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47张PPT)
雪地里的小画家
下雪啦,下雪啦!
雪地里来了一群小画家。
小鸡画竹叶,小狗画梅花,
小鸭画枫叶,小马画月牙。
不用颜料不用笔,
几步就成一幅画。
青蛙为什么没参加?
他在洞里睡着啦。
lɑ啦
yòng用
méi梅
jǐ几
wèi为
wā蛙
cān参
jiā加
dòng洞
shuì睡
chéng成
啦
用
梅
几
为
蛙
参
加
洞
睡
成
雪地里的小画家
下雪啦,下雪啦!
雪地里来了一群小画家。
小鸡画竹叶,小狗画梅花,
小鸭画枫叶,小马画月牙。
不用颜料不用笔,
几步就成一幅画。
青蛙为什么没参加?
他在洞里睡着啦。
下雪啦,下雪啦!
小鸡
小鸭
小狗
小马
雪地里来了一群小画家。
一群
三 五 成 群
小鸡画竹叶,小狗画梅花,
小鸭画枫叶,小马画月牙。
小鸭画枫叶
小狗画梅花
小鸭画枫叶
小狗画梅花
小鸭画枫叶
小鸡画竹叶
小狗画梅花
小鸭画枫叶
小马画月牙
小鸡画竹叶
小鸡画竹叶,小狗画梅花,
小鸭画枫叶,小马画月牙。
不用颜料不用笔,
几步就成一幅画。
青蛙为什么没参加?
他在洞里睡着啦。
雪地里的小画家
下雪啦!下雪啦!
雪地里来了一群小画家。
小鸡画竹叶,小狗画梅花,
小鸭画枫叶,小马画月牙。
不用颜料不用笔,
几步就成一幅画。
青蛙为什么没参加?
他在洞里睡着啦。
下雪啦!下雪啦!
雪地里来了一群小画家。
不用颜料不用笔,
几步就成一幅画。
为什么没参加?
它在洞里睡着啦。
雪地里的小画家
画 , 画 ,
画 , 画 。
把这首小诗背给爸爸妈妈或者爷爷奶奶听。
用神奇的笔画一画下雪时美丽的景色。
选一题自己喜欢的做。
我的作业我能行《雪地里的小画家》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南康市第三小学 赖忠娣
教学目标:
1、认识11个生字。
2、理解课文内容,知道小鸡、小鸭、小马、小狗四种动物爪(蹄)子的不同形状,以及青蛙冬眠的特点,激发他们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通过课堂教学与课外拓展的练习,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想象能力、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认识11个生字,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让学生在读中感悟,在语文实践中培养学生的观察、说话和思维能力。
教具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小朋友们,你们喜欢下雪吗?
2.想看看美丽的雪景图吗?(课件出示雪景图。)看了这些图片,你有什么话想对老师和同学说吗?你最想做什么呢?
3、对,有一些小动物们跟你们一样,他们在雪地里跑呀、跳呀,可快乐了!他们还在雪地上留下了一幅幅美丽的图画呢,就让我们也来分享他们的快乐吧!这节课就一起来认识《雪地里的小画家》(师板书课题),齐读。
二、初读课文,自主识字。
1、出示课文,听录音朗读。
2、你觉得读得怎样?要把儿歌读好得先把字音读准。
3、请同学们用小手指着课文自由读读,读完后,把生字拼读一遍。
4、现在,老师考考大家。(课件)看看每朵雪花下面都藏着哪个生字娃娃?小老师带读。指名读,齐读,你有什么好办法或小窍门记住这些生字娃娃?指名说。没有拼音你能读好吗?齐读
5、调皮的生字娃娃回到课文中,你能认出它们吗?先自己读读课文。把生字读准。
6、谁愿意把课文读给小朋友们听一听?指名读,自评,同学评,师评,齐读。
三、精读课文,理解内容。
1、如果你甜甜地睡了一觉,第二天打开门一看,外面下了好大好大的雪(课件出示图片)你的心情怎样?请你高兴地喊一喊:“下雪啦!下雪啦!”(课件出示)指名读。
你会怎么对家人说呢?喊喊看,可以加上动作。老师听出了你看到下雪时高兴的心情,让我们一起高兴地喊爸爸,爸爸——(生读)妈妈,妈妈——(生读)奶奶,奶奶——(生读)
2、下雪啦,多美啊!在这厚厚的雪地上,来了一群小画家,它们是谁呢?(点击课件,出现小鸡、小 狗、小鸭、青蛙的图)。雪地里的小画家有( ),有( ),有( ),还有( )。师板书。
这么多的小画家,书上是用哪个词来说的?(一群)咱们有个成语叫做“三五成群” (出示成语齐读一次)。是啊,三个以上才能说“一群”,现在来了四个小画家,怪不得叫“一群小画家”。请你读一读:雪地里来了一群小画家。
生读:雪地里来了一群小画家。
师:我听出来了来的都是小画家。能让我知道画家多吗?
生读:雪地里来了一群小画家。
3、这些小画家画了些什么呢?找找句子说一说。(学生回答)(出示课文第三句:小鸡画竹叶,小狗画梅花,小鸭画枫叶,小马画月牙。)一起读一读这句话。生齐读。(板书:竹叶等。)
师:读了这句话你知道它们都画了什么?(看着板书读)
4、你们看,小画家的画,老师也带来了。你愿意帮他找找主人吗?点击课件连线,读——你瞧——
5、小动物们是用什么画的?小鸡为什么画竹叶呢?(因为它的脚爪像竹叶)小狗为什么画梅花呢?小鸭为什么画枫叶?小马为什么画月牙?
6、它们的脚印印在雪地上,多像一幅画呀!因此我们说——(生接读第三句)
引读句子:玩着玩着,小鸡一回头,看见了地上的图画,高兴地说——
小狗看见了,惊喜地说——
小鸭看见了,快乐地说——
小马看见,兴奋地说——
7、小动物们的本领可真大,不用颜料不用笔,靠自己的小脚就能画出那么美丽的画,怪不得它们自豪地说“不用颜料不用笔,几步就成一幅画”(课件出示句子)
你能不能学着小画家们自豪的语气来读好它吗? 生练读。指名读,齐读:小画家们自豪地说——
8、小动物们正在欣赏自己的作品呢!它们说着笑着,忽然小狗发现少了一个好朋友。生接:青蛙。小狗就奇怪地问:“青蛙为什么没参加?”(课件出示句子)谁能学着小狗的样子问一问?(指导读出疑问的语气)
9、青蛙为什么没参加呢?(青蛙在洞里睡着啦!)真的是地睡觉吗?介绍冬眠:过冬的时候,青蛙一直睡在洞里,不吃不动,这个我们把它叫做冬眠。到第二年春天它才出来正常的活动。现在青蛙正在洞里睡得真香呢。所以小马轻轻地说——(生接读) 为什么读得那么轻呢?女生做小狗问一问、男生做小马答一答。你们还知道哪些动物要冬眠呢?指名说。
10、其实,雪地里会画画的小画家还有呢。你们看它们是——白鹅、小猫、小牛、小鸟(出示图片)。你能说说它们画的是什么吗?说话训练:( )画( )。让我们照课文的样子也来写首小诗,连起来成诗。
11、师:雪地里的小画家给我们带来了多少乐趣,多少美啊!让我们听着音乐再美美地读一遍课文吧。
五、我的作业我能行。自选一题。
1、收集雪景图片,给它配上几句话。
2、画一画下雪时美丽的景色。
3、把这首小诗背给爸爸妈妈或者爷爷奶奶听。
板书设计:
雪地里的小画家
小鸡 竹叶
小狗 画 梅花
小鸭 枫叶
小马 月牙《雪地里的小画家》说课稿
说教法:
1、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上课后,先出示 “雪景图”,把学生带进情境,说一说下雪天你想做什么?
通过变文为图,让学生对课文有了更准确的理解。
2、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并根据低年级的特点,分步学习生字 3、抓住图与文的联系,理解课文重点。
在讲课时为了让学生理解课文重点,可利用反复看图的方法。
4、采用符合低年级儿童心理特征的方法进行朗读指导。
设计理念: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这间对话的过程。一年级的阅读教学应把“让学生能朗读课文并感受阅读的兴趣”作为起步阶段阅读教学的第一要求,采用多种手段让每一个学生都喜欢读书,主动地读书,进而视读书为一种乐趣、一种享受。让学生通过读书实践“向往美好的情境”,“感受语言的特点”和“阅读的乐趣”。
这是一篇富有儿童情趣的诗歌。朗读时,激发学生的情趣,带着童趣读出味道来。可让学生边读边看图,初步了解诗句的意思,再读正确、读流利。“下雪啦,下雪啦!”是儿童看到下雪时高兴心情的自然流露,可让学生联系生活经验体会,然后通过范读或录音,指导学生读好这个句子。中间两句描写的是小鸡、小狗、小鸭、小马在雪地上快活地跑来跑去,留下一串串“竹叶”“梅花”“枫叶”和“月牙”。这些“小画家”“画”了一幅十分美的雪地“画”,所以要读得轻快些。可以通过范读,让学生模仿着读出轻快活泼的语气。最后两句要读出问句和答句的不同语气。在学生充分读的基础上,可借助图背诵课文。背诵要在课内进行。
练习提示:
教材简析及设计理念:
《雪地里的小画家》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语文一年级上册中的一篇课文,本文是一首融儿童情趣与科普知识为一体的儿歌,富有童趣。儿歌设置下雪的环境,采用拟人的手法,运用形象的比喻,根据几种小动物踩在雪地上的脚印来介绍它们脚的形状特征,以生动活泼的儿歌语言讲述了一群小画家在雪地上画画的事,儿歌后部分又用设问的形式,指出青蛙没有参加“绘画”的原因,介绍青蛙需要冬眠的知识。儿歌激发了学生热爱大自然,亲近大自然的思想感情。根据新课程标准中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这三者间对话的过程。所以一年级的阅读教学应把“让学生能朗读课文并感受阅读的兴趣”作为起步阶段阅读教学的第一要求,采用多种手段让学生通过读书实践“向往美好的情境”,“感受语言的特点”和“阅读的乐趣”。新课标指出语文教学“应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跨学科的学习和现代科技手段的运用,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提高学习效率”,“语文课程应该是开放而富有创新活力”,所以在设计本课教学时,我根据本教材的特点以及一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采用看一看(书、图画、课件)、读一读(配乐朗读)、编一编(仿照课文编小诗)、画一画(画雪景图)、等形式,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教学活动,将美术、音乐等学科内容融入在本课教学内容中,创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堂教学,使学生学习处于兴趣盎然的最佳状态,引导学生感知生活,观察事物,通过学习感悟、积累语言,发展思维,在愉悦的气氛中完成本课教学任务。
二、依据新课程标准,确立教学目标:
(一)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语言表达能力和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
(二)知识目标:
1、认识“啦、梅、蛙、睡……”等11个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知道小鸡、小鸭、小狗、小马这四种动物爪(蹄)子的不同形状以及青蛙冬眠的特点。
(三)情感目标:
1、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亲近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2、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汉字的兴趣。
三、教学重点难点:
本课的教学重点内容是识字、写字和理解课文知道小鸡、小鸭、小狗、小马这四种动物爪(蹄)子的不同形状以及青蛙冬眠的特点。教学难点是理解课文第三句(小鸡画竹叶、小狗画梅花、小鸭画枫叶、小马画月牙)。
五、过程设计:
(一)设置情境,揭示课题。
播放课件进一步引出“雪地里”,学生齐读课题《17、雪地里的小画家》(抓住一年级学生好奇好动的特点,以游戏的方式导入课题并为学习感悟课文作下铺垫)
二、层层递进,引导初读、识字。
1、生自读课文:
(1)勾画出本课的生字。
(2)汇报自己勾画的生字,教师随机用多媒体显示出注音生字。并请学生说说自己平时遇到生字,解决生字的办法,小结方法:看、问、查、猜……
(3)学生选用自己喜欢的识字办法学习生字、掌握读音。
(开放学习方式,尊重学生自我选择。)
2、多种方式认读注音生字:(1)学生自愿认读、教读生字。
(2)开火车读。(3)齐读生字。(4)男女生比赛读。
3、去掉拼音读生字:(1)同桌比赛读(2)师生比赛读(3)全班齐读。
4、读课文(通过练读,落实字音教学)
三、朗读、感悟、背诵课文:
1、齐读课文,找找这篇课文共几句话。
2、逐句学习、感悟课文并指导朗读:
整个过程按:读了第()句话,你知道了什么?你还想知道什么?学生边读边自我学习感悟、质疑的方式进行。
(注重过程、落实教学过程,给学生开放的思维空间,发展学生思维、发展学生语言、发展学生能力。)
(1)第一句抓住“!”看多媒体课件,引导读出下雪了小动物们激动、惊喜的语气。
(2)第二句联系课文和实际情况重点理解“一群”(小鸡来了是不是“一群” 小狗来了是不是“一群” 小鸡、小狗、小鸭、小马都来了来了是不是“一群” 老师是一(个)人在讲课,后面有一(群)老师在听我们上课)
(3)第三句是教学的重、难点:
A、教学时借助课件感悟小画家作画,帮助学生理解小鸡、小鸭、小狗、小马为什么会画竹叶、枫叶、梅花、月牙。(低年级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竹叶、梅花、枫叶、月牙”这些自然物学生虽然知道一些,但与动物脚印之间的联系似乎还有一段思维的距离。为了缩短这段距离,将学生带入思维最近发展区,可适时播放课件:白雪纷纷扬扬落下,伴随着美妙的轻音乐,小鸡、小狗、小鸭、小马在雪地留下清晰的“脚印”,学生看后再读文。启发学生,提问:你们读懂了什么 这时学生对第二、三句话的理解将豁然感悟:他们脚的形状不同所以踩出的脚印也不同,小鸡是爪子,所以踩出的脚印形状像竹叶;小狗的脚中间和脚爪都有厚厚的肉垫,所以踩出的脚印形状像梅花;小鸭的脚中间有脚璞,所以踩出的脚印形状像枫叶;小马的蹄子踩出的脚印形状像月牙)
B、拓展教学:你知道还有哪些动物还能画竹叶、枫叶、梅花、月牙。请你当小诗人来编一编、写一写。
(4)第四句在上一句理解的基础上理解这些小画家画画用的是脚在雪地里踩出脚印,画的又快又好。
(5)第五句联系上文理解“青蛙没参加”是指青蛙没像小鸭、小狗他们出来到雪地上画画。
(6)第六句,了解青蛙冬天要冬眠的特点。
拓展:什么叫冬眠,还有哪些动物也像青蛙一样要冬眠。(学生展示自己课前收集的资料)
(将课内外知识有机结合,抓住本班学生对知识的渴求,培养学生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
3、读课文(有感情的朗读文)
4、背课文:(1)播放课件学生据情景背诵课文。(2)学生自编动作背课文。(在活动中学习、在表演中学习,学生用体态动作呈现课文,用自己的语言表达课文,使多种感官参与学习,既巩固知识,又发展语言。)
四、总结全课。
为了引发学生将思维的触角引向新的领域,出示图片启发学生思考:(1)雪地里还会来哪些新的“小画家”,它们会画出怎样的作品 (2)还有哪些动物没参加?为什么?
然后据此编写小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