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7张PPT)
2020年春 部编版七下语文精品教学课件
杨绛
在生活中,我们喜欢关注明星,因为他们有着耀眼的光环;我们喜欢关注伟人,因为他们做出了非凡的贡献;我们也喜欢关注亲人,因为我们知道血浓于水。而在生活中,有很多和我们非亲非故的普通人,他们没有光环,没有成就,却有着金子般的心。今天我们就跟随杨绛先生结识老王,一同来关注这一类被遗忘的边缘人。
精彩开篇
在我们身边有着很多生活艰难但心灵美好的人,他们平凡、普通,不引人注意也不被人注意,你是怎样对待他们的呢?
学习目标
整体把握课文内容,结合时代背景,解读老王临终前送香油和鸡蛋的丰富内涵。(重点)
学习本文按特定顺序、线索将细节串联起来的写法,分析人物形象,品味平淡朴实的语言。(难点)
感悟作者对普通人的关爱和人道主义精神,学会同情、关爱弱势群体。(重点)
杨绛(1911—2016),本名杨季康,江苏无锡人,作家、翻译家。
作者名片
著有剧本《称心如意》《弄假成真》,小说《洗澡》,散文集《将饮茶》《干校六记》等,译作《小癞子》《堂吉诃德》《吉尔·布拉斯》等。
伛着( ) 惶恐( ) 攥着( )
荒僻( ) 杨绛( ) 侮辱( )
眼翳( ) 取缔( ) 骷髅( )
滞笨( ) 愧怍( ) 镶嵌( )
干校( ) 田螺眼( )
yǔ
huánɡ
zuàn
pì
jiànɡ
wǔ
yì
dì
kū lóu
zhì
zuò
qiàn
ɡàn
luó
字词学习
【塌败】形容塌陷破败、没有生气的样子。
【翳】指眼睛角膜病变后遗留下来的疤痕。
【惶恐】惊慌害怕。
【荒僻】荒凉偏僻。
【滞笨】呆滞笨拙。
【愧怍】惭愧。
词语解释
整体感知
自主讨论:
(1)从介绍老王、片段回忆、重点回忆三方面,梳理全文结构。
(2)依据文章结构,大致梳理作者的感情线索。
第一部分(1~4):多角度展现老王孤苦、微寒的生活状态,表达了作者对老王的同情。
第二部分(5~7):回忆与老王交往的三个片段,表达了对老王的尊重、感激和同情。
第三部分(8~22):详写老王临终前赠送香油和鸡蛋给“我”的事,既表现了老王对“我”家的深厚情意,又抒发了作者的感念和愧疚之情。
走近人物
课文解读
老王是个怎样的人?
(1~4)说明老王是个很____的人;
(5~22)说明老王是个很_______的人。
苦
善良
老王的苦表现在哪些方面?
苦
谋生困难——靠一辆破旧三轮维持生活
孤苦伶仃——打了一辈子光棍
生理缺陷——另一只是“田螺眼”,瞎的
居住环境——荒僻的小胡同,塌败的小屋
老王之“苦”
读课文第5~22自然段,说说作者记叙了与老王交往中的哪几件事。老王品质如何。
送冰块,车费减半
送钱先生看病,不要钱
临死前送来香油、鸡蛋
老实厚道
善良仁义
知恩图报
老王之“善”
善
文章中最能打动你的是哪个片段?在这个片段中打动你的又是哪些细节?
例如:老王临死前还要送鸡蛋香油。
知恩图报,心地善良。
如何理解文中老王送香油和鸡蛋的行为?
当时的情况:
老王的生机陷入难以维持的窘境。
作者一家也在落难之中,双方互施援手。
作者一家和老王在对方困顿时互施援手,老王十分珍重与这家人的情谊,加之作者一家对老王一贯的尊重、关心、同情、照顾,孤苦无依的老王,临终前送香油和鸡蛋,不仅是在表达谢意,也是在表达他对这个世界最温情的留恋。
我们当然不要他减半收费。
顺利成章的情况下说“当然”。这里表明作者一家之前帮助老王是诚心诚意的,并不要求老王回报。
词语理解
他从没看透我们是好欺负的主顾,他大概压根儿没想到这点。
“从”强调以前从未发生过,“压根儿”强调一点儿也没有过。“大概”表明这是作者的推测,而“压根儿”表明作者坚信老王的诚实和善良,他绝不会有欺负主顾的念头。
词语理解
我也赶忙解释:“我知道,我知道——不过你既然来了,就免得托人捎了。”
强化了委婉的语气,表明作者怕老王不好意思收钱,以此方式让老王体面地收钱。
词语理解
“那是一个幸运的人对一个不幸者的愧怍。”这句话中的“幸运的人”和“不幸者”分别指的是谁?作者为什么“愧怍”?这种“愧怍”的感人之处在哪里?
幸运的人:
句子解读
不幸者:
作者
老王
对“愧怍”的理解之一:老王报病上门送礼要表达最深的谢意,而作者却没有意识到这是最后一次见面,也没完全领会老王的用意,仅以金钱回报,与老王没有进行更多的交流,作者感到对不住老王的情谊。
理解之二:作者反思自己一直充当给予者,从来没有接受过老王的回赠和无偿的帮助。这样做貌似对得起老王,却让老王始终觉得欠了作者一家的情。最后老王送鸡蛋和香油,自己不是感激地收下,而是又拿钱回赠老王,作者懊悔这样做等于“侮辱”了老王的心意,回想
起来,老王似乎是带着伤感和遗憾离开自己家的。所以作者一直“琢磨他是否知道我领受他的谢意”。作者为自己的自命清高、不解人意而“愧怍”。
作者对自己的行为进行反省和解剖,体现了知识分子可贵的自省精神。
比较下边每组的两个句子,联系上下文,说说每组的第一句在表达上的好处。
他送的冰比他前任送的大一倍,冰价相等。
他送的冰比前一个三轮车工人送的大一倍,冰价相等。
简练、风趣
品味语言
我在家听到打门,开门看见老王直僵僵地镶嵌在门框里。
我在家听到打门,开门看见老王直僵僵地站立在门口。
夸张,强调老王形态
我强笑说:“老王,这么新鲜的大鸡蛋,都给我们吃?”
我笑着说:“老王,这么新鲜的大鸡蛋,都给我们吃?”
含蓄,心中有悲酸、感动
1.为什么作者“一再追忆老王和我对答的话”?
作者一家让孤独的老王感受到人情的温暖,所以老王在离开这个世界之前,抱病登门用自己的方式致谢。然而作者却没有意识到这是最后一次见面,也没有完全领会老王当时的心意,忙乱中,习惯性地回赠老王钱款,自认为不让老王在钱上吃亏,就是对老王
深入探究
最大的善意。而不善言辞的老王也不愿拂了作者的美意,接受了带着关照之意的钱。作者回过神,忽然感到抱歉。当得到老王的死讯后,“抱歉”升级为“不安”,所以作者通过“一再追忆”“琢磨他是否知道我领受他的谢意”来安慰自己,说服自己。
2.为什么作者一家对老王那样的不幸者能那么关心、爱护?
在作者看来,人是生而平等的,幸运者只有关爱不幸者的责任,没有歧视不幸者的理由。
这是人道主义精神的表现。这种精神要求社会关心个人、同情个人、尊重个人对社会做出的贡献,尊重人格。
老 王
善
送冰
去医院
托人传话
送油送蛋
我们
关注、关心
苦
谋生困难
孤苦伶仃
生理缺陷
居住环境
结构梳理
送鱼肝油
聊天
坚持给钱
询问生活
以日常交往为线索
以善良体察善良
作者通过回忆老王窘迫的生活状况以及与老王交往的生活片段,展现了特殊时代背景下,老王与作者一家珍贵的友情,凸现了孤苦微寒的老王纯朴、仁义、善良的品行,表达作者对人性之美的讴歌,对不幸者的悲悯关怀,对自身的反省,以及对命运的感慨。
主旨概括
1.语言朴实,情真意切。
课文运用了大量的饱含感情的笔墨来刻画老王的语言、动作、神情,描写细腻而真实,感情真挚。如“我送钱先生看病,不要钱”“你还有钱吗”“我不吃”“我不是要钱”,简短的话语却凝聚着老王的真诚与善良。作者是在不经意的叙述中让人物形象显得越来越清晰,影响着读者。
写作借鉴
2.以小见大,含意深刻。
文章内容并不复杂,共写了三件事,即老王夏天给“我家”送冰,车费减半,冰又大一倍;“文革”期间送钱先生上医院,不肯收钱;临死前抱病送鸡蛋和香油给“我”。三件事都是生活中极为平常的,但因为作者能以善良之心去体察人之善良,
所以文章就有了她对普通劳动人民的同情、关心和尊重,以及平等的人道主义精神。整个作品,看似写的都是小事、琐事,但小事不小,蕴含着丰厚的意蕴,揭示了社会的大问题。
课后思考
请依据你对老王临终赠送香油和鸡蛋的理解,揣摩作者听到老王死讯后的心理,以第一人称口吻,写一段作者听到老王死讯后回家沉思的内心独白。
谢谢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中小学教育资源网站
有大把高质量资料?一线教师?一线教研员?
欢迎加入21世纪教育网教师合作团队!!月薪过万不是梦!!
详情请看:
https://www.21cnjy.com/help/help_extract.php