以看到。如手臂上的一条条“青筋”就是静脉。四肢静脉的内表面,通常具有防止血液倒流的静脉瓣。毛细血管数量大,分布广;管的内径仅有8-10μm,几乎只能允许红细胞单行通过;管壁非常薄,只有一层上皮细胞构成;管内血流速度最慢。毛细血管的这些特点,便于血液与组织细胞充分地进行物质交换。
教材分析:
本节是《冀少版七年级生物下册》第二章 第二节的第一部分《血管》,本章首先介绍了血液及血型和输血,然后再讲述血管,之后是心脏与人体的血液循环路线,最后介绍了心脏和血管的保护。这样学生能从学习中了解到本章的内容与生活息息相关,更有利于初一学生全面了解血液,血管,心脏及血液循环系统。血液循环的器官是血管和心脏,他们共同构成了整个血液循环路线,血管和心脏是宏观认识血液循环路线及认识血液循环功能的基础。课本安排“血管”内容在先主要考虑到三种血管的功能和结构学习相对简单,在已知不同血管功能的基础上,再观察向和心脏相连的不同血管灌水所发生的现象,这样的安排有利于对心脏结构和功能的认识和学习。所以本节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学生分析:
经过我将近一年来对学生进行翻转课堂,课前让学生看微课,完成《自主学习任务的单》,课堂上学生通过合作学习的方式来解决问题。
在教学活动中培养了学生众多的学习能力: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的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评价能力;在学习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能力。
设计理念:
本节课通过翻转课堂教学法来完成,所谓翻转课堂,就是教师创建视频,学生在家中或课外观看视频中教师的讲解,回到课堂上师生面对面交流和完成作业的这样一种教学形态。"翻转课堂"对学生的学习过程进行了重构,"信息传递"是学生在课前进行的,"吸收内化"是在课堂上通过互动来完成的。
教师首先制作微课《观察小鱼尾鳍内的血液流动》,然后创建《自主学习任务单》,让学生在家里通过观看微课,进行自主学习并完成《自主学习任务单》,微课介绍了三种血管的结构和功能特点,并和实验一起做成了一个微课,微课有较强的针对性,微课的长度控制在学生注意力能比较集中的时间范围内,符合学生身心发展特征;通过网络发布的微课,具有暂停、回放等多种功能,可以自我控制,有利于学生的自主学习。学生把自己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一些问题、困惑和疑虑记录下来,这样教师能够提前了解学生的学习困难。这就是课前的信息传递。
在课堂上学生们进行交流、讨论,发表自己的意见和看法,进行互相探讨学习。教师在课堂上与学生交谈,回答学生的问题,参与到学习小组,给予有效的辅导。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问题,并能够对自己和他人的观点进行反思与批判,通过交流,有认同也有碰撞,彼此互相启发、互相激励、共同发展。在交谈过程中,老师采用进一步追问的方式引导学生学会深入思考、质疑、提出问题,然后通过合作学习的方式来解决问题,老师就设计一系列与问题有关的环节:一个亲身体验活动和一个游戏,学生通过亲身观察和触摸,增强了对三种血管的感性认识,兴奋性比较高学习效果明显,促进学生知识的吸收内化。
最后完成老师布置的课堂作业。学生之间对于不会的题目可以互相交流,小组解答不了的。老师也可以进行答疑,真正实现了教师与学生之间的面批面改。
教学目标:
本节设置实验《感受不同情况下动脉跳动及静脉变化》,其目的是根据变化判断动脉、静脉两种不同血管中血液的流动方向有何不同,进而理解动静脉的功能。设置实验《观察小鱼尾鳍内血液流动》,其目的是让学生认识毛细血管的特点及三种血管的关系,是上一个实验的递进和补充。据此我确定了知识性目标和情感性目标。也把知识性目标确定为重点。本节最后联系生活实际讲述了出血的初步护理,并要求学生“亲自做”模拟练习,目的是让学生判断不同出血情况和处理方法,真正使学生学有所用,使学生得到实用性训练。据此我确定了技能型目标,也就是本节的难点。
知识目标:
概述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的结构及和功能相适应的结构特点。
能力目标:
1、学生通过课前观看微课完成自主学习任务单,记录学习过程中产生的问题,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发现问题的能力,;
2、通过交流研讨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评价能力。
3、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与人合作、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目标:
通过学习观察小鱼尾鳍内血液流动的活动,培养学生爱护小动物的情感。
教学重点:
三种血管的结构和功能特点。
教学难点:
分析出血情况确定适当的救护措施。
课前准备:
制作微课《用显微镜观察小鱼尾鳍内的血液流动》,设计《自主学习任务单》和《课堂作业》,准备纱布、止血带、消毒药水等工具。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引入
血液能为身体运输营养物质、代谢废物、氧气和二氧化碳,血液就是在由心脏和血管组成的密闭的管道里循环流动的,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二节运输物质的器官 一、血管》。
㈠课前的“信息传递”:
置前学习,
观看微课:
学生在360云盘中下载微课《用显微镜观察小鱼尾鳍内的血液流动》,在家自主学习并完成《自主学习任务单》。
课前的信息传递,每一个落脚点都是“学”,真正还原学生的主体地位。
㈡课内的“吸收内化”:
交流探讨、
互相解疑:
深入思考、
学会质疑:
合作交流、
解决问题:
1、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分别具有什么特点?
2、用低倍镜观察小鱼尾鳍内的血液流动时,你会区分三种血管吗?
⑴下图表示的是用低倍物镜观察到的小鱼尾鳍内的血液流动情况(箭头表示血流方向),据此判断:A所示血管是 ,B所示血管是 ,C所示血管是 。
⑵血液在标号 所示的血管中流动最快,红细胞在标号 所示的血管中单行通过,以保证 的顺利进行。
⑶用箭头表示三种血管的血流方向:
动脉 静脉
毛细血管
微课学习后,你有不懂的地方和想深入研究的问题吗?(写在此处)
⑴人手臂上的“青筋”是什么?中医切脉的“脉”指什么?
⑵体验:判断动脉、静脉的血液流动方向。
⑶我们都知道“水往低处流”,那为什么我们足部的血液可以“水往高处流”流回我们的心脏呢?(展示静脉运输血液的动态图)提问:静脉中有什么特殊的结构吗?
⑷人因创伤引起出血,有时只有少量出血,有时是缓慢地流出暗红色的血液,最为严重的是喷射出鲜红色的血液。为什么会有不同的出血情况呢?当人体因意外创伤出血时,你怎样做应急处理?
学生针对自主学习任务单中的问题,在课堂上进行交流、讨论,发表自己的意见和看法,进行探讨学习。教师在课堂上与学生交谈,回答学生的问题,给予有效的辅导。
在交谈过程中,老师采用进一步追问的方式引导学生学会深入思考:为什么动脉的血液流动方向是离心的,静脉的血液流动方向是回心的?
学生通过三种血管的分布位置分析手臂上的“青筋”(静脉)和切脉的“脉”是(桡动脉)。
学生在小组内做一个体验活动:每组找一个比较瘦的同学,先观察他手臂上的静脉;摸一摸她的手腕,感受动脉跳动的情况。用绷带扎紧这位同学的前臂。随后,再摸摸他的手腕,感受动脉跳动有什么变化;观察在绷带以下部位的静脉有何变化。教师提问:你能根据实验现象,判断动脉和静脉中血液的流动方向吗?通过血液回心、离心的现象,总结出动脉、静脉、毛细血管的概念。
学生总结出静脉瓣的作用:静脉瓣具有防止血液倒流的作用。
首先让学生自学课本P34内容,然后小组内进行用止血带、纱布、消毒药水、医用棉花、镊子等用具,模拟练习止血包扎。
组织一个游戏,六位学生两人一组,每组学生一个是伤员一个是救护员,老师在每个伤员的前臂上用红笔点个点表示出血点,三组抽签(标签上显示出血情况:喷出、流出、渗出),让本组救护员判断伤员是什么血管出血,再亲自用止血带、纱布、消毒药水、医用棉花、镊子等用具,模拟练习止血包扎。进而总结出三种血管的止血方法。
通过交流探讨,互相补充,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评价能力。
通过微课学习,培养学生深入思考,学会质疑的能力。
此设计注重联系学生的生活经验,培养学生大胆猜测、推理的能力,让学生在观察中发现问题,并提出问题。激发了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和浓厚兴趣。
学生通过亲身观察和触摸,增强了对动脉和静脉的感性认识,兴奋性比较高学习效果明显。通过小组合作实验,培养了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实验操作能力及小组协作能力。
这种教学方法不但检查了学生对三种血管的血流方向、出血特点等知识点的掌握程度,还强化了学生对所学内容的掌握。难点就是这样突破的。
课堂作业、
组内解答:
完成老师布置的课堂作业:不会的题目组内交流,组员解答不了的,组间解答或老师进行答疑。
通过完成课堂作业、组内解答培养学生与人合作的能力
五、板书:
第二节 运输物质的器官 一、血管
心脏
(近心端止血)动脉 静脉(远心端止血)
毛细血管(自行止血)
秦皇岛市第七中学《生物自主学习任务单》
一、学习指南
课题名称:冀教版七年级生物下册,第二章爱护心脏、确保运输,第二节运输物质的器官,《一、血管》
达成目标: 了解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的结构和功能特点;能区分这三种血管。
学习方法建议:以表格形式总结归纳三种血管的结构和功能特点;观察小鱼尾鳍内的血液流动时,要会根据血流方向如何区分三种血管。
二、学习任务
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分别具有什么特点?
血管名称
动脉血管
静脉血管
毛细血管
管壁薄厚
管腔大小
弹性大小
血流速度
血流方向
用低倍镜观察小鱼尾鳍内的血液流动时,你会区分三种血管吗?
⑴下图表示的是用低倍物镜观察到的小鱼尾鳍内的血液流动情况(箭头表示血流方向),据此判断:1所示血管是 ,2所示血管是 ,3所示血管是 ,
⑵血液在标号 所示的血管中流动最快,红细胞在标号 所示的血管中单行通过,以保证 的顺利进行。
⑶用箭头表示三种血管的血流方向:
动脉 静脉
毛细血管
3、微课学习后,你有不懂的地方和想深入研究的问题吗?(写在此处)
《一、血管》课堂作业
1.血液与组织细胞之间进行物质交换的场所是? (??? )
A.心脏????? B.动脉?????? C.静脉????? D.毛细血管
2.静脉瓣的作用是 ??(??? )
A.保护静脉血管壁???????? B.防止血液倒流
C.加速血液的流动???????? D.减少血液对静脉壁的压力
3.小尾鱼鳍内的血管分为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下列对静脉血管叙述正确的是( )
A.把血液从心脏输送到身体各部分去的血管
B.把血液从身体处送回心脏的血管
C.血细胞呈单行通过的血管
D.血液与组织细胞之间进行物质交换的血管
4.手背上的“青筋”及中医“号脉”的脉分别是 ( )
A动脉、静脉 B静脉、毛细血管C静脉、动脉D毛细血管、动脉
5.下列有关毛细血管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
A、在人体内数量多,分布广;是血液与组织细胞进行物质交换的场所
B、管壁极薄,仅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管内血流速度极慢
C、是连通于最小的动脉和静脉之间的血管
D、它的内表面具有防止血液倒流的瓣膜
6、在下列几种血管出血后,能自然止血的是( )
A.动脉受伤出血 B.毛细血管受伤出血
C.静脉受伤出血 D.静脉和毛细血管交界处受伤出血
7、红细胞并排不能通过的血管是( )
A.动脉 B.静脉 C.毛细血管 D.上述血管都是
8、小明观察某血管横切面时,发现其管壁薄、管腔大,由此可知,此血管为( )
A动脉 B静脉 C毛细血管 D冠状动脉
某人因车祸大腿受伤(如图所示),鲜红的血液喷射而出。请据图判断,受伤的血管及急救时控制血流的位置分别是( )
A动脉、a处 B静脉、a处 C动脉、b处 D静脉、b处
10、如图所示的血管中,表示动脉的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