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八单元 第一章 第一节 传染病及其预防 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八单元 第一章 第一节 传染病及其预防 教学设计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61.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20-03-06 11:44:3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题:第一节 传染病及其预防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认识传染病,能说出传染病的病因。、
2.说出传染病流行的三个基本环节和预防措施。
3.了解生活中常见的传染病及针对性的预防方法。
过程与方法
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归纳总结能力、自学能力和小组合作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使学生初步形成关注社会问题的习惯。
2.逐步养成良好的生活与卫生习惯,确立积极、健康的生活态度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说明常见传染病的病因、传播途径和预防措施。
教学难点:
调查当地常见的几种传染病;说明常见传染病的预防措施。
课前准备
制作多媒体课件; 视频资料;“换水游戏”的实验用具、材料
教学策略与方法
小组合作学习、课堂讨论交流、小组游戏等小组协作式教学策略。
通过对科学和历史的学习、换水游戏、实验数据的分析体验式概念获得教学策略
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观察法、实践体验法等不同的教学方法。
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引入新课 2014年2月,已经沉寂了将近40年的埃博拉病毒突然在非洲大陆卷土重来,这种传染性极强、致死率非常高的传染病引起全世界的高度关注。现在,我们来看看“埃博拉病毒的前世今生”。(播放视频“埃博拉病毒的“前世今生”。)看完视频,我们对埃博拉病毒有了更深认识,也领略了它的厉害。其实,从古至今,人类遭遇了无数的瘟疫,其中有些瘟疫也特别厉害,对人类后代影响巨大,比如非典、天花、鼠疫、流感等。纵观历史,人类对传染病非常恐惧,但是人们也发现了很多预防传染病的方法。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传染病及其预防”。 观看视频思考 利用新闻播报,2014、2埃博拉病毒卷土重来袭击非洲大陆事件,导入课题通过新闻,聚焦概念
新课过程一、传染病1、特点 (1)传染性(2)流行性 展示幻灯(一)阅读课本72-73页,完成导学提纲“合作探究(一)”1、下列疾病中,哪些是传染病?哪些不是传染病?(填写表格) 引导学生分析归纳传染病的特点 传染病发生时,并不是个别人患病,而是在某个区域内,甚至整个地区、国家乃至全世界流行,因此传染病的还有另一个特点(二)流行性 学生辨析:根据生活实际判断,哪些是传染病,哪些不是传染病。为什么?在教师引导下共同分析归纳出传染病的特点(一)传染性 学生了解传染病的情况 从生活经验入手,源于生活,理解生活
2、病因 病原体 幻灯展示2、传染病是由什么引起的?(不同传染病的病因不同,从而理解病原体的概念。) (结合科学和历史,了解人类认识传染病病因的过程)关于传染病的病因,早在1675年,列文.虎克用自己制造的显微镜,第一次观察到了细菌,这是人类真正认识传染病的开始;19世纪,巴斯德研究证实人体内的某些传染病是由微生物引起的;同时期,德国的科赫,也研究证实多种细菌都能引起疾病,其中引发肺结核的结核杆菌的发现,给人类带来了巨大的贡献,让人类遏制住了当时的人类健康的头号杀手—肺结核,也因此获得了诺贝尔医学奖和生理学奖。科学家研究证实,不同的传染病,病因不同。(通过几种常见的传染病的病因分析,归纳出病原体的概念)引起传染病的细菌、病毒和寄生虫等生物,称为病原体。 思考、小组合作交流 结合图片了解人类认识传染病病因的过程 根据幻灯,辨析传染病的病因 分别找出病因后,归纳出病原体概念 通过科学和历史的学习,了解人类认识传染病的过程,培养热爱科学的理想。 通过辨析传染病和非传染病,深入理解科学概念。培养学生寻找病因、归纳分析、梳理规律、建构科学概念的能力
3、概念 3、能否将传染病按一定标准分类? (拓展延伸)引导提示学生对传染病进行分类根据病原体的不同,传染病可以分为病毒性传染病、细菌性传染病、寄生虫性传染病。 对传染病的特点、病因回顾,要求学生总结概念 在教师的提示下,试着对传染病进行分类 通过分析总结传染病概念由病原体引起的,能在人与人之间或者人与动物之间传播的疾病,叫传染病。 培养学生归纳总结能力
二、传染病流行的基本环节1、换水游戏 1)介绍换水游戏的材料用具和游戏步骤及注意事项 我们知道了病因,那么传染病是怎样传播的呢?这个问题,我们用“换水游戏”来解决。介绍有关换水游戏的具体做法、步骤要求1、换水游戏:模拟甲肝传播(根据国际上很流行的模拟艾滋病传播的游戏,将其改动)①每个同学面前都有两个烧杯(一大一小),大的一个装有液体的是换水杯,另一个(小的)空烧杯为备用杯。杯中装的液体有的是清水,有的是碳酸钠溶液。清水模拟正常的健康人,碳酸钠溶液模拟甲肝患者或甲肝病毒携带者,换水过程模拟共用餐具等。表面看分不出两种液体,说明从外表我们无法判断谁是“甲肝患者”或“甲肝病毒携带者”,也说明了一些传染病的隐蔽性。 ②步骤及注意事项步骤1: 将“换水杯”中的液体倒一半到“备用杯”;步骤2(组内换水):用换水杯与同学交换杯中液体 第一组,每人——另1人 第二组,每人——另2人第三组,每人——另3人第四组,每人——另4人 第六组,每人——另6人 第五组先不换水。步骤3(组间换水): 第五组, 每人——第六组中1人特别强调注意:换水时,应小心轻放,不要让杯中液体溅出到桌上或人身上。 了解游戏的实验用具、材料的组成 聆听教师的介绍、理解游戏具体的操作方法、步骤及注意事项 了解一些传染病的隐蔽性。 理解领会教师介绍后,按要求开始换水游戏课堂气氛轻松快乐 学生动手、亲身体验,调动学生的兴趣和参与程度,让学生轻松快乐的学习。同时,又克服了传染病无法亲身实践与没有感受的学习印象不深的矛盾。
2)滴酚酞演示 检测是否被感染换水之后,我们还是无法从外表上分清被“感染”情况,但是,通过滴入酚酞,就可发现是否被“感染”,因为酚酞遇碳酸钠溶液会变红。(演示酚酞检测)滴入酚酞后,如果水变红是因为里面有碳酸钠,也就是模拟感染了甲肝病毒。问:你们想不想知道自己有没有“被感染”呢?请组长滴酚酞检测每个同学的“换水杯”(教师在板书上以表格形式记录结果)师:这么多同学都“被感染”了,你们想不想知道你是被谁感染了呢?怎么检测呢?(即找出最早的源头)提示:在交换之前,谁是患者或病毒携带者。请组长滴酚酞到“备用杯”( 教师在板书上以表格形式记录结果) 滴加酚酞后有的无色,有的变红色。惊讶紧张,希望尽快知道自己有没有“被感染”小组长滴酚酞检测每个同学的“换水杯”看着自己的杯中液体本来没有变化,但是看到检测结果有的激动,有的感慨思考、讨论交流,纷纷发言,出谋献策在师提示下,有同学想起检测“备用杯”组长滴酚酞到“备用杯” 找出最早的源头,兴奋 通过游戏活动,呈现传染病流行的全貌,丰富概念 设立疑问 解释疑问
3)分析数据 2、传染病流行的基本环节 传染源 传播途径 易感人群 幻灯出示问题问题1. 从一、三、六组的“感染”人数的数据变化,你认为换水次数和“感染”机率有什么关系?问题2. 第二、四组为什么没有人被“感染”?问题3.第五组只交换过1次,为什么被“感染”的人也很多?(换水之前,老师对不同组做了不同的要求,其中一、三、六组本来各设置了一个“甲肝患者或病毒携带者”(即小组中有一杯碳酸钠溶液),二、四、五组没有设置“甲肝患者或病毒携带者”。) 所以,我们平时的生活中,要认识到共用餐具或者公共餐具不及时消毒,会传播相关的传染病,养成不随地吐痰、勤洗手、用公筷帮别人夹菜等卫生文明的生活习惯。建立正确的生活观念和态度,培养珍爱生命,热爱生活的情感。现在,我们以“换水游戏”为例归纳传染病传播的基本环节。从换水游戏中,我们知道了“甲肝”要传播开来,必须要有碳酸钠溶液(“甲肝患者或甲肝病毒携带者”)存在,还要有换水过程(即“共用餐具等”)和清水(健康人)。这三者缺一不可,缺一个“甲肝”就不能传染流行。换水游戏中的三个组成正好对应传染病流行的三个基本环节: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即一种传染病要流行必须要有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三个基本环节。1)传染源:散播病原体的人或动物以“甲肝”为例,强调“传染源”和“病原体”的区别2)传播途径:病原体离开传染源到达健康人的途径通过图片,引导学生认识不同的传染病,传播途径也不同。3)易感人群:对某种传染病缺乏免疫力而容易感染该病的人群以游戏为例,一开始大多数人都是易感人群,当你已经“被感染”后,就变成新的传染源了。 小组合作根据实验数据分析、思考、讨论、归纳问题答案1、从一、三、六组的“感染”人数的数据变化,可看出换水次数和“感染”机率成正比关系,即换水次数越多,感染机率越大。2、二、四组虽然各进行了2、4次交换,但是因为没有模拟甲肝患者或病毒携带者,最终没有人被“感染”,说明传染病主要发生在和传染病患者或携带者有接触的范围3、第五组虽然只和第六组进行1次交换,但是因为选择的是已经交换过6次以后的第六组,所以感染机会也很大,被“感染”的人也很多。说明和高危人群哪怕只发生少量接触,也有很高的被感染的风险。 理解了在传染病面前正确的选择卫生、安全的生活方式健康的生活认识三个环节 理解传染源的概念以实例区别“传染源”和“病原体” 结合图片,理解不得传染病有不同传播途径理解易感人群,并认识从“易感人群”到“传染源”的转换 从实验数据引入课本知识,顺理成章、水到渠成 联系社会,应用于生活培养珍爱生命,热爱生活的情感 游戏的三个组成部分对应传染病的三个基本环节,理解自然、轻松。
3、资料分析典型例析 展示资料、例题 完成资料分析、典型例析加深三个基本环节的理解 通过实例、习题,使学生掌握基本的知识性内容,从而拓宽概念
课堂小结 通过本节课学习,你有什么收获?通过今天这节课的学习,我们更深刻的理解了什么是传染病,以及传染病流行的基本环节。随着对传染病的诊断、治疗和预防能力的提高,传染病曾一度被人类遏制住肆虐的脚步,然而,近些年来,不仅一些过去几乎销声匿迹的传染病又卷土重来,还出现了一些新的传染病。可见,人类对传染病的预防不可有丝毫懈怠。下一节课我们继续学习传染病的预防措施。 踊跃发言,发表本节课的收获 承上启下,为下节课做好铺垫
当堂检测 出示导学提纲“练一练” 当堂检测学习效果 对概念进行辨析、理解、强化、巩固
拓展作业 要求课后完成 小组合作,参考书本77页的内容,设计一个有关“调查当地常见的几种传染病”的调查表。(提示:包括调查目的、调查对象、调查途径、调查内容等) 拓展应用,强化概念
教学反思 这节课备课强调符合学生的认知思维,注重学生的感性认识,让学生通过体验来形成概念,注重概念辨析,突破难点以达成核心概念的目的。引入环节我用埃博拉病毒新闻上热门的话题来引入,学生也比较熟悉,初步将生活和即将学习的知识建立了联系。对传染病的病因、特点、病原体概念到初步概括传染病的概念,我采用我们学校的“先学后教”模式,先让学生阅读课本的基础上,完成导学提纲,再通过小组讨论交流,最后师生共同分析归纳形成。这样既促进了学生的合作精神,又让学生对传染病概念的理解更具体。而对于传染病流行的基本环节,我通过国际上很流行的模拟艾滋病传播的游戏--“换水游戏”进行改动成甲肝传播进行教学。这个游戏,学生有“玩”的兴致,学习热情变高、课堂变得生动活跃。体现了 “在快乐中学习,在学习中成长”的教学理念。换水游戏中,学生经历了兴奋、悬疑、紧张、释然等情绪经历,这种体验给学生深刻的印象,对于传染病流行的三个环节也就能轻松掌握。当然,这节课也有一些遗憾的地方,换水环节有些学生不遵守游戏规则,故意不按照教师安排的换水次数或者故意和别人的“备用杯”换水,导致结果数据不准确;此外,分析实验数据时,学生不能够从直观数据中提炼出更有价值的结论。
【板书设计】
第一节 传染病及其预防
一、传染病
1、特点:传染性
流行性

2、病因: 病原体 细菌
病毒
寄生虫
3、概念
二、传染病流行的基本环节
1、传染源
2、传播途径
3、易感人群
附:记录表
组别 换水次数 “感染”人数 备用杯变红人数
组内换水 第一组 1
第二组 2
第三组 3
第四组 4
第六组 6
组间换水 第五组 1(和换过6次水之后的第六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