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地理第一章 第二节 地球的运动第二课时导学案

文档属性

名称 七年级地理第一章 第二节 地球的运动第二课时导学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800.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0-03-06 19:38:1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题 地球的运动、地图的阅读、地形图的判读 导学案
学习目标 1、掌握地球自转、公转运动的中心、方向、周期,理解产生的地理现象。 2、运用地球运动的有关原理,解释现实问题。 3.说出地图的定义,知道地图的三要素。 4.记住比例尺的定义、公式、形式,学会比例尺的计算。 理解比例尺的大小和表示内容之间的关系。 5. 学会在地图上判断方向的三种方法。 6. 记住常用图例和注记。 7.根据需要选择常用的地图掌握等高线的特点,能在等高线地形图上,识别山峰 山脊、山谷,判断坡度的陡缓。估算海拔与相对高度。 8.学会在分层设色地形图上识别五种主要的地形类型,并且知道分层设色地形图与地形剖面图的作用。 9、通过相关练习,巩固对知识的运用能力。
重点难点 理解比例尺的大小和表示内容之间的关系。 学会在地图上判断方向的三种方法。 记住比例尺的定义、公式、形式,学会比例尺的计算。 运用地球运动的有关原理,解释现实问题。
步骤 问题设计、知识要点 复备
导入 介绍地球的两种现象引入本节复习内容
自 主 学 习 一、地球的自转 1、地球自转的概念: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地球自转围绕中心:_________ 3、地球自转方向:_________ 4、地球自转周期:_________ 5、产生的地理现象: 二、地球的公转 1、公转的概念: 2、地球公转围绕中心:_________ 3、地球公转方向:_________ 4、地球公转周期:_________ 5、地球公转产生的地理现象:
团 队 合 作 1.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回答下列问题: (1)一年之中,我们学校旗杆的影子每天12点时(正午)一样长吗?什么时候最长?是由于地球的什么运动引起的? (2)一天之中,我们学校旗杆的影子什么时候最长,这又是由地球什么运动引起的? 2.比例尺的大小 方法步骤: ①首先将3种不同的比例尺转换成统一单位(1千米=100000厘米) ②然后将3种比例尺转换成统一的分数的形式 ③接下来按分数大小进行比较:分子相同,分母越大比例尺 越小; 分母越小比例尺越大。 3(1)如何选择不同种类的地图,根据使用目的,正确地选择地图 例如:去公园游览,需要寻找景点,应使用( )图 外出旅行,确定行程,应使用( )图 (2)如何选择不同比例尺的地图 比例尺大的地图表示的内容( ),但是范围( )。 比例尺小的地图表示的内容( ),但是范围( )。 例如:要去北京游览,想知道北京的位置,应该选择比例尺较( ) 的中国地图; 到了北京,想了解北京更多的情况,就要选择比例尺较( ) 的北京城市地图;
小结 提纲 思维 导图
反 馈 练 习 1、读地球公转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在公转轨道上标出地球公转的方向。 (2)当地球公转到D点时的日期是 (3)当转到A点时,三门峡地区的昼夜长短情况是 (4)当转到B点时太阳直射点的纬线 2、例:(2018年*绥化)某地图的比例尺为1:2000000, 量得两地间的图上距离为3厘米,则两地间的实际距离是( ) A.3千米 B.60千米 C.6千米 D.6千米 3、思考:这两幅图哪幅反映地理事物更详细? 图幅面积相等,比例尺越大,表示范围越小,内容越详细? 北京市地图
课后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